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722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一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等专业乡村社会学 试题 2008年1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在我国最早的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标志是()。 A.《中国乡村生活 一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华南乡村生活》 C.《农村社会学》 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2.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乡村和解放乡村问 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 )。 A.乡村建设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新生活运动 D.五四运动 3.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乡村的标准范围是( A.自然村 B.行政村 C.乡镇以下 D.县以下 4.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5.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体是(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2349
试卷代号:2722 座位号巨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等专业 乡村社会学 试题 20Q8年 1月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总计 30分 ) 1.在我国最早的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标志是( )。 A.《中国乡村生活— 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华南乡村生活》 C.《农村社会学》 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2. 2。世纪 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乡村和解放乡村问 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 )。 A.乡村建设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新生活运动 D.五四运动 3.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乡村的标准范围是( )。 A.自然村 B.行政村 C.乡镇 以下 D.县以下 4.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5.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2349
6.由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千家庭 D.其他家庭 7.认为工人来厂做工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 的理论是(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8.1977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 A.山东 B.四川 C.安徽 D.河南 9.乡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A.机械化生产 B.居住环境变化 C.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D.生活方式变化 10.标示生活方式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质的规定性及其本质的和必然的特征 是( )。 A.生活水平 B.生活条件 C.生活质量 D.生活态度 11.决定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社会制度 12.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13.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A.人们的主观需要 B.阶级产生的需要 C.劳动分工的需要 D.社会发展的需要 14.社会控制的最主要的实施者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国家政权组织 D.宗教组织 15.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乃至对于不同行为的社会控制具有各自的特点,这是 社会控制的()。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多重性 D.统一性 2350
6.由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7.认为工人来厂做工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 的理论是(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 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8. 1977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 A.山东 B.四川 C.安徽 D.河南 9.乡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 A.机械化生产 B.居住环境变化 C.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D.生活方式变化 10。标示生活方式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质的规定性及其本质的和必然的特征 是( )。 A.生活水平 B.生活条件 C.生活质量 D.生活态度 11.决定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社会制度 12.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13.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 A.人们的主观需要 B.阶级产生的需要 C.劳动分工的需要 D.社会发展的需要 14.社会控制的最主要的实施者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国家政权组织 D.宗教组织 15: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乃至对于不同行为的社会控制具有各自的特点,这是 社会控制的(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多重性 D.统一性 2350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 A.乡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B.乡村社会关系 C.乡村社会结构 D.乡村社会变迁 E.乡村社会发展史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A.教导生活技能 B.学习社会规范 C.学习谋生手段 D.确定人生目标 E.培养社会角色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 A.一定数量的成员 B.特定的活动目标 C.相对规范的组织章程 D.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 E.一定的物资设备 4,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四有”是指(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技术 D.有文化 E.有纪律 5,常用的社会分层的标准有( )。 A.收人 B.职业 C.受教育程度 D.家庭背景 E.居住位置 2351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 3分,总计 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 1.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乡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B.乡村社会关系 C.乡村社会结构 D.乡村社会变迁 E.乡村社会发展史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A.教导生活技能 B.学习社会规范 C.学习谋生手段 D.确定人生 目标 E.培养社会角色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 A一 定数量的成员 B.特定的活动 目标 C.相对规范的组织章程 D.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 E一 定的物资设备 4.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四有”是指( A.有 理想 B.有道德 C.有技术 U.有文化 E.有纪律 5.常用的社会分层的标准有( A.收人 B.职业 C.受教育程度 l.家庭背景 E.居住位置 2351
得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请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乡村社会:( 2.社会组织:(.) 3.现代化生活方式:( 4.社会分化:() 5.越轨行为:() A.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联合起来的次级社会群体。 B.是指人们以农业活动为主,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C.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型 方式。 D.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E.是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结构要素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结构 要素的过程。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社区的构成要素。(7分) 2.乡村社会问题的特点。(10分) 3.社会保障的功能。(8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20分】 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及内容。 2352
得 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请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乡村社会 :( ) 2.社会组织 :( ) 3.现代化生活方式 :( ) 4.社会分化 :( ) 5.越轨行为 :( ) A.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联合起来的次级社会群体。 B.是指人们以农业活动为主,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C.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 、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型 方式。 D.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 E.是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结构要素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 的多个结构 要素的过程 。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总计 25分 ) 1.社区的构成要素。(7分) 2.乡村社会问题的特点。(10分) 3.社会保障的功能。(8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 (20分 ) 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及内容。 2352
试卷代号:272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一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未考试 行政等专业乡村社会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A 2.A 3.D 4.B 5.B 6.C 7.B 8.C 9.C 10.C 11.A 12.B 13.C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ABCD 2.ABCDE 3.ABCDE 4.ABDE 5.ABCDE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乡村社会:B:是指人们以农业活动为主,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 体。 2.社会组织:A: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联合起来的次 级社会群体。 3.现代化生活方式:C: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 取、全面发展的新型生活方式。 4.社会分化:E:是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结构要素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 的多个结构要素的过程。 5.越轨行为:D:又叫离轨行为或偏差行为,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 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一定的地域。(1分) 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1分) 一定的管理机构。(1分) 具有自己的社区文化。(1分) 社区居民具有一定的社区意识。(1分) 注意:第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区,其要素的完整程度和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第 二,社区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对社区发展有重要影响。(2分) 2353
试卷代号 :272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等专业 乡村社会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Zoos年 i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2分,总计 30分) 1. A 2. A 3. D 4. B 5. B 6. C 7. B 8. C 9. C 10. C 11. A 12. B 13. C 14. C 15. B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 3分,总计 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ABCD 2. ABODE 3. ABODE 4. ABDE 5. ABODE 三、配伍题 (每题 2分,总计 10分) 1.乡村社会:B:是指人们以农业活动为主,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 体。 2.社会组织:A: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联合起来的次 级社会群体。 3.现代化生活方式:c: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 取 、全面发展的新型生活方式 。 4.社会分化:E:是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结构要素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 的多个结构要素的过程 。 J.越轨行为:D:又叫离轨行为或偏差行为,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 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四、简答题(总计 25分 ) 1。一定的地域 。(1分) 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1分) 一定的管理机构。(1分) 具有自己的社区文化。(1分) 社区居民具有一定的社区意识。(1分) 注意:第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区,其要素的完整程度和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第 二,社 区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 ,对社区发展有重要影响。(2分)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