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言大而博,旨深而远。“寓真于诞,寓实 于玄”(刘熙载《艺概》) 第三节墨翟与《墨子》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详。战国初鲁国人,出身于手工业工人家庭 墨家学派的创立者。墨家是先秦时期的显学,提出了十大主张:即《非 攻》、《非命》、《非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 《兼爱》、《天志》、《明鬼》。 《墨子》一书现存53篇,文章语言质朴,条理严谨,逻辑性强。提 出了三表法: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直者。在文艺思想方面,他是 最早知美却有反对求美的人。《墨子》书中还有关于逻辑学、几何学、 光学、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节荀况与《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因避汉宣帝刘询之讳,亦名孙 卿。曾较长时期在齐国游学和讲学,为稷下学派的领袖。荀子是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哲学 思想中的宇宙观、认识论是唯物的;政治思想中的新兴地主阶级国家观 明分、隆礼、重法、尚贤、一天下的政治路线都是可取的。经济思想中 的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等有深远的影响。 《荀子》一书现有32篇。其作品可分为议论文与文艺文两类:议论 文,如《王制》、《天论》、《强国》、《议兵》、《劝学》等。规模 宏大,长于论辩,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说理严密,论证充分,论点明 确,发挥尽致,立论切实可靠,风格典重浑厚。文艺文,如《礼》、《知》 13
13 辛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言大而博,旨深而远。“寓真于诞,寓实 于玄”(刘熙载《艺概》) 第三节 墨翟与《墨子》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详。战国初鲁国人,出身于手工业工人家庭。 墨家学派的创立者。墨家是先秦时期的显学,提出了十大主张:即《非 攻》、《非命》、《非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 《兼爱》、《天志》、《明鬼》。 《墨子》一书现存53篇,文章语言质朴,条理严谨,逻辑性强。提 出了三表法: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直者。在文艺思想方面,他是 最早知美却有反对求美的人。《墨子》书中还有关于逻辑学、几何学、 光学、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节 荀况与《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 末赵国人。因避汉宣帝刘询之讳,亦名孙 卿。曾较长时期在齐国游学和讲学,为稷下学派的领袖。荀子是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哲学 思想中的宇宙观、认识论是唯物的;政治思想中的新兴地主阶级国家观, 明分、隆礼、重法、尚贤、一天下的政治路线都是可取的。经济思想中 的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等有深远的影响。 《荀子》一书现有32篇。其作品可分为议论文与文艺文两类:议论 文,如《王制》、《天论》、《强国》、《议兵》、《劝学》等。规模 宏大,长于论辩,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说理严密,论证充分,论点明 确,发挥尽致,立论切实可靠,风格典重浑厚。文艺文,如《礼》、《知》
《云》、《蚕》、《针》赋;《成相辞》及诗等。韵律和谐,语气顺畅, 委婉含蓄,精粹简洁。荀子富有文学改革精神。 第五节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是战国后期韩国的贵族,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荀况的学生。 韩非吸收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吸收了荀子思想中反对天明论的唯 物观点,综合并发展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三家学说,形 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刑、名、法、术之学。《韩非子》的文章55篇, 有论著,有说经,有辩难,有寓言。其风格:严密透彻,条理分明,具 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特点:‘明而切怨而愤”,创立寓言群,语言相 当崭洁。 思考题 1、由《论语》和《孟子》来看孔子和孟子两个形象的特点及其差异。 2、《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与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有何本质的异同? 3、怎样区分《韩非子》的寓言和故事?《韩非子》寓言的特色是什么? 参考书目 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 聊城师院《庄子译注》 王先谦《荀子集解》 陈奇猷《韩非子集解》 公木《先秦寓言概论》
14 《云》、《蚕》、《针》赋;《成相辞》及诗等。韵律和谐,语气顺畅, 委婉含蓄,精粹简洁。荀子富有文学改革精神。 第五节 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是战国后期韩国的贵族,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荀况的学生。 韩非吸收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吸收了荀子思想中反对天明论的唯 物观点,综合并发展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三家学说,形 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刑、名、法、术之学。《韩非子》的文章55篇, 有论著,有说经,有辩难,有寓言。其风格:严密透彻,条理分明,具 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特点:“明而切”“怨而愤”,创立寓言群,语言相 当崭洁。 思考题 1、由《论语》和《孟子》来看孔子和孟子两个形象的特点及其差异。 2、《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与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有何本质的异同? 3、怎样区分《韩非子》的寓言和故事?《韩非子》寓言的特色是什么? 参考书目 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 聊城师院《庄子译注》 王先谦《荀子集解》 陈奇猷《韩非子集解》 公木《先秦寓言概论》
第二编秦汉文学 郑虹霓 绪论 秦代文学 )秦代文化政策 残暴严酷的文化政策,加上秦王朝的短命,秦代文坛的萧条寂寞也 可以想见了。不仅列国的诸侯臣民不能有什么痛伤亡国的作品出现,即 使秦地之人,歌颂大一统的光荣的作品也绝无仅有。没有一个时代遗留 的作品像秦代那么少:秦代没有一个诗人,没有一个散文作家,所有的, 只有一个善于颂德歌功、效忠保命的李斯!如鲁迅先生所言:“秦代文 学,李斯一人而已”。 秦代文学,我们后面也不设专章讲述了,这里就略为详细地介绍一 下吧。好,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李斯 二)李斯 1、李斯其人 战国楚上蔡(今属河南)人,初为小郡吏,后师荀子学“帝王之术”, 与韩非同学。战国末,西入秦,当了吕不韦的舍人,后来得到秦王政的 赏识,拜为客卿。秦统一后,官至丞相(长史→廷尉→丞相)。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充满了对富贵生活的羡慕 及对贫贱地位的不满。“仓鼠、厕鼠之叹”(《史记》本传)的故事。“得 时无怠”思想使李斯把握住了历史提供的契机,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而 得以功成名就,也使李斯在关键时刻以个人利益为重而误入歧途,导致 15
15 第二编 秦汉文学 郑虹霓 绪 论 一.秦代文学 一)秦代文化政策 残暴严酷的文化政策,加上秦王朝的短命,秦代文坛的萧条寂寞也 可以想见了。不仅列国的诸侯臣民不能有什么痛伤亡国的作品出现,即 使秦地之人,歌颂大一统的光荣的作品也绝无仅有。没有一个时代遗留 的作品像秦代那么少:秦代没有一个诗人,没有一个散文作家,所有的, 只有一个善于颂德歌功、效忠保命的李斯!如鲁迅先生所言:“秦代文 学,李斯一人而已”。 秦代文学,我们后面也不设专章讲述了,这里就略为详细地介绍一 下吧。好,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李斯。 二)李斯 1、李斯其人 战国楚上蔡(今属河南)人,初为小郡吏,后师荀子学“帝王之术”, 与韩非同学。战国末,西入秦,当了吕不韦的舍人,后来得到秦王政的 赏识,拜为客卿。秦统一后,官至丞相(长史→廷尉→丞相)。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充满了对富贵生活的羡慕 及对贫贱地位的不满。“仓鼠、厕鼠之叹”(《史记》本传)的故事。“得 时无怠”思想使李斯把握住了历史提供的契机,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而 得以功成名就,也使李斯在关键时刻以个人利益为重而误入歧途,导致
了自己悲剧的结局。以私利为转移,而不是讲公道、大义,所以有陷韩 非于囹圄,与赵高同流合污,矫诏谋杀太子扶苏之举,但终未能保全自 己。政治斗争是残酷的,他被赵高所利用,又为其陷害,腰斩威阳,夷 灭三族。临刑时,他感慨自己的一生,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 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似乎在悲怆中包含了悔恨。 主要文学成就 ①奏议 《谏逐客书》铺陈排比,气势奔放,上承纵横之势,下启汉赋之渐。 (作品讲读) 李斯奏议的名篇还有《焚书奏》。 ②碑铭 鲁迅称李斯这些碑铭:“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汉文 学史纲要》) 秦代君臣,雄视无下;李斯迎合主意,受命作颂(应制)不免辞气 奔放,务多溢美,具有铺张壮大的特征。刘勰:“秦皇岱铭,文自李斯 法家辞气,体乏弘润。然竦而能壮,亦彼时之绝唱也。”(《文心雕龙·封 禅(shan)》)准确概括了秦刻石的风格。这种文章对后来的碑文影响很 大。 汉代文学 )分期 1、汉初文学(汉初—景帝) 汉初,干戈初息,政权方立,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经济,稳定政治, 巩固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是当务之急。因此,“约法省禁”(《汉书·食 货志》),黄老思想成为汉初主要统治思想
16 了自己悲剧的结局。以私利为转移,而不是讲公道、大义,所以有陷韩 非于囹圄,与赵高同流合污,矫诏谋杀太子扶苏之举,但终未能保全自 己。政治斗争是残酷的,他被赵高所利用,又为其陷害,腰斩威阳,夷 灭三族。临刑时,他感慨自己的一生,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 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似乎在悲怆中包含了悔恨。 2、主要文学成就 ①奏议 《谏逐客书》铺陈排比,气势奔放,上承纵横之势,下启汉赋之渐。 (作品讲读) 李斯奏议的名篇还有《焚书奏》。 ②碑铭 鲁迅称李斯这些碑铭:“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汉文 学史纲要》) 秦代君臣,雄视无下;李斯迎合主意,受命作颂(应制)不免辞气 奔放,务多溢美,具有铺张壮大的特征。刘勰:“秦皇岱铭,文自李斯。 法家辞气,体乏弘润。然竦而能壮,亦彼时之绝唱也。”(《文心雕龙·封 禅(shàn)》)准确概括了秦刻石的风格。这种文章对后来的碑文影响很 大。 二、汉代文学 一)分期 1、汉初文学(汉初——景帝) 汉初,干戈初息,政权方立,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经济,稳定政治, 巩固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是当务之急。因此,“约法省禁”(《汉书·食 货志》),黄老思想成为汉初主要统治思想
在文化方面,汉初之君以亡秦为鉴,实行了较宽松的政策。废除了 秦的挟书律,“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汉书·艺文志》),抢救了 些典籍。而统治者施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学术文化不甚限制,也使百 家之学得以复兴,儒、法、阴阳、纵横等学派,也在历史舞台上与黄老 之学竞争,尤其是儒学渐趋抬头。而各地的文化也得到滋长,特别是楚 文化曾一度繁荣。 总之,汉初思想文化学术领域的自由活泼气氛,为文学的发展提供 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政论散文和辞赋。代表作家:贾谊、 枚乘。 2、西汉中期(武帝、宣帝两朝)文学 汉武帝承“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汉王朝此时经济富足、军事强 大,政治上步入正轨。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从而结束了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局面。这便是文学在武帝 时代发展的历史大环境 武帝对文化也很重视:“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 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班固《两部赋序》)。为了“润 色鸿业”,立乐府,采歌谣,“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一系列措施, 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出现了繁盛期 归纳起来,可以用三个“大”言之:大赋、大著、大机构。 ①大赋 汉赋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出现了众多的作家、作品。据《汉 书·艺文志》著录,除去“杂赋”,两汉赋共700余篇,而武帝时期就 有400篇。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枚皋、东方朔等。作品有《子虚》、《上 17
17 在文化方面,汉初之君以亡秦为鉴,实行了较宽松的政策。废除了 秦的挟书律,“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汉书·艺文志》),抢救了 一些典籍。而统治者施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学术文化不甚限制,也使百 家之学得以复兴,儒、法、阴阳、纵横等学派,也在历史舞台上与黄老 之学竞争,尤其是儒学渐趋抬头。而各地的文化也得到滋长,特别是楚 文化曾一度繁荣。 总之,汉初思想文化学术领域的自由活泼气氛,为文学的发展提供 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政论散文和辞赋。代表作家:贾谊、 枚乘。 2、西汉中期(武帝、宣帝两朝)文学 汉武帝承“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汉王朝此时经济富足、军事强 大,政治上步入正轨。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从而结束了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局面。这便是文学在武帝 时代发展的历史大环境。 武帝对文化也很重视:“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 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班固《两部赋序》)。为了“润 色鸿业”,立乐府,采歌谣,“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一系列措施, 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出现了繁盛期。 归纳起来,可以用三个“大”言之:大赋、大著、大机构。 ①大赋 汉赋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出现了众多的作家、作品。据《汉 书·艺文志》著录,除去“杂赋”,两汉赋共 700 余篇,而武帝时期就 有 400 篇。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枚皋、东方朔等。作品有《子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