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E.随该格实际频数的增减而增减 48.四格表的自由度()。 A.不一定等于1 B.一定等于1 C.等于行数×列数D.等于样本含量-1 E.等于格子数-1 49.对于总合计数n为500的5个样本率的资料做检验,其自由度 为()。 A.499 B.496 D.4 E.9 50.5个样本率作比较,x2 则在a=005检验水准下,可认为 A.各总体率不全等 B.各总体率均不等 C.各样本率均不等 D.各样本率不全等 E.至少有两个总体率相等 51.两个独立小样本计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考虑() A.用t检验 B.用u检验 C.用 Wilcoxon秩和检验 D.t检验或 Wilcoxon秩和检验均可 E.资料符合检验还是 Wilcoxon秩和检验条件 52.配对样本差值的 Wilcoxon符号秩检验,确定P值的方法为()。 A.T越大,P越大 B.T越大,P越小 C.T值在界值范围内,P小于相应的a D.T值在界值范围内,P大于相应的α
11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E. 随该格实际频数的增减而增减 48.四格表的自由度( )。 A. 不一定等于 1 B. 一定等于 1 C. 等于行数×列数 D. 等于样本含量-1 E. 等于格子数-1 49.对于总合计数 n 为 500 的 5 个样本率的资料做 2 检验,其自由度 为( )。 A. 499 B. 496 C. 1 D. 4 E. 9 50.5 个样本率作比较, 2 2 0.01,4 ,则在 = 0.05 检验水准下,可认为 ( )。 A. 各总体率不全等 B. 各总体率均不等 C. 各样本率均不等 D. 各样本率不全等 E. 至少有两个总体率相等 51.两个独立小样本计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考虑( )。 A.用 t 检验 B.用 u 检验 C.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 D. t 检验或 Wilcoxon 秩和检验均可 E.资料符合 t 检验还是 Wilcoxon 秩和检验条件 52.配对样本差值的 Wilcoxon 符号秩检验,确定 P 值的方法为( )。 A. T 越大, P 越大 B. T 越大, P 越小 C. T 值在界值范围内, P 小于相应的 D. T 值在界值范围内, P 大于相应的
E.T值即u值,查u界值表 53.等级资料比较宜用()。 A.t'检验 B.t检验 C.n检验 D.非参数检验 E.方差分析 54.多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 A.t检验 B.x2检验 C.u检验 D.H检验 E.F检验 55.以下检验方法中,不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是() A.t检验 B.H检验 C.T检验 D.x2检验 E.M检验 56.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统计量是()。 A.以秩和较小者为7B.以秩和较大者为r C.以例数较小者秩和为TD.以例数较大者秩和为T E.当两样本例数不等时,可任取一样本的秩和为T 57.直线回归中,如果自变量X乘以一个不为0或1的常数,则有 A.截距改变 B回归系数改变 C.两者都改变 D.两者都不改变 E.以上情况都可能 58.利用直线回归估计值所对应F值的均数可信区间时,()可
12 E. T 值即 u 值,查 u 界值表 53.等级资料比较宜用( )。 A. t ' 检验 B. t 检验 C. u 检验 D.非参数检验 E.方差分析 54.多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 )。 A. t 检验 B. 2 检验 C. u 检验 D. H 检验 E. F 检验 55.以下检验方法中,不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是( )。 A. t 检验 B. H 检验 C. T 检验 D. 2 检验 E. M 检验 56.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统计量 T 是( )。 A.以秩和较小者为 T B.以秩和较大者为 T C.以例数较小者秩和为 T D.以例数较大者秩和为 T E.当两样本例数不等时,可任取一样本的秩和为 T 57.直线回归中,如果自变量 X 乘以一个不为 0 或 1 的常数,则有 ( )。 A.截距改变 B.回归系数改变 C.两者都改变 D.两者都不改变 E.以上情况都可能 58.利用直线回归估计 X 值所对应 Y 值的均数可信区间时,( )可
以减小区间长度。 A.增加样本含量 B.令X值接近其均数 C减小剩余标准差 D.减小可信度 E.以上都可以 59.直线回归中X与F的标准差相等时,以下叙述()正确 A. b- B. b- C.b=1 E.以上都不正确 60.如果直线相关系数r=1,则一定有() A.SS总=SS残 B.SS残=SS回 C.SS总=SS回 E.以上都不正确 61.如果直线相关系数r=0,则一定有()。 A.直线回归的截距等于0B.直线回归的截距等于或 C.直线回归的SS等于0D.直线回归的SS等于0 E.直线回归的SS等于SS回 62.如果两样本n=n2,m>m,那么() A bb B. tr=tra C. bi> b D toi= tri 63.两直线平行性检验中统计量F的分母的自由度是()。 n C.n+n1-3 D.n1+n2-4
13 以减小区间长度。 A.增加样本含量 B.令 X 值接近其均数 C.减小剩余标准差 D. 减小可信度 E.以上都可以 59.直线回归中 X 与 Y 的标准差相等时,以下叙述( )正确。 A.b=a B.b=r C.b=1 D.r=1 E.以上都不正确 60.如果直线相关系数 r =1,则一定有( )。 A.SS 总=SS 残 B.SS 残=SS 回 C.SS 总=SS 回 D.SS 总>SS 回 E.以上都不正确 61.如果直线相关系数 r=0,则一定有( )。 A.直线回归的截距等于 0 B.直线回归的截距等于 Y 或 X C.直线回归的 SS 残等于 0 D.直线回归的 SS 总等于 0 E.直线回归的 SS 残等于 SS 回 62.如果两样本 r1=r2,n1>n2,那么( )。 A.b1=b2 B.tr1=tr2 C.b1>b2 D.tb1=tr1 E.tb1=tb2 63.两直线平行性检验中统计量 F 的分母的自由度是( )。 A. n n 1 2 + -1 B. n n 1 2 + -2 C. n n 1 2 + -3 D. n n 1 2 + -4
E.1 64.曲线拟合时,决定系数R2的大小一定是()。 A.F与F的积差相关系数的平方 B.X与的积差相关系数的平方 C.F与X的积差相关系数的平方 D. E.以上都对 65.欲比较两地20年来冠心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最好选用 A.普通线图 B.半对数线图 C.条图 D.直方图 E.圆图 调查某地6至16岁学生近视情况,需描述近视学生的年龄分布可用 A.普通线图 B.半对数线图 C.条图 D.直方图 E.圆图 67.比较某地在两个年份几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可用()。 A.构成比条图 B.复式条图 C.线图 D.直方图 E.圆图 68.图示7岁男孩体重与胸围的关系,宜绘制()
14 E.1 64.曲线拟合时,决定系数 2 R 的大小一定是( )。 A.Y 与 Y ˆ 的积差相关系数的平方 B. X 与 Y ˆ 的积差相关系数的平方 C.Y 与 X 的积差相关系数的平方 D. 2 XY XX YY l l l E.以上都对 65. 欲比较两地20 年来冠心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最好选用 ( )。 A. 普通线图 B. 半对数线图 C. 条图 D. 直方图 E. 圆图 66. 调查某地6 至16 岁学生近视情况,需描述近视学生的年龄分布可用 ( )。 A. 普通线图 B. 半对数线图 C. 条图 D. 直方图 E. 圆图 67. 比较某地在两个年份几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可用( )。 A. 构成比条图 B. 复式条图 C. 线图 D. 直方图 E. 圆图 68. 图示 7 岁男孩体重与胸围的关系,宜绘制( )
A.条图 B.百分条图 C.散点图 D.线图 E.直方图 69.表示某地区某年各种死因的构成比,可绘制()。 A.条图 B.圆图 C.直方图 D.统计地图 E.线图 70.关于统计表的制作,不正确的叙述是()。 A.统计表不用竖线和斜线分隔表、标目和数据 B.统计表的标题放在表的上方 C.统计表包含的内容越多越好 D.统计表中的数字按小数点位对齐 E.统计表一般用纵标目和横标目说明数字的意义和单位 71.关于统计图的制作,正确的叙述是 A.统计图的标题放在图的上方 B.线图中的线条越多越好 C.直条图的纵轴必须从零开始 D.直方图的组距不必相等 E.以上都不对 72.以下抽样调查方法中不属于概率抽样的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多阶段抽样 C.雪球抽样 D.整群抽样 E.分层抽样
15 A. 条图 B. 百分条图 C. 散点图 D. 线图 E. 直方图 69. 表示某地区某年各种死因的构成比,可绘制( )。 A. 条图 B. 圆图 C. 直方图 D. 统计地图 E. 线图 70. 关于统计表的制作,不正确的叙述是( )。 A. 统计表不用竖线和斜线分隔表、标目和数据 B. 统计表的标题放在表的上方 C. 统计表包含的内容越多越好 D. 统计表中的数字按小数点位对齐 E. 统计表一般用纵标目和横标目说明数字的意义和单位 71. 关于统计图的制作,正确的叙述是( )。 A. 统计图的标题放在图的上方 B. 线图中的线条越多越好 C. 直条图的纵轴必须从零开始 D. 直方图的组距不必相等 E. 以上都不对 72.以下抽样调查方法中不属于概率抽样的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多阶段抽样 C.雪球抽样 D.整群抽样 E.分层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