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值不会是正数 26.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是()的统计量。 A.表示抽样误差大小 B.表示某处理因素的效应作用大小 C.表示某处理因素的效应和随机误差两者综合影响的结果 D.表示N个数据的离散程度 E.表示随机因素的效应大小 27.配对设计资料,若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要对两样本均数的差 别作比较,可选择()。 A.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B.u检验 C.成组t检验 D.x2检验 E.秩和检验 28.k个组方差齐性检验有显著性,可认为() A.G2,a2,…,a2不全相等 B.u1,2,…,μk不全相等 C.S,S2,…,S不全相等 D.1,2,…,不全相等 E.G2,a2,…,a全不相等 29.某地某年肝炎发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10.1%,这是一种 ()指标。 A.率 B.构成比
6 E.F 值不会是正数 26.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是( )的统计量。 A.表示抽样误差大小 B.表示某处理因素的效应作用大小 C.表示某处理因素的效应和随机误差两者综合影响的结果 D.表示 N 个数据的离散程度 E.表示随机因素的效应大小 27.配对设计资料,若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要对两样本均数的差 别作比较,可选择( )。 A.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B.u 检验 C.成组 t 检验 D. 2 检验 E.秩和检验 28. k 个组方差齐性检验有显著性,可认为( )。 A. 2 1 , 2 2 ,…, 2 k 不全相等 B. 1, 2,…, k不全相等 C.S1,S2,…,Sk不全相等 D. X 1, X 2,…, X k不全相等 E. 2 1 , 2 2 ,…, 2 k 全不相等 29.某地某年肝炎发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 10.1%,这是一种 ( )指标。 A.率 B.构成比
C.发病率 D.集中趋势 E.时点患病率 30.计算某地某年肺癌发病率,其分母应为()。 A.该地体检人数 B.该地年平均就诊人数 C.该地年平均人口数 D.该地平均患者人数 E.该地易感人群 31.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则发生下列 情况()。 A.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B.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C.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D.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E.与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无关 32.在使用相对数时,容易犯的错误是()。 A.将构成比当作率看待 B.将构成比当作相对比看待 C.将率当作构成比看待 将率当作相对比看待 E.将标化率当作构成比看待 33.在实际工作中,发生把构成比作率分析的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构成比指标与率的计算方法一样 B.构成比较率容易计算 C.构成比指标比率难计算 D.构成比指标用的最多 E.计算构成比的原始资料较率容易得到 34.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
7 C.发病率 D.集中趋势 E.时点患病率 30.计算某地某年肺癌发病率,其分母应为( )。 A.该地体检人数 B.该地年平均就诊人数 C.该地年平均人口数 D.该地平均患者人数 E.该地易感人群 31.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则发生下列 情况( )。 A.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B.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C.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D.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E.与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无关 32.在使用相对数时,容易犯的错误是( )。 A.将构成比当作率看待 B.将构成比当作相对比看待 C.将率当作构成比看待 D.将率当作相对比看待 E.将标化率当作构成比看待 33.在实际工作中,发生把构成比作率分析的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构成比指标与率的计算方法一样 B.构成比较率容易计算 C.构成比指标比率难计算 D.构成比指标用的最多 E.计算构成比的原始资料较率容易得到 34.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
总感染率,但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乙乡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A.分性别进行比较 B.两个率比较的x2检验 C.不具可比性,不能比较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 E.作两个总率差别的假设检验 35.要比较甲乙两厂某工种工人某种职业病患病率的高低,采取标准 化法的原理是()。 A.假设甲乙两厂的工人数相同 B.假设甲乙两厂患某职业病的工人数相同 C.假设甲乙两厂某工种工人的工龄构成比相同 D.假设甲乙两厂某职业病的患病率相同 E.假设甲乙两厂的工人数构成相同 36.要比较甲乙两厂工人患某种职业病的患病率,对工龄进行标化, 其标准构成的选择是() A.甲厂工人的年龄构成 B.乙厂工人的年龄构成 C.甲乙两厂合并的工人的年龄构成 D.当地较稳定人口的年龄构成 E.甲乙两厂合并的工人的工龄构成 37.某项关于某种药物的广告声称:“在服用本制剂的1000名上呼吸 道感染的儿童中,有970名儿童在72小时内症状消失。”因此推断此药治 疗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推广应用。这项推论是()。 A.不正确,因所作的比较不是按率计算的
8 总感染率,但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乙乡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 )。 A.分性别进行比较 B.两个率比较的 2检验 C.不具可比性,不能比较 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 E.作两个总率差别的假设检验 35.要比较甲乙两厂某工种工人某种职业病患病率的高低,采取标准 化法的原理是( )。 A.假设甲乙两厂的工人数相同 B.假设甲乙两厂患某职业病的工人数相同 C.假设甲乙两厂某工种工人的工龄构成比相同 D.假设甲乙两厂某职业病的患病率相同 E.假设甲乙两厂的工人数构成相同 36.要比较甲乙两厂工人患某种职业病的患病率,对工龄进行标化, 其标准构成的选择是( )。 A.甲厂工人的年龄构成 B.乙厂工人的年龄构成 C.甲乙两厂合并的工人的年龄构成 D.当地较稳定人口的年龄构成 E.甲乙两厂合并的工人的工龄构成 37.某项关于某种药物的广告声称:“在服用本制剂的 1000 名上呼吸 道感染的儿童中,有 970 名儿童在 72 小时内症状消失。”因此推断此药治 疗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推广应用。这项推论是( )。 A.不正确,因所作的比较不是按率计算的
B.不正确,因未设对照组或对比组 C.不正确,因未作统计学假设检验 D.正确,因为比较的是症状消失率 E.正确,因为有效率达到97.0% 38.定基比和环比属于()指标 A.平均数 B.构成比 C.频率 D.相对比 E.发展速度 39.若某人群某疾病发生的阳性数x服从二项分布,则从该人群 随机抽出n个人,阳性数X不少于k人的概率为() A.P(k)+P(k+1)+…+P(m)B.P(k+1)+P(k+2)+……+P(m) C.P(0)+P(1)+…+P(k)D.P(0)+P(1)+…+P(k1) E.P(1)+P(2)+…+P(k) 40. Poisson分布的标准差o和均数的关系是() A.2>a B 2< C. 2 D.4=√G E.元与a无固定关系 41.用计数器测得某放射性物质10分钟内发出的脉冲数为660个,据 此可估计该放射性物质平均每分钟脉冲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 A.660±1.96√60 B.660±258660 C.66±1.96√66 D.66±2.58√66 E.66±1.96
9 B.不正确,因未设对照组或对比组 C.不正确,因未作统计学假设检验 D.正确, 因为比较的是症状消失率 E.正确, 因为有效率达到 97.0% 38. 定基比和环比属于( )指标。 A.平均数 B.构成比 C.频率 D.相对比 E.发展速度 39.若某人群某疾病发生的阳性数 X 服从二项分布,则从该人群 随机抽出 n 个人,阳性数 X 不少于 k 人的概率为( )。 A. P(k)+ P (k+1)+…+ P (n) B. P (k+1)+ P (k+2)+…+ P (n) C. P (0)+ P (1)+…+ P (k) D. P (0)+ P (1)+…+ P (k-1) E. P (1)+ P (2)+…+ P (k) 40.Poisson 分布的标准差σ和均数 的关系是( )。 A. > B. < C. = 2 D. = E. 与 无固定关系 41.用计数器测得某放射性物质 10 分钟内发出的脉冲数为 660 个,据 此可估计该放射性物质平均每分钟脉冲计数的 95%可信区间为( )。 A. 660 1.96 660 B. 660 2.58 660 C. 66 1.96 66 D. 66 2.58 66 E. 10 660 66 1.96
42. Poisson分布的方差和均数分别记为o2和λ,当满足条件() 时, Poisson分布近似正态分布 A.z接近0或1 B.2较小 C.λ较小 D.z接近0.5 E.a2≥20 43.能用来较好的描述传染性疾病发生规律的离散型分布是()。 A. Poisson分布 B.x2分布 C.二项分布 D.负二项分布 E.正态分布 44.在负二项分布的两个参数μ和k中,用来衡量分布的聚集趋向的 程度是()。 A. B. k C. uk Du/k E. u+k 45.x2分布的形状() A.同正态分布 B.同t分布 为对称分布 D.与自由度v有关 E.与样本含量n有关 x2值的取值范围() B. 0<x<+∞ D 1 47.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数不变时,如果某格的实际频数有变化,则 其理论频数()
10 42. Poisson 分布的方差和均数分别记为σ2和 ,当满足条件( ) 时,Poisson 分布近似正态分布。 A. 接近 0 或 1 B. 2 较小 C. 较小 D. 接近 0.5 E. 2 20 43.能用来较好的描述传染性疾病发生规律的离散型分布是( )。 A.Poisson 分布 B. 2 分布 C.二项分布 D.负二项分布 E.正态分布 44.在负二项分布的两个参数 和 k 中,用来衡量分布的聚集趋向的 程度是( )。 A. B. k C. k D. / k E. +k 45. 2 分布的形状( )。 A. 同正态分布 B. 同 t 分布 C. 为对称分布 D. 与自由度 有关 E. 与样本含量 n 有关 46. 2 值的取值范围( )。 A. 2 − + B. 2 1 C. 2 0 + D. 2 1 E. 2 − 0 47.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数不变时,如果某格的实际频数有变化,则 其理论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