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3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雾霭船坞毋庸置疑好高骛远B.犄角稽首缉拿归案畸轻畸重 C.赦免慑服跋山涉水退避三舍D.屏障棋枰暴虎冯河贫嘴薄舌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出奇制胜突如其来两全齐美蹉跎岁月 B、委曲求全理屈词穷卑躬曲膝目不暇接 C、箭拔弩张明枪暗箭唇枪舌剑妍媸毕露 D、满腹经纶不伦不类美轮美奂饥肠辘辘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要切实保证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就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而不是一味地给农民兄弟开 空头支票 B.正值青春年少,每个同学都应抓紧时间学习,否则就会蹉跎岁月,难以实现自己的人 生理想。 C.超女李宇春已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近来,关于她要在成都举行个人演唱会的消息 已不胫而走。 D.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的新闻播放时,临江市家家户户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全城万人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本次女排大奖赛澳门站的比赛,巴西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多点进攻,以3:0战 胜了志在卫冕桂冠的中国队。 B.感谢你,终年终月地侍侯着我的父亲。 C.国有企业就是要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 这样,才能使出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人们放弃使用自己的弱势语言,选择使用符合自己需要的强势语言,是为了融入更广 泛的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更好地扩展个人的生存空间。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丰裕中的贫困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无论是在整个 世界范围内,还是就某—个国家或地区而言,都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的趋势:在经济增长 的推动下 些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经济发展、福利水平提高的同时,另一些国家 地区和社会阶层的贫困状况不但没有好转,甚至更加恶化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原本是 为了减少贫困的经济增长却成为导致新的贫困产生的原因。这一趋势作用的结果使得世界
1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33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雾霭 船坞 毋庸置疑 好高骛远 B.犄角 稽首 缉拿归案 畸轻畸重 C.赦免 慑服 跋山涉水 退避三舍 D.屏障 棋枰 暴虎冯河 贫嘴薄舌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 A、出奇制胜 突如其来 两全齐美 蹉跎岁月 B、委曲求全 理屈词穷 卑躬曲膝 目不暇接 C、箭拔弩张 明枪暗箭 唇枪舌剑 妍媸毕露 D、满腹经纶 不伦不类 美轮美奂 饥肠辘辘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要切实保证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就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而不是一味地给农民兄弟开 空头支票。 B.正值青春年少,每个同学都应抓紧时间学习,否则就会蹉跎岁月,难以实现自己的人 生理想。 C.超女李宇春已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近来,关于她要在成都举行个人演唱会的消息 已不胫而走。 D.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的新闻播放时,临江市家家户户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全城万人空 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本次女排大奖赛澳门站的比赛,巴西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多点进攻,以 3∶0 战 胜了志在卫冕桂冠的中国队。 B.感谢你,终年终月地侍侯着我的父亲。 C.国有企业就是要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 这样,才能使出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人们放弃使用自己的弱势语言,选择使用符合自己需要的强势语言,是为了融入更广 泛的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更好地扩展个人的生存空间。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丰裕中的贫困 ......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无论是在整个 世界范围内,还是就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都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的趋势:在经济增长 的推动下,当一些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经济发展、福利水平提高的同时,另一些国家、 地区和社会阶层的贫困状况不但没有好转,甚至更加恶化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原本是 为了减少贫困的经济增长却成为导致新的贫困产生的原因。这一趋势作用的结果使得世界
范围内的贫富鸿沟日益相以、有时甚至是绝对地加大了 既往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的物质资料匮乏,不能 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所致。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才将这种贫困视为只有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所 特有的弊端。而像今天这样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丰裕中的贫困现象是从来没有过 的。伴随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爆发,劳动生产率有了极大的提高,物质财富迅猛增长,人类 已经奠定了战胜贫困的物质基础。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彻底摧毁了民族国家为阻挡要素在国 际间自由流动所筑起的重重樊篱,最终将丰裕,与此同时,也把贫困演化为全球性的贫困。 丰裕中的贫困的表现形式是丰裕与贫困的同步增长。财富原本就是为了减少和消除贫 困的物质手段,财富的增加就意味着贫困的减少。但是目前的国际经济格局中,无论是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还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无不导致了当一些国 家、一些地区和社会阶层持续增长、迅速致富的同时,另外一些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却 发展无望、贫困有加。而这种丰裕不但无助于贫困的减少和改善,反而会加剧贫困甚至导 致新的贫困的产 诚然,丰裕中的贫困这一概念的本身就提供了利用丰裕去消除贫困的可能,从而向我 们展现出乐观的前景,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如何完成这一转化。 丰裕中的贫困也是处于改革开放历史新阶段的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过去的 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然 而,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最新统计数字,同样是在2004年,中国还存在着2610万贫困人 口。1992年贫困农民的收入上限与一般农民之比为1:2.45,2003年为1:4.2,2004年扩 大到1:439。社会进步下的贫困问题,使中国在构建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临严 峻考验。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还很薄弱,导致稍有变故就可 能重返贫困。在2003年,有1460万贫困人口脱贫,却又有1540万人返贫。返贫人数竟然
2 范围内的贫富鸿沟日益相以、有时甚至是绝对地加大了。 既往的贫困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的物质资料匮乏,不能 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所致。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才将这种贫困视为只有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所 特有的弊端。而像今天这样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丰裕中的贫困现象是从来没有过 的。伴随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爆发,劳动生产率有了极大的提高,物质财富迅猛增长,人类 已经奠定了战胜贫困的物质基础。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彻底摧毁了民族国家为阻挡要素在国 际间自由流动所筑起的重重樊篱,最终将丰裕,与此同时,也把贫困演化为全球性的贫困。 丰裕中的贫困的表现形式是丰裕与贫困的同步增长。财富原本就是为了减少和消除贫 困的物质手段,财富的增加就意味着贫困的减少。但是目前的国际经济格局中,无论是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还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无不导致了当一些国 家、一些地区和社会阶层持续增长、迅速致富的同时,另外一些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却 发展无望、贫困有加。而这种丰裕不但无助于贫困的减少和改善,反而会加剧贫困甚至导 致新的贫困的产生。 诚然,丰裕中的贫困这一概念的本身就提供了利用丰裕去消除贫困的可能,从而向我 们展现出乐观的前景,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如何完成这一转化。 丰裕中的贫困也是处于改革开放历史新阶段的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过去的 一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然 而,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最新统计数字,同样是在 2004 年,中国还存在着 2610 万贫困人 口。1992 年贫困农民的收入上限与一般农民之比为 1:2.45,2003 年为 1:4.12,2004 年扩 大到 1:4.39。社会进步下的贫困问题,使中国在构建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临严 峻考验。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还很薄弱,导致稍有变故就可 能重返贫困。在 2003 年,有 1460 万贫困人口脱贫,却又有 1540 万人返贫。返贫人数竟然
超过脱贫人数,这在近20年的扶贫开发进程中还是第一次。丰裕中的贫困已经成为中国贫 困的存在形式,全局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能避兔局部贫困的产生和加剧,甚至从某种 意义上讲,这也是同一机制运行发挥作用的不同结果,中国反贫困任重而道远。 5.下面关于“丰裕中的贫困”的完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普遍趋势是,全球经济增长下的贫困加剧。一些国家、地区等经济发展、福利 水平提高的同时,另一些国家、地区等贫困善却在恶化 B.世界范围内和特定条件下,原本是为了减少贫困的经济增长,却最终成为了导致新 的贫困产生的原因。结果是贫富的鸿沟日益加大 C.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涵盖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存在着因 全球进步所带来的利益分配的极不公平。 D.经济的增长与贫困的加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丰裕中的贫困所产生 的背景是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 将“既往的贫困”与“丰裕中的贫困”做比较,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既往的贫困”与“丰富中贫困”形成的原因,前者主要是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 的物质资料匮乏:;后者主要是经济全球化进程本身 B.“丰裕中的贫困”现象是从“既往的贫困”演变而来,所以,尽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有 了极大的提高,财富迅猛增长,贫困还是普遍存在。 C.在丰裕的社会中,财富的迅猛增长使人类有了战胜贫困的物质基础,比较起“既往 的贫困”,物质资料不能满足全社会的基本需求的问题,已经解决。 D.与“既往的贫困”不同的是,“丰裕中的贫困”表现形式是经济的增长与贫困的加剧 同步,目前,经济的增长仍然无助于贫困的减少和改善 7.对证明“丰裕中的贫困也是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一观点的材料进行分析,不 当的一项是( A.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同样是在这一年 中国还存在着2610万贫困人口。农民的弱势地位更为突出。 B.1992年贫困农民所达到的最高收入与一般农民的收之比为1:2.45,而2004年扩大 到1:4.39。贫困农民与一般农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C.刚脱贫的群体,稍有变故就可能得重返贫困。在2003年,有1460万贫困人口脱贫 同年,又有1540万人返贫。返贫现象已经成为中国消除贫困的最大难点 D.在近20年的扶贫开发进程中,返贫人数竞然超过脱贫人数,这还是第一次。“丰裕 中的贫困“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贫困的存在形式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现在现阶段我国的“丰裕中的贫困“,是暂时的、只存在一个或长或短阶段内的 同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丰裕中的贫困”有本质的差别
3 超过脱贫人数,这在近 20 年的扶贫开发进程中还是第一次。丰裕中的贫困已经成为中国贫 困的存在形式,全局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能避免局部贫困的产生和加剧,甚至从某种 意义上讲,这也是同一机制运行发挥作用的不同结果,中国反贫困任重而道远。 5.下面关于“丰裕中的贫困”的完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个普遍趋势是,全球经济增长下的贫困加剧。一些国家、地区等经济发展、福利 水平提高的同时,另一些国家、地区等贫困善却在恶化。 B.世界范围内和特定条件下,原本是为了减少贫困的经济增长,却最终成为了导致新 的贫困产生的原因。结果是贫富的鸿沟日益加大。 C.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涵盖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存在着因 全球进步所带来的利益分配的极不公平。 D.经济的增长与贫困的加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丰裕中的贫困所产生 的背景是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 6. 将“既往的贫困”与“丰裕中的贫困”做比较,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既往的贫困”与“丰富中贫困”形成的原因,前者主要是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 的物质资料匮乏;后者主要是经济全球化进程本身。 B.“丰裕中的贫困”现象是从“既往的贫困”演变而来,所以,尽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有 了极大的提高,财富迅猛增长,贫困还是普遍存在。 C.在丰裕的社会中,财富的迅猛增长使人类有了战胜贫困的物质基础,比较起“既往 的贫困”,物质资料不能满足全社会的基本需求的问题,已经解决。 D.与“既往的贫困”不同的是,“丰裕中的贫困”表现形式是经济的增长与贫困的加剧 同步,目前,经济的增长仍然无助于贫困的减少和改善。 7.对证明“丰裕中的贫困也是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一观点的材料进行分析,不 当的一项是( ) A.2004 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同样是在这一年, 中国还存在着 2610 万贫困人口。农民的弱势地位更为突出。 B.1992 年贫困农民所达到的最高收入与一般农民的收之比为 1:2.45,而 2004 年扩大 到 1:4.39。贫困农民与一般农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C.刚脱贫的群体,稍有变故就可能得重返贫困。在 2003 年,有 1460 万贫困人口脱贫; 同年,又有 1540 万人返贫。返贫现象已经成为中国消除贫困的最大难点。 D.在近 20 年的扶贫开发进程中,返贫人数竟然超过脱贫人数,这还是第一次。“丰裕 中的贫困“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贫困的存在形式。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现在现阶段我国的“丰裕中的贫困“,是暂时的、只存在一个或长或短阶段内的, 同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丰裕中的贫困”有本质的差别
B.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不无关系,我国“丰裕中的贫困”现象具 有发展中国的特点,不只是需求不足等的问题。 C.“既往的丰裕中的贫困”曾是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弊端,其经济制度的弱点愈 易造成分配不公,故难以利用丰裕去消除贫困。 D.中国经济已经走出稀缺,迈向丰裕,人民生活有显著的改善;但无可否认的是,中 国的确出现了和发达国家相同内容的贫困。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 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奷 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 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日:“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 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 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干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 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又言:“近奉诏募人佃官民荒田 官田准民田起科,无人种者除赋额。昆山诸县民以死徙从军除籍者……减税。其他官田没海 者,赋额犹存,宜皆如诏书从事。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乞敕所司处置 帝悉报许。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 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 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 防运夫侵盜。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土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 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 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 书委寄不如钟矣 (选自《明史》第一六一卷况钟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 提升官职 B.锄豪强,植良善 培植,帮助 C.宜皆如诏书从事 应该 钟尝丁母忧 忧愁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 B.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不无关系,我国“丰裕中的贫困”现象具 有发展中国的特点,不只是需求不足等的问题。 C.“既往的丰裕中的贫困”曾是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弊端,其经济制度的弱点愈 易造成分配不公,故难以利用丰裕去消除贫困。 D.中国经济已经走出稀缺,迈向丰裕,人民生活有显著的改善;但无可否认的是,中 国的确出现了和发达国家相同内容的贫困。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1 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 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 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 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 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 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 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又言:“近奉诏募人佃官民荒田, 官田准民田起科,无人种者除赋额。昆山诸县民以死徙从军除籍者……减税。其他官田没海 者,赋额犹存,宜.皆如诏书从事。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 乞敕所司处置。” 帝悉报许。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 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 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 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 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 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 书委寄不如钟矣 (选自《明史》第一六一卷·况钟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 提升官职 B.锄豪强,植.良善 培植,帮助 C.宜.皆如诏书从事 应该 D.钟尝丁母忧. 忧愁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B.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 C.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激于义而死焉者 或为匿名书毁亮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况钟年轻时得到尚书吕震的赏识,被推荐授于官职,后因尚书蹇义、胡濙等推荐做 了苏州知府。 B.况钟刚到苏州的时候,装着办事无主意的样子,僚属都认为他容易对付,他摸清情 况后,严厉惩治了那些贪虐庸懦的官员。 C.况钟做苏州知府时为民“兴利除害”,上疏为160人免去了平民改为军籍之事,为 1240人免除了身负的军役……他锄豪强,植良善,做了很多对民有利之事。 D.况钟任满时,当地百姓都跑到巡按御史张文昌那里,请求让况钟再任,去世时,官 员百姓都为他哭泣,请求为他立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1分) 12.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 书委寄不如钟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②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②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③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表弟②十年离乱:指安史之乱③称名:互道姓名) (1)元代杨载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你认为堪称第二联之“眼”的是哪一个宇?试联系 诗歌的情境分析它的好处。(4分) (2)试简述尾联写景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 14.名篇默写(任选3小题,6分)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我为鱼肉,何辞为?
5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B.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 C.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激于.义而死焉者 D.或为.匿名书毁亮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况钟年轻时得到尚书吕震的赏识,被推荐授于官职,后因尚书蹇义、胡濙等推荐做 了苏州知府。 B.况钟刚到苏州的时候,装着办事无主意的样子,僚属都认为他容易对付,他摸清情 况后,严厉惩治了那些贪虐庸懦的官员。 C.况钟做苏州知府时为民“兴利除害”,上疏为 160 人免去了平民改为军籍之事,为 1240 人免除了身负的军役…… 他锄豪强,植良善,做了很多对民有利之事。 D.况钟任满时,当地百姓都跑到巡按御史张文昌那里,请求让况钟再任,去世时,官 员百姓都为他哭泣,请求为他立祠。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117 分) 四、(21 分) 12.断句和翻译。(9 分) (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 分)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 书委寄不如钟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②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1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②后, 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③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 (注:①外弟:表弟 ②十年离乱:指安史之乱 ③称名:互道姓名) (1)元代杨载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你认为堪称第二联之“眼”的是哪一个宇?试联系 诗歌的情境分析它的好处。(4 分) (2)试简述尾联写景在表达上的作用。(2 分) 14.名篇默写(任选3小题,6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 ,我为鱼肉,何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