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前言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主要是配合《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 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验指导课。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 是植物病害的症状识别和病原生物的形态特征的观察,二是有关病害的侵染、流行和有关实验研 究的基本技术。通过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实验内容的安排旨在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植物病理学的领域,并为以后深入学习病原生物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防治学和进一步开展试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 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学生要仔细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了解实验内容和应注意的事 项。 2.认真昕取老师指导,按要求逐项细心操作,爱护仪器设备,节约材料,损坏物品要及时报告。 3.遵守实验室纪律。实验时,不准在实验室内谈笑喧哗、吸烟与饮食,不要在室内来回走动,共 同保持室内的整洁与安静。严禁以酒精灯互相点火,以确保安全。 4.认真记录实验的结果,绘图要精确,比例要适当,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5.实验结束时,仪器用具要擦干净并放回原处,清除垃圾,实验室要打扫干净。 6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的实验材料,应写好标签,注明实验内容、日期和试验人员姓名,以防混 淆或丢失。 7.学生应准备绘图纸、报告纸、HB和2H的绘图铅笔、直尺、小刀和橡皮等绘图用具等。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一、目的要求 认识各类病害对植物造成的为害,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其多样性,初步掌握主要病害的症 状表现及其特点,学会植物病害症状的描述,为今后病害的诊断奠定基础。 二、材料、试剂与仪器 按照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变色、坏死、斑点、腐烂、畸形)和病征类型(粉状物、霉状物、点 状物、菌核、溢脓等)的盒装标本、瓶装浸渍标本及新鲜标本。 各类症状的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拨针、刀片、木板、酒精灯、火柴、裁玻片、盖玻片、纱布、乳盼油、二甲苯、显微镜、擦 镜纸、吸水纸等。 三、内容与方法 (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植物患病后由于异常生理活动而发生在细胞和组织上的病理变化,最后表 现为肉眼可见的形态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可区别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特征: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一定的寄主植物和病原在一定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结果的外部表现,是以各自 的生理机能或特性为基础的。而每种生物的生理机能,都是在质上有特异性,并且是相对稳定的。 病变,作为这种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一般说其发展是定向的。病状作为病变过程的表现其特征也 是较稳定的和具有特异性的。这就是利用病状诊断植物病害的基础。 病征是由病原微生物的群体或器官着生在寄主表面所构成的。它更直接地暴露了病原物在质 上的特点。如真菌子实体在寄主表面形成的霉层、黑点等。由植物病毒、植原体、许多病原细菌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前言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主要是配合《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 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验指导课。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 是植物病害的症状识别和病原生物的形态特征的观察,二是有关病害的侵染、流行和有关实验研 究的基本技术。通过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实验内容的安排旨在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植物病理学的领域,并为以后深入学习病原生物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防治学和进一步开展试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 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学生要仔细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了解实验内容和应注意的事 项。 2.认真昕取老师指导,按要求逐项细心操作,爱护仪器设备,节约材料,损坏物品要及时报告。 3.遵守实验室纪律。实验时,不准在实验室内谈笑喧哗、吸烟与饮食,不要在室内来回走动,共 同保持室内的整洁与安静。严禁以酒精灯互相点火,以确保安全。 4.认真记录实验的结果,绘图要精确,比例要适当,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5.实验结束时,仪器用具要擦干净并放回原处,清除垃圾,实验室要打扫干净。 6.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的实验材料,应写好标签,注明实验内容、日期和试验人员姓名,以防混 淆或丢失。 7.学生应准备绘图纸、报告纸、HB 和 2H 的绘图铅笔、直尺、小刀和橡皮等绘图用具等。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一、目的要求 认识各类病害对植物造成的为害,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其多样性,初步掌握主要病害的症 状表现及其特点,学会植物病害症状的描述,为今后病害的诊断奠定基础。 二、材料、试剂与仪器 按照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变色、坏死、斑点、腐烂、畸形)和病征类型(粉状物、霉状物、点 状物、菌核、溢脓等)的盒装标本、瓶装浸渍标本及新鲜标本。 各类症状的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拨针、刀片、木板、酒精灯、火柴、裁玻片、盖玻片、纱布、乳盼油、二甲苯、显微镜、擦 镜纸、吸水纸等。 三、内容与方法 (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植物患病后由于异常生理活动而发生在细胞和组织上的病理变化,最后表 现为肉眼可见的形态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可区别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特征: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一定的寄主植物和病原在一定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结果的外部表现,是以各自 的生理机能或特性为基础的。而每种生物的生理机能,都是在质上有特异性,并且是相对稳定的。 病变,作为这种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一般说其发展是定向的。病状作为病变过程的表现,其特征也 是较稳定的和具有特异性的。这就是利用病状诊断植物病害的基础。 病征是由病原微生物的群体或器官着生在寄主表面所构成的。它更直接地暴露了病原物在质 上的特点。如真菌子实体在寄主表面形成的霉层、黑点等。由植物病毒、植原体、许多病原细菌
非侵染性植物病害等无病征的表现。病征的出现与否和出现的明显程度,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 大,但一经表现出来却是相当稳定的特征,所以根据病征能够正确地判定病害。 病状和病征,尤其是前者,作为诊断病害的依据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是许多植物病害常产生 相似的病状,因此要从各方面的特点去综合判断:其次,植物常因作物品种的变化或受害器官的不 同,而使病状有一定幅度的变化:第三病害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有初期和后期病状也随之而发 展变化:第四,环境条件对病状和病征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湿度对病征的产生有显著地作用,加之 发病后期病部往往会长出一些腐生菌的繁殖器官。因此,症状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只是相对的,要认 识症状的特异性和变化的规律,在观察植物病害时,须认真地从症状的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和掌握症 状的特殊性。观察和采集植物病害标本,仔细地区别病征的那种微小的、似同而异的特征,这样才 能正确地诊断病害。 1病状的观察 (1)斑点观察玉米大斑病、棉花角斑病、大麦条纹病、大葱或大蒜紫斑病、番茄早疫病、 十字花科霜霉病等标本。注意不同类型病害所表现病斑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的异同以及病斑上 有无轮纹、花纹伴生,同时注意观察各类病斑上有无病征以及病征的特点。斑点类发生在叶、茎、 果等部位,受病组织局部坏死,一般有明显的边缘。斑点中还可以伴生轮纹、花纹等特点。根据病 斑的颜色、形状等特点而分为褐斑、黑斑、紫斑、角斑、条斑、大斑、小斑、胡麻斑、轮纹斑、 网斑等多种类型。 (2)腐烂观察甘薯黑斑病病薯、马铃薯环腐病病薯、柑橘溃疡病等病害标本,认识该类病 害对植物所造成的为害,同时掌握这类病害的病状特点。腐烂类病状发生在植物的各个部位,由于 组织分解的程度不同,有软腐、干腐之分。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名称,还伴随有各种颜色变化的特点,如褐腐、白腐、黑腐等。 (3)萎蔫观察棉花、黄瓜等植物枯萎病、棉花和茄子黄萎病、玉米和茄科植物青枯病、 马铃薯环腐病等标本。注意区别枯萎、黄萎、青枯等病状类型,必要时可以剖开病株茎秆观察维 管束是否褐变。典型的萎蔫病状是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叶片或枝条萎垂现 象,皮层组织完好,萎蔫病害常无外表的病征。植物受萎蔫菌侵染后,不一定都能引起萎蔫,发病初期 有半边叶片、半个枝条萎垂的现象,但更常见的是全株性萎蔫。 提示:对于萎蔫类病害病状的观察应以新鲜标本为主,有条件时最好在田间进行,这类病害发 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观察时要注意其维管束组织的病变,干标本则失去了原有的特点。 (4).变色变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黄化,是整个植株或叶片部分地或全部地均 匀褪绿、变黄,或呈现其他的颜色。多数伴生有整株或部分的畸形。另一种为花叶,病株叶片色 泽浓淡不均,深绿与浅绿部分相间夹杂,一般遍及全株,上部叶片较为显著,无病征表现。比较观察烟 草花叶病、苹果花叶病、小麦黄矮病、瓜类、十字花科和茄科植物的病毒病病状,注意每一种病 害的病状特点。 (5)畸形畸形类病状由不同组织、器官的病变,如叶片的膨肿、皱缩、小叶、蕨叶:果 实的缩果及其他畸形:整个植株的徒长、矮缩:局部器官如花器和种子的退化变形和促进性的变 态等。瘤、瘦、癌、丛枝和发根也是常见的畸形病状。观察桃缩叶病、十字花科根肿病、马铃薯 癌肿病、果树根癌病、油菜白锈病、枣疯病、泡桐丛枝病、玉米黑粉病、小麦粒线虫病等。 2病征的观察 (1)粉状物借助扩大镜或实体解剖镜观察麦类锈病、十字花科白锈病、麦类白粉病、玉米 黑粉病和麦类黑粉病等病害标本。注意粉状物的颜色、质地和着生状况等。 (2)霉状物借助扩大镜或实体解剖镜观察黄瓜霜霉病、瓜类软腐病、柑橘青霉病、番茄灰 霉病和番茄叶霉病等病害标本或瓶装标本。注意区别霜霉、黑霉、绵霉、青霉和灰霉等不同类型 的霉状物
非侵染性植物病害等无病征的表现。病征的出现与否和出现的明显程度,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 大,但一经表现出来却是相当稳定的特征,所以根据病征能够正确地判定病害。 病状和病征,尤其是前者,作为诊断病害的依据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是许多植物病害常产生 相似的病状,因此要从各方面的特点去综合判断;其次,植物常因作物品种的变化或受害器官的不 同,而使病状有一定幅度的变化;第三,病害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有初期和后期,病状也随之而发 展变化;第四,环境条件对病状和病征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湿度对病征的产生有显著地作用,加之 发病后期病部往往会长出一些腐生菌的繁殖器官。因此,症状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只是相对的,要认 识症状的特异性和变化的规律,在观察植物病害时,须认真地从症状的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和掌握症 状的特殊性。观察和采集植物病害标本,仔细地区别病征的那种微小的、似同而异的特征,这样才 能正确地诊断病害。 1 病状的观察 (1)斑点 观察玉米大斑病、棉花角斑病、大麦条纹病、大葱或大蒜紫斑病、番茄早疫病、 十字花科霜霉病等标本。注意不同类型病害所表现病斑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的异同以及病斑上 有无轮纹、花纹伴生,同时注意观察各类病斑上有无病征以及病征的特点。斑点类发生在叶、茎、 果等部位,受病组织局部坏死,一般有明显的边缘。斑点中还可以伴生轮纹、花纹等特点。根据病 斑的颜色、形状等特点而分为褐斑、黑斑、紫斑、角斑、条斑、大斑、小斑、胡麻斑、轮纹斑、 网斑等多种类型。 (2)腐烂 观察甘薯黑斑病病薯、马铃薯环腐病病薯、柑橘溃疡病等病害标本,认识该类病 害对植物所造成的为害,同时掌握这类病害的病状特点。腐烂类病状发生在植物的各个部位,由于 组织分解的程度不同,有软腐、干腐之分。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名称,还伴随有各种颜色变化的特点,如褐腐、白腐、黑腐等。 (3).萎蔫 观察棉花、黄瓜等植物枯萎病、棉花和茄子黄萎病、玉米和茄科植物青枯病、 马铃薯环腐病等标本。注意区别枯萎、黄萎、青枯等病状类型,必要时可以剖开病株茎秆观察维 管束是否褐变。典型的萎蔫病状是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叶片或枝条萎垂现 象,皮层组织完好,萎蔫病害常无外表的病征。植物受萎蔫菌侵染后,不一定都能引起萎蔫,发病初期 有半边叶片、半个枝条萎垂的现象,但更常见的是全株性萎蔫。 提示:对于萎蔫类病害病状的观察应以新鲜标本为主,有条件时最好在田间进行,这类病害发 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观察时要注意其维管束组织的病变,干标本则失去了原有的特点。 (4).变色 变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黄化,是整个植株或叶片部分地或全部地均 匀褪绿、变黄,或呈现其他的颜色。多数伴生有整株或部分的畸形。另一种为花叶,病株叶片色 泽浓淡不均,深绿与浅绿部分相间夹杂,一般遍及全株,上部叶片较为显著,无病征表现。比较观察烟 草花叶病、苹果花叶病、小麦黄矮病、瓜类、十字花科和茄科植物的病毒病病状,注意每一种病 害的病状特点。 (5).畸形 畸形类病状由不同组织、器官的病变,如叶片的膨肿、皱缩、小叶、蕨叶;果 实的缩果及其他畸形;整个植株的徒长、矮缩;局部器官如花器和种子的退化变形和促进性的变 态等。瘤、瘦、癌、丛枝和发根也是常见的畸形病状。观察桃缩叶病、十字花科根肿病、马铃薯 癌肿病、果树根癌病、油菜白锈病、枣疯病、泡桐丛枝病、玉米黑粉病、小麦粒线虫病等。 2 病征的观察 (1)粉状物 借助扩大镜或实体解剖镜观察麦类锈病、十字花科白锈病、麦类白粉病、玉米 黑粉病和麦类黑粉病等病害标本。注意粉状物的颜色、质地和着生状况等。 (2)霉状物 借助扩大镜或实体解剖镜观察黄瓜霜霉病、瓜类软腐病、柑橘青霉病、番茄灰 霉病和番茄叶霉病等病害标本或瓶装标本。注意区别霜霉、黑霉、绵霉、青霉和灰霉等不同类型 的霉状物
(3)点状物取小麦白粉病、瓜类炭疽病、棉花茎枯病、芹菜斑枯病、苹果树腐烂病和麦类 赤霉病等病害标本,借助扩大镜或实体解剖镜观察。注意点状物是埋生、半埋生还是表生,以及在 寄主表面的排列状况、颜色等。 (4)菌核观察油菜菌核病等病害标本。注意菌核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并观察菌 核萌发状况。 (5)溢脓溢脓为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观察十字花科细菌性软腐病、棉花角斑病和黄 瓜角斑病等病害标本。注意溢脓的颜色、出现位置等。用剪刀将植物病组织剪成4mm2的小块」 放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或直接用载玻片对光观察喷菌现象。 四、实验作业与思考题 将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寄主名称 病害名称 发病部位 病状类型 病症类型 五、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认识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认识真菌的子实体、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 的各种类型孢子。 二、仪器与用品 拨针、刀片、木板、酒精灯、火柴、裁玻片、盖玻片、纱布、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擦 镜纸、吸水纸等。 三、实验材料 1.瓜果腐霉病菌(Pytium aphanidermatum) 2.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3.镰刀菌(fusarium) 4.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5.大白菜霜霉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 6.甘薯软腐病菌(Rhizopus s1 olonifer) 7.小核菌属(Sclerotium) 8.苹果或甘薯紫纹羽病菌 9.麦角病菌(Claviceps purpurea) 10.疫霉菌(Phythophtora spp.) 11.根霉菌(Rhizopus spp.) 12.毛霉菌(Mucor spp.) 13.犁头霉菌(Absidia spp.) 14.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 15.小麦白粉病(无性世代〉(Oidium monilioides〉
(3)点状物 取小麦白粉病、瓜类炭疽病、棉花茎枯病、芹菜斑枯病、苹果树腐烂病和麦类 赤霉病等病害标本,借助扩大镜或实体解剖镜观察。注意点状物是埋生、半埋生还是表生,以及在 寄主表面的排列状况、颜色等。 (4)菌核 观察油菜菌核病等病害标本。注意菌核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并观察菌 核萌发状况。 (5)溢脓 溢脓为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观察十字花科细菌性软腐病、棉花角斑病和黄 瓜角斑病等病害标本。注意溢脓的颜色、出现位置等。用剪刀将植物病组织剪成 4mm2 的小块, 放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或直接用载玻片对光观察喷菌现象。 四、实验作业与思考题 将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寄主名称 病害名称 发病部位 病状类型 病症类型 五、实验学时:2 学时。 实验二 真菌一般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认识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认识真菌的子实体、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 的各种类型孢子。 二、仪器与用品 拨针、刀片、木板、酒精灯、火柴、裁玻片、盖玻片、纱布、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擦 镜纸、吸水纸等。 三、实验材料 1. 瓜果腐霉病菌(Pytium aphanidermatum) 2.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3. 镰刀菌(fusarium) 4.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5.大白菜霜霉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 6. 甘薯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 7. 小核菌属(Sclerotium) 8. 苹果或甘薯紫纹羽病菌 9. 麦角病菌(Claviceps purpurea) 10. 疫霉菌(Phythophtora spp.) 11. 根霉菌(Rhizopus spp.) 12.毛霉菌(Mucor spp.) 13.犁头霉菌(Absidia spp.) 14.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 15.小麦白粉病〈无性世代〉〈Oidium monilioides〉
16.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 17.棉花枯菱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18.桃缩叶病菌〈Taphrina deformans〉 19.小麦赤霉病菌〈Giberella zeae) 20.小麦腥黑穗病菌〈Tille1 ia caries》) 四、内容与方法 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即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统称为真菌的营养体。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丝 状体,少数为单细胞。 单根丝状的营养体称为菌丝,许多菌丝在一起就称为菌丝体。用挑针挑取在培养皿内的瓜果 腐霉病菌(Pytium aphanidermat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的菌丝 体,用蒸馏水或乳酚油作浮载剂,制临时玻片镜检,观察菌丝隔膜的有无、菌丝体直径变化是否明显 以及颜色有无差别等。 (一)真菌营养体的变态病原真菌营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变态而形成特殊的结构,这 些变态是真菌适应性的表现,其作用是抵抗不良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传播、固着吸收和繁殖。主要 的变态有吸器、假根、菌核、子座以及根状菌索等。 1吸器:吸器的形态有圆球状、棒状、裂片状、掌状、根状等。在示范镜下观察小麦白粉病 菌(Blumeria graminis).和大白菜霜霉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的吸器形态,也可用小镊子 撕取病叶的表皮,制临时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吸器的形状和在细胞内的位置。 2假根:是由菌丝分化的根状分枝。从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挑取甘薯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制片,镜检,观察在孢囊梗基部的假根。 3菌核:是菌丝纠结而成的坚固的颗粒状休眠体。观察小核菌属(Sclerotium)的菌核切片及 标本,以及水稻和油菜上菌核的标本。比较两种菌核的大小、形状和色泽有何不同? 4根状菌索:许多菌丝体平行生长并纠结成绳索状,称为根状菌索。在示范镜下观察苹果或甘 薯紫纹羽病菌的根状菌索。 5子座:由菌丝体或由菌丝体和寄主组织共同组成的着生子实体的垫状物。在子座上形成无 性或有性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麦角病菌(Claviceps purpurea)头状子座的切片,注意其内部结 构与菌核的区别。 (二)病原真菌的繁殖体一一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机构称为子实体。病原真菌孢子的形态 特征是鉴定和分类学上重要的依据。真菌的孢子可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类: 1无性孢子指真菌无性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孢子。这类孢子在形成过程中没有经过任何 性结合的过程。 (1)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鞭毛菌亚门真菌的无性繁殖器官是孢子囊。大多数鞭毛菌孢 子囊可释放出具鞭毛、在水中能游动的孢子,即游动抱子,故其孢子囊又称为游动孢子囊。镜检疫 霉菌(Phythophtora spp.)在水中的培养物,注意观察菌丝有无分隔、孢子囊的形态、游动孢子的 形成以及释放过程,游动孢子休止后的形态,注意孢囊梗与菌丝有无区别。 (2)孢子囊和孢囊孢子:接合菌亚门真菌的无性繁殖器官是孢囊孢子。镜检根霉菌(Rhizopus spp.)、毛霉菌(Mucor spp.)、犁头霉菌(Absidia spp.)的孢子囊结构、孢囊孢子、孢囊梗、假 根及匍匐丝。 (3)分生孢子:半知菌亚门真菌和子囊菌的无性世代繁殖时都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 的色泽、形态变化较大,从无色至深色、单孢到多抱,并具多种形态。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 上,分生孢子梗有色或无色、散生或聚生,或着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
16.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 17. 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18. 桃缩叶病菌〈Taphrina deformans〉 19.小麦赤霉病菌〈Giberella zeae〉 20. 小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 四、内容与方法 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即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统称为真菌的营养体。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丝 状体,少数为单细胞。 单根丝状的营养体称为菌丝,许多菌丝在一起就称为菌丝体。用挑针挑取在培养皿内的瓜果 腐霉病菌(Pytium aphanidermat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的菌丝 体,用蒸馏水或乳酚油作浮载剂,制临时玻片镜检,观察菌丝隔膜的有无、菌丝体直径变化是否明显 以及颜色有无差别等。 (一)真菌营养体的变态 病原真菌营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变态而形成特殊的结构,这 些变态是真菌适应性的表现,其作用是抵抗不良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传播、固着吸收和繁殖。主要 的变态有吸器、假根、菌核、子座以及根状菌索等。 1 吸器:吸器的形态有圆球状、棒状、裂片状、掌状、根状等。在示范镜下观察小麦白粉病 菌(Blumeria graminis)和大白菜霜霉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的吸器形态,也可用小镊子 撕取病叶的表皮,制临时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吸器的形状和在细胞内的位置。 2 假根:是由菌丝分化的根状分枝。从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挑取甘薯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制片,镜检,观察在孢囊梗基部的假根。 3 菌核:是菌丝纠结而成的坚固的颗粒状休眠体。观察小核菌属(Sclerotium)的菌核切片及 标本,以及水稻和油菜上菌核的标本。比较两种菌核的大小、形状和色泽有何不同? 4 根状菌索:许多菌丝体平行生长并纠结成绳索状,称为根状菌索。在示范镜下观察苹果或甘 薯紫纹羽病菌的根状菌索。 5 子座:由菌丝体或由菌丝体和寄主组织共同组成的着生子实体的垫状物。在子座上形成无 性或有性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麦角病菌(Claviceps purpurea)头状子座的切片,注意其内部结 构与菌核的区别。 (二)病原真菌的繁殖体一一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机构称为子实体。病原真菌孢子的形态 特征是鉴定和分类学上重要的依据。真菌的孢子可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类: 1 无性孢子 指真菌无性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孢子。这类孢子在形成过程中没有经过任何 性结合的过程。 (1)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鞭毛菌亚门真菌的无性繁殖器官是孢子囊。大多数鞭毛菌孢 子囊可释放出具鞭毛、在水中能游动的孢子,即游动抱子,故其孢子囊又称为游动孢子囊。镜检疫 霉菌(Phythophtora spp.)在水中的培养物,注意观察菌丝有无分隔、孢子囊的形态、游动孢子的 形成以及释放过程,游动孢子休止后的形态,注意孢囊梗与菌丝有无区别。 (2)孢子囊和孢囊孢子:接合菌亚门真菌的无性繁殖器官是孢囊孢子。镜检根霉菌(Rhizopus spp.)、毛霉菌(Mucor spp.)、犁头霉菌(Absidia spp.)的孢子囊结构、孢囊孢子、孢囊梗、假 根及匍匐丝。 (3)分生孢子:半知菌亚门真菌和子囊菌的无性世代繁殖时都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 的色泽、形态变化较大,从无色至深色、单孢到多抱,并具多种形态。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 上,分生孢子梗有色或无色、散生或聚生,或着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
采用挑、刮或切片的方法,观察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小麦白粉病(无性世代〉(Oidium monilioides〉、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病害标本,注意观察其分生孢子的颜色,有隔或无 隔,隔膜的类型及其形态,分生孢子梗的形态,是否分枝及分枝的类型、颜色、着生位置等,若着生 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注意观察分生孢子盘或器的形态。 (4)厚壁孢子:又称厚垣孢子。由菌丝中个别细胞膨大、细胞壁加厚而形成的一种厚壁孢 子。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 挑取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的培养物制片、镜检,观察厚垣抱子的形状、颜色和 壁的厚度。 2有性孢子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是由两个有亲和力的性细胞结合后发育形成的,包括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1)卵孢子:是鞭毛菌亚门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常由形态、大小不同的雌、雄性器官交配 形成。卵孢子通常形成于藏卵器内,每个藏卵器内可包含1至多个卵孢子,其数目因真菌种类不同 而异。 镜检谷子白发病菌卵孢子玻片标本。 观察藏卵器的形态、色泽、壁光滑或有饰纹,雄器形态及其位置,卵孢子形态,每个藏卵器内卵 孢子的数目、卵孢子是否充满藏卵器。 (2)接合孢子:接合菌亚门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由两个形状和大小相似的雌、雄配子囊结 合而成。 观察毛霉〈Mucor sp.〉或梨头霉(Absidi a sp.)接合孢子的形状、表面的饰纹、色泽、配囊 柄的形状,有无丝状附属物。 (3)子囊孢子:子囊菌亚门真菌的有性孢子,产生在子囊内。子囊孢子有色或无色、单孢或 多孢,具多种形状。子囊通常棍棒状,有的近球状,散生或着生在一定形态的子囊果内。 观察桃缩叶病菌〈Taphrina deformans〉子囊孢子的形状、单细胞或多细胞、有色或无色。 小麦全蚀病菌(Gaeomanomices graminis〉子囊的形状,是否具双层子囊壁,子囊有无固定孔口,子 囊果的类型,有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或子囊腔。 (4)担孢子:担子菌亚门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担孢子产生在担子上。观察小麦腥黑穗病 菌〈Tilletia caries〉冬孢子萌发形成的担子及担孢子的形态。 五、实验作业 绘制有隔菌丝、无隔菌丝、各类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形态图。 六、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三鞭毛菌亚门真菌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鞭毛菌亚门真菌是一类低等真菌,其中不少是水生的。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无性繁殖时产生有 鞭毛的游动孢子。根据菌体的形态和游动孢子鞭毛的特征分为根肿菌纲、壶菌纲、丝壶菌纲和卵 菌纲。其中与植物病害关系较为密切的有根肿菌纲、壶菌纲、卵菌纲。 一、目的要求 了解鞭毛菌亚门中根肿菌纲、壶菌纲和卵菌纲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 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同时,学习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病菌,为分类 鉴定打下初步基础。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技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载玻片、浮载剂(蒸馏水或乳酚油)、 吸水纸、解剖刀、拨针、镊子、纱布、酒精灯、无菌水等。 三、实验材料
采用挑、刮或切片的方法,观察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小麦白粉病〈无性世代〉〈Oidium monilioides〉、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病害标本,注意观察其分生孢子的颜色,有隔或无 隔,隔膜的类型及其形态,分生孢子梗的形态,是否分枝及分枝的类型、颜色、着生位置等,若着生 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注意观察分生孢子盘或器的形态。 (4)厚壁孢子:又称厚垣孢子。由菌丝中个别细胞膨大、细胞壁加厚而形成的一种厚壁孢 子。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 挑取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的培养物制片、镜检,观察厚垣抱子的形状、颜色和 壁的厚度。 2 有性孢子 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是由两个有亲和力的性细胞结合后发育形成的,包括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1)卵孢子:是鞭毛菌亚门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常由形态、大小不同的雌、雄性器官交配 形成。卵孢子通常形成于藏卵器内,每个藏卵器内可包含 1 至多个卵孢子,其数目因真菌种类不同 而异。 镜检谷子白发病菌卵孢子玻片标本。 观察藏卵器的形态、色泽、壁光滑或有饰纹,雄器形态及其位置,卵孢子形态,每个藏卵器内卵 孢子的数目、卵孢子是否充满藏卵器。 (2)接合孢子:接合菌亚门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由两个形状和大小相似的雌、雄配子囊结 合而成。 观察毛霉〈Mucor sp.〉或梨头霉〈Absidiαsp.〉接合孢子的形状、表面的饰纹、色泽、配囊 柄的形状,有无丝状附属物。 (3)子囊孢子:子囊菌亚门真菌的有性孢子,产生在子囊内。子囊孢子有色或无色、单孢或 多孢,具多种形状。子囊通常棍棒状,有的近球状,散生或着生在一定形态的子囊果内。 观察桃缩叶病菌〈Taphrina deformans〉子囊孢子的形状、单细胞或多细胞、有色或无色。 小麦全蚀病菌〈Gaeomanomices graminis〉子囊的形状,是否具双层子囊壁,子囊有无固定孔口,子 囊果的类型,有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或子囊腔。 (4)担孢子:担子菌亚门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担孢子产生在担子上。观察小麦腥黑穗病 菌〈Tilletia caries〉冬孢子萌发形成的担子及担孢子的形态。 五、实验作业 绘制有隔菌丝、无隔菌丝、各类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形态图。 六、实验学时:2 学时。 实验三 鞭毛菌亚门真菌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鞭毛菌亚门真菌是一类低等真菌,其中不少是水生的。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无性繁殖时产生有 鞭毛的游动孢子。根据菌体的形态和游动孢子鞭毛的特征分为根肿菌纲、壶菌纲、丝壶菌纲和卵 菌纲。其中与植物病害关系较为密切的有根肿菌纲、壶菌纲、卵菌纲。 一、目的要求 了解鞭毛菌亚门中根肿菌纲、壶菌纲和卵菌纲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 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同时,学习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病菌,为分类 鉴定打下初步基础。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技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载玻片、浮载剂(蒸馏水或乳酚油)、 吸水纸、解剖刀、拨针、镊子、纱布、酒精灯、无菌水等。 三、实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