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sD01123胶体与表面化学 学科 kssa4s3n源与环境工程学映P①学 基础课|15SD01124界面分选原理 erface Separation Principle 402.52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D01125高等造块学 dvanced Agglomeration 2赓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D01126高等矿物加工学 dvanced Mineral Processing 2赓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X14009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nglish Academic Writing 2外国语学院 15SX14011中西文化对比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32 2外国语学院 15SX14013英语六级技巧 of cet 6 2外国语学院 5SX07014数学建模 athematical Modeling 16 2厘理学院 5SX00016人文修养类课程 umanistic Training Course 16 2法学院 公共 选修课5×0文献检索 nformation Retrieval 16 2图书馆 22学分 17BA5100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elected Reading in Classical Works of 16 2马克思主义学院 选修课 17SX1409第二外国语(德语上) econd Foreign Language( German 外国语学院 17SX140第二外国语(德语下) econd Foreign Language(Germani) 2外国语学院 17SX000就业创业实务及案例分析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d Case analys 2傥委研工部 l8SX0001心理健康教育 ental Health Education 2傥委研工部 17sY0119试验设计与系统综合评价技术 aluation techniques for systems 2资源与环境工程学 l5sY01103岩土工程数值计算 Computational Geomechanics 402.52资源与环境工程学 l5sY01104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esting Techniques in Geotechque 2源与环境工程学 采矿工 选修课 程选修 15sY01105近代岩土工程加固技术 NR32122源与环境工程学学分
10 ≥10 学分 学科 基础课 15SD01123 胶体与表面化学 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 48 3 1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D01124 界面分选原理 Interface Separation Principle 40 2.5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D01125 高等造块学 Advanced Agglomeration 48 3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D01126 高等矿物加工学 Advanced Mineral Processing 48 3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选 修 课 公共 选修课 15SX14009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English Academic Writing 32 2 2 外国语学院 ≥2 学分 15SX14011 中西文化对比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32 2 2 外国语学院 15SX14013 英语六级技巧 Skills of CET 6 32 2 2 外国语学院 15SX07014 数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16 1 2 理学院 15SX00016 人文修养类课程 Humanistic Training Course 16 1 2 文法学院 15SX00018 文献检索 Information Retrieval 16 1 2 图书馆 17BA51005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ed Reading in Classical Works of Marxism 16 1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7SX14019 第二外国语(德语上) Second Foreign Language(GermanI) 32 2 1 外国语学院 17SX14020 第二外国语(德语下) Second Foreign Language(GermanII) 32 2 2 外国语学院 17SX00021 就业创业实务及案例分析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Practice and Case Analysis 16 1 2 党委研工部 18SX00001 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16 1 2 党委研工部 专业 选修课 17SY01119 试验设计与系统综合评价技术 Experiment desig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echniques for systems 48 3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采矿工 程选修, ≥8 学分 15SY01103 岩土工程数值计算 Computational Geomechanics 40 2.5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Y01104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Testing Techniques in Geotechque Engineering 32 2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Y01105 近代岩土工程加固技术 Modern Reinforcement Techniqu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32 2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BY01101横伤力学与断裂力学 Damage Mechanics and Fracture Mechanics32 2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BY0102破理论与新技术 lasting Theory and New Technology 2赓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l5sY0111物加工实验技术 neral Processing Experiment Technology32 1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5Y0112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 Direct Reduction and Smelting Reduction 32 2赓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5sY01114物分析测试技术 neral Analysis Testing Technology 32 2赓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5SY0115物材料导论 troduction to mineral Materials 32 2赓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ssY0116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 luid Mechanics and Fluid Machinery 1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物加 5Y018物加工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 neral Processing mathematical Model and 2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程 l5BY021分选理论与技术 epar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402.53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8学分 l5BY0112物材料理论与技术 neral Materials Theory and Technology|40|2.54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l5BYo1123现代矿物加工设备专论 odern Mineral Processing Equipment 402.53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l5BY024造块理论与前沿技术 glomeration Theory and Cutting-edge 源与环境工程学 5BY025资源可持续利用 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源与环境工程学 15BYJo01开题报告 h Proposa 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5BYJ0102学术交流≥9次 Academic Communication 研究环节 必修 15BYJ0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及考核 d-term Evaluation 15BYJ0104学位论文 Dissertatio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1 15BY01101 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 Damage Mechanics and Fracture Mechanics 32 2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BY01102 爆破理论与新技术 Blasting Theory and New Technology 32 2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Y01111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 Mineral Processing Experiment Technology 32 2 1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矿物加 工工程 选修, ≥8 学分 15SY01112 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 Direct Reduction and Smelting Reduction 32 2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Y01114 矿物分析测试技术 Mineral Analysis Testing Technology 32 2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Y01115 矿物材料导论 Introduction to Mineral Materials 32 2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Y01116 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 Fluid Mechanics and Fluid Machinery 32 2 1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SY01118 矿物加工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 Mineral Processing Mathematical Model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32 2 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BY01121 分选理论与技术 Separ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40 2.5 3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BY01122 矿物材料理论与技术 Mineral Materials Theory and Technology 40 2.5 4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BY01123 现代矿物加工设备专论 Modern Mineral Processing Equipment Monographs 40 2.5 3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BY01124 造块理论与前沿技术 Agglomeration Theory and Cutting-edge Technology 40 2.5 4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BY01125 资源可持续利用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40 2.5 4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环节 15BYJ0101 开题报告 Research Proposal 1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必修 15BYJ0102 学术交流≥9 次 Academic Communication 1 15BYJ01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及考核 Mid-term Evaluation 1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BYJ0104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 9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矿业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0819授工学硕土学位) 、学科简介 矿业工程是一门以地学、数学、力学、化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等为基础,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为 主体的工程科学,核心内容是将各种矿产资源以安全、经济、高效和环保的方式从原生地开发出来并进行 合理、有效和充分的利用 我校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两个二级学科。我校采矿工程、矿物加工 工程始建于1973年,1983年获国家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1年获 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4年获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依托本学科建有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 点实验室、钢铁冶金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钒资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冶金矿产 资源高效利用与造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页岩钒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硏究中心、冶金辅助原 料研究所、爆炸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近年来,我校矿业工程学科结合学科的难点和国际发展趋向,针对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赋存条件 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传统矿业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广泛吸收现代系统工程理论、非线性科 学、信息技术、地球物理学和矿物回收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高新技术,深入开展理论和应用硏究 开拓先进的、非传统的矿业开发和利用技术,创造更安全、高效、低成本和更少环境污染的矿业开发新模 式,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与技术支撑。在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 面已形成了自身特点和优势,并在采矿和矿物加工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培养目标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备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3.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现状、发展趋势及国际发展动态。 4.具备运用计算机和先进测试手段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的相关要求 、研究方向 1.矿床开采理论与技术:特殊矿床开采、矿业经济、采矿系统工程、矿井通风与防尘 2.矿山岩土力学与边坡工程:矿山地压控制、井巷支护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爆炸理论与应用 露天边坡稳定性控制 3.矿物加工理论与技术:微细粒难选矿物加工、低品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物化学提取(湿法冶 金)、节能磨机开发利用、微细粒矿物分级装备、微细颗粒的分散与团聚、矿物加工数学模型及计算机应 用; 4.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尾矿综合利用、矿物功能材料、城市矿山开发利用 5.造块与直接还原理论与技术:新型球团粘结剂开发利用、低温烧结工艺及技术、高品质球团工艺 及技术。 四、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指导团队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撰写开题
12 矿业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0819 授 工学硕士 学位) 一、学科简介 矿业工程是一门以地学、数学、力学、化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等为基础,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为 主体的工程科学,核心内容是将各种矿产资源以安全、经济、高效和环保的方式从原生地开发出来并进行 合理、有效和充分的利用。 我校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两个二级学科。我校采矿工程、矿物加工 工程始建于 1973 年,1983 年获国家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 年获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1 年获 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4 年获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依托本学科建有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 点实验室、钢铁冶金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钒资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冶金矿产 资源高效利用与造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页岩钒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辅助原 料研究所、爆炸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近年来,我校矿业工程学科结合学科的难点和国际发展趋向,针对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赋存条件 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传统矿业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广泛吸收现代系统工程理论、非线性科 学、信息技术、地球物理学和矿物回收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高新技术,深入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 开拓先进的、非传统的矿业开发和利用技术,创造更安全、高效、低成本和更少环境污染的矿业开发新模 式,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与技术支撑。在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 面已形成了自身特点和优势,并在采矿和矿物加工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二、培养目标 1.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备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3. 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现状、发展趋势及国际发展动态。 4. 具备运用计算机和先进测试手段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5. 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的相关要求。 三、研究方向 1. 矿床开采理论与技术:特殊矿床开采、矿业经济、采矿系统工程、矿井通风与防尘; 2. 矿山岩土力学与边坡工程:矿山地压控制、井巷支护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爆炸理论与应用、 露天边坡稳定性控制; 3. 矿物加工理论与技术:微细粒难选矿物加工、低品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物化学提取(湿法冶 金)、节能磨机开发利用、微细粒矿物分级装备、微细颗粒的分散与团聚、矿物加工数学模型及计算机应 用; 4. 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尾矿综合利用、矿物功能材料、城市矿山开发利用; 5. 造块与直接还原理论与技术:新型球团粘结剂开发利用、低温烧结工艺及技术、高品质球团工艺 及技术。 四、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指导团队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撰写开题
报告和学位论文、开展学术(科学)研究、组织学术交流、并召集指导团队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等。研究生 导师指导团队一般由包括导师在内的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3-5名校内外专家组成,主要协助进行研究 生日常指导工作,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五、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 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硕士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含休学)。 六、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矿业工程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表 总学分 ≥30学分 公共必修课≥6学分 修课学分 ≥23学分 学科通识课及学科基础课≥9学分 公共选修课≥2学分 专业选修课≥6学分 开 题报告1学分 研究环节 7学分 学术交流1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4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七、研究环节 开题报告:以书面及答辩形式就论文开题作报告,记1学分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1)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不少 于10篇); (2)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3)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 和措施; (4)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答辩环节至少有5名具有 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参加,答辩未能通过者,必须重新做开题报告。 书面开题报告一般应为0.5~1.0万字。开题报告评审答辩通过后,须完整填写《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交学院留存,毕业时归入学位档案 2.学术交流:研究生须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记1学分。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 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必须以书面及答辩形式做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记1学分。 中期进展报告就课题的实验方法、数据、结果的可靠性、设计方案初步结论的正确性以及能否如期完 成学位论文工作等进行答辩,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对中期报告进行考核,对存在的 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通过后,须填写《硕士生中期报告及综合考核表》交研究生院,复印件和书面开题
13 报告和学位论文、开展学术(科学)研究、组织学术交流、并召集指导团队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等。研究生 导师指导团队一般由包括导师在内的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 3-5 名校内外专家组成,主要协助进行研究 生日常指导工作,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五、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制 3 年,学习年限一般为 2~3 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 制 3 年,学习年限一般为 3~4 年。硕士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5 年(含休学)。 六、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矿业工程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表 总学分 ≥30 学分 修课学分 ≥23 学分 公共必修课≥6 学分 学科通识课及学科基础课≥9 学分 公共选修课≥2 学分 专业选修课≥6 学分 研究环节 7 学分 开题报告 1 学分 学术交流 1 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学分 学位论文 4 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七、研究环节 1. 开题报告:以书面及答辩形式就论文开题作报告,记 1 学分。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1)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不少于 40 篇,其中外文不少 于 10 篇); (2)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3)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 和措施; (4)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 5 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答辩环节至少有 5 名具有 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参加,答辩未能通过者,必须重新做开题报告。 书面开题报告一般应为 0.5~1.0 万字。开题报告评审答辩通过后,须完整填写《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交学院留存,毕业时归入学位档案。 2. 学术交流:研究生须参加 6 次以上学术活动,记 1 学分。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 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必须以书面及答辩形式做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记 1 学分。 中期进展报告就课题的实验方法、数据、结果的可靠性、设计方案初步结论的正确性以及能否如期完 成学位论文工作等进行答辩,至少 5 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对中期报告进行考核,对存在的 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通过后,须填写《硕士生中期报告及综合考核表》交研究生院,复印件和书面开题
报告交学院留存 4.论文预答辩: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要求硏究生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必须进行论文预答辩,通 过之后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学位论文的相关要求参照《武汉科技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取得 学术成果的规定》、《武汉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检 测规定(试行)》等文件执行。 根据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统一要求,毕业条件除满足学校相关条件以外,申请学位取得学术成果为至 少发表2篇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其中至少1篇为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另1篇可用《武汉科技大学 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取得学术成果的规定》所认可的等同于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的成果代替
14 报告交学院留存。 4. 论文预答辩: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要求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必须进行论文预答辩,通 过之后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学位论文的相关要求参照《武汉科技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取得 学术成果的规定》、《武汉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检 测规定(试行)》等文件执行。 根据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统一要求,毕业条件除满足学校相关条件以外,申请学位取得学术成果为至 少发表 2 篇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其中至少 1 篇为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另 1 篇可用《武汉科技大学 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取得学术成果的规定》所认可的等同于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的成果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