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令全球变化 令生物多样性保护 令可持续发展
1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全球变化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可持续发展
15.1全球变化 概述 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 诚缓全球变化的途径
15.1 全球变化 ◼ 概述 ◼ 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 ◼ 减缓全球变化的途径
15.1.1概述 人类的生态环境 全球的环境问题 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 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 生杰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变化
15.1.1 概述 ◼ 人类的生态环境 ◼ 全球的环境问题 ◼ 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 ◼ 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 ◼ 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变化
(1)人类的生态环境 圈带构造 生态系统的反馈和调节功能
(1)人类的生态环境 ◼ 圈带构造 ◼ 生态系统的反馈和调节功能
a.圈带构造 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习惯于用圈带来描述人类的生态环境 n大气圈( Atmosphere) 总厚度>1000km,成为生物环境的仅16km(对流层内); 水圈( Hydrosphere) 包括71%的海洋,内陆淡水水域,地下水等; 若石圈( Lithosphere) 指4050km厚的地壳; 上述三个圈带相互作用的结果,又产生了: 土圈( Pedosphere) 以岩石圈的风化层为母质,含有矿物质、水、有机质、生物和 微生物; 生物圈( Biosphere) 生活在上述四种圈带界面上的生物
a. 圈带构造 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习惯于用圈带来描述人类的生态环境 ◼ 大气圈 (Atmosphere) 总厚度>1000km,成为生物环境的仅16km(对流层内); ◼ 水 圈 (Hydrosphere) 包括71%的海洋,内陆淡水水域,地下水等; ◼ 岩石圈 (Lithosphere) 指40—50km厚的地壳; 上述三个圈带相互作用的结果,又产生了: ◼ 土 圈 (Pedosphere) 以岩石圈的风化层为母质,含有矿物质、水、有机质、生物和 微生物; ◼ 生物圈 (Biosphere) 生活在上述四种圈带界面上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