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7.1.3复合材料的结构与表示方法复合材料由三种相组成:增强相、基体相和界面相。。增强相:在复合材料中主要承受外加载荷。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模量、硬度和脆性。在复合材料中呈分散形式,被基体相隔离包围。也称分散相。基体相:也叫连续相。在复合材料中主要起支撑和保护增强相的作用。在复合材料承受外加载荷时,基体相以剪切变形的方式向增强相分配和传递载荷的作用。)界面相:增强相与基体相之间的界面区域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组成被称为界面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复合材料由三种相组成:增强相、基体相和界面相。 增强相:在复合材料中主要承受外加载荷。通常具有较高的 强度、模量、硬度和脆性。在复合材料中呈分散形式,被基 体相隔离包围。也称分散相。 基体相:也叫连续相。在复合材料中主要起支撑和保护增强 相的作用。在复合材料承受外加载荷时,基体相以剪切变形 的方式向增强相分配和传递载荷的作用。 界面相:增强相与基体相之间的界面区域因其特殊的结构和 组成被称为界面相。 Logo 7.1.3 复合材料的结构与表示方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1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87.1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复合材料表示方法:口增强相(名称、化学符号、专用代号)/基体相(名称、化学符号、专用代号)口如:碳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碳/铝或CIAI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增强相(名称、化学符号、专用代号)/基体相(名称、化学 符号、专用代号) 如:碳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碳/铝 或 Cf /Al 复合材料表示方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1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87.1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7.1.4复合材料的分类按照使用功能分:(1)结构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受力构件:(2)功能复合材料具备各种特殊性能(如阻尼、导电、导磁、摩擦、屏蔽等)。按照基体材料分类(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有机聚合物(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及橡胶等)为基体;(2)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金属(铝、镁、钛等)为基体;(3)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陶瓷材料为基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按照使用功能分: (1)结构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受力构件; (2)功能复合材料具备各种特殊性能(如阻尼、导电、导磁、摩擦、 屏蔽等)。 按照基体材料分类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有机聚合物(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及橡胶 等)为基体; (2)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金属(铝、镁、钛等)为基体; (3)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陶瓷材料为基体。 Logo 7.1.4 复合材料的分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1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7.1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按照增强体几何形态分:(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a.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分散相的长纤维的两个端点都位于复合材料的边界处;b.非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晶须无规则地分散在基体材料中:(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小颗粒状增强材料分散在基体中:(3)板状增强体、编织复合材料:以平面二维或立体三维物为增强材料与基体复合而成。其他增强体:层叠、骨架、涂层、片状、天然增强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按照增强体几何形态分: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a.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分散相的长纤维的两个端点都位于复合材料的 边界处; b.非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晶须无规则地分散在基体材料中; (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小颗粒状增强材料分散在基体中; (3)板状增强体、编织复合材料:以平面二维或立体三维物为增强材料与 基体复合而成。 其他增强体:层叠、骨架、涂层、片状、天然增强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1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87.1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7.1.5复合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主要区别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可设计性a)材料与构件制造的一致性b)叠加效应C)依靠增强体与基体性能的叠加(或互补)使复合材料获得一种新的、独特而优于各单元组分的简单混合物的性能,这就是叠加效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a) 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b) 材料与构件制造的一致性 c) 叠加效应 依靠增强体与基体性能的叠加(或互补)使复合材料获得 一种新的、独特而优于各单元组分的简单混合物的性能, 这就是叠加效应。 Logo 7.1.5 复合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主要区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1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