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下)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2011-2012学年(上)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26.《猫》导学稿(第一课时) 品的内容。(学生听完教师说后,做4分钟准备,然后举手起来说。) 數”环节 授课时问: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并 知识目标 第三只猫 、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来历 2、了解作者情况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只猫的不同 能力日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生活的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德育目标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疏通文意。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只猫的不同。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交流法 结局 课型:精读课 “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提升”环节 Ⅰ、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语,并识记其音、形、义。 过渡语:下边我们做一个小练习,依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写 2、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句子,并赏析,看看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学生按照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完成下列句子。 (二)激情导 例如: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看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 小猫 他。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 赏析:这一处猫的动作描写,它用朴素的言语创造了一只活泼可 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 爱的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唤起我们的想象一一小猫逗玩的情态栩 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三)检查预习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疏通文意,了解了作者家中发生的“猫”的 2、互批练习册 故事,养猫本来是一件乐事,可是为什么作者却悲从中来呢?这其中的 评价:各小组长根据批改情况,口头互评 缘由,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细细品读 过渡:同学们预习的很好,对课文的理解怎样呢,下面我们来研 读课文 板书设计 四)自主思考 第一只猫:可爱小猫因病亡→酸辛、难过(首次养猫 1、速读课文,思考 第二只猫:活泼有趣却亡失一→怅然、愤恨(久不养猫 问预设: 第三只猫:平白无故蒙冤屈→鬈怒、愧疚(永不养 1.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 删除? 2.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
2012 —2013 学年(下)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2011 —2012 学年(上)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1 1 26.《猫》导学稿(第一课时 ) 主备人: 学科组长:马丽 : 授课时间: 月 日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情况。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只猫的不同。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生活的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德育目标: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蕴含的哲理 。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只猫的不同。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交流法。 课 型:精读课、 “先学”环节 : (一)课前预习: 1 、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语,并识记其音、形、义。 2 、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3 、了解作者情况。 (二)激情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 他。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 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 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三﹚检查预习 1、听写纠错; 2、互批练习册 评价:各小组长根据批改情况,口头互评。 过渡:同学们预习的很好,对课文的理解怎样呢,下面我们来研 读课文。 (四 )自主思考: 1、速读课文,思考: 问题预设: 1.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 删除? 2.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 品的内容。(学生听完教师说后,做 4 分钟准备,然后举手起来说。 ) “后教”环节 :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并在黑板上展示。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评价:各小组叫号回答,教师根据内容赋分评价。 “提升”环节: 过渡语:下边我们做一个小练习,依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写 句子,并赏析,看看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学生按照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完成下列句子。 例如:读 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看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 小猫。 赏析:这一处猫的动作描写,它用朴素的言语创造了一只活泼可 爱的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唤起我们的想象——小猫逗玩的情态栩 栩如生。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疏通文意,了解了作者家中发生的“猫”的 故事,养猫本来是一件乐事,可是为什么作者却悲从中来呢 ?这其中的 缘由,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细细品读。 板书设计: 第一只猫:可爱小猫因病亡 酸辛、难过(首次养猫) 第二只猫:活泼有趣却亡失 怅然、愤恨(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平白无故蒙冤屈 暴怒、愧疚(永不养猫) 课后反思:
2012-2013学年(下)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2011-2012学年(上)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对于这只猫的结局,大家持什么感情 2、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 26.《猫》导学稿(第二课时) 了什么? 3、“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备人:学科组长:审核人: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3分钟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推选一名学生回答。) 教学日标 知识目标 俗话说:言为心声。三只小猫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 味作者朴实深邃背后的情感。 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同学们,你能体会到 学习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灵深处情感的跃动吗?速读课文,若重画出表现第三只猫受冤 能力目标: 的经历,作者情感的语句,圈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教师巡视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学生轡于观察、积累生活的习 多媒体出示,思考以下问题: 德育目标: 1、概括第三只猫受冤的经历,各用- 1、教育学生宽容仁爱、关爱弱小。 买鸟一一凝望—一被疑一一蒙冤一 一真相) 2、学习敢于认错、勇于自责的可贵精神 2、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 死,“我”会怎样想? 教学重点: 品味作者朴实深邃背后的情感。 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我”的思 2、学习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想感情?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教育学生宽容仁爱关愛弱小。学习敢于认错、勇于自责的可贵精 (以上问题小组探究交流,其中的疑难问题,再有问题,老师引 导学生解决。) 教学方法:问题设疑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交流。 课型:精读课 5.养猫,有欢乐有悲伤。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小组内先交流: 先学”环节 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同学评 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然后全班交流。先看养猫 (一)课前预习 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先读?读后师生评议 联系生活,写一段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与大家分享。 师小结: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作者的养猫之乐与失猫之 (二)激情导入:读过三只猫的故事,读过作者的心声,我们不仅 痛,三起三落,构成了一部养猫的悲喜交响曲。(板书:养猫之乐和 与猫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分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学们,作者仅仅 失猫之痛)由于三只猫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所以课文整体上洋溢着 是在说猫吗?我们分明有种错觉: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 种淡淡的忧伤 人情的写真!猫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人对猫的态度就是人对人的态 度,关注动物,善待生命,我们期待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提升环节: 三)预习反愤:学生交流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与大家分享,教 1、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还要写第一只猫、第二只猫? 2、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四)自主学习 3、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过渡语: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品读赏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 4、第三只猫被赶出家门以后有怎样的经历,请你想象一下,并在组内 下边请大家读养第二只猫的语段,品味作者朴实深邃背后的情感 问题预设:
2012 —2013 学年(下)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2011 —2012 学年(上)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2 2 26.《猫》导学稿(第二课时 ) 主备人: 学科组长: 审核人: 授课时间: 月 日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深入品读,品味作者朴实深邃背后的情感。 2、学习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生活的习 惯。 德育目标: 1、教育学生宽容仁爱、关爱弱小。 2、学习敢于认错、勇于自责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1、深入品读,品味作者朴实深邃背后的情感。 2、学习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宽容仁爱关爱弱小。学习敢于认错、勇于自责的可贵精 神。 教学方法:问题设疑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交流。 课 型:精读课、 “先学”环节 : (一)课前预习: 联系生活,写一段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与大家分享。 (二)激情导入:读过三只猫的故事,读过作者的心声,我们不仅 与猫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分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学们,作者仅仅 是在说猫吗?我们分明有种错觉:这哪里是在写猫呢 ?分明是一幕世态 人情的写真 !猫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人对猫的态度就是人对人的态 度,关注动物,善待生命,我们期待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三)预习反馈:学生交流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与大家分享,教 师评价赋分 (四)自主学习 过渡语: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品读赏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 图。 下边请大家读养第二只猫的语段, 品味作者朴实深邃背后的情感。 问题预设: 1、对于这只猫的结局,大家持什么感情? 2、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 了什么?3、“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3 分钟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推选一名学生回答。) “后教”环节 : 过渡语:俗话说:言为心声。三只小猫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 的亡失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同学们,你能体会到 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跃动吗?速读课文,着重画出表现第三只猫受冤 的经历,作者情感的语句,圈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教师巡视指 导。 多媒体出示,思考以下问题: 1、概括第三只猫受冤的经历,各用一个词语 (买 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2、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会怎样想? 怎样做?3、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我”的思 想感情?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以上问题小组探究交流,其中的疑难问题,再有问题,老师引 导学生解决。 ) 5.养猫,有欢乐有悲伤。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小组内先交流: 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同学评 一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然后全班交流。先看养猫 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先读?读后师生评议。 教师小结: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作者的养猫之乐与失猫之 痛,三起三落,构成了一部养猫的悲喜交响曲。(板书:养猫之乐和 失猫之痛)由于三只猫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所以课文整体上洋溢着 一种淡淡的忧伤 “提升”环节: 1、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还要写第一只猫、第二只猫? 2、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3、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第三只猫被赶出家门以后有怎样的经历,请你想象一下,并在组内 交流
2012-2013学年(下)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2011-2012学年(上)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小结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郑振铎先生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 2、朗读课文,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 思想感情,也启示了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关爱别人并完善自己。 德育日标 只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作者的得与失,悲欢离合,自责反省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題,激发学生珍视生命,爱 都给与我们深深的启迪。关注动物,善待生命,我们期待类似的悲剧 护动物的情感。 不再发生。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研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磁带 课型:精读课 第一只猫:可爱 1、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语,并识记其音、形、义 第二只猫:有趣 (二)激情导入 (同情小者/永久的痛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徒。面对熊 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 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 蚊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 第三只猫:被诬陷 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 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 课后反思: 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 们一起再来聆听一个同样令人悲壮感人的关于斑羚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 烈的一幕,读出斑羚的可贵品质,反思人类的种种行为 三)预习反馈:检查预习字词,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资 (四)自主学习 问题预设 (1)、斑羚为什么要飞渡?怎样飞渡的? 27.《斑羚飞渡》导学稿(第一课时) (2)、文中所描绘的斑羚是一群怎样的斑羚?你能用哪些词语 短语来形容它们。(学生听完教师说后,做2分钟准备,然后举手起来说.) 主备人:学科组长:审核人:授课时间: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知识目标: 身陷绝境一—准备飞渡一一试跳成功一一成功飞渡一一走向彩 、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 (大组长组织组员每人复述一个情节,其他组员补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 能力日 提升”环节:
2012 —2013 学年(下)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2011 —2012 学年(上)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3 3 小结: 郑振铎先生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 思想感情,也启示了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关爱别人并完善自己。 三只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作者的得与失,悲欢离合,自责反省, 都给与我们深深的启迪。关注动物,善待生命,我们期待类似的悲剧 不再发生。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 视”! 板书设计: 第一只猫:可爱 第二只猫:有趣 永久的痛 第三只猫:被诬陷 课后反思: 27.《斑羚飞渡》导学稿 (第一课时 ) 主备人: 学科组长:审核人: 授课时间: 月 日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 、朗读课文,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激发学生珍视生命,爱 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研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磁带 课 型:精读课、 “先学”环节 : (一)课前预习 : 1 、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语,并识记其音、形、义。 2 、了解作者。朗读课文 。 (二)激情导入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 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 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 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 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 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 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 们一起再来聆听一个同样令人悲壮感人的关于斑羚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 烈的一幕,读出斑羚的可贵品质,反思人类的种种行为。 (三)预习反馈:检查预习字词,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资 料。 (四)自主学习: 问题预设: (1)、斑羚为什么要飞渡?怎样飞渡的? (2)、文中所描绘的斑羚是一群怎样的斑羚?你能用哪些词语、 短语来形容它们。(学生听完教师说后,做 2 分钟准备,然后举手起来说 。 ) “后教”环节 : 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身陷绝境——准备飞渡——试跳成功——成功飞渡——走向彩 虹 (大组长组织组员每人复述一个情节,其他组员补充) 2、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 “提升”环节: 善待生命 同情弱小者
2012-2013学年(下)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2011-2012学年(上)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这个故事中一定有很多地方让你感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充满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课文片段,并说说是什么让你如此感 动?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无论他是 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我们重在去探究作者在文字中寄予的思想,希望 同学们能够细细体会,并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人类应该怎样与动物和 谐共处 板书设计 被逼伤心崖 飞渡前L崖险技有限」凶多吉少 27.《斑羚飞渡》导学稿(第二课时) 羚现身探 绝处逢生 授课时问 月 陷入绝境 斑羚飞渡 教学目标 镰羊筹莫展 含己为群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画、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脱险生机闪生 精读课文,把握形象 一群分两半 老羚做底垫}小羚生还 1、学习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无私奉献 德育目标 飞渡后只剩领头镰不为瓦全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激发学生珍视生命,爱护 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作业布量任选其 教学难点 1、请你给掉下悬崖的老斑羚写几句悼词 学习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请你给飞渡过去的小斑羚们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交流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磁带 3、请你给猎人们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课型:精读课 “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勾画出文中用的生动的动词 2、勾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勾画出文中写“我”的感受的句子和文段 课后反思 4、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几次叫声?你从每次的叫声中听出 了什么意味?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 彩虹,有什么作用? 5.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 (二)导入新课: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012—2013 学年(下)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2011—2012 学年(上)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4 4 这个故事中一定有很多地方让你感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充满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课文片段,并说说是什么让你如此感 动? 小结: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无论他是 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我们重在去探究作者在文字中寄予的思想,希望 同学们能够细细体会,并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人类应该怎样与动物和 谐共处。 板书设计: 被逼伤心崖 飞渡前 崖险技有限 凶多吉少 一羚现身探 绝处逢生 斑 众羚把镰盼 陷入绝境 羚 镰羊筹莫展 飞 飞渡时 一道彩虹现 舍己为群 渡 脱险生机闪 生机出现 一群分两半 团结一心 老羚做底垫 小羚生还 一半羚生还 无私奉献 飞渡后只剩领头镰不为瓦全 作业布置 任选其一: 1、请你给掉下悬崖的老斑羚写几句悼词。 2、请你给飞渡过去的小斑羚们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3、请你给猎人们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课后反思: 27.《斑羚飞渡》导学稿 (第二课时 ) 主备人: 学科组长: 审核人: 授课时间: 月 日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画、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精读课文,把握形象。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激发学生珍视生命,爱护 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交流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磁带 课 型:精读课、 “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勾画出文中用的生动的动词。 2、勾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勾画出文中写“我”的感受的句子和文段。 4、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几次叫声?你从每次的叫声中听出 了什么意味?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 彩虹,有什么作用? 5. 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 (二)导入新课: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012-2013学年(下)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2011-2012学年(上)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它们的智慧、才能,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己为人 贵的整体 展,高潮,结局,条理非常清楚,叙述非常完整。 精神,值得人类学习,而人在这里子 色,是自 B、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人类的行径 请用心 文章在描写山峰、斑羚飞渡的过程中都运用了比喻,尤其是在斑 感受这些画面,然后思考:从人类 么呢? 羚飞渡的过程中,对老斑羚、小斑羚在空中的动作运用了许多比喻做 〔三)检查颤习:小组长互换检查评价,老师抽各组3号赋分评 了详细描写,写出了老斑羚牺牲时的惨烈和悲壮。这些比喻生动、形 象、逼真,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C、恰到好处地运用衬托 四)自主思考: 文章在写斑羚飞渡前、飞渡时、飞渡后都出现了对彩虹的描述 染了气氛,更加衬托了飞渡的悲壮 问题预设 四、小册子 精读课文,品读斑羚形象 1、品读群体形象 质疑探究 (1)、找出文中写斑羚们情绪波动的句子,段落。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小组内探讨,小组 (2)、在整个过程中老斑羚们有哪些表现?从这些表现分析它们 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的形象 析、理解。预设问题组 2、品读个体形象 1.将文中连续两次运用“目瞪口呆”换成“赞不绝口”好不好?为什 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 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2.文中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很是精彩,而14、15两段则运用了 濂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策划者,我给镰刀头羊写了一份感动人物 描写,它通过作者的 ,赞美了斑羚的 精神。 颁奖辞。请每位同学把心中的这份感动也尝试着表达出来。 3你怎么理解本文的写法,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 这次飞渡的? 致镰刀头羊 你是一位王者,富于智慧,以身作则 你是一名勇士,先人后己,临难从容 “提升”环节:1、写一则关于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公益广告 你是伤心崖上永远的彩虹 2、续写《斑羚飞度》 你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感动 结束语 我们的朋友,我真心希望人与自然能 体会感情和写作技巧 和谐共处,希望斑羚们今天的悲局不再重演,最后把《动物世界》拍 l、赏析第九段的比喻句。 摄者金·沃尔哈特的话送 来结束今天的课 2、分析三次描写彩虹的作用 “所有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 3、有感情的朗读文中写我的感受的文段,说说它们的作用 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4、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受触动的语句,并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来谈 谈受触动的原因。(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板书设计 既括本文的中心 斑羚飞渡 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 种群的生存机 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 危难中表现出 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 篇文章的人受到 走向彩虹/无悔 斑羚飞渡 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A、叙述完整,条理清楚 飞渡是重点,写得最细、最精彩。但作者并不是直奔主题,飞渡 飞渡后,都有必要的叙述,故事完整。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开端 课后反思:
2012 —2013 学年(下)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2011 —2012 学年(上)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5 5 它们的智慧、才能,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 精神,值得人类学习,而人在这里充当的是一种不光彩的角色,是自 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请用心 感受这些画面,然后思考:从人类的身上我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呢? ﹙三﹚检查预习:小组长互换检查评价,老师抽各组 3 号赋分评 价。 (四 )自主思考: 问题预设: 精读课文, 品读斑羚形象: 1、品读群体形象 (1)、找出文中写斑羚们情绪波动的句子,段落。 (2)、在整个过程中老斑羚们有哪些表现?从这些表现分析它们 的形象。2、品读个体形象 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 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 的策划者,我给镰刀头羊写 了一份感动人物 颁奖辞。请每位同学把心中的这份感动也尝试着表达出来。 教师范例: 致镰刀头羊—— 你是一位王者,富于智慧,以身作则; 你是一名勇士,先人后己,临难从容。 你是伤心崖上永远的彩虹, 你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感动。 “后教”环节 : 一、品味语言,体会感情和写作技巧。 1、赏析第九段的比喻句。 2、分析三次描写彩虹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文中写我的感受的文段,说说它们的作用。 4、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受触动的语句,并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来谈 一谈受触动的原因。(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二、概括本文的中心。 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 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 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三、概括本文的写作技巧。 A、叙述完整,条理清楚。 飞渡是重点,写得最细、最精彩。但作者并不是直奔主题,飞渡 前、飞渡后,都有必要的叙述,故事完整。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条理非常清楚,叙述非常完整。 B、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文章在描写山峰、斑羚飞渡的过程中都运用了比喻,尤其是在斑 羚飞渡的过程中,对老斑羚、小斑羚在空中的动作运用了许多比喻做 了详细描写,写出了老斑羚牺牲时的惨烈和悲壮。这些比喻生动、形 象、逼真,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C、恰到好处地运用衬托。 文章在写斑羚飞渡前、飞渡时、飞渡后都出现了对彩虹的描述, 渲染了气氛,更加衬托了飞渡的悲壮。 四、小册子 质疑探究: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小组内探讨,小组 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分析、理解。预设问题组: 1.将文中连续两次运用“目瞪口呆”换成“赞不绝口” 好不好?为什 么? 2.文中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很是精彩,而 14 、15 两段则运用了______ __描写,它通过作者的________,赞美了斑羚的_______精神。 3.你怎么理解本文的写法,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 这次飞渡的? “提升”环节: 1、写一则关于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公益广告。 2、续写《斑羚飞度》 结束 语 同学们,地球只有一个,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真心希望人与自然能 和谐共处,希望斑羚们今天的悲局不再重演,最后把《动物世界》拍 摄者金·沃尔哈特的话送给大家,来结束今天的课。 “所有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 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板书设计: 斑羚飞渡 凄美 悲壮 走向彩虹 无悔 新生 斑羚飞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