膜翅目Iymenoptera Hy'men-op'ter-a hymen膜pteron翅Ants 蚁,bees蜜蜂,Vasps胡蜂,sawflies叶蜂, ichneumons姬蜂,braconids茧蜂 俗称:蜂、蚁
膜翅目Hymenoptera Hy’men-op’ter-a hymen膜 pteron翅 Ants 蚁, bees蜜蜂,Wasps 胡蜂, sawflies 叶蜂, ichneumons 姬蜂, braconids 茧蜂 俗称:蜂、蚁
形态特征 1.大小:最微小的体长0.25mm(卵蜂属A1 aptus),粗大的熊蜂及 细长的姬蜂(包括产卵管),体长达75~115mm。 2体色:多变,一般深暗,也有鲜艳,金属色等,并有不少摸拟其 他目昆虫的。 3.口器:咀嚼或嚼吸(蜜蜂)。 4.复眼大,单眼3个。 5.触角:通常♂13节,♀12节,也有更多或更少的;线状、念珠状、 扇状、栉齿状、膝状等。 6.并胸腹节:第一腹节并入胸部,成为胸部的一部分,第二节常缩 小成“腰”—腹柄 (植食性科例外)。 7翅:2对膜质,翅钩型连锁器。 8产卵器:发达,多成针状,或具刺螫能力。 Insect Department,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形态特征 ◼ 1.大小:最微小的体长0.25 mm(卵蜂属Alaptus),粗大的熊蜂及 细长的姬蜂(包括产卵管),体长达75~115 mm。 ◼ 2.体色:多变,一般深暗,也有鲜艳,金属色等,并有不少摸拟其 他目昆虫的。 ◼ 3.口器:咀嚼或嚼吸(蜜蜂)。 ◼ 4.复眼大,单眼3个。 ◼ 5.触角:通常♂13节,♀12节,也有更多或更少的;线状、念珠状、 扇状、栉齿状、膝状等。 ◼ 6.并胸腹节:第一腹节并入胸部,成为胸部的一部分,第二节常缩 小成“腰”——腹柄 ◼ (植食性科例外)。 ◼ 7.翅:2对膜质,翅钩型连锁器。 ◼ 8.产卵器:发达,多成针状,或具刺螫能力
生物学特性 ■(一)生物学特性 ·1.变态 完全变态:卵—一 幼虫一→蛹一→成虫。 [卵]卵圆形或香蕉形。 [幼虫](1)食叶性的为伪蝠形,似鳞翅目幼虫,但腹 足(6~8对,位于2~7,10腹节)无趾钩,头部额区 也不呈“人”字形;头的每侧只1单眼,可与鞘翅目 幼虫(每侧2~6个)相区别。 (2)蛀茎的种类足退化。 (3)其余种类全无。 Insect Department,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生物学特性 ◼ (一)生物学特性 ◼ 1.变态 ◼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 [卵] 卵圆形或香蕉形。 ◼ [幼虫](1)食叶性的为伪蠋形,似鳞翅目幼虫,但腹 足(6~8对,位于2~7,10腹节)无趾钩,头部额区 也不呈“人”字形;头的每侧只1单眼,可与鞘翅目 幼虫(每侧2~6个)相区别。 ◼ (2)蛀茎的种类足退化。 ◼ (3)其余种类全无
生物学特性 2.食性 ①植食性:广腰亚目一些食叶的叶蜂,蛀茎的树蜂,茎蜂,形成虫瘿的 瘿蜂等。 8基食宝株 青蜂总科、肿腿蜂总科、胡蜂总科、 泥蜂总科不 2)氵 泥蜂、珠蜂、蜾赢等♀蜂为子代储备猎物(鳞翅目幼虫、,蜘蛛等), 利其幼虫正常生长一→蜂。(《诗经》螟龄有子,蜾蠃guoluo:负之)) 3)有的种类幼虫期为植食或寄生性,到成虫期转变为捕食性,也有 很多种类幼虫期为捕食性等。 寄生性:膜翅目重要特征之一,寄生方式复杂(后续课程《害虫生物 防治》要介绍,此处略) 。 3.繁殖方式 ①有性生殖:即卵生(♀♂交配...) ②孤♀生殖:无♂蜂参与下,所产末受精卵能正常发育,代代相传(普遍)。 ③多胚生殖:茧蜂、跳小蜂、广腹细蜂、螫蜂四个科的一些属。 4.群栖生活与多型现象 独栖:食植性(叶蜂、茎蜂、 树蜂)及寄生性的种类。 群栖:蚁、蜜蜂、胡蜂等。 Insect Department,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生物学特性 ◼ 2.食性 ◼ ① 植食性:广腰亚目一些食叶的叶蜂,蛀茎的树蜂,茎蜂,形成虫瘿的 瘿蜂等。 ◼ ② 捕食性:1)蚁总科、青蜂总科、肿腿蜂总科、胡蜂总科、泥蜂总科不 少种类是捕食性的(各种昆虫、蜘蛛等)。 ◼ 2)泥蜂、珠蜂、蜾赢等♀蜂为子代储备猎物(鳞翅目幼虫、蜘蛛等), 利其幼虫正常生长—→蜂。(《诗经》螟蛉有子,蜾蠃guoluo负之) ◼ 3)有的种类幼虫期为植食或寄生性,到成虫期转变为捕食性,也有 很多种类幼虫期为捕食性等。 ◼ ③ 寄生性:膜翅目重要特征之一,寄生方式复杂(后续课程《害虫生物 防治》要介绍,此处略)。 ◼ 3.繁殖方式 ◼ ①有性生殖:即卵生(♀♂交配………) ◼ ②孤♀生殖: 无♂蜂参与下, 所产末受精卵能正常发育,代代相传(普遍)。 ◼ ③多胚生殖:茧蜂、跳小蜂、广腹细蜂、螫蜂四个科的一些属。 ◼ 4.群栖生活与多型现象 ◼ 独栖:食植性(叶蜂、茎蜂、树蜂)及寄生性的种类。 ◼ 群栖:蚁、蜜蜂、胡蜂等
常用的分类特征 1.触角形状、节数 通常蜂较长,♂13节,蜂较短,♀12节,但也有或少到6~8节 在茧蜂中有多达84节的;形状不一,线状、棒状、念珠状、栉齿 扶、状、膝获等。 附:头部是否长大于宽,背面纵沟或有或无。 上题形状:镰刀形,内侧有齿1或2个或强大有3~4个,复眼1 宽 ,爱逛,单眼3个(梨复泥蜂 ),若干蚁类的工蚁单眼退化或缺 2.胸部特征 ①前胸:背板后缘直或凹,两侧是否伸达肩片。 ②中胸:有无三角片(axillae)一中胸小盾片侧基角上的2个近三 角形的骨片。 ③ 胸部与腹部联接的情形:不紧束(广腰亚目)与紧束而呈柄状 细腰亚目)。 Insect Department,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常用的分类特征 ◼ 1. 触角形状、节数 ◼ 通常蜂较长,♂13节,蜂较短,♀12节,但也有或少到6~8节, 在茧蜂中有多达84节的;形状不一,线状、棒状、念珠状、栉齿 状、扇状、膝状等。 ◼ 附:头部是否长大于宽,背面纵沟或有或无。 ◼ 上颚形状:镰刀形,内侧有齿1或2个或强大有3~4个,复眼1 对,发达,单眼3个(梨复泥蜂),若干蚁类的工蚁单眼退化或缺 如。 ◼ 2. 胸部特征 ◼ ① 前胸:背板后缘直或凹,两侧是否伸达肩片。 ◼ ② 中胸:有无三角片(axillae)——中胸小盾片侧基角上的2个近三 角形的骨片。 ◼ ③ 胸部与腹部联接的情形:不紧束(广腰亚目)与紧束而呈柄状 (细腰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