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722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一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试题 2008年7月 题 号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在实际研究乡村社会并在理论方面作出总结,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的人是()。 A.杨开道 B.李景汉 C.吴文藻 D.费孝通 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乡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 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兴国调查》 C.《长岗乡调查》 D.《才溪乡调查》 3.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更具有()。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 4.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特殊家庭 2417
试卷代号 :2722 座位号【工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 Zoos年 7月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 30分) 1.在实际研究乡村社会并在理论方面作出总结,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 出贡献 的人是( )。 A.杨开道 C.吴文藻 李景汉 费孝通 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乡村社会调查 ,1949年前 ,毛泽东关于农 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 是 ( )。 A.《湖南农 民运动考察报告》 I3.《兴国调查 》 C.《长岗乡调查》 D.《才溪乡调查》 3.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更具有( )。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 4.由父母 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核心家庭 联合家庭 F3.主干家庭 l.特殊家庭 2417
5.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 A.泰罗制管理理论 B.科层制管理理论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家长制管理理论 6.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0年 7.决定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社会制度 8.生活方式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为( )。 A.生活主体、生活水平 B.生活主体、生活条件 C.生活水平、生活条件 D.生活质量、生活态度 9.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分工 D.社会阶级 10.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 A.人们的主观需要 B.阶级产生的需要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劳动分工的需要 11.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 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A.主观法 B.客观法 C.声誉法 D.评判法 12.社会控制的最主要实施者是( )。 A.国家政权组织 B.次级社会群体 C.初级社会群体 D.宗教组织 13.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 A.道德 B.习俗 C.社会舆论 D.宗教 2418
5.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大式是( )。 A.泰罗制管理理论 B.科层制管理理论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家长制管理理论 6.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 A. 1977年 B. 1978年 C. 1979年 D. 1980年 7.决定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社会制度 8.生活方式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为( )。 A.生活主体、生活水平 B.生活主体、生活条件 C.生活水平、生活条件 D.生活质量、生活态度 9.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分工 D。社会阶级 10.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 A.人们的主观需要 B,阶级产生的需要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劳动分工 的需要 11.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 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 A.主观法 B.客观法 C.声誉法 D.评判法 12.社 会控制的最主要实施者是( )。 A.国家政权组织 C.初级社会群体 }3.次级社会群体 D.宗教组织 13.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A.道德 C.社会舆论 B.习俗 D.宗教 2418
14.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劳动手段 B.劳动对象 C.劳动工具 D.科学技术 15.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 A.传统发展战略 B.基本需求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中国共产党乡村研究的主要社会学成果( )。 A.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乡村社会性质 B.发展了乡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C.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D.创建了乡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E.丰富了社会调查方法 2.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 A.规模大型化 B.规模小型化 C.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 D.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 E.家庭趋于现代化 3.村民委员会的特征( )。 A.群众性 B.自治性 C.基层性 D.地域性 E.广泛性 2419
14.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劳动手段 劳动工具 B.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15.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传统发展战略 基本需求战略 A B.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 3分 ,总计 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 1.中国共产党乡村研究的主要社会学成果( A.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乡村社会性质 B.发展了乡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C.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D.创建了乡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E.丰富了社会调查方法 2.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 A.规模大型化 B.规模小型化 C.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 U.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 E.家庭趋于现代化 3.村民委员会的特征( )。 A.群众性 C.基层性 E.广泛性 自治性 地域 性 2419
4.常用的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有( )。 A.收入 B.职业 C.受教育程度 D.民族 E.权力 5.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A.概念 B.规则 C.文化 D.组织 E.设备 得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乡村建设运动() 2.村民委员会 3.现代化生活方式() 4.越轨行为 5.社会现代化() A.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 型方式。 B.是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是指20世纪20一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 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D.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E.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 罪的行为。 2420
4.常用的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有( A.收人 B.职业 .受教育程度 .权力 D.民族 5.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A.概念 C.文化 E.设备 B.规则 D.组织 得 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 (每题 2分,总计 10分) 1.乡村建设运动 ( 2.村民委员会 3.现代化生活方式( ) 4.越轨行为 5.社会现代化 ( A.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 型方式。 B.是指村民 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 C.是指 20世纪 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 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 良运动。 D.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E.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 罪的行为。 2420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乡村社会化的基本内容(8分) 2.集镇的作用(7分)》 3.乡村社会问题的特点(10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20分) 联系党的十六大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和我国农村的实际,谈一谈 我国建立杜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任务和基本原则。 2421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总计 25分) .乡村社会化的基本内容(8分) .集镇的作用(7分) .乡村社会问题的特点(10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20分) 联系党的十六大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和我国农村的实际,谈一谈 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任务和基本原则。 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