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有关,也有助于细菌鉴定。 一、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 周产生一种黏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当多个细菌 的荚膜融合形成一大的胶状物,内含多个细菌细胞时,则称为菌胶 团(zoogloea)。 英膜的折光性低,不易用普通染色方法着色,因此普通方法染 色后的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见菌体周围的一层无色透 明圈,即为荚膜。如果用荚膜染色法,可以清楚地看见荚膜的存在 (图1-9)。荚膜的厚度如在200nm以下,用光学显微镜不能看见, 但可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称为微荚膜(microcapsule)。有些细菌分 泌一层很疏松、与周围边界不明显,易与菌体脱离的黏液样物质, 则称为黏液层((slimelayer))。有些细菌具有介于荚膜和黏液层二者之 间的结构,称为糖萼(glycocalyx)) 多数细菌的荚膜主要含多糖类,如猪链球菌,少数则主要含多 肽类,如炭疽杆菌,也有极少数细菌两者都有,如巨大芽孢杆菌。 荚膜、微荚膜成分具有抗原性,并具有种和型特异性,可用于细菌 的鉴定。黏液层的主要成分是纯多糖类。 荚膜的产生是种的特征,但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如炭 疽杆菌等致病茵,常需在动物组织中才能明显地形成荚膜,在人工 培养基中,往往不形成荚膜。 荚膜不是细菌的主要构造,除去荚膜对菌体的生长代谢没有影 响,很多有荚膜的菌株可产生无荚膜的变异。荚膜具有保护细菌的 功能。可抵抗动物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抗体的作用,从而对宿主具有 侵袭力。腐生性细菌的荚膜,有保护细菌免受干燥和其他有害环境 因素的影响。此外,荚膜也常是营养物质的贮藏所和废物的排出之 处。 二、S层(S--layer))S为surface之意,是某些细菌的一种特殊 的表层结构,它完整地包裹菌体,由单一的蛋白质亚单位组成,规 则排列,呈类晶格结构。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例,其S层覆盖了LPS, 但菌毛可从晶格的孔隙中伸出。S层是一种最简单的生物膜,其功 能除作为分子筛和离子通道外,还具有类似荚膜的保护屏障作用, 能抗噬菌体、蛭弧菌及蛋白酶。新近还发现气单胞菌等的S层是 种黏附素,可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以及内化(intemalization) 进入巨噬细胞等。许多致病菌或致病菌株具有S层结构,如气单胞 16
16 力有关,也有助于细菌鉴定。 一、荚膜(capsule) 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 周产生一种黏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当多个细菌 的荚膜融合形成一大的胶状物,内含多个细菌细胞时,则称为菌胶 团(zoogloea)。 荚膜的折光性低,不易用普通染色方法着色,因此普通方法染 色后的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见菌体周围的一层无色透 明圈,即为荚膜。如果用荚膜染色法,可以清楚地看见荚膜的存在 (图 1-9)。荚膜的厚度如在 200nm 以下,用光学显微镜不能看见, 但可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称为微荚膜(microcapsule)。有些细菌分 泌一层很疏松、与周围边界不明显,易与菌体脱离的黏液样物质, 则称为黏液层(slimelayer)。有些细菌具有介于荚膜和黏液层二者之 间的结构,称为糖萼(glycoca1yx)。 多数细菌的荚膜主要含多糖类,如猪链球菌,少数则主要含多 肽类,如炭疽杆菌,也有极少数细菌两者都有,如巨大芽孢杆菌。 荚膜、微荚膜成分具有抗原性,并具有种和型特异性,可用于细菌 的鉴定。黏液层的主要成分是纯多糖类。 荚膜的产生是种的特征,但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如炭 疽杆菌等致病菌,常需在动物组织中才能明显地形成荚膜,在人工 培养基中,往往不形成荚膜。 荚膜不是细菌的主要构造,除去荚膜对菌体的生长代谢没有影 响,很多有荚膜的菌株可产生无荚膜的变异。荚膜具有保护细菌的 功能。可抵抗动物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抗体的作用,从而对宿主具有 侵袭力。腐生性细菌的荚膜,有保护细菌免受干燥和其他有害环境 因素的影响。此外,荚膜也常是营养物质的贮藏所和废物的排出之 处。 二、S 层(S-layer) S 为 surface 之意,是某些细菌的一种特殊 的表层结构,它完整地包裹菌体,由单一的蛋白质亚单位组成,规 则排列,呈类晶格结构。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例,其 S 层覆盖了 LPS, 但菌毛可从晶格的孔隙中伸出。S 层是一种最简单的生物膜,其功 能除作为分子筛和离子通道外,还具有类似荚膜的保护屏障作用, 能抗噬菌体、蛭弧菌及蛋白酶。新近还发现气单胞菌等的 S 层是一 种黏附素,可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以及内化(internalization) 进入巨噬细胞等。许多致病菌或致病菌株具有 S 层结构,如气单胞
菌、弯曲菌(Campylobacter)、拟杆菌(Bacteroides))、芽孢杆菌 (Bacilus)、立克次体等。 三、鞭毛(nagellum)多数弧菌、螺菌、许多杆菌、个别球菌 的菌体表面长有一至数十根弯曲的细长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的 直径约5-20nm,长度比菌体长几倍,约50-20μm。电镜能直接观 察到细菌的鞭毛(图1-10)。细菌经特殊的鞭毛染色法,使染料沉积 在鞭毛表面,增大其直径,在光学显微镜下也可看到。鞭毛具有运 动功能,将细菌穿刺接种含0.3%-0.4%琼脂的半固体营养琼脂柱 中,培养后观察,若在穿刺线周围混浊扩散,表明该菌有鞭毛,具 有运动力:若穿刺线周围仍透明,不混浊,则表明该菌无鞭毛。 鞭毛的显微结构由基体、鞭毛钩和鞭毛丝三部分构成(图1-11) 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的鞭毛的细微结构有些差异。 鞭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由鞭毛蛋白F1 agellin)的亚单位肽聚糖 层组成,鞭毛蛋白与动物的肌动蛋白相似,具有收缩性。鞭毛具有 抗原性,称为鞭毛抗原或H抗原,不同细菌的H抗原具有型特异 性,常作为血清学鉴定的依据之一。 根据鞭毛的数量和在菌体上的排列可将细菌分为一端单毛菌 (monotrichate)以两端单毛菌(amphitrichate)人丛毛菌(lophotrichate)周 毛菌(peritrichate)四类(图1-l2)。不少常见的细菌为周毛菌。细菌 是否产生鞭毛,以及鞭毛的数目和排列方式,都具有种的特征,可 作为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有规律的收缩,引起细菌运动 许多细菌的运动具有趋向性。运动的方式与鞭毛的排列方式有关, 单毛菌和从毛菌一般呈直线迅速运动,周毛菌则无规律地缓慢运动 或者滚动。细菌运动的速度也有差别,最快的是一端单毛菌,每秒 钟可达80nm以上。在菌种衰老或处于不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如过 高或过低的温度,有害的化学药物等),细菌运动不但缓滞或不能 运动,甚至可以抑制细菌形成鞭毛。 鞭毛与细茵的致病性也有关系。霍乱弧菌等通过鞭毛运动可穿 过小肠黏膜表面的黏液层,黏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进而产生毒素 而致病。 四、菌毛(pilus复数,pii或rimbria,复数firebriae)大多 数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的菌体上生长有一种比鞭毛 数量多、长度较短、直径较细的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又称纤毛 17
17 菌 、 弯曲 菌 (Campylobacter) 、 拟 杆菌 (Bacteroides) 、芽 孢 杆 菌 (Bacilus)、立克次体等。 三、鞭毛(nagellum) 多数弧菌、螺菌、许多杆菌、个别球菌 的菌体表面长有一至数十根弯曲的细长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的 直径约 5-20nm,长度比菌体长几倍,约 50-20μm。电镜能直接观 察到细菌的鞭毛(图 1-10)。细菌经特殊的鞭毛染色法,使染料沉积 在鞭毛表面,增大其直径,在光学显微镜下也可看到。鞭毛具有运 动功能,将细菌穿刺接种含 0.3%-0.4%琼脂的半固体营养琼脂柱 中,培养后观察,若在穿刺线周围混浊扩散,表明该菌有鞭毛,具 有运动力;若穿刺线周围仍透明,不混浊,则表明该菌无鞭毛。 鞭毛的显微结构由基体、鞭毛钩和鞭毛丝三部分构成(图1-11)。 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的鞭毛的细微结构有些差异。 鞭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由鞭毛蛋白(F1agellin)的亚单位肽聚糖 层组成,鞭毛蛋白与动物的肌动蛋白相似,具有收缩性。鞭毛具有 抗原性,称为鞭毛抗原或 H 抗原,不同细菌的 H 抗原具有型特异 性,常作为血清学鉴定的依据之一。 根据鞭毛的数量和在菌体上的排列可将细菌分为一端单毛菌 (monotrichate)、两端单毛菌(amphitrichate)、丛毛菌(lophotrichate) 周 毛菌(peritrichate)四类 (图 1-12)。不少常见的细菌为周毛菌。细菌 是否产生鞭毛,以及鞭毛的数目和排列方式,都具有种的特征,可 作为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有规律的收缩,引起细菌运动。 许多细菌的运动具有趋向性。运动的方式与鞭毛的排列方式有关, 单毛菌和丛毛菌一般呈直线迅速运动,周毛菌则无规律地缓慢运动 或者滚动。细菌运动的速度也有差别,最快的是一端单毛菌,每秒 钟可达 80nm 以上。在菌种衰老或处于不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如过 高或过低的温度,有害的化学药物等),细菌运动不但缓滞或不能 运动,甚至可以抑制细菌形成鞭毛。 鞭毛与细菌的致病性也有关系。霍乱弧菌等通过鞭毛运动可穿 过小肠黏膜表面的黏液层,黏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进而产生毒素 而致病。 四、菌毛(pilus 复数,pili 或 rimbria,复数 firebriae) 大多 数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的菌体上生长有一种比鞭毛 数量多、长度较短、直径较细的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又称纤毛
或伞毛。菌毛的直径约5-10nm,长度约0.2-l.5μm,少数达4μm, 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菌毛是一种空心的蛋白质管,由菌毛素(plm)亚单位组成,每 根菌毛的菌毛素多达1000多个。菌毛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菌毛具 有不同类型,分类系统比较复杂,普遍公认的主要有经典分类及 Otow分类两种,经典分类是将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前者较纤细和较短,数量较多,每个细菌有50400条,周身排列: 后者较粗、长,每个细菌一般不超过4条。 性菌毛(sex pi1u)是由质粒携带的致育因子(F因子)编码产 生的,故又称F菌毛。与细菌的接合(conjugation)有关(参见第六章): 另外,性菌毛也是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受体。 根据Otow(1975)提出的标准,可将菌毛分类6类,分别用阿 拉伯(或大写罗马)序母表示。其中2型菌毛就是性菌毛。其余均为 普通菌毛。在6种菌毛中,只有1型菌毛和4型的名称得到普遍采 用。1型菌毛能使菌体自凝,或能凝集某些种类的红细胞,但此种 凝集能被甘露糖所抑制,即所谓甘露糖敏感性血凝(mannose sensitive haemagglutionation,MSHA).病原菌及动物原籍菌(参见 第四章第二节)都可具有1型菌毛。 4型茵毛具有黏附作用,能使细菌牢固地附着于动物消化道、 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上,是公认的毒力因子。4型 菌毛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为单个弯曲的菌毛,另一种由数根菌毛 相缠成束状,称束状菌毛(bundle forming pili,BFP)。已发现不同 种类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霍乱弧菌等的BFP具有 定同源性。 菌毛虽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并非细菌生命所必需。在 体外培养的细菌,如条件不适宜,未必能产生能检测得到的菌毛。 其亚单位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为N甲基丙氨酸。 五、芽孢(spor©)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 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又称内芽孢 (endospore))。未形成芽孢的菌体称为繁殖体或营养体 (vegetativefoml),老龄芽孢将脱离原菌体独立存在,称为游离芽孢。 芽孢具有较厚的芽孢壁,多层芽孢膜,结构坚实,含水量少 折光性强。应用普通染色法时,染料不易渗进其内,只有用特别强 化的芽孢染色法才能使芽孢着色,一经着色则不易脱色。芽孢的形 18
18 或伞毛。菌毛的直径约 5-l0nm,长度约 0.2-1.5μm,少数达 4μm, 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菌毛是一种空心的蛋白质管,由菌毛素(pilin)亚单位组成,每 根菌毛的菌毛素多达 1 000 多个。菌毛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菌毛具 有不同类型,分类系统比较复杂,普遍公认的主要有经典分类及 Ottow 分类两种,经典分类是将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前者较纤细和较短,数量较多,每个细菌有 50-400 条,周身排列; 后者较粗、长,每个细菌一般不超过 4 条。 性菌毛(sex pi1us) 是由质粒携带的致育因子(F 因子)编码产 生的,故又称 F 菌毛。与细菌的接合(conjugation)有关(参见第六章)。 另外,性菌毛也是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受体。 根据 Ottow(1975)提出的标准,可将菌毛分类 6 类,分别用阿 拉伯(或大写罗马)字母表示。其中 2 型菌毛就是性菌毛。其余均为 普通菌毛。在 6 种菌毛中,只有 1 型菌毛和 4 型的名称得到普遍采 用。1 型菌毛能使菌体自凝,或能凝集某些种类的红细胞,但此种 凝集能被甘露糖所抑制,即所谓甘露糖敏感性血凝(mannose sensitive haemagglutionation,MSHA)。病原菌及动物原籍菌(参见 第四章第二节)都可具有 1 型菌毛。 4 型菌毛具有黏附作用,能使细菌牢固地附着于动物消化道、 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上,是公认的毒力因子。4 型 菌毛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为单个弯曲的菌毛,另一种由数根菌毛 相缠成束状,称束状菌毛(bundle forming pili,BFP)。已发现不同 种类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霍乱弧菌等的 BFP 具有 一定同源性。 菌毛虽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并非细菌生命所必需。在 体外培养的细菌,如条件不适宜,未必能产生能检测得到的菌毛。 其亚单位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为 N 甲基丙氨酸。 五、芽孢(spore) 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 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又称内芽孢 (endospore) 。 未 形 成 芽 孢 的 菌 体 称 为 繁 殖 体 或 营 养 体 (vegetativefornl),老龄芽孢将脱离原菌体独立存在,称为游离芽孢。 芽孢具有较厚的芽孢壁,多层芽孢膜,结构坚实,含水量少, 折光性强。应用普通染色法时,染料不易渗进其内,只有用特别强 化的芽孢染色法才能使芽孢着色,一经着色则不易脱色。芽孢的形
状、大小、位置随不同细菌而异(图115),具有鉴别的意义。例如 炭疽杆菌和肉毒梭菌(Clostuidium botulinum)的芽孢均为卵圆形, 前者比菌体横径小,位于菌体中央,称为中央芽孢:后者横径比菌 体大,位于菌体偏端,称偏端芽孢整个菌体呈梭状:破伤风梭菌 (C.tetani)的芽孢为圆形,比菌体大,位于菌体末端,称末端芽 孢,呈鼓锤状。 芽孢结构多层而且致密,各种理化因子不易透入,芽孢含水量 少(繁殖体含水80%,芽孢仅含405),蛋白质受热不易变性。芽孢 内含有一种特有的吡啶二羧酸(dipocolinicacd,DPA),与钙结合形 成的复合物能提高芽孢的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此外,芽孢内含 类特殊蛋白质称为酸溶性芽孢小蛋白(small acid soluble spore proteins,SASPs),与芽孢芯髓内的DNA紧密结合,使之免受辐射 干燥、高温等破坏,在萌发时则可作为碳源和能源。一般的细菌繁 殖体经100℃煮沸30min可杀死,但形成芽孢后,可耐受100℃数 小时。杀灭芽孢的可靠方法是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气灭菌。由于芽孢 的抵抗力很强,评价消毒剂的作用一般以能否杀灭芽孢为标准。 细菌一般在营养不足时形成芽孢,并受菌体内基因的控制。以 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例,芽孢形成过程需要8h,受到多达 200个基因的调控,合成若干种类的蛋白质,有的功能是终止繁殖 体的代谢,有的则是芽孢所必需。芽孢不能分裂繁殖,是细菌抵抗 外界不良环境,保存生命的一种休眠结构。当恢复适宜的环境条件 时,芽孢开始萌发成新的营养体。炭疽杆菌的芽孢在污染的土壤中 数十年仍能萌发
19 状、大小、位置随不同细菌而异(图 1-15),具有鉴别的意义。例如 炭疽杆菌和肉毒梭菌(Clostuidium botulinum)的芽孢均为卵圆形, 前者比菌体横径小,位于菌体中央,称为中央芽孢;后者横径比菌 体大,位于菌体偏端,称偏端芽孢整个菌体呈梭状;破伤风梭菌 (C.tetani)的芽孢为圆形,比菌体大,位于菌体末端,称末端芽 孢,呈鼓锤状。 芽孢结构多层而且致密,各种理化因子不易透入,芽孢含水量 少(繁殖体含水 80%,芽孢仅含 405),蛋白质受热不易变性。芽孢 内含有一种特有的吡啶二羧酸(dipocolinicacd,DPA),与钙结合形 成的复合物能提高芽孢的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此外,芽孢内含一 类特殊蛋白质称为酸溶性芽孢小蛋白(small acid so1uble spore proteins,SASPs),与芽孢芯髓内的 DNA 紧密结合,使之免受辐射、 干燥、高温等破坏,在萌发时则可作为碳源和能源。一般的细菌繁 殖体经 100℃煮沸 30min 可杀死,但形成芽孢后,可耐受 100℃数 小时。杀灭芽孢的可靠方法是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气灭菌。由于芽孢 的抵抗力很强,评价消毒剂的作用一般以能否杀灭芽孢为标准。 细菌一般在营养不足时形成芽孢,并受菌体内基因的控制。以 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例,芽孢形成过程需要 8h,受到多达 200 个基因的调控,合成若干种类的蛋白质,有的功能是终止繁殖 体的代谢,有的则是芽孢所必需。芽孢不能分裂繁殖,是细菌抵抗 外界不良环境,保存生命的一种休眠结构。当恢复适宜的环境条件 时,芽孢开始萌发成新的营养体。炭疽杆菌的芽孢在污染的土壤中 数十年仍能萌发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的营养与代谢、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人工培养。 本章重点:细菌的营养与代谢、细菌的生长繁殖。 本章难点:细菌的营养与代谢 本章教学时数:2学时 本意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细菌的营养与代谢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三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思考题: 1.细菌的营养类型有哪些?细菌的呼吸类型有哪些? 2.为什么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下不能生长? 3.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确定?有何意义? 4.试述细菌生长的各个期的特点。 5.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用途? 6.病原菌对氧气和温度的需求有何特点? 7.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 8.细菌的代谢产物有哪些?何谓热原质? 20
20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的营养与代谢、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人工培养。 本章重点:细菌的营养与代谢、细菌的生长繁殖。 本章难点:细菌的营养与代谢。 本章教学时数:2 学时 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节细菌的营养与代谢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三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思考题: 1.细菌的营养类型有哪些?细菌的呼吸类型有哪些? 2.为什么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下不能生长? 3.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确定?有何意义? 4.试述细菌生长的各个期的特点。 5.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用途? 6.病原菌对氧气和温度的需求有何特点? 7.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 8.细菌的代谢产物有哪些?何谓热原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