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H<2400* 50 15 2400<H≤2800 40 15 2800<H≤3000 0 *:适用于除车和双层集装箱车以外的其他车辆。对于罐车,该范围为2200<Hs2400。 二、避免集重装载的技术条件 车辆承受集中载荷时,车体主要部件的工作应力有可能超过其许用应力。我们把货物装 车后车体主要部件(中梁、侧梁、横梁、枕梁等)的工作应力(或工作弯曲力矩)超过其许 用应力(或最大容许弯曲力矩)时,称为集重装载。集重装载损伤车辆,缩短车辆的使用寿 命,严重的集重装载有可能造成车辆断梁,酿成重大行车事故。为了保证车辆不受损伤,以 确保行车安全和货物完整,在确定货物的装载方案时,要避免集重装载。 (一)避免平车集重装载的技术条件 1.车辆局部地板面承受均布载荷 该工况下为避免平车集装装载,需满足一定载荷条件下需要的车辆负重面长度要求,或 一定负重面长度上最大容许装载的货物重量要求 K=0-g 2 (m) 9.80 8[M] 0=9821-K*P-40 (t) 式中[M一车辆最大容许弯曲力矩,kNm: 一车辆销距,m: Q—货物重量, 车辆负重面长度,m: 一货物重心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m。 2.车辆横中心线两侧承受两个对称集中载荷 该工况下为避免平车集装装载,需满足一定载荷条件下需要的横垫木中心线间距要求, 或横垫木中心线间距时最大容许装载的货物重量要求 K,=1+2a-4Mx 9.801-2a (m) 4M0 e-981+20-5*7-2a0 (二)避免敞车集重装载的技术条件 敞车在承受集中载荷工况条件下的承载能力主要是通过试验研究确定的。 1.60t、61t通用做车的承载能力 目前铁路使用的60、61L散车主要有C62A、C62A、C62AK、C62K、C62AT、C62AT、C62B、 C62BK、C62Br及C64、C64K、C64H、C64r等。 (1)仅在车辆两枕梁之间、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 容许载重量见相关规定。 (②)两枕梁直接承受货物重量且两枕梁承受的货物重量相等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
16 2000<H≤2400* 50 15 2400<H≤2800 40 15 2800<H≤3000 30 15 *:适用于除罐车和双层集装箱车以外的其他车辆。对于罐车,该范围为 2200<H≤2400。 二、避免集重装载的技术条件 车辆承受集中载荷时,车体主要部件的工作应力有可能超过其许用应力。我们把货物装 车后车体主要部件(中梁、侧梁、横梁、枕梁等)的工作应力(或工作弯曲力矩)超过其许 用应力(或最大容许弯曲力矩)时,称为集重装载。集重装载损伤车辆,缩短车辆的使用寿 命,严重的集重装载有可能造成车辆断梁,酿成重大行车事故。为了保证车辆不受损伤,以 确保行车安全和货物完整,在确定货物的装载方案时,要避免集重装载。 (一)避免平车集重装载的技术条件 1. 车辆局部地板面承受均布载荷 该工况下为避免平车集装装载,需满足一定载荷条件下需要的车辆负重面长度要求,或 一定负重面长度上最大容许装载的货物重量要求 ) 9.8 4 4[ ] 2( 2 2 2 l a l Q M K l − = − (m) 2 2 2 9.8 2 4 8[ ] l a l l K M Q − − = ( ) (t) 式中 [M] ——车辆最大容许弯曲力矩,kN•m; l ——车辆销距,m; Q ——货物重量,t; K ——车辆负重面长度,m; a ——货物重心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m。 2. 车辆横中心线两侧承受两个对称集中载荷 该工况下为避免平车集装装载,需满足一定载荷条件下需要的横垫木中心线间距要求, 或横垫木中心线间距时最大容许装载的货物重量要求 l a l Q M K l a 9.8 2 4[ ] 1 2 − = + − (m) l a l l a K M Q 9.8( 2 ) 2 4[ ] 1 − + − = (t) (二)避免敞车集重装载的技术条件 敞车在承受集中载荷工况条件下的承载能力主要是通过试验研究确定的。 1. 60t、61t 通用敞车的承载能力 目前铁路使用的 60t、61t 敞车主要有 C62A、C62A*、C62A*K、C62AK、C62A*T、C62AT、C62B、 C62BK、C62BT及 C64 、C64K、C64H、C64T等。 (1) 仅在车辆两枕梁之间、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 容许载重量见相关规定。 (2) 两枕梁直接承受货物重量且两枕梁承受的货物重量相等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
车辆容许载重量。 (3)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38m)、宽度不小于1.3m范围内(小 于1.3m时加垫长度不小于1.3m的横垫木)承受均布载荷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 标记载重量。 如果需要在货物下加垫横垫木或条形草支垫(稻草绳把)时,应分别加垫在枕梁上及其 内外各1m处。 (④)靠车辆两端墙向中部连续装载货物,每端装载长度超过3.8m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装载宽度不 小于2.5m时, 全车装载重量 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2)装载宽度不小于1.3m、不足2.5m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55t。 (⑤)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宽度不小于1.3m范围内和车辆中部三处承截时,中部 货物重量不得大于13北,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57化。 (6⑤)靠车辆两端墙向中部连续装载,每端装载长度超过3.8m,且在车辆中部装载货物 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中部所装货物的重量不得超过13: 2)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2.5m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57: 3)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1.3m、不足2.5m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55t。 2.70吨通用敞车的承载能力 类似于60、61吨车,通过试验,对70吨通用敞车的承载能力规定如下 ()仅在车辆两枕梁之间、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 容许载重量见相关规定。 (2)两枕梁直接承受货物重量且两枕梁承受的货物重量相等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 车辆标记载重量。 (3)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3.8m)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时,应遵 守下列规定: 1)装载宽度不小于2.5m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2)装载宽度不小于1.2m、不足2.5m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65。 如果需要在货物下加垫横垫木或条形草支垫(稻草绳把)时,应分别加垫在枕梁上及其 内外各1m处。 (④)靠车辆两端墙向中部连续装载货物,每端装载长度超过3.8m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装载宽度不小于2.5m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2)装载宽度不小于1.2m、不足2.5m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65t。 (5)在车插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3.8m)范围内和车辆中部三处承载时, 应道守下列规定: 中部货物装载宽度 于1.2m,重量不得大于 251 2)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2.5m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3)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1.2m、不足2.5m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65t。 6)货物的装载宽度小于12m时,可双排装载或加垫长度不小于1.2m的横垫木 三、超长货物装载的技术条件 现行《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规定,货端半宽不大于车辆半宽时,货物突出车端的容 许长度为300mm:货物突出端半宽大于平车地板半究时,货物突出端的长度不得超过 200m 装车后货物突出车端的长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就需要加挂一辆游车。 17
17 车辆容许载重量。 (3) 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 3.8m)、宽度不小于 1.3m 范围内(小 于 1.3m 时加垫长度不小于 1.3m 的横垫木)承受均布载荷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 标记载重量。 如果需要在货物下加垫横垫木或条形草支垫(稻草绳把)时,应分别加垫在枕梁上及其 内外各 1m 处。 (4) 靠车辆两端墙向中部连续装载货物,每端装载长度超过 3.8m 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装载宽度不小于 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2) 装载宽度不小于 1.3m、不足 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 55t。 (5) 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宽度不小于 1.3m 范围内和车辆中部三处承载时,中部 货物重量不得大于 13t,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 57t。 (6) 靠车辆两端墙向中部连续装载,每端装载长度超过 3.8m,且在车辆中部装载货物 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中部所装货物的重量不得超过 13t; 2) 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 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 57t; 3) 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 1.3m、不足 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 55t。 2. 70 吨通用敞车的承载能力 类似于 60、61 吨敞车,通过试验,对 70 吨通用敞车的承载能力规定如下。 (1) 仅在车辆两枕梁之间、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 容许载重量见相关规定。 (2) 两枕梁直接承受货物重量且两枕梁承受的货物重量相等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 车辆标记载重量。 (3) 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 3.8m)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时,应遵 守下列规定: 1) 装载宽度不小于 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2) 装载宽度不小于 1.2m、不足 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 65t。 如果需要在货物下加垫横垫木或条形草支垫(稻草绳把)时,应分别加垫在枕梁上及其 内外各 1m 处。 (4) 靠车辆两端墙向中部连续装载货物,每端装载长度超过 3.8m 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装载宽度不小于 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2) 装载宽度不小于 1.2m、不足 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 65t。 (5) 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 3.8m)范围内和车辆中部三处承载时, 应遵守下列规定: 1) 中部货物装载宽度不小于 1.2m,重量不得大于 25t; 2) 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 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3) 当两端货物的装载宽度不小于 1.2m、不足 2.5m 时,全车装载重量不得超过 65t。 (6) 货物的装载宽度小于 1.2m 时,可双排装载或加垫长度不小于 1.2m 的横垫木。 三、超长货物装载的技术条件 现行《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规定,货端半宽不大于车辆半宽时,货物突出车端的容 许长度为 300 mm;货物突出端半宽大于平车地板半宽时,货物突出端的长度不得超过 200mm。 装车后货物突出车端的长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就需要加挂一辆游车
一车负重突出车端装载,需要使用游车或需要跨装运输的货物,称为超长货物。为了保 证运输安全,超长货物装载必须满足相关技术条件。 (一)一车负重超长货物的装戟技术条件 1.必须使用游车。游车与负重车连挂车钩的提钩杆用铁线捆绑固定,以防分摘。 2.在游车上装载货物时 与货物突出端的间距 下得小于350mm 3.两件到达同一卸车地点的超长货物在同一地装车时,可以共用一辆游车,两货物突 出端间距不得小于500mm。 4.在游车上,货物突出端的两侧不得装载货物,也不得将货物和游车加固在一起。 5.为了保证车辆行经线路竖曲线变坡点时货物突出车端部分的底部与游车地板不相接 触,必须使用高度符合要求的横垫木或支架(座)。 H袋=0.031a±h车整+f+80 (mm 式中a一货物突出端至负重车最近轮对轴心所在垂直平面的距离,mm: h车差一游车地板与负重车地板面高度差,游车地板高度大时,取正值,反之取负 值,mm ∫一货物突出端的挠度,mm: 若货物突出车端部分底部有向下的突出部分时,H。中还应包括该突出部分的尺寸。 6.超长均重货物使用60t、61t平车装载,两端均衡突出时,货物重量不得相关规定。 (二)跨装超长货物的装载技术条件 一件货物使用两辆平车负重装载时,称此货物为跨装货物。跨装货物应遵守如下要求 1.只准两车负重。负重车车地板高度应相等,如高度不等时,需要垫平。对未达到容 许载重量的货车,可以加装货物,但不得加装在货物的两侧,与跨装货物端部间距不小于 400mm。 2.在两辆负重车的中间只准加挂一辆游车 3跨装货物应使用货物转向架。 以便于负重车在曲线上转向 ,货物转向架的支重面长 度应遵守避免集重装载的要求,货物转向架下架体的重心投影应遵守装载基本技术条件的要 求。 4.货物转向架的上架体与跨装货物,下架体与车辆分别固定在一起。对货物及货物转 向架的加固不得影响车辆通过曲线,并将提钩杆用铁线捆紧。 5。中间加挂游车的跨装车组通过9号及以下道岔时不得推送调车。遇设备条件不容许 或尽头线时 可以不超过5水mh的速度匀速推进 6.跨装车组应使用车钩缓冲停止器,安装应在车钩自然状态下进行。 7.跨装车组禁止溜放。 (三)货物转向架 货物转向架是跨装运输的重要装置。货物转向架每副两个,一个具有死心盘,中心销孔 为一圆孔:另一个具有活心盘,中心销孔为一长孔。每个转向架由上架体和下架体组成。 18
18 一车负重突出车端装载,需要使用游车或需要跨装运输的货物,称为超长货物。为了保 证运输安全,超长货物装载必须满足相关技术条件。 (一)一车负重超长货物的装载技术条件 1.必须使用游车。游车与负重车连挂车钩的提钩杆用铁线捆绑固定,以防分摘。 2.在游车上装载货物时,与货物突出端的间距不得小于 350mm。 3.两件到达同一卸车地点的超长货物在同一地装车时,可以共用一辆游车,两货物突 出端间距不得小于 500mm。 4.在游车上,货物突出端的两侧不得装载货物,也不得将货物和游车加固在一起。 5.为了保证车辆行经线路竖曲线变坡点时货物突出车端部分的底部与游车地板不相接 触,必须使用高度符合要求的横垫木或支架(座)。 H垫 = 0.031a h车差 + f + 80 (mm) 式中 a——货物突出端至负重车最近轮对轴心所在垂直平面的距离,mm; h车差 ——游车地板与负重车地板面高度差,游车地板高度大时,取正值,反之取负 值,mm; f ——货物突出端的挠度,mm; 若货物突出车端部分底部有向下的突出部分时, H垫 中还应包括该突出部分的尺寸。 6.超长均重货物使用 60t、61t 平车装载,两端均衡突出时,货物重量不得相关规定。 (二)跨装超长货物的装载技术条件 一件货物使用两辆平车负重装载时,称此货物为跨装货物。跨装货物应遵守如下要求: 1.只准两车负重。负重车车地板高度应相等,如高度不等时,需要垫平。对未达到容 许载重量的货车,可以加装货物,但不得加装在货物的两侧,与跨装货物端部间距不小于 400mm。 2.在两辆负重车的中间只准加挂一辆游车 。 3.跨装货物应使用货物转向架,以便于负重车在曲线上转向。货物转向架的支重面长 度应遵守避免集重装载的要求,货物转向架下架体的重心投影应遵守装载基本技术条件的要 求。 4.货物转向架的上架体与跨装货物,下架体与车辆分别固定在一起。对货物及货物转 向架的加固不得影响车辆通过曲线,并将提钩杆用铁线捆紧。 5.中间加挂游车的跨装车组通过 9 号及以下道岔时不得推送调车。遇设备条件不容许 或尽头线时,可以不超过 5km/h 的速度匀速推进。 6.跨装车组应使用车钩缓冲停止器,安装应在车钩自然状态下进行。 7.跨装车组禁止溜放。 (三)货物转向架 货物转向架是跨装运输的重要装置。货物转向架每副两个,一个具有死心盘,中心销孔 为一圆孔;另一个具有活心盘,中心销孔为一长孔。每个转向架由上架体和下架体组成
货物转向架分为普通型和专用型两类,普通型是指通用的货物转向架,专用型是为某种 超长货物专门制备的转向架。 五、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货物装车后车体主要部件(中梁、侧梁、横梁、枕梁等)的 不得超过 ,否则为集重装载。 答案: 工作应力、许用用力 2.评价车辆脱轨安全性的两个主要指标分别是: 和 答案: 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 一偏离车 载重量的 且两转向架负重差不大于 答案: 100mm 分之 。超过上述规 物突出端半 就需要加 挂一辆游车。 答案: 、200mn 超长货物一车负重情况下,在游车上装载货物时,与货物突出端的间距不得小于 答案 350mm 6.两件超长货物共用一辆游车时,两货物突出端间距不得小于 答案: 500mm 7.货物跨装时,货物转向架的上架体与 ,下架体与 分别固定在一起。 空安, 跨装货物、车辆 名词解 1,脱轨系数 答案: 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轮对承受若垂直力P和测向力O,侧向力和垂直力的比值OP为脱轨 系。 2 重车重心高度 答案 货物装车后,将车辆和其所装货物视为一个整体,该整体的组合重心自钢轨面起算的高度称 为重车重心高度。 3生面装载 答案 货物装车后车体主要部件(中梁、侧梁、横梁、枕梁等)的工作应力(或工作弯曲力矩)超 过其许用应力(或最大容许弯曲力矩)时,称为集重装载。 4.超长货物 答案:
19 货物转向架分为普通型和专用型两类,普通型是指通用的货物转向架,专用型是为某种 超长货物专门制备的转向架。 五、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 货物装车后车体主要部件(中梁、侧梁、横梁、枕梁等)的 不得超过 其 ,否则为集重装载。 答案: 工作应力、许用用力 2. 评价车辆脱轨安全性的两个主要指标分别是: 和 。 答案: 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 3. 货物重心必须偏离车辆中央时,偏离车辆纵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大于 ,偏离车 辆横中心线的距离应保证每个转向架承受的货物重量不超过货车容许载重量的 , 且两转向架负重差不大于 。 答案: 100mm、二分之一、10t 4. 货端半宽不大于车辆半宽时,货物突出车端的容许长度为 ;货物突出端半宽 大于平车地板半宽时,货物突出端的长度不得超过 。超过上述规定时,就需要加 挂一辆游车。 答案: 300mm 、200mm 5. 超长货物一车负重情况下,在游车上装载货物时,与货物突出端的间距不得小于 。 答案: 350mm 6. 两件超长货物共用一辆游车时,两货物突出端间距不得小于 。 答案: 500mm 7. 货物跨装时,货物转向架的上架体与 ,下架体与 分别固定在一起。 答案: 跨装货物、车辆 (二)名词解释 1. 脱轨系数 答案: 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轮对承受着垂直力 P 和侧向力 Q,侧向力和垂直力的比值 Q/P 为脱轨 系数。 2. 重车重心高度 答案 货物装车后,将车辆和其所装货物视为一个整体,该整体的组合重心自钢轨面起算的高度称 为重车重心高度。 3. 集重装载 答案: 货物装车后车体主要部件(中梁、侧梁、横梁、枕梁等)的工作应力(或工作弯曲力矩)超 过其许用应力(或最大容许弯曲力矩)时,称为集重装载。 4. 超长货物 答案:
一车负重突出车端装载,需要使用游车或需要跨装运输的货物,称为超长货物。 5.跨装货物 件货物使用两辆平车负重装载时,称此货物为跨装货物, (三)简答题 1.简述铁路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 答案 一般情况下,装车后货物重心或总重心(一车装几件货物时)的投影应位于货车纵、横 中心线的交叉点上 (②)特殊情况下,必须偏离车辆中央时,偏离车辆纵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大于100mm,偏离 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应保证每个转向架承受的货物重量不超过货车容许载重量的二分之一, 且两转向架负重差不大于10: 答案: ()超长均重货物,为节省一辆游车,采用一端突出车端的装载方案时: (2)非均重货物,如果将货物重心落到车辆中央,一端突出车辆端梁,需要加挂游车,而另 一端车地板长度尚有空余,为了节省游车时: (3)一车装载两件或多件货物,各件的重量和外形尺寸又互不相等时,其总重心往往不可能 落在车辆中央 为什么货物重心偏离车辆纵中心线的距离(横向偏离量)不能过大? 答案: 货物重心偏离车辆纵中心线,将使车辆一侧拼簧负荷较大,如果偏离量讨大,车辆在运行中 侧滚振动的垂直惯性力向下时,可能使弹簧装置周期性地压死,引起很大的垂直力。而车辆 与线路均不可能按如此巨大的力设计建造,因而横向偏载过大有可能造成车辆或线路的毁损 同时,横向偏载过大,亦可能使车辆一侧的旁承游间压死,影响车辆运行到曲线上时转问。 4.我国对于重车重心限制高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 为了保证重车运行安全,我国铁路规定,罐车重车重心高度不得超过2200mm,双层集装箱 重车重心高度不得超过2400mm 其他重车重心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000mm。 5.重车重心超高时,采取配重以降低重车重心高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 (1)车辆的载重能力尚有宫裕 (2)车地板上有可供配重的位置,且符合装载技术条件的要求。 (3)有到达同一到站且重心较低的货物可以配装。 为什么要避免集重装载 答案: 集重装载损伤车辆,缩短车辆的使用寿命,严重的集重装载有可能造成车辆断梁,酿成重大 行车事故。为了保证车辆不受损伤,以确保行车安全和货物完整,在确定货物的装载方案时, 要源鱼华面技载】 一车负重超长货物装载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答案: ()必须使用游车。游车与负重车连挂车钩的提钩杆用铁线捆绑固定,以防分摘。 (2)在游车上装载货物时,与货物突出端的间距不得小于350mm
20 一车负重突出车端装载,需要使用游车或需要跨装运输的货物,称为超长货物。 5. 跨装货物 答案: 一件货物使用两辆平车负重装载时,称此货物为跨装货物。 (三)简答题 1. 简述铁路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 答案: (1) 一般情况下,装车后货物重心或总重心(一车装几件货物时)的投影应位于货车纵、横 中心线的交叉点上; (2) 特殊情况下,必须偏离车辆中央时,偏离车辆纵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大于 100mm,偏离 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应保证每个转向架承受的货物重量不超过货车容许载重量的二分之一, 且两转向架负重差不大于 10t; (3) 一车装载两件或多件货物时,应避免对角线装载。 2. 货物重心或总重心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情况有哪些? 答案: (1) 超长均重货物,为节省一辆游车,采用一端突出车端的装载方案时; (2) 非均重货物,如果将货物重心落到车辆中央,一端突出车辆端梁,需要加挂游车,而另 一端车地板长度尚有空余,为了节省游车时; (3) 一车装载两件或多件货物,各件的重量和外形尺寸又互不相等时,其总重心往往不可能 落在车辆中央。 3. 为什么货物重心偏离车辆纵中心线的距离(横向偏离量)不能过大? 答案: 货物重心偏离车辆纵中心线,将使车辆一侧弹簧负荷较大,如果偏离量过大,车辆在运行中 侧滚振动的垂直惯性力向下时,可能使弹簧装置周期性地压死,引起很大的垂直力。而车辆 与线路均不可能按如此巨大的力设计建造,因而横向偏载过大有可能造成车辆或线路的毁损。 同时,横向偏载过大,亦可能使车辆一侧的旁承游间压死,影响车辆运行到曲线上时转向。 4. 我国对于重车重心限制高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 为了保证重车运行安全,我国铁路规定,罐车重车重心高度不得超过 2200mm,双层集装箱 重车重心高度不得超过 2400mm,其他重车重心高度一般不得超过 2000mm。 5. 重车重心超高时,采取配重以降低重车重心高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 (1) 车辆的载重能力尚有富裕。 (2) 车地板上有可供配重的位置,且符合装载技术条件的要求。 (3) 有到达同一到站且重心较低的货物可以配装。 6. 为什么要避免集重装载? 答案: 集重装载损伤车辆,缩短车辆的使用寿命,严重的集重装载有可能造成车辆断梁,酿成重大 行车事故。为了保证车辆不受损伤,以确保行车安全和货物完整,在确定货物的装载方案时, 要避免集重装载。 7. 一车负重超长货物装载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答案: (1) 必须使用游车。游车与负重车连挂车钩的提钩杆用铁线捆绑固定,以防分摘。 (2) 在游车上装载货物时,与货物突出端的间距不得小于 3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