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须知 在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可能接触病原微生物,有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人兽共患传染病, 如炭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狂犬病等。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引起疫病流 行,甚至感染人身,危及生命。因此,既要求工作谨慎,严防实验室感染,防止事故,确保 安全,又要求严格训练。为此,在实验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散宿 ()在实验时必须穿工作服,当接触或操作危险材料时,须穿戴胶靴、围裙、手套及眼镜,用 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后,方可再用。在操作时,一定严肃认真,勿以手指或其他器物等接触口 唇、眼、鼻和面部,手和面部有伤口时,应避免危险材料的接触。 (②)使用危险材料应行无菌操作,盛危险材料的器皿要牢固,以免操作过程破裂,以防液体流 出,造成污染。用过的尸体、内脏、血液以及废弃的培养基、生物制品等,须严加消毒或深 埋。用过的棉球、纱布等污物,放在固定容器中,统一处理,不得随意抛弃。万一危险材料 滴出或打翻,或发生其他意外,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及时处理。如手指或皮肤受污染,立即 将手浸入消毒液中15min,然后用清水洗干净。沾有微生物的器皿应先消毒再进行洗涤。 (3)接种环、接种针用前用后必须于火焰中烧的灭菌。 (4)含有培养物的试管不可平放在桌面上,以防止液体流出。 (⑤)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用嘴湿润铅笔及标签等物。 (6)操作危险材料时勿谈话或思考其他问题,以免分散注意力而发生意外 (7)菌种或种毒不得带出实验室,若要索取,应严格按规章办理。 (⑧)实验完毕,将操作台面用消毒液消毒,自身的手也须消毒和洗刷干净后方得离开实验室。 2.防火 切易燃品应远离火源。不可将酒精灯倾向另一酒精灯引火,以免发生爆炸。电炉、电热板、 煤油炉、煤气等用完后应立即关灭。如漏电、漏气等应立即修理,实验室内应有灭火器。 3.节约 (1)使用药品、试剂、染色剂、镜油、拭镜纸等应节约。 (②)使用仪器等要小心,按操作规程工作、保养,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意外。 (3)吸管插入试管中时,要轻放到底才松手,以免娥破试管。 (④)平皿一般应倒放,即皿底在上,皿盖在下,以免拿时皿底掉下摔破。 (⑤)金属器皿用完消毒后,应立即擦干,防止生锈。 4.标记 所用各种试剂、染色剂、培养物、动物等,均需标记明确。要经高压消毒或蒸汽消毒的标签 应用深黑色铅笔书写,不可用毛笔、钢笔、圆珠笔书写,以免消毒后模糊不清。 5.记录 实验前应对本次实验目的、有关内容和操作技术进行预习:实验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并遵 守实验程序,均不可潦草应付或不动手:实验时应作好记录,特别是实验内容、方法及结果 应详细记录,认真做好作业。 6.安全 最后一人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一遍水、电、煤气,关好门窗。 7.清洁与秩序
1 实验须知 在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可能接触病原微生物,有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人兽共患传染病, 如炭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狂犬病等。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引起疫病流 行,甚至感染人身,危及生命。因此,既要求工作谨慎,严防实验室感染,防止事故,确保 安全,又要求严格训练。为此,在实验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散布 (1)在实验时必须穿工作服,当接触或操作危险材料时,须穿戴胶靴、围裙、手套及眼镜,用 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后,方可再用。在操作时,一定严肃认真,勿以手指或其他器物等接触口 唇、眼、鼻和面部,手和面部有伤口时,应避免危险材料的接触。 (2)使用危险材料应行无菌操作,盛危险材料的器皿要牢固,以免操作过程破裂,以防液体流 出,造成污染。用过的尸体、内脏、血液以及废弃的培养基、生物制品等,须严加消毒或深 埋。用过的棉球、纱布等污物,放在固定容器中,统一处理,不得随意抛弃。万一危险材料 滴出或打翻,或发生其他意外,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及时处理。如手指或皮肤受污染,立即 将手浸入消毒液中 1 5min,然后用清水洗干净。沾有微生物的器皿应先消毒再进行洗涤。 (3)接种环、接种针用前用后必须于火焰中烧灼灭菌。 (4)含有培养物的试管不可平放在桌面上,以防止液体流出。 (5)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用嘴湿润铅笔及标签等物。 (6)操作危险材料时勿谈话或思考其他问题,以免分散注意力而发生意外。 (7)菌种或种毒不得带出实验室,若要索取,应严格按规章办理。 (8)实验完毕,将操作台面用消毒液消毒,自身的手也须消毒和洗刷干净后方得离开实验室。 2.防火 一切易燃品应远离火源。不可将酒精灯倾向另一酒精灯引火,以免发生爆炸。电炉、电热板、 煤油炉、煤气等用完后应立即关灭。如漏电、漏气等应立即修理,实验室内应有灭火器。 3.节约 (1)使用药品、试剂、染色剂、镜油、拭镜纸等应节约。 (2)使用仪器等要小心,按操作规程工作、保养,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意外。 (3)吸管插入试管中时,要轻放到底才松手,以免戮破试管。 (4)平皿一般应倒放,即皿底在上,皿盖在下,以免拿时皿底掉下摔破。 (5)金属器皿用完消毒后,应立即擦干,防止生锈。 4.标记 所用各种试剂、染色剂、培养物、动物等,均需标记明确。要经高压消毒或蒸汽消毒的标签, 应用深黑色铅笔书写,不可用毛笔、钢笔、圆珠笔书写,以免消毒后模糊不清。 5.记录 实验前应对本次实验目的、有关内容和操作技术进行预习;实验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并遵 守实验程序,均不可潦草应付或不动手;实验时应作好记录,特别是实验内容、方法及结果 应详细记录,认真做好作业。 6.安全 最后一人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一遍水、电、煤气,关好门窗。 7.清洁与秩序
实验室中各物均应摆放一定位置,工作完后放回原处或指定地点,对实验室进行整理,清洁 后离开。 说明 一、适用专业:动物医学 二、目的和任务 1、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将理论知识同 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2、通过实验,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 学会分析和解决畜牧业中有关微生物学方面的基本问题。为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打下一定的 基础。 3、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 法和严谨的作风。 三、主要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实验内容有: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细菌抹片的制备及染色、细菌的分 离培养及培养特性的观察、细菌的生化试验、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凝集试验与沉淀试验应、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及鸡胚接种等。 2、基本要求: (1)每次实验前负责实验课的老师及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准备实验。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复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 (3)在实验中,教师应认真负责地指导学生,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及操作 规范,认真、细致、大胆地完成实验任务。 (4)实验课后,学生的实验用品及用过的材料,按要求清洁整理安放,课后认真整理 实验结果,及时交实验报告,教师应认真及时的进行批改。 四、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用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时实验实验 每组 实验 已开/ 分 类别类型 人数 要求 未开 1显微镜油镜的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2 基础验证 必做 己开 使用及细菌形 与保护 举 态的风容 2、细菌基本形态的而 2细菌抹片的制 1、细菌抹片的制备 基础验证 必做 己开 器及简单染色 2、美蓝染色法 类 法 3细特片的 1、细菌抹片的制各 基础 验证 必做 已开 备及革兰氏染 2、革兰氏染色法 类 类 色法 4细菌的分离培 1、细菌的分离培养 基础综合1 必做已开
2 实验室中各物均应摆放一定位置,工作完后放回原处或指定地点,对实验室进行整理,清洁 后离开。 说 明 一、适用专业:动物医学 二、目的和任务 1、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将理论知识同 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2、通过实验,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 学会分析和解决畜牧业中有关微生物学方面的基本问题。为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打下一定的 基础。 3、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 法和严谨的作风。 三、主要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实验内容有: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细菌抹片的制备及染色、细菌的分 离培养及培养特性的观察、细菌的生化试验、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凝集试验与沉淀试验应、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及鸡胚接种等。 2、基本要求: (1)每次实验前负责实验课的老师及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准备实验。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复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 (3)在实验中,教师应认真负责地指导学生,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及操作 规范,认真、细致、大胆地完成实验任务。 (4)实验课后,学生的实验用品及用过的材料,按要求清洁整理安放,课后认真整理 实验结果,及时交实验报告,教师应认真及时的进行批改。 四、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别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已开/ 未开 1 显微镜油镜的 使用及细菌形 态的观察 1、显微镜油镜 的使 用 与保护 2、细菌基本形态的观 察 2 基础 类 验证 类 1 必做 已开 2 细菌抹片的制 备及简单染色 法 1、细菌抹片的制备 2、美蓝染色法 2 基础 类 验证 类 1 必做 已开 3 细菌抹片的制 备及革兰氏染 色法 1、细菌抹片的制备 2、革兰氏染色法 2 基础 类 验证 类 1 必做 已开 4 细菌的分离培 1、细菌的分离培养 2 基础 综合 1 必做 已开
养及培养性 类 类 细菌的生化 1,糖(醇 发酵试 基 细的药物场 设计 人做 已开 感试验的设计 白平板凝试验 证 已开 基耐 沉淀试验 证 己开 琼脂扩散试验 血凝及血凝邦 血凝试 必 已开 制试验 2 血凝抑制试验 类 鸡胚接利 公现 己开 五、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教科书 姚火春.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口参考书 沈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正确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并绘图。 二、实验用品 生物显微镜、二甲苯、擦镜纸、香柏油、细菌标本片。 二、实验方法及步骤 (、油镜的使用 1、油镜的识别油浸物镜简称油镜,是接物镜中放大倍数最高的镜头。除病毒外,观察 细菌等微生物均要用普通生物显微镜的油镜。外形上油镜头最长,镜头的品片和透光口径最 小,一般在镜头下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注有100×或90×、油或O1字样
3 养及培养性状 的观察 2、细菌培养性状的观 察 类 类 5 细菌的生化试 验 1、糖(醇)发酵试验 2、吲哚形成试验 3、甲基红试验 4、维培试验 2 基础 类 综合 类 1 必做 已开 6 细菌的药物敏 感试验的设计 园纸片扩散试验 2 专业 基础 类 设计 类 1 必做 已开 7 凝集试验 鸡白痢平板凝集试验 2 专业 基础 类 验证 类 1 必做 已开 8 沉淀试验 1、炭疽环状沉淀反应 2、琼脂扩散试验 2 基础 类 验证 类 1 必做 已开 9 血凝及血凝抑 制试验 1、血凝试验 2、血凝抑制试验 2 专业 基础 类 验证 类 1 必做 已开 1 0 鸡胚接种 1、绒毛尿囊膜接种 2、绒毛尿囊腔接种 2 专业 基础 类 验证 类 1 必做 已开 五、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㈠教科书 姚火春.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㈡参考书 沈 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正确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并绘图。 二、实验用品 生物显微镜、二甲苯、擦镜纸、香柏油、细菌标本片。 二、实验方法及步骤 ㈠、油镜的使用 1、油镜的识别 油浸物镜简称油镜,是接物镜中放大倍数最高的镜头。除病毒外,观察 细菌等微生物均要用普通生物显微镜的油镜。外形上油镜头最长,镜头的晶片和透光口径最 小,一般在镜头下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注有 100 ×或 90×、油或 Oil 字样
2、油镜的使用方法 ().调节光源用油镜检查细菌等染色标本时,光线宜强。为了获得最亮的光线须注意3 个要点:光圈开至最大:聚光器升至最高:反光镜用凹面。检查不染色的活菌标本时,宜用 较弱光线,此时可将集光器稍稍降低或将光圈缩小。 (②)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固定,用移动器将标本调至光斑中间,先用低倍镜 找到染色的视野,然后换用高倍镜或油镜。使用油镜时,先加香柏油一滴于标本上,从侧面 看者油镜头,小心地转动粗螺旋,使油镜下降,先与油滴接触,再继续下降到几乎与载玻片 接触。然后从目镜观察,一面徐徐向上转动粗螺旋直到视野中出现模糊的物象,再转动微动 螺旋校准焦距至物象清晰为止。如果镜头己离开油面,仍未见到物象时,则可重复按照上述 步骤操作直到看清为止。必须注意油镜头己接触油滴后调焦距时只能让粗螺旋向反时 针转动提升镜头,绝对不能向顺时针转动下降镜头,否则有压碎标本片和损坏透镜的危险。 有的显微镜是净桶和油镜固定,转动载物台下面的粗螺旋,上升载物台,使标本表面的香柏 油与油镜头接触,然后转动微动螺旋,徐徐下降载物台,调准焦距进行观察的。 表实1H实验室几种常用物质的折光指数 名 折光指数 32 香油 香柏 树 151 9 液体石蜡油 1.33 使用油镜时之所以要加一滴香柏油,是由于油镜头的晶片极小,当镜头与标本片之间被 空气层所隔时,因空气的折光指数与玻璃不同,自标本透过的光线往往在空气中折光而不易 射入镜头内,使视野黑暗、物象不清。载玻片标本上滴一滴与玻璃的折光指数相近的油类 香柏油等(表实11),可避免透过的光线损失(图实11),进入油镜头的光量增多,视野亮 度增大,菌体观察才清晰。 (3).油镜观察完毕, 应提高镜 筒或降低载物台,取出标 0 本片,用拭 镜纸盖在标本的油滴上 气折光 并轻轻拖 过,以抹去标本上的大部 分油渍,利 于标本的保存和再次使 用。油镜头 上的香柏油先用拭镜纸 搽拭,再用 蘸有少量二甲苯的拭镜 纸搽拭,最 光钱 后再用拭镜纸将二甲苯 拭干,以免 图实1】油镜的使用源理 图实12香柏油壶
4 2、油镜的使用方法 ⑴.调节光源 用油镜检查细菌等染色标本时,光线宜强。为了获得最亮的光线须注意 3 个要点:光圈开至最大;聚光器升至最高;反光镜用凹面。检查不染色的活菌标本时,宜用 较弱光线,此时可将集光器稍稍降低或将光圈缩小。 ⑵.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固定,用移动器将标本调至光斑中间,先用低倍镜 找到染色的视野,然后换用高倍镜或油镜。使用油镜时,先加香柏油一滴于标本上,从侧面 看着油镜头,小心地转动粗螺旋,使油镜下降,先与油滴接触,再继续下降到几乎与载玻片 接触。然后从目镜观察,一面徐徐向上转动粗螺旋直到视野中出现模糊的物象,再转动微动 螺旋校准焦距至物象清晰为止。如果镜头已离开油面,仍未见到物象时,则可重复按照上述 步骤操作直到看清为止。必须注意油镜头已接触油滴后调焦距时只能让粗螺旋向反时 针转动提升镜头,绝对不能向顺时针转动下降镜头,否则有压碎标本片和损坏透镜的危险。 有的显微镜是净桶和油镜固定,转动载物台下面的粗螺旋,上升载物台,使标本表面的香柏 油与油镜头接触,然后转动微动螺旋,徐徐下降载物台,调准焦距进行观察的。 使用油镜时之所以要加一滴香柏油,是由于油镜头的晶片极小,当镜头与标本片之间被 空气层所隔时,因空气的折光指数与玻璃不同,自标本透过的光线往往在空气中折光而不易 射入镜头内,使视野黑暗、物象不清。载玻片标本上滴一滴与玻璃的折光指数相近的油类— 香柏油等(表实 1-1),可避免透过的光线损失(图实 1-1),进入油镜头的光量增多,视野亮 度增大,菌体观察才清晰。 ⑶.油镜观察完毕, 应提高镜 筒或降低载物台,取出标 本片,用拭 镜纸盖在标本的油滴上 并轻轻拖 过,以抹去标本上的大部 分油渍,利 于标本的保存和再次使 用。油镜头 上的香柏油先用拭镜纸 搽拭,再用 蘸有少量二甲苯的拭镜 纸搽拭,最 后再用拭镜纸将二甲苯 拭干,以免
二甲苯溶化品片周围的粘胶,使品片脱落。如油滴已浓稠或干结,则可先用拭镜纸蘸少量二 甲苯,溶解并抹去镜头上的油渍,再用拭镜纸抹去残存的二甲苯。 (④)。显微镜用毕,将反光镜竖放,下降集光器,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中 央圆孔或摆成八字形,下降镜筒,再将各部件抹干净,放入镜箱或罩上镜罩。 3、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要轻缓,勿使震动,搬动时右手把持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显微镜应避免直接在阳光下曝晒,以免高温使粘胶溶解或变形,引起透镜脱落或破裂。 3.勿使显微镜与挥发性药品及腐蚀性酸碱类物品放在一起。 4.显微镜不能随便拆卸。各镜面避免用手沾抹,以防印上手印和长霉。 5.显微镜应放在干燥的地方,雨水多的季节应在镜箱内存放硅胶,以吸收水分。如长时 间不用,物镜和目镜应卸下放在干燥器中,以免受潮长霉。 白、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 细菌基本形态在油镜下观察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猪丹毒杆菌、 乳酸杆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细菌标本片。注意细菌的基本形态、排列、颜色以及各种细 菌的相对大小。 四、作业 1如何正确使用油镜? 2绘出葡萄球菌的形态 实验二细菌抹片制备及简单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 2.掌握细美蓝染色方法。 二、实验用品 隔水式恒温培养箱、电冰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生物显微镜、天平、接种环、酒精灯」 试管、营养琼脂、95%酒精、美蓝染色液、玻片、纱布、染色缸、洗瓶、吸水纸、试管架 二甲苯、擦镜纸、香柏油、火柴。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细菌抹片的制备 进行细菌染色之前,须先制好细菌抹片,其方法如下: 1、玻片准备新玻片或用后的玻片,应按附录一中(二)的方法处理后才用。用过很多 次,表面己有许多划痕的玻片应废弃。 手持玻片时,应以拇指、食指或中指夹住载玻片上下两边缘,以免表面粘上手印。载玻
5 二甲苯溶化晶片周围的粘胶,使晶片脱落。如油滴已浓稠或干结,则可先用拭镜纸蘸少量二 甲苯,溶解并抹去镜头上的油渍,再用拭镜纸抹去残存的二甲苯。 ⑷.显微镜用毕,将反光镜竖放,下降集光器,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中 央圆孔或摆成八字形,下降镜筒,再将各部件抹干净,放入镜箱或罩上镜罩。 3、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要轻缓,勿使震动,搬动时右手把持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显微镜应避免直接在阳光下曝晒,以免高温使粘胶溶解或变形,引起透镜脱落或破裂。 3.勿使显微镜与挥发性药品及腐蚀性酸碱类物品放在一起。 4.显微镜不能随便拆卸。各镜面避免用手沾抹,以防印上手印和长霉。 5.显微镜应放在干燥的地方,雨水多的季节应在镜箱内存放硅胶,以吸收水分。如长时 间不用,物镜和目镜应卸下放在干燥器中,以免受潮长霉。 ㈡、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 细菌基本形态 在油镜下观察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猪丹毒杆菌、 乳酸杆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细菌标本片。注意细菌的基本形态、排列、颜色以及各种细 菌的相对大小。 四、作 业 1.如何正确使用油镜? 2.绘出葡萄球菌的形态. 实验二 细菌抹片制备及简单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 2.掌握细美蓝染色方法。 二、实验用品 隔水式恒温培养箱、电冰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生物显微镜、天平、接种环、酒精灯、 试管、营养琼脂、95%酒精、美蓝染色液、玻片、纱布、染色缸、洗瓶、吸水纸、试管架、 二甲苯、擦镜纸、香柏油、火柴。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㈠、细菌抹片的制备 进行细菌染色之前,须先制好细菌抹片,其方法如下: 1、玻片准备 新玻片或用后的玻片,应按附录一中(二)的方法处理后才用。用过很多 次,表面已有许多划痕的玻片应废弃。 手持玻片时,应以拇指、食指或中指夹住载玻片上下两边缘,以免表面粘上手印。载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