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欣赏剧作,要学会品味人物的语言。 讨论 (1)、鲍西娅的语言中,你最欣赏的是哪几句?为什么? 讨论鲍西娅的形象意义 (2)提问:戏剧的语言是富有个性化的。请放声朗读文中有关鲍西 的语言片段,然后说说哪些语句表现了鲍西娅的个性。 (3)提问:鲍西娅是如何制服夏洛克的? 明确:先是劝夏洛克,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敏锐地抓住契约中的漏洞,即 “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惩罚了夏洛 克 4)你认为鲍西娅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讨论后明确:聪明、机智而又行事果断,善良仁慈,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鲍西娅是莎翁创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她的性格在这场戏的矛盾斗 争中得以充分展示。面对矛盾,她表现出人文主义者的果敢、沉着、博学和 聪慧。她利用智慧取得了法庭斗争的主动权,并一步步揭露夏洛克的面目, 三步棋即给夏洛克以致命的打击 (5)、夏洛克的语言中,最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是哪几句? 明确:夏洛克是一个惟利是图、贪婪残忍、老于世故、能言善辩、复仇 心重的邪恶商人。 ①能言善辩: 一除非你能够把我这一张契约上的印章骂掉,否则像你这样拉开了喉咙直 嚷,不过白白伤了你的肺,何苦来呢?好兄弟,我劝你还是让你的脑子休息 一下吧,免得它损坏了,将来无法收拾 ②老于世故: 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肯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 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 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 不是回答您了吗?……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 ③惟利是图: 单单拿回我的本钱都不成吗? 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 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 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④冷酷狡诈: 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 无论你说得多么婉转动听,都没有用 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 求撤消贵邦的特权
6 段。欣赏剧作,要学会品味人物的语言。 讨论: (1)、鲍西娅的语言中,你最欣赏的是哪几句?为什么? 讨论鲍西娅的形象意义 (2) 提问:戏剧的语言是富有个性化的。请放声朗读文中有关鲍西娅 的语言片段,然后说说哪些语句表现了鲍西娅的个性。 (3)提问:鲍西娅是如何制服夏洛克的? 明确:先是劝夏洛克,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敏锐地抓住契约中的漏洞,即 “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惩罚了夏洛 克。 (4)你认为鲍西娅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讨论后明确:聪明、机智而又行事果断,善良仁慈,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鲍西娅是莎翁创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她的性格在这场戏的矛盾斗 争中得以充分展示。面对矛盾,她表现出人文主义者的果敢、沉着、博学和 聪慧。她利用智慧取得了法庭斗争的主动权,并一步步揭露夏洛克的面目, 三步棋即给夏洛克以致命的打击。 (5)、夏洛克的语言中,最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是哪几句? 明确:夏洛克是一个惟利是图、贪婪残忍、老于世故、能言善辩、复仇 心重的邪恶商人。 ①能言善辩: ——除非你能够把我这一张契约上的印章骂掉,否则像你这样拉开了喉咙直 嚷,不过白白伤了你的肺,何苦来呢?好兄弟,我劝你还是让你的脑子休息 一下吧,免得它损坏了,将来无法收拾。 ②老于世故: ——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肯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 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 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 不是回答您了吗?……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 ③惟利是图: ——单单拿回我的本钱都不成吗? ——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 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 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④冷酷狡诈: ——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 ——无论你说得多么婉转动听,都没有用。 ——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 求撤消贵邦的特权
⑤质疑:在一般的观念中,夏洛克是一个惟利是图而又凶残的商人,你对他 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明确:在一般观念上,夏洛克是一个反面角色,但是,我们也可以对他给予 一定的同情。夏洛克的行为不是偶然的,在当时普遍仇恨犹太人的基督教世 界中,夏洛克的复仇行动具有一定的民族复仇意义。如果说夏洛克缺乏宽恕 精神,那么当时的基督教也不曾对他给予多少理解。从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 态度来看,就是相当刻薄和不宽容的。当然,夏洛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 物,在我们对他进行客观描述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他毕竟是一个戏剧人物, 他注定要成为一个反面角色。因此,对他的同情和理解应该是有限度的。 要求学生在质疑的时候,既要注意当时的社会背景,又要注意戏剧所给定的 环境 (6)其他人物:如你对莎翁笔下的“商人王子”安东尼奥作何评价? 明确:安东尼奥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年轻商人,他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引起高 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他甘愿冒着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钱帮朋友巴萨尼 奥。他即将受到可怕的刑罚,却始终“默忍”“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 地就刑,为了友谊”从容就死”“死而无怨”,他是一个慷慨大方、见义勇为、 重义轻利的人。 但是,在尖锐的斗争面前,他又显得很懦弱,缺乏战斗精神,表现出了软弱、 妥协的一面。如“我是羊群里一头不中用的病羊,死是我的应分;最软弱的 果子最先落到地上,让我也就这样结束了我的一生吧。巴萨尼奥,我只要你 活下去,将来替我写一篇墓志铭,那你就是做了再好不过的事”。 3、戏剧赏析一一戏剧氛围 欣赏剧作,还要注意感受戏剧氛围 四、课堂小结: 戏剧冲突的设计 巧妙 人物语言 精彩 戏剧氛围 热烈 五、课文总结: 本文的主题 通过威尼斯法庭审理夏洛克诉讼的场面,揭露了高利贷者自私自利冷酷 无情的丑恶嘴脸,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虚伪的本质,赞美具有人文主义 思想的鲍西娅一举击败夏洛克的勇气和智谋。 莎士比亚的语言是诗剧的语言,既个性化而又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精 练优美、富有诗意。研究英国文学的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是英语的“魔 术师”“大胆的创新者”,他“如饥似渴地用刚从说话人口上热腾腾地摘来的 各种新鲜词汇和形象”,同时他本人也大胆创造新的表现方式,在他的剧作 中,妙言佳句比比皆是。品味莎剧语言,犹如品味琼浆玉液,让人沉醉,使 人入迷
7 ⑤质疑:在一般的观念中,夏洛克是一个惟利是图而又凶残的商人,你对他 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明确:在一般观念上,夏洛克是一个反面角色,但是,我们也可以对他给予 一定的同情。夏洛克的行为不是偶然的,在当时普遍仇恨犹太人的基督教世 界中,夏洛克的复仇行动具有一定的民族复仇意义。如果说夏洛克缺乏宽恕 精神,那么当时的基督教也不曾对他给予多少理解。从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 态度来看,就是相当刻薄和不宽容的。当然,夏洛 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 物,在我们对他进行客观描述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他毕竟是一个戏剧人物, 他注定要成为一个反面角色。因此,对他的同情和理解应该是有限度的。 要求学生在质疑的时候,既要注意当时的社会背景,又要注意戏剧所给定的 环境。 (6)其他人物:如你对莎翁笔下的“商人王子”安东尼奥作何评价? 明确:安东尼奥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年轻商人,他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引起高 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他甘愿冒着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钱帮朋友巴萨尼 奥。他即将受到可怕的刑罚,却始终“默忍”“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 地就刑,为了友谊”从容就死”“死而无怨”,他是一个慷慨大方、见义勇为、 重义轻利的人。 但是,在尖锐的斗争面前,他又显得很懦弱,缺乏战斗精神,表现出了软弱、 妥协的一面。如“我是羊群里一头不中用的病羊,死是我的应分;最软弱的 果子最先落到地上,让我也就这样结束了我的一生吧。巴萨尼奥,我只要你 活下去,将来替我写一篇墓志铭,那你就是做了再好不过的事”。 3、戏剧赏析——戏剧氛围 欣赏剧作,还要注意感受戏剧氛围→ 四、课堂小结: 戏剧冲突的设计 巧妙 人物语言 精彩 戏剧氛围 热烈 五、课文总结: 本文的主题: 通过威尼斯法庭审理夏洛克诉讼的场面,揭露了高利贷者自私自利冷酷 无情的丑恶嘴脸,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虚伪的本质,赞美具有人文主义 思想的鲍西娅一举击败夏洛克的勇气和智谋。 莎士比亚的语言是诗剧的语言,既个性化而又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精 练优美、富有诗意。研究英国文学的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是英语的“魔 术师”“大胆的创新者”,他“如饥似渴地用刚从说话人口上热腾腾地摘来的 各种新鲜词汇和形象”,同时他本人也大胆创造新的表现方式,在他的剧作 中,妙言佳句比比皆是。品味莎剧语言,犹如品味琼浆玉液,让人沉醉,使 人入迷
本节课着重研习了《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通过学习《威尼斯商人》 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话剧艺术的特点,了解了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在话剧中 是如何表现的,这对我们今后学习、欣赏话剧艺术有很大的帮助 这场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结构严谨完整。 简洁紧凑得就象一出独幕剧一样。每一个登场人物都有自己的面貌和个性。 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随着事件的变化,人物的思想也在变 化,这是这场戏描绘人物性格的特点。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难看到这位被雨果誉为“戏剧界的神人”的莎士比 亚。确实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我们应在有限的课外时间里,多多阅 读他的作品,学习他的语言,这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 六、当堂训练: 1、仿写句子,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请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以所给的词语开头,说一段话 例句: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 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 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 仿句:承诺 2、自选角度,自选内容,写一篇有关本文的评论。角度应小,内容应 精当,切忌泛泛空谈。可以评论戏剧个性化的语言,也可以评论其中某个人 物,还可以评析剧本所运用的戏剧技巧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发表独到的见解。如“夏洛克一一法庭阴谋的牺牲 品”、“鲍西娅一一巧舌如簧的诡辩者”,只要言之成理则可。 教学反思: 江村小景 田汉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情节的基础上,结合背景理解剧本主题思想 2、学习作者运用误会、巧合等手法布局谋篇的写法。 3、体会作者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误会、巧合等手法布局谋篇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8 本节课着重研习了《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通过学习《威尼斯商人》, 同学们初步了解 了话剧艺术的特点,了解了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在话剧中 是如何表现的,这对我们今后学 习、欣赏话剧艺术有很大的帮助。 这场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结构严谨完整。 简洁紧凑得就象一出独幕剧一样。每一个登场人物都有自己的面貌和个性。 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随着事件的变化,人物的思想也在变 化,这是这场戏描绘人物性格的特点。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难看到这位被雨果誉为“戏剧界的神人”的莎士比 亚。确实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我们应在有限的课外时间里,多多阅 读他的作品,学习他的语言,这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 六、当堂训练: 1、 仿写句子,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请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以所给的词语开头,说一段话。 例句: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 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 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 仿句:承诺 2、自选角度,自选内容,写一篇有关本文的评论。角度应小,内容应 精当,切忌泛泛空谈。可以评论戏剧个性化的语言,也可以评论其中某个人 物,还可以评析剧本所运用的戏剧技巧。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发表独到的见解。如“夏洛克——法庭阴谋的牺牲 品”、“鲍西娅——巧舌如簧的诡辩者”,只要言之成理则可。 教学反思: 江村小景 田汉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情节的基础上,结合背景理解剧本主题思想。 2、学习作者运用误会、巧合等手法布局谋篇的写法。 3、体会作者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误会、巧合等手法布局谋篇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作者、背景简介(见课件) 三.题目解说 四.速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本文据说是作者根据激烈的内战中一件真实的故事写成的,以反对内 战、控诉战争为主题的作品。 龙潭江边某农家妇有二子一女,长子出外从军,多年不归,次子参加了 国民革命军。一天长子意外回家,母亲担心他被捕,急忙出去为他借便衣 恰巧这时他妹妹买东西回来,哥哥不知道这是自己妺妺,便调戏她。妹妹大 声呼救,弟弟回来刚好看到这一情景,十分愤怒。弟兄俩发生冲突,格斗中 用手枪互击,母亲借衣服回来,兄弟俩都已死去 五.理清结构及人物性格 (1)第一部分(开头到“女提篮下,老母依旧在做活”)写母女对白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必要的铺垫和交代,同时也表现那个年代普通百姓的生 活。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开端。 通过母女对白为后面的情节展开做必要的交代和铺垫。先由女儿要进城 读书引出二哥这个人物然后再由母亲对女儿命运的慨叹引出大哥这个人物 几声枪响很自然地交代了孙传芳要过江来打仗的背景,女儿“大哥要是回来 了,不知道认不认得家里”的联想,表达了妹妹对哥哥的思念,也是后文情 节的暗示。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说无一处闲笔,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和下文的 情节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交代和铺垫 在这一部分也表现了几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女儿的性格最为鲜明,显然是 个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的女孩子。在母亲的劝导下,她要读书的决心还是 毫不动摇,表现出了对新生活的追求的执着。母亲的形象则代表了当时更为 普通的广大群众。她的最大理想是让儿子“积攒几个钱,将来娶一房亲,也 好接续香烟后代,”是自己死了能有儿子给自己送终。这样的理想,是最基 本的理想,也是当时的老百姓只能有的理想。可那样的时代,使他这样的理 想最后也彻底破灭了。而俩儿子的性格在这一部分都是暗写的。但从母女对 白中可以看出俩儿子的性格不同。二儿子比较本分老实,顾惜家庭,关爱妹 妹,这样老实的青年投身行伍更多地不是理想的追求所致而是生活的窘迫所 逼。老大则是另一类人,他天性不够安分,向往外面的世界,可是在生活中 胡乱冲撞的他没有能够找到自己希望的东西而是被不幸的经历扭曲了自己 的灵魂,这有他自身的原因,更多的则是社会的原因和责任。当然这一部分 对他只是一个交代和暗示,更多的则是在下一层次中加以表现,但这一部分 极为简略的交代已经为后面的情节的表现打下了基础。这一部分是以喜写 悲,愈见愈悲
9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作者、背景简介(见课件) 三.题目解说 四.速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本文据说是作者根据激烈的内战中一件真实的故事写成的,以反对内 战、控诉战争为主题的作品。 龙潭江边某农家妇有二子一女,长子出外从军,多年不归,次子参加了 国民革命军。一天长子意外回家,母亲担心他被捕,急忙出去为他借便衣。 恰巧这时他妹妹买东西回来,哥哥不知道这是自己妹妹,便调戏她。妹妹大 声呼救,弟弟回来刚好看到这一情景,十分愤怒。弟兄俩发生冲突,格斗中 用手枪互击,母亲借衣服回来,兄弟俩都已死去。 五.理清结构及人物性格 (1)第一部分(开头到“女提篮下,老母依旧在做活”)写母女对白,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必要的铺垫和交代,同时也表现那个年代普通百姓的生 活。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开端。 通过母女对白为后面的情节展开做必要的交代和铺垫。先由女儿要进城 读书引出二哥这个人物然后再由母亲对女儿命运的慨叹引出大哥这个人物, 几声枪响很自然地交代了孙传芳要过江来打仗的背景,女儿“大哥要是回来 了,不知道认不认得家里”的联想,表达了妹妹对哥哥的思念,也是后文情 节的暗示。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说无一处闲笔,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和下文的 情节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交代和铺垫。 在这一部分也表现了几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女儿的性格最为鲜明,显然是一 个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的女孩子。在母亲的劝导下,她要读书的决心还是 毫不动摇,表现出了对新生活的追求的执着。母亲的形象则代表了当时更为 普通的广大群众。她的最大理想是让儿子“积攒几个钱,将来娶一房亲,也 好接续香烟后代,”是自己死了能有儿子给自己送终。这样的理想,是最基 本的理想,也是当时的老百姓只能有的理想。可那样的时代,使他这样的理 想最后也彻底破灭了。而俩儿子的性格在这一部分都是暗写的。但从母女对 白中可以看出俩儿子的性格不同。二儿子比较本分老实,顾惜家庭,关爱妹 妹,这样老实的青年投身行伍更多地不是理想的追求所致而是生活的窘迫所 逼。老大则是另一类人,他天性不够安分,向往外面的世界,可是在生活中 胡乱冲撞的他没有能够找到自己希望的东西而是被不幸的经历扭曲了自己 的灵魂,这有他自身的原因,更多的则是社会的原因和责任。当然这一部分 对他只是一个交代和暗示,更多的则是在下一层次中加以表现,但这一部分 极为简略的交代已经为后面的情节的表现打下了基础。这一部分是以喜写 悲,愈见愈悲
第二部分(“已而闻叩门声”到“匆匆下”)写长子回家,母子相逢,长 子叙述在外的经历。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母子对话交代长子的经历同时表现长子的性格。在这 个家庭中长子的命运最为不幸,他一无所有,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经历扭曲了 他的灵魂,使他不分好坏,没有是非,而且养成了一身的土匪习气和兵痞气 他的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性格,酿造了兄弟残杀的悲剧,也是社会混乱的 个缩影。而他的性格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即使不死在弟弟的枪口也很快会莫 名其妙地死在不知什么地方的战场上。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是深刻的,不单单 是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表现了战争对人的灵魂的扭曲,这才是最 可怕的 第三部分(长子“在室内四望”到最后)写兄弟互相残杀。这一部分是 情节的高潮。先写长子对妹妹的调戏,然后写兄弟之间的冲突,最后写母亲 的哭诉。值得注意的是兄弟之间的对骂——“孙传房的狗”“蒋介石的狗” 可见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再是因为欺侮妹妹而是将矛盾转移到各自参与的战 争集团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场戏里,长子的性格得到更为鲜明的表现,他称 呼妹妹为“花姑娘”,这些语言一方面表现了长子的流氓习气,一方面推动 了情节的发展、矛盾的激化。可以说,如果不是长子的流氓语言就不会有兄 弟互相残杀的悲剧。母亲的哭诉,则揭示了剧本的主题:老百姓的最基本的 希望都无法满足,这样的年代,老百姓是没有什么活路的。在结构上这个层 次又呼应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手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刚巧在女 儿出去时,长子回家,刚巧在母亲出去借便服时女儿回来,刚巧在长子对妹 妹非礼时次子回来,而又刚巧在次子对长子开枪的瞬间目前才赶到家,这样 的安排,如果有一个错位,悲剧就不可能发生 六.主题 这幕独幕剧通过一个家庭中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抨击了兵祸战乱给社 会和家庭带来得灾难,控诉了战争的罪行 七.讨论 1、你怎样理解作者塑造的长子和次子这两个人物形象? 【参考】长子和次子虽在性格上有差异,但他们都是军阀混战的牺牲品 都被那个特定时代扭曲了灵魂。长子身上染上了严重的兵痞气和流氓气,品 行恶劣,是非不分:次子要善良些,他关心妹妹的前途,知道孝敬母亲。但 是作者塑造这两个形象,是把他们作为同类形象对待的,在写出两者的不同 之中更多的是强调两者本质上的相同,通过两者的互补,表现连年内战对人 的扭曲,从而深层次揭露内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在这一点上,次子和长子 是一致的。从他答应妹妹要带她去南京读书可以看出,他也把前途寄托在自 己投靠的军阀身上:从最后他和长子的对骂和冲突中可以看出,他也是站在 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场上判断是非的。所以说,这两个人物不是对比关系
10 第二部分(“已而闻叩门声”到“匆匆下”)写长子回家,母子相逢,长 子叙述在外的经历。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母子对话交代长子的经历同时表现长子的性格。在这 个家庭中长子的命运最为不幸,他一无所有,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经历扭曲了 他的灵魂,使他不分好坏,没有是非,而且养成了一身的土匪习气和兵痞气, 他的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性格,酿造了兄弟残杀的悲剧,也是社会混乱的一 个缩影。而他的性格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即使不死在弟弟的枪口也很快会莫 名其妙地死在不知什么地方的战场上。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是深刻的,不单单 是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表现了战争对人的灵魂的扭曲,这才是最 可怕的。 第三部分(长子“在室内四望”到最后)写兄弟互相残杀。这一部分是 情节的高潮。先写长子对妹妹的调戏,然后写兄弟之间的冲突,最后写母亲 的哭诉。值得注意的是兄弟之间的对骂——“孙传房的狗”“蒋介石的狗”, 可见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再是因为欺侮妹妹而是将矛盾转移到各自参与的战 争集团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场戏里,长子的性格得到更为鲜明的表现,他称 呼妹妹为“花姑娘”,这些语言一方面表现了长子的流氓习气,一方面推动 了情节的发展、矛盾的激化。可以说,如果不是长子的流氓语言就不会有兄 弟互相残杀的悲剧。母亲的哭诉,则揭示了剧本的主题:老百姓的最基本的 希望都无法满足,这样的年代,老百姓是没有什么活路的。在结构上这个层 次又呼应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手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刚巧在女 儿出去时,长子回家,刚巧在母亲出去借便服时女儿回来,刚巧在长子对妹 妹非礼时次子回来,而又刚巧在次子对长子开枪的瞬间目前才赶到家,这样 的安排,如果有一个错位,悲剧就不可能发生。 六.主题: 这幕独幕剧通过一个家庭中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抨击了兵祸战乱给社 会和家庭带来得灾难,控诉了战争的罪行。 七.讨论 1、你怎样理解作者塑造的长子和次子这两个人物形象? 【参考】长子和次子虽在性格上有差异,但他们都是军阀混战的牺牲品, 都被那个特定时代扭曲了灵魂。长子身上染上了严重的兵痞气和流氓气,品 行恶劣,是非不分;次子要善良些,他关心妹妹的前途,知道孝敬母亲。但 是作者塑造这两个形象,是把他们作为同类形象对待的,在写出两者的不同 之中更多的是强调两者本质上的相同,通过两者的互补,表现连年内战对人 的扭曲,从而深层次揭露内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在这一点上,次子和长子 是一致的。从他答应妹妹要带她去南京读书可以看出,他也把前途寄托在自 己投靠的军阀身上;从最后他和长子的对骂和冲突中可以看出,他也是站在 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场上判断是非的。所以说,这两个人物不是对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