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文题】 就业观、直面现实、理性定位自我、尊重个性化选择、职业无贵贱之分等 12、对机器人开诗歌专栏不要轻视也不要恐惧 诗歌创作被称为人类想象力的高级表现之一,写诗被视为人类最后的一个精神文化 堡垒。今年5月19日,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北京举办了她“个人”第一部原创诗集 《阳光失了玻璃窗》新书发布会,引发诗人圈空前的热议和争论。8月19日,小冰开设 专栏“小冰的诗”,独家发布她的新作《全世界就在那里》(外二首),第一次在报纸上 开专栏,再次引发读者的强烈讨论。 人工智能的每一次突破,都引起社会轰动和震撼,并一次次打破了人类的认知局限, 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机器人先是在机械式体力劳动方面,逐步取代了人 类,“机器换人”成为工业4.0的一致认同,亦引发各界对失业的争议。 机器人在智力方面的进步,更加令人感到不安,如今机器人不仅在国际象棋、围棋等顶 尖智力游戏里,战胜人类高手,并挺进艺术创作领域,会唱歌、写财经评论、写诗、开 专栏,展现人工智能的艺术创造力 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对语言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文字控 制力以及最重要的灵感,被称为人工智能最难攻破的领域。但是,诗歌创作并非凭空而 来的能力,依然是人类基于广泛阅读、丰富阅历的基础上,经过语言逻辑反复训练而成。 既然有一定的逻辑性、大数据作为基础,人工智能学习创作诗歌,就有了相应的途径可 循,只要数据库够大,写诗程序符合诗歌创作流程,机器人写诗并不难,难的是写一首 被人类认可的好诗歌。 从目前小冰创作的诗歌质量来看,尚处于堆砌词汇、简单组合的阶段,可读性、逻 辑性、优美程度都不高,但经过6000分钟(约4天)、1000次的迭代学习,就达到了 出诗集、开专栏的水平,已超过普通人的学习仓造力了。假以时日,对小冰的算法、程 序不断完善迭代,小冰的诗歌创造力亦会不断提高,写出一首好诗亦指日可待。 而在新闻报道领域,机器人写稿已经不是新闻,很多财经、股票、体育比赛等新闻,都 是机器人写的。九寨沟地震时第一则消息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布的,内容在5秒内自 动生成。传播速度快捷而又精准,高效推送,彰显人工智能的写作能力,令人为之震撼。 很多人认为机器人没有灵魂,写作范围比较狭窄、内容缺乏温度,不可能创造出感动人 类的作品,但这个观念,也将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逐步被颠覆掉。 机器人觉醒是科幻作品里永恒的话题,人类作为机器人生命的主宰者,往往站在上 帝视角看待机器人,但人工智能在智慧方面的突破,并非遥不可及,当奇点降临时, 切皆有可能。在美剧《西部世界》里,人类赋予机器人“灵魂”,而机器人觉醒后,对 自己的生存与命运产生质疑,进而向人类发起反抗。这才是人类真正恐慌的地方,害怕 人工智能在拥有“灵魂”后,不再受到人类控制,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议很大,乐观派与悲观派均占了很大比例,但从人类科技发展历 史看,科技是双刃剑,但总的来讲正面积极作用为主。人工智能是人类走向太空的必由 之路,它既是解放人类生产力、释放无限潜能的力量,也潜藏着毁灭世界的能力,关键 17
6 / 17 【适用文题】 就业观、直面现实、理性定位自我、尊重个性化选择、职业无贵贱之分等。 12、对机器人开诗歌专栏不要轻视也不要恐惧 诗歌创作被称为人类想象力的高级表现之一,写诗被视为人类最后的一个精神文化 堡垒。今年 5 月 19 日,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北京举办了她“个人”第一部原创诗集 《阳光失了玻璃窗》新书发布会,引发诗人圈空前的热议和争论。8 月 19 日,小冰开设 专栏“小冰的诗”,独家发布她的新作《全世界就在那里》(外二首),第一次在报纸上 开专栏,再次引发读者的强烈讨论。 人工智能的每一次突破,都引起社会轰动和震撼,并一次次打破了人类的认知局限, 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机器人先是在机械式体力劳动方面,逐步取代了人 类,“机器换人”成为工业 4.0 的一致认同,亦引发各界对失业的争议。 机器人在智力方面的进步,更加令人感到不安,如今机器人不仅在国际象棋、围棋等顶 尖智力游戏里,战胜人类高手,并挺进艺术创作领域,会唱歌、写财经评论、写诗、开 专栏,展现人工智能的艺术创造力。 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对语言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文字控 制力以及最重要的灵感,被称为人工智能最难攻破的领域。但是,诗歌创作并非凭空而 来的能力,依然是人类基于广泛阅读、丰富阅历的基础上,经过语言逻辑反复训练而成。 既然有一定的逻辑性、大数据作为基础,人工智能学习创作诗歌,就有了相应的途径可 循,只要数据库够大,写诗程序符合诗歌创作流程,机器人写诗并不难,难的是写一首 被人类认可的好诗歌。 从目前小冰创作的诗歌质量来看,尚处于堆砌词汇、简单组合的阶段,可读性、逻 辑性、优美程度都不高,但经过 6000 分钟(约 4 天)、10000 次的迭代学习,就达到了 出诗集、开专栏的水平,已超过普通人的学习创造力了。假以时日,对小冰的算法、程 序不断完善迭代,小冰的诗歌创造力亦会不断提高,写出一首好诗亦指日可待。 而在新闻报道领域,机器人写稿已经不是新闻,很多财经、股票、体育比赛等新闻,都 是机器人写的。九寨沟地震时第一则消息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布的,内容在 5 秒内自 动生成。传播速度快捷而又精准,高效推送,彰显人工智能的写作能力,令人为之震撼。 很多人认为机器人没有灵魂,写作范围比较狭窄、内容缺乏温度,不可能创造出感动人 类的作品,但这个观念,也将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逐步被颠覆掉。 机器人觉醒是科幻作品里永恒的话题,人类作为机器人生命的主宰者,往往站在上 帝视角看待机器人,但人工智能在智慧方面的突破,并非遥不可及,当奇点降临时,一 切皆有可能。在美剧《西部世界》里,人类赋予机器人“灵魂”,而机器人觉醒后,对 自己的生存与命运产生质疑,进而向人类发起反抗。这才是人类真正恐慌的地方,害怕 人工智能在拥有“灵魂”后,不再受到人类控制,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议很大,乐观派与悲观派均占了很大比例,但从人类科技发展历 史看,科技是双刃剑,但总的来讲正面积极作用为主。人工智能是人类走向太空的必由 之路,它既是解放人类生产力、释放无限潜能的力量,也潜藏着毁灭世界的能力,关键
是看如何把握。最需要控制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类对权力无限追求、对自然无节制 索求的欲望。 13、“爱衣墙”只有善心善意还不够 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热情与爱心,但是,用好市民爱心,让他们的善意能够真正帮 助到需要帮助的人,需要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近日,第一个“白云爱衣墙”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志愿驿站亮相,社区里的贫 困人员以及流浪人员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免费领取爱衣墙内干净的衣物。爱衣墙 由志愿驿站提供场地,目前由广州好人尚丙辉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室提供清洗、消毒 后的市民捐赠衣物。 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起源于国外的爱心衣物墙活动,是一项二手 衣物捐赠的公益活动。在城市街道的墙面,钉上一些钉钩,让过路人将自己多余的衣服 挂上捐出,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选择合适的穿上带走。因为门槛低、人人可参与,进入中 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普及开来 可是,从目前各地运行的情况来看,爱衣墙却有些水土不服。有的爱衣墙因设置在 地下通道,运行不久就被环卫部门“取缔”;有的爱衣墙很短时间就收到几千件衣服 却无处堆放,整理成问题;有的捐赠人把爱心墙当成了处理旧衣物的“垃圾站”,不少 衣服太旧不适合使用;有的捐赠衣服被人取走卖旧衣牟利……可见,要让小小的爱衣墙 真正发挥作用,帮到那些有需要的人,除了有善心善意之外,还需要有些管理上的技术 手段,保证捐衣有序,取衣方便。 首先,在爱衣墙地点的选择上,不可随意乱放,给城市管理造成不便。二是在衣服 的捐赠上,需要管理与维护。否则,旧衣堆积成山,许多未经清洗与消毒,反而会带来 卫生防疫安全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白云爱衣墙显然已经吸取之前其他不少地方的经验。首先,有 了固定的场所,让市民捐赠的衣物能够有更好的保管条件。其次,衣服由专门的公益组 织进行清洗和消毒,可以让人放心取用,也可以杜绝想通过卖旧衣牟利的人。但是, 些细节服务如何更人性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志愿驿站有人值守可能会让有需要 的人不好意思取用;公益组织无法提供大规模的旧衣清洗、消毒服务,等等。如何解决 好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热情与爱心,但是,用好市民爱心,让他们的善意能够真正帮 助到需要帮助的人,需要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相信随着像“爱衣墙”这样 的爱心活动越来越多,慈善活动的运作模式也会越来越完善,小小爱心会汇成慈善的洪 流,带给每一个人温暖 14、致敬“最美逆行” 这些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张来自九寨沟地震灾区的照片刷屏了一一尘土飞 扬的路上,游客在撤离,一名身着迷彩服的战士矫健地反向奔向险区。有报道称,与“最 美逆行”同框的本地客车司机也是几次折返,帮游客找东西,“尽力减少游客的损失”。 7/17
7 / 17 是看如何把握。最需要控制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类对权力无限追求、对自然无节制 索求的欲望。 13、“爱衣墙”只有善心善意还不够 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热情与爱心,但是,用好市民爱心,让他们的善意能够真正帮 助到需要帮助的人,需要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近日,第一个“白云爱衣墙”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志愿驿站亮相,社区里的贫 困人员以及流浪人员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免费领取爱衣墙内干净的衣物。爱衣墙 由志愿驿站提供场地,目前由广州好人尚丙辉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室提供清洗、消毒 后的市民捐赠衣物。 “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起源于国外的爱心衣物墙活动,是一项二手 衣物捐赠的公益活动。在城市街道的墙面,钉上一些钉钩,让过路人将自己多余的衣服 挂上捐出,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选择合适的穿上带走。因为门槛低、人人可参与,进入中 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普及开来。 可是,从目前各地运行的情况来看,爱衣墙却有些水土不服。有的爱衣墙因设置在 地下通道,运行不久就被环卫部门“取缔”;有的爱衣墙很短时间就收到几千件衣服, 却无处堆放,整理成问题;有的捐赠人把爱心墙当成了处理旧衣物的“垃圾站”,不少 衣服太旧不适合使用;有的捐赠衣服被人取走卖旧衣牟利……可见,要让小小的爱衣墙 真正发挥作用,帮到那些有需要的人,除了有善心善意之外,还需要有些管理上的技术 手段,保证捐衣有序,取衣方便。 首先,在爱衣墙地点的选择上,不可随意乱放,给城市管理造成不便。二是在衣服 的捐赠上,需要管理与维护。否则,旧衣堆积成山,许多未经清洗与消毒,反而会带来 卫生防疫安全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白云爱衣墙显然已经吸取之前其他不少地方的经验。首先,有 了固定的场所,让市民捐赠的衣物能够有更好的保管条件。其次,衣服由专门的公益组 织进行清洗和消毒,可以让人放心取用,也可以杜绝想通过卖旧衣牟利的人。但是,一 些细节服务如何更人性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志愿驿站有人值守可能会让有需要 的人不好意思取用;公益组织无法提供大规模的旧衣清洗、消毒服务,等等。如何解决 好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热情与爱心,但是,用好市民爱心,让他们的善意能够真正帮 助到需要帮助的人,需要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相信随着像“爱衣墙”这样 的爱心活动越来越多,慈善活动的运作模式也会越来越完善,小小爱心会汇成慈善的洪 流,带给每一个人温暖。 14、致敬“最美逆行” 这些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张来自九寨沟地震灾区的照片刷屏了——尘土飞 扬的路上,游客在撤离,一名身着迷彩服的战士矫健地反向奔向险区。有报道称,与“最 美逆行”同框的本地客车司机也是几次折返,帮游客找东西,“尽力减少游客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