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07132071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Basic Medicine (A2) 学分 学时 64 课程类别 专业平台 课程 授课对橡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 教学单位:医学院基础医学学科 修读学期:第2学期 教学任务 药理学两部 是基础医等 也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 病理学是通 的 因、发病机制、 之 理变化 吉同或转 的关系,从而 发展规律 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药理学研究药物与 体的相互作用规律 热悉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百作用的一些规律及其原理,熟悉部分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合 理用药服务, 教学使学 基本病 理过程和各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 生的各伍床表 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各类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的特 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专业能力方面 知识解释 同 病出现的临床表现及后果的基本能力:掌据大 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 描述病变的能力;培养学生假设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 表达能力、敏捷判断与细心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病理学的内容、任务 地位与作用 (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建立学习主动性病理学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学 的内容与任 作用 与各专业的关系 人体病 察方法与技术:传统方法与新进展 教学重 学的研 课堂多煤体课件、板书讲授,观看录像 目织的适应和损伤 适应的概念、类型及病理表现变性的概念、类型及常见变性的病理表现;坏死的概念、形态学标 志 4工 的条件成机理 以及其结局或转归 损伤的原因 与发生机制凋亡的概念与形态表现 装综吧大蚀生与化生的概面因 交性的根 、类型及形态学表现 性在心、肝、肾等器官和组织的表现及意义 型及各型坏死的形态学改变 点 难点:常 及形态学改变 织形式 课堂多 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修
课程编号:07132071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Basic Medicine (A2) 学 分:3.5 学 时:64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 授课对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 教学单位:医学院基础医学学科 修读学期:第2学期 一、教学任务 基础医学概论2包括病理学与药理学两部分。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 生的必修课程。病理学是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或转归及其与临床表现(体征、症状) 的关系,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规律,使学 生熟悉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一些规律及其原理,熟悉部分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合 理用药服务。 二、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 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各类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的特 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专业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不同疾病出现的临床表现及后果的基本能力;掌握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病变的能力;培养学生假设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综合能力方面。 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敏捷判断与细心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绪论 1.目的要求: (1)熟悉: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地位与作用。 (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建立学习主动性;病理学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 (1)病理学的内容与任务。 (2)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各专业的关系。 (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人体病理学与实验病理学。 (4)病理学的观察方法与技术:传统方法与新进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病理学概念。 难点: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观看录像。 (二)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目的要求: (1)掌握:适应的概念、类型及病理表现;变性的概念、类型及常见变性的病理表现;坏死的概念、形态学标 志、类型及各型病变特点。 (2)熟悉:适应、变性、坏死的条件或机理,以及其结局或转归。 (3)了解: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凋亡的概念与形态表现。 2.教学内容: (1)适应的概念,萎缩、肥大、增生与化生的概念、原因、类型及形态学表现。 (2)变性的概念,常见变性的原因、机制、形态学表现,变性在心、肝、肾等器官和组织的表现及意义。 (3)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类型及各型坏死的形态学改变。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坏死的概念及形态学改变。 难点:常见变性的类型与特点。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三)损伤的修复 1.目的要求:
(1)掌握:肉芽组织的成分、形态与作用、转归:骨折愈合的过程及其表现。 (2)熟恶:再生修复的概念;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及其表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3)了解: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与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影响创伤与骨折愈合的因素。 2.教学内容: (1)再生的概念、类型、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成分、形态、转归、作用:瘢痕组织的形态及对机体的影响。 (3)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及基表现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4)骨折愈合的过程与表现,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肉芽组织的形态及功能。 难点: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与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4. 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自主学习,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的病变与后果,肝、肺慢性淤血的病理表现;血栓形成的概念、各种血栓的形态、结局:栓塞的 概念,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概念. (2)熟悉: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和影响;栓子运行途径及类型:梗死的类型及各型梗阻死的形态学表现。 (3)了解:其他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结局,常见器官的梗死及其影响。 2.教学内容 (1)静脉性充血(淤血):概念、原因、病变及后果,肺、肝淤血的原因、表现 (2)血栓形成:概念、条件与机制,形成过程与形态,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3)栓塞:概念、栓子运行途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4)梗死:概念、原因与条件,类型及病变表现,影响与结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肺、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难点:血栓形成的条件与机制。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自主学习,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伍)炎症 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病变,变质与增生的形态学表现,渗出的过程、病理变化。 (2)熟悉:炎症局部表现与全身症状,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急性炎症各种类型的病理表现,肉芽肿性炎及炎 性息肉、炎性假瘤的病变特征。 (3)了解:炎症的原因,炎症的意义,炎症的结局, 2.教学内容: (1)炎症的概念,包括定义、意义、原因。 (2)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与增生。 (3)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4)急性炎症: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的渗出与吞噬作用,类型及各型的病理变化,举例 结局。 (5)慢性炎症: 一般慢性炎的病变特点,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常见原因、类型,举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难点:急性炎症的渗出过程 4. 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六)肿瘤 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与分类,肿瘤的形态结构、异型性,生长与扩散方式,癌与肉瘤的区别, 良恶性肿的区别,不典型增生与原位。 (②)熟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常见肿瘤(上皮性良、恶性各型,间叶性良性与部分肉瘤如骨肉瘤、平滑肌肉瘤、 脂肪肉瘤等)的类型及病理表现,癌前疾病与上皮内瘤变的概念与类型, (3)了解:肿瘤性增生、瘤样病变、交界性肿瘤的概念,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 (1)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的特点。 (2)肿瘤的形态! 数目、大小、形状、颜色、质地;肿瘤的结构:实质与间质。 (3)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分化与异型性的关系,细胞形态的异型性,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1)掌握:肉芽组织的成分、形态与作用、转归;骨折愈合的过程及其表现。 (2)熟悉:再生修复的概念;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及其表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3)了解: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与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影响创伤与骨折愈合的因素。 2.教学内容: (1)再生的概念、类型、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成分、形态、转归、作用;瘢痕组织的形态及对机体的影响。 (3)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及基表现,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4)骨折愈合的过程与表现,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肉芽组织的形态及功能。 难点: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与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自主学习,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的病变与后果,肝、肺慢性淤血的病理表现;血栓形成的概念、各种血栓的形态、结局;栓塞的 概念,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概念。 (2)熟悉: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和影响;栓子运行途径及类型;梗死的类型及各型梗阻死的形态学表现。 (3)了解:其他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结局,常见器官的梗死及其影响。 2.教学内容: (1)静脉性充血(淤血):概念、原因、病变及后果,肺、肝淤血的原因、表现。 (2)血栓形成:概念、条件与机制,形成过程与形态,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3)栓塞:概念、栓子运行途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4)梗死:概念、原因与条件,类型及病变表现,影响与结局。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肺、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难点:血栓形成的条件与机制。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自主学习,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五)炎症 1.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病变,变质与增生的形态学表现,渗出的过程、病理变化。 (2)熟悉:炎症局部表现与全身症状,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急性炎症各种类型的病理表现,肉芽肿性炎及炎 性息肉、炎性假瘤的病变特征。 (3)了解:炎症的原因,炎症的意义,炎症的结局。 2.教学内容: (1)炎症的概念,包括定义、意义、原因。 (2)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与增生。 (3)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4)急性炎症: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的渗出与吞噬作用,类型及各型的病理变化,举例; 结局。 (5)慢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的病变特点,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常见原因、类型,举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难点:急性炎症的渗出过程。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六)肿瘤 1.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与分类,肿瘤的形态结构、异型性,生长与扩散方式,癌与肉瘤的区别,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 (2)熟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常见肿瘤(上皮性良、恶性各型,间叶性良性与部分肉瘤如骨肉瘤、平滑肌肉瘤、 脂肪肉瘤等)的类型及病理表现,癌前疾病与上皮内瘤变的概念与类型。 (3)了解:肿瘤性增生、瘤样病变、交界性肿瘤的概念,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2.教学内容: (1)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的特点。 (2)肿瘤的形态:数目、大小、形状、颜色、质地;肿瘤的结构:实质与间质。 (3)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分化与异型性的关系,细胞形态的异型性,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4)肿瘤的命名原则,分类。 (5)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生长方式、肿瘤血管形成,扩散方式、途径 (6)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7)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8)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交界性肿瘤。 (9)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与上皮内瘤变:概念、举例及形态。 (10)上皮性肿瘤:良性与恶性,常见类型及其形态学特征。 (11)间叶组织肿瘤:良性与恶性,癌与肉密的区别,举例及形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肿瘤的异型性;肿瘤、肿瘤异型性、癌前病变的概念;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难点:肿瘤扩散的机制。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七心血管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动脉粥样硬化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脑动脉,肾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及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 主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与后果。 (2)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掌握: 冠心病的概念、病理变化:心肌梗死的病变类型、表现、合并症: (3)原发性高血压 握 高血压的标准与类型。 熟悉 良性(缓进型高血压的发展过程及病变表现,心、脑、肾的病变及后果。 是的本有过程,风性心炎的支表 熟悉:风湿性关节炎的表现。 了解: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心搬膜病的概念 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的病理表现与血流动力学改变。 了解:其他类型心膜病的病理表现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2. 教学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概念 、病理变化, 主要动脉的病变 (2)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部位,冠心病的临床病理类型,心肌梗死的部位、范围、合 井症 (3)原发性高血压: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4)风湿病:概念、,基本病理变化,风湿病各个器官的病变。 (5) 心 莫病:念、 二尖狭窄,一尖瓣关闭不全, 教学重点和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的病变特点 难点 冠心病的病变特点: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4 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自主学习,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八)呼吸 目的要求 (1)肺秘 大叶性 小叶性肺炎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合并症 熟悉 :间质住 炎的理型化 了解 各种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支 支气 扩张症和肺气肿的病理变化。 硅沉若症病变特点 分期与并发症 得 九右正柄因与友柄理
(4)肿瘤的命名原则,分类。 (5)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生长方式、肿瘤血管形成,扩散方式、途径。 (6)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7)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8)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交界性肿瘤。 (9)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与上皮内瘤变:概念、举例及形态。 (10)上皮性肿瘤:良性与恶性,常见类型及其形态学特征。 (11)间叶组织肿瘤:良性与恶性,癌与肉瘤的区别,举例及形态。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肿瘤的异型性;肿瘤、肿瘤异型性、癌前病变的概念;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难点:肿瘤扩散的机制。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七)心血管系统疾病 1.目的要求: (1)动脉粥样硬化: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熟悉:脑动脉,肾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及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主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与后果。 (2)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掌握:冠心病的概念、病理变化;心肌梗死的病变类型、表现、合并症; (3)原发性高血压: 掌握:高血压的标准与类型。 熟悉:良性(缓进型)高血压的发展过程及病变表现,心、脑、肾的病变及后果。 (4)风湿病: 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过程,风湿性心脏炎的病变表现。 熟悉:风湿性关节炎的表现。 了解: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5)心瓣膜病: 掌握:心瓣膜病的概念,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的病理表现与血流动力学改变。 了解:其他类型心瓣膜病的病理表现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2.教学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概念、病理变化,主要动脉的病变。 (2)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部位,冠心病的临床病理类型,心肌梗死的部位、范围、合 并症。 (3)原发性高血压: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4)风湿病:概念、,基本病理变化,风湿病各个器官的病变。 (5)心瓣膜病:概念、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病变特点。 难点:冠心病的病变特点;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自主学习,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八)呼吸系统疾病 1.目的要求: (1)肺炎: 掌握:大叶性、小叶性肺炎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合并症。 熟悉: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了解:各种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掌握: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气肿的病理变化。 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相互关系。 (3)肺硅沉着症(矽肺): 掌握:肺硅沉着症病变特点、分期与并发症。 了解:肺硅沉着症病因与发病机理。 (4)肺心病:
掌握:肺心病的概念及其病变特征】 了解:肺心病的原因、机制。 (5)鼻咽癌和肺癌: 掌握:常见鼻咽癌和肺癌的大体类型及各型形态特征。 熟悉:扩散途径及并发症。 2.敦学内容: (1)肺炎:大叶性、小叶性肺炎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合并症;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各种肺炎的病因与 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气肿帕的病理变化. (3)肺尘埃沉着症:肺硅沉着症的病变特点、分期与并发症, (4)肺心病:心、肺病变特征. (5)鼻咽癌和肺癌:常见大体及镜下类型,各型形态特征,扩散途径及并发症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难点:肺心病的发病机制。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九)消化系统疾病 1. 目的要求 (1)胃炎与消化性溃疡: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及病理特征。 熟悉: 慢性胃炎的类型与病理特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2)病毒性肝炎: 掌握:肝炎的基本病变与各型肝炎的病理特征。 各型肝炎的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病因与发病机理,各型肝炎的转归。 (3)肝硬化: 掌握: 概念、 类型(门脉性、坏死后性和胆汁性)及其病理表现,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 病因、 发病机理与结局。 (4)消化系统肿瘤: 掌握: 食管癌、胃癌、肝癌的大体及镜下类型,早期癌的概念」 熟悉:好发部位其扩散方式与特征。 了解:病因与诊断方法。 2. 教学内容 (1)胃炎:类型,病理变化。 (②)消化性溃疡:病理变化,结局及合并症、病因及发病机制。 (3)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 概念。美⊙脉肝硬化: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味病理联系。② 病理变化。③胆十性肝硬化,病因、病理变化, (5)食管癌、胃癌、肝癌的大体及镜下类型,早期癌的概念,好发部位,扩散方式与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病变特点。 难点: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自主学习,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1. 目的要求 (1)肾小球肾炎: 了解: 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 (2)肾盂肾炎 病理变化与病理临床联系。 感染途径与诱因 了解:结同 肾细胞癌、膀胱乳头状肿瘤的病理特征 肾细胞癌、膀胱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 2.教学内容
掌握:肺心病的概念及其病变特征。 了解:肺心病的原因、机制。 (5)鼻咽癌和肺癌: 掌握:常见鼻咽癌和肺癌的大体类型及各型形态特征。 熟悉:扩散途径及并发症。 2.教学内容: (1)肺炎:大叶性、小叶性肺炎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合并症;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各种肺炎的病因与 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气肿的病理变化。 (3)肺尘埃沉着症:肺硅沉着症的病变特点、分期与并发症。 (4)肺心病:心、肺病变特征。 (5)鼻咽癌和肺癌:常见大体及镜下类型,各型形态特征,扩散途径及并发症。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难点:肺心病的发病机制。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九)消化系统疾病 1.目的要求 (1)胃炎与消化性溃疡: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及病理特征。 熟悉:慢性胃炎的类型与病理特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2)病毒性肝炎: 掌握:肝炎的基本病变与各型肝炎的病理特征。 熟悉:各型肝炎的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病因与发病机理,各型肝炎的转归。 (3)肝硬化: 掌握:概念、类型(门脉性、坏死后性和胆汁性)及其病理表现,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病因、发病机理与结局。 (4)消化系统肿瘤: 掌握:食管癌、胃癌、肝癌的大体及镜下类型,早期癌的概念。 熟悉:好发部位其扩散方式与特征。 了解:病因与诊断方法。 2.教学内容: (1)胃炎:类型,病理变化。 (2)消化性溃疡:病理变化,结局及合并症、病因及发病机制。 (3)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 (4)肝硬化:概念,分类:①门脉性肝硬化: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②坏死后性肝硬化: 病因、病理变化。③胆汁性肝硬化,病因、病理变化。 (5)食管癌、胃癌、肝癌的大体及镜下类型,早期癌的概念,好发部位,扩散方式与特征。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病变特点。 难点: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自主学习,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十)泌尿系统疾病 1.目的要求 (1)肾小球肾炎: 了解: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 (2)肾盂肾炎: 掌握:病理变化与病理临床联系。 熟悉:感染途径与诱因。 了解:结局。 (3)泌尿系统肿瘤: 掌握:肾细胞癌、膀胱乳头状肿瘤的病理特征。 了解:肾细胞癌、膀胱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 2.教学内容:
(1)肾小球肾炎:概念,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2)肾盂肾炎: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分型:急性和慢性肾盂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与合并症。 (3)肾细胞癌:概念,原因,分类和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4)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概念、好发部位,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难点: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什一)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1. 目的要求 (1)子宫颈疾病: 掌握: 子宫颈炎的病理变化;子宫颈非典型增生、原位癌、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子宫颈癌的大体与组织学类型。 熟悉 子宫颈癌演变过程。 辉 子宫颈痘的扩散方式与病因,癌前病变。 (2)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掌握: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与区别 熟悉:发展与扩散方式。 (3)乳腺癌 熟悉: 乳腺癌及病变特点: 了解:扩散方式。 2. 教学内容: (1)子宫颈疾病: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变化:子宫颈非典型增生、原位癌、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子宫颈癌的原 因,组织发生,大体头 型,组织学类型,打扩散途径 (2)妊娠滋养细 疾病: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发生机制、预后及转移, (3)乳腺癌:分类,非浸润性痘的类型和浸润性癌的类型,转移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病变特 难点:葡萄胎、侵蚀 葡萄 毛膜癌的区别。 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十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概念及各种类型与病变特征。 (2)熟悉:甲状腺 百甲状跟的丙理表现 (3)了解 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的原因。 2. 教学纳容 (1)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甲状豫炎:合健病因发病机围 (2弥漫性毒性 急性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的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 甲状 组织学类型及各自病理变化 学重点和 :甲 腺肿瘤的区别 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的要求 (1)掌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一股生物学特和 (2)熟恶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 教学内容 中枢神经 般生物学特征,常见肿瘤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片 枢神经系统肿瘤 般生物学特征。 肿瘤类型 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十四传染病
(1)肾小球肾炎:概念,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2)肾盂肾炎: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分型:急性和慢性肾盂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与合并症。 (3)肾细胞癌:概念,原因,分类和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4)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概念、好发部位,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难点: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十一)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1.目的要求 (1)子宫颈疾病: 掌握:子宫颈炎的病理变化;子宫颈非典型增生、原位癌、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子宫颈癌的大体与组织学类型。 熟悉:子宫颈癌演变过程。 了解:子宫颈癌的扩散方式与病因,癌前病变。 (2)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掌握: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与区别 熟悉:发展与扩散方式。 (3)乳腺癌: 熟悉:乳腺癌及病变特点。 了解:扩散方式。 2.教学内容: (1)子宫颈疾病: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变化;子宫颈非典型增生、原位癌、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子宫颈癌的原 因,组织发生,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扩散途径。 (2)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发生机制、预后及转移。 (3)乳腺癌:分类,非浸润性癌的类型和浸润性癌的类型,转移途径。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病变特点。 难点: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区别。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十二)内分泌系统疾病 1.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概念及各种类型与病变特征。 (2)熟悉: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的病理表现。 (3)了解: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的原因。 2.教学内容: (1)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3)甲状腺炎:恶急性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的病理变化。 (4)甲状腺腺瘤:病理变化。 (5)甲状腺癌:组织学类型及各自病理变化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 难点: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的区别。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十三)神经系统疾病 1.目的要求 (1)掌握: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一般生物学特征。 (2)熟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 2.教学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一般生物学特征,常见肿瘤类型及特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一般生物学特征。 难点:常见肿瘤类型及特点。 4.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授,标本与切片观察,专业应用分析与讨论。 (十四)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