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和发挥其使用价值的作用:从价值形态上看,其价值按它们在生产过 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逐步收 回。直到其使用价值完全丧失,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才进行更新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形式存在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生产资本。用 以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那部分资本,它们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一次性地被消 耗掉,其价值也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被 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消耗掉,但又被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用活劳动一次性地重新创造出来, 并创造出剩余价值。凝结着工人活劳动的产品被出卖后,又全部周转回到产业资本家手中。 所以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以及用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都是一次性投入生 产过程,又一次性地转移或重新创造出来,并随着商品销售一次性地全部收回。根据这部分 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它们被称为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着完全不同的根据和意 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以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 用为标准的,目的在于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以生产资 本的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为标准的,其目的在于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 产的影响。下表列出这两种划分的区别与联系 按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划分资本的实物形式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划分 机器、厂房、设备 固定资本 不变资本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 流动资本 可变资本 工资 如上所述,由于划分的角度不同,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及意义也就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 家只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而根本否认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其目的就 是为了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抹煞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发生磨损,固定资本的损耗可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 种。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也称物质损耗,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 (生锈、腐蚀、风化等)造成的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也称精神损耗,指厂房、机器、设 备、工具等物质要素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无形损耗 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生产具有同样性能的机器设备所需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减少,从而造成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是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生产 出比原有的机器设备具有更高效率的机器设备,从而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无形磨损有着加速进行的趋势,因此,资本家总是尽可能地提高工人的劳动
终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和发挥其使用价值的作用;从价值形态上看,其价值按它们在生产过 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逐步收 回。直到其使用价值完全丧失,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才进行更新。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形式存在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生产资本。用 以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那部分资本,它们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一次性地被消 耗掉,其价值也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被 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消耗掉,但又被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用活劳动一次性地重新创造出来, 并创造出剩余价值。凝结着工人活劳动的产品被出卖后,又全部周转回到产业资本家手中。 所以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以及用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都是一次性投入生 产过程,又一次性地转移或重新创造出来,并随着商品销售一次性地全部收回。根据这部分 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它们被称为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着完全不同的根据和意 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以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 用为标准的,目的在于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以生产资 本的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为标准的,其目的在于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 产的影响。下表列出这两种划分的区别与联系: 按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划分 资本的实物形式 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划分 不变资本 机器、厂房、设备 固定资本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 流动资本 可变资本 工资 如上所述,由于划分的角度不同,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及意义也就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 家只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而根本否认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其目的就 是为了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抹煞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发生磨损,固定资本的损耗可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 种。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也称物质损耗,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 (生锈、腐蚀、风化等)造成的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也称精神损耗,指厂房、机器、设 备、工具等物质要素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无形损耗 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生产具有同样性能的机器设备所需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减少,从而造成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是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生产 出比原有的机器设备具有更高效率的机器设备,从而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无形磨损有着加速进行的趋势,因此,资本家总是尽可能地提高工人的劳动
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工作班次和加速资本周转,用以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以提 高固定资本使用效率 固定资本的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进行更新。固定资本的更新是通过价值补偿和 物质替换来实现的。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就是按固定资本的平均磨损程度,把转移到新产品 中的价值逐步从销售的产品收入中以折旧费形式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 转移完毕时,用于固定资本实物更新。固定资本折旧就是补偿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 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方式。因固定资本折旧而提取的补偿金额称为折旧费,折 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叫折旧率,用公式可表示为: 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折旧费= 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 折旧费 折旧率= 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100%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由于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它们的周转速度也不相同。固定资本的 周转速度慢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而固定资本本身的各个部分,周转速度也不相同。因此, 考察全部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考察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 度的计算可表示为: 年内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预付资本总额 假定某企业用于建厂房、买机器、添设备的投资分别是200万、350万、150万,其使 用年限分别是20年、10年、6年;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投资是180万元,每 月支付的工资是60万元,流动资本周转一次为2个月,这样,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 预付资本 20+10+6)+(0+60 =1.87(次) 总周转速度 200+350+150+180+60×2 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既定的情况下,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 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既定的情况下,由于固定 资本的周转速度慢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因此固定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预 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相反,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 周转速度就越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固定资本在生产资本中
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工作班次和加速资本周转,用以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以提 高固定资本使用效率。 固定资本的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进行更新。固定资本的更新是通过价值补偿和 物质替换来实现的。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就是按固定资本的平均磨损程度,把转移到新产品 中的价值逐步从销售的产品收入中以折旧费形式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 转移完毕时,用于固定资本实物更新。固定资本折旧就是补偿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 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方式。因固定资本折旧而提取的补偿金额称为折旧费,折 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叫折旧率,用公式可表示为: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由于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它们的周转速度也不相同。固定资本的 周转速度慢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而固定资本本身的各个部分,周转速度也不相同。因此, 考察全部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考察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 度的计算可表示为: 一年内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 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 预付资本总额 假定某企业用于建厂房、买机器、添设备的投资分别是 200 万、350 万、150 万,其使 用年限分别是 20 年、10 年、6 年;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投资是 180 万元,每 月支付的工资是 60 万元,流动资本周转一次为 2 个月,这样,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 为: 预付资本 总周转速度 = ( ) 200 350 150 180 60 2 2 12 180 60 2 6 150 10 350 20 200 + + + + + + + + = 1.87 (次) 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既定的情况下,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 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既定的情况下,由于固定 资本的周转速度慢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因此固定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预 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相反,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 周转速度就越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固定资本在生产资本中 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 折旧率= ×100% 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所占的比重有不断增大趋势,这是预付资本周转速度减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家为弥补因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造成的预付资本周转日益缓慢带来的损失,便采取种种方式加速资本的 周转 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一方面会影响所需要的预付货币资本量的大小。另一方面会影响 定数量的资本在一年中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因此,产业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缩短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快资本总周转速度。 首先,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随着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方面可以 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提高固定资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维持同样生产规模 所需要的流动资本减少,从而节省预付资本量,这样可以使资本家将节约下来的资本投入生 产或扩大再生产,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其次,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量就是一年内生产的剩 余价值总额。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因此,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也就加快了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 因此,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越多,一年内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如果周转次数减少,带 来的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同年剩余价值量成正比例变化。如果用M表 示年剩余价值量,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表示预付可变资本 年的周转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M=m′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 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企业的资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实 现着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地发挥职能资本作用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在社会化大生产 条件下,这种各自独立的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个别资本的总和 就是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 个别资本要不断地实现价值增殖,就必须进行再生产,连续不断进行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运动,各个单个资本的运动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从而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社会总
所占的比重有不断增大趋势,这是预付资本周转速度减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家为弥补因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造成的预付资本周转日益缓慢带来的损失,便采取种种方式加速资本的 周转。 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一方面会影响所需要的预付货币资本量的大小。另一方面会影响 一定数量的资本在一年中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因此,产业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缩短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快资本总周转速度。 首先,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随着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方面可以 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提高固定资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维持同样生产规模 所需要的流动资本减少,从而节省预付资本量,这样可以使资本家将节约下来的资本投入生 产或扩大再生产,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其次,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量就是一年内生产的剩 余价值总额。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因此,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也就加快了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 因此,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越多,一年内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如果周转次数减少,带 来的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同年剩余价值量成正比例变化。如果用 M 表 示年剩余价值量,用 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v 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 表示预付可变资本一 年的周转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M = m′·v·n M′= = = m′·n 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 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企业的资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实 现着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地发挥职能资本作用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在社会化大生产 条件下,这种各自独立的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个别资本的总和 就是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 个别资本要不断地实现价值增殖,就必须进行再生产,连续不断进行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运动,各个单个资本的运动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从而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社会总 M v m′·v·n v
资本的运动,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与个别资本不同,而且在运动内容上也不同,表现为既包 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消费。并且在运动的形式上既包括资本流通,也包括一般的商品流 通,还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 由于社会资本的运动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因此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以社会总 产品为出发点。社会总产品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 和。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 考察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核心问题是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即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方面。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必须全 部销售出去,转化为货币,使全部预付总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都得到实现,以补偿已消耗 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以及满足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或扩大再生产时用于积累的资 本。实物补偿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全部生产资料及工人、资本家的生活资料,必 须从社会总产品中购买得到,这样,新的再生产过程才能重新开始。因此,社会总产品实现 问题,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就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 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达到平衡的条件。 为了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所需要的条件,首先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情况。马克 思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指出,从实物形态上看,社会总 产品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其中生产资料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 用于扩大再生产追加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则用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与此相适应, 社会生产也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生产,用符号(I)表示;另一类 是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生产,用符号(Ⅱ)表示。从价值形态上看,社会总产品可以分为 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不变资本价值是生产资 料价值的转移,代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 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其中的可变资本价值是新价值中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可 变资本,剩余价值则是新价值中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由于社会资本的运动就是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 构成以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便于揭示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律, 在理论分析上就必须进行合理的抽象,排除一些不利于说明这种规律性的次要因素及其影 响,因此,马克思假设:第一,所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因而整个社会只存在雇佣 工人和资本家两个阶级,不存在剩余价值在其它阶级中的分配;第二,不变资本价值的周转 时间是一年,在一年中,不变资本的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第三,全部商品都按价值 出卖,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第四,全部社会产品都在一国范围内得到补偿和实现
资本的运动,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与个别资本不同,而且在运动内容上也不同,表现为既包 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消费。并且在运动的形式上既包括资本流通,也包括一般的商品流 通,还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 由于社会资本的运动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因此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以社会总 产品为出发点。社会总产品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 和。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 考察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核心问题是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即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方面。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必须全 部销售出去,转化为货币,使全部预付总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都得到实现,以补偿已消耗 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以及满足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或扩大再生产时用于积累的资 本。实物补偿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全部生产资料及工人、资本家的生活资料,必 须从社会总产品中购买得到,这样,新的再生产过程才能重新开始。因此,社会总产品实现 问题,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就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 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达到平衡的条件。 为了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所需要的条件,首先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情况。马克 思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指出,从实物形态上看,社会总 产品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其中生产资料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 用于扩大再生产追加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则用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与此相适应, 社会生产也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生产,用符号(Ⅰ)表示;另一类 是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生产,用符号(Ⅱ)表示。从价值形态上看,社会总产品可以分为 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不变资本价值是生产资 料价值的转移,代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 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其中的可变资本价值是新价值中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可 变资本,剩余价值则是新价值中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由于社会资本的运动就是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 构成以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便于揭示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律, 在理论分析上就必须进行合理的抽象,排除一些不利于说明这种规律性的次要因素及其影 响,因此,马克思假设:第一,所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因而整个社会只存在雇佣 工人和资本家两个阶级,不存在剩余价值在其它阶级中的分配;第二,不变资本价值的周转 时间是一年,在一年中,不变资本的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第三,全部商品都按价值 出卖,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第四,全部社会产品都在一国范围内得到补偿和实现
没有对外经济关系:第五,剩余价值率为100%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简单再生产,但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应从 简单再生产开始。因为:一是简单再生产不仅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而且它直接 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前提;二是从简单再生产出发,弄懂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 再去理解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就比较容易。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为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过程和实现条件,马克思假设一国某年年底两大部类社会总 产品的价值构成如下图所 I4000c+1000v+1000m=6000 9000 I2000c+500v+500m=3000 当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都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时,主要包括 以下三个交换过程 (1)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一部类中的4000c产品,在实物形态是由各种生产资料构 成,在价值上它代表第一部类中已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为使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第一部 类内部不同企业所需的400c的生产资料必须在相互之间交换而得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2)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中的500V+500m的产品,在实物形态上是由各种消 费资料构成,在价值上代表第二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 值。为了实现简单再生产,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必须通过第二 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现在,第一部类剩下的是10004+1000m,第二部类剩下的 000,这两部分产品都不能在本部类内部实现。因为第一部类的1000V和1000m这部分产 品在实物形式上是由生产资料构成,在价值形式上它们代表本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但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需要的却是实物形式的消费资料,因此,必须与第二部类的消费资 料相交换:第二部类的2000c这部分产品,在实物形式上是由消费资料构成的,在价值形式 上代表第二部类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但第二部类需要的是实物形式的生产资料,因此必须与 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相交换。所以,这两部分产品,便通过两大部类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 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通过上述三种交换,两大部类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全部得到实现,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在物质上得到替换,从而使下一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可顺利进行,这三者之间的交换过 程,如下图所示:
没有对外经济关系;第五,剩余价值率为 100%。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简单再生产,但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应从 简单再生产开始。因为:一是简单再生产不仅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而且它直接 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前提;二是从简单再生产出发,弄懂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 再去理解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就比较容易。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为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过程和实现条件,马克思假设一国某年年底两大部类社会总 产品的价值构成如下图所示: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当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都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时,主要包括 以下三个交换过程: (1)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一部类中的 4000c 产品,在实物形态是由各种生产资料构 成,在价值上它代表第一部类中已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为使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第一部 类内部不同企业所需的 4000c 的生产资料必须在相互之间交换而得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2)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中的 500v+500m 的产品,在实物形态上是由各种消 费资料构成,在价值上代表第二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 值。为了实现简单再生产,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必须通过第二 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现在,第一部类剩下的是 1000v+1000m,第二部类剩下的 2000c,这两部分产品都不能在本部类内部实现。因为第一部类的 1000v 和 1000m 这部分产 品在实物形式上是由生产资料构成,在价值形式上它们代表本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但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需要的却是实物形式的消费资料,因此,必须与第二部类的消费资 料相交换;第二部类的 2000c 这部分产品,在实物形式上是由消费资料构成的,在价值形式 上代表第二部类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但第二部类需要的是实物形式的生产资料,因此必须与 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相交换。所以,这两部分产品,便通过两大部类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 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通过上述三种交换,两大部类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全部得到实现,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在物质上得到替换,从而使下一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可顺利进行,这三者之间的交换过 程,如下图所示: 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