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722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一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等专业乡村社会学 试题 2007年】月 题 号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以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 )。 A,农业社会学 B.乡村社会学 C.乡村经济学 D.农业推广学 2.20世纪20一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乡村和解决乡村问 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 A.乡村建设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生活运动 3.在乡村尽管人们有多种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是()。 A.乡镇企业 B.副业 C.进城务工 D.农业 4.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 A.基本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终身社会化 D.再社会化 5.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2041
试卷代号:2722 座位号[工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等专业 乡村社会学 试题 2007年 1月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总计 30分) 1.以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 )。 A。农业社会学 B.乡村社会学 C。乡村经济学 D.农业推广学 2. 2。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乡村和解决乡村问 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 )。 A.乡村建设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U.新生活运动 3.在乡村尽管人们有多种获得维持 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是( )。 A.乡镇企业 B.副业 C.进城务工 D.农业 4一 个人从 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 )。 A.基本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终身社会化 D.再社会化 5.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主干家庭 H.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2041
6.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家庭 B.邻里 C.家族 D.民间会社 7.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 8.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趣缘关系 D.业缘关系 9.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过度城市化 B.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融合化 10.标示生活方式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质的规定性及其本质和必然的特征是 A.生活水平 B.生活条件 C.生活质量 D.生活态度 11.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到了( )。 A.温饱型 B.小康型 C.富裕型 D.高度富裕型 12.社会控制的最主要实施者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国家政权组织 D.社团组织 13.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乃至对于不同行为的社会控制具有各自的特点,这是社 会控制的()。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多重性 D.统一性 2042
s.目前在我国乡村 ,干扰乡村基层政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家庭 B.邻里 C.家族 D.民间会社 7.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 A.乡镇党委会 C.村党支部 B.乡镇人 民政府 D.村民委员会 8.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A.血缘关系 C.趣缘关系 B.地缘关系 D.业缘关系 9.在许多发达 国家 ,出现了大城市居 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过度城市化 C.逆城市化 B.郊区化 D.城 乡融合化 10.标示生活方式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质的规定性及其本质和必然的特征是 A.生活水平 C.生活质量 B.生活条件 D.生活态度 11.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到了( )。 A.温饱型 B.小康型 C.富裕型 D.高度富裕型 12.社会控制的最主要实施者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国家政权组织 D.社团组织 13.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乃至对于不同行为的社会控制具有各自的特点,这是社 会控制的( )。 A.普遍性 C.多重性 B.特殊性 D.统一性 2042
14.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 道路却基本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A.趋同理论 B.依附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15.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胜利召开,召开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巴西 D.中国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 A.逻辑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应用性 E.前瞻性 2.文化的特征包括( )。 A.人类共同生活的产物 B.全体成员共同拥有 C.后天学得而非先天继承 D.是社会遗产 E.具有多样性 3.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 A.规模大型化 B.规模小型化 C.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 D.家庭素质趋于现代化 E.家庭趋于现代化 4.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实现途径有( )。 A.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B.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C.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E.改革户籍、劳动就业制度 5.我国乡村社会现代化的特征有( )。 A.缓慢的发展 B.不平衡 C.不协调 D.问题多 E.理论性差 2043
14.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 ,但现代化的 道路却基本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 A.趋同理论 B.依附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15.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胜利召开,召开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巴西 D.中国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 3分.总计 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 A.逻辑性 C.综合性 E.前瞻性 2.文化的特征包括( ) A.人类共同生活的产物 C.后天学得而非先天继承 E.具有多样性 3.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A.规模大型化 C.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 E.家庭趋于现代化 4.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实现途径有( A.大力发展第二 、三产业 C.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E.改革户籍、劳动就业制度 v.我 国乡村社会现代化的特征有( ‘整体性 .应 用 性 B D .全体成员共同拥有 .是社会遗产 .规模小型化 .家庭素质趋于现代化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控制人 口数量、提高人 口素质 A.缓慢的发展 C,不协调 E.理论性差 )。 B.不平衡 D.问题 多 2043
得 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请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 )1.社会学 ( )2.初级社会群体 )3.乡村城镇化 )4.社会控制 )5.社会现代化 A.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B.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进行调节和约束的过程。 C.是指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 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 D.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 同体。它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 E.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变迁的社会科学。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家长制的特点。(8分) 2.乡村社会流动的功能。(10分) 3.建立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7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20分) 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危害、成因和解决的途径。 2044
得 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每题 2分.总计 10分,请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 )1.社会学 ( )2.初级社会群体 ( )3.乡村城镇化 ( )4.社会控制 ( )5.社会现代化 A.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 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B.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 ,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进行调节和约束的过程。 C.是指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 ,是乡村人 口 变为城镇人 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 区的过程。 D.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 同体 。它包括家庭、邻里 、朋友群体等 。 E.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变迁的社会科学 。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 (总计 25分) 1.家长制的特点。(8分) 2.乡村社会流动的功能。(10分) 3.建立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7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 (20分) 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人 口问题的表现、危害、成因和解决的途径。 2044
试卷代号:272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一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等专业乡村社会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7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0分) 1.B 2.A 3.D 4.A 5.C 6.C 7.B 8.A 9.c 10.C 11.C 12.C 13.B 14.A 15.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BCD 2.ABCDE 3.BCE 4.ABCDE 5.ABC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社会学(E) 2.初级社会群体(D) 3.乡村城镇化(C) 4.社会控制(B) 5.社会现代化(A)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参考答案 (1)组织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首长手中,对下不分权,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独揽 权柄。(2分) (2)管理者基本上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传统做法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1分) (3)管理缺乏科学性,命令随意性大,最高领导人的情感、好恶常常对组织活动发生重要影 响。(2分) 2045
ti卜 川鱼 注j各 哎二 0 叮 0 n .协凡 云T、-z了:G了乙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等专业 乡村社会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7年 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 ,总计 30分 ) 1. B 2. A 3. D 4. A 5. C 6.C 7.B 8.A 9.C 10.C 11.C 12.C 13.8 14.A 15.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分。总计 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l. BCD 2. ABCDE 3. BCE 4.ABCDE 5. ABC 三、配伍题(每题 2分,总计 10分) 1.社会学(E) 2.初级社会群体(D) 3.乡村城镇化(C) 4.社会控制(B) 5.社会现代化(A) 四、简答题 (总计 25分 ) 1.参考答案 <1)组织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首长手中,对下不分权,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独揽 权柄。(2分) (2)管理者基本上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传统做法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1分) (3)管理缺乏科学性,命令随意性大,最高领导人的情感、好恶常常对组织活动发生重要影 响。<2分) 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