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从上述实验中得到什么结论? ◆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细胞中可能存在一种具有遗 传转化能力的物质,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细胞,并 使R型细胞获得表达S型荚膜性状的遗传特性? ◆到底是什么物质呢? ♫ DNA? ♫ 蛋白质 ♫ 荚膜多糖 ♫ RNA
能从上述实验中得到什么结论? ◆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细胞中可能存在一种具有遗 传转化能力的物质,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细胞,并 使R型细胞获得表达S型荚膜性状的遗传特性? ◆到底是什么物质呢? ♫ DNA? ♫ 蛋白质 ♫ 荚膜多糖 ♫ RNA
热死S菌 培 养 活R菌 培 养 热死S菌+活R菌 培 养 细菌培养实验
热死S菌 培 养 活R菌 培 养 热死S菌+活R菌 培 养 细菌培养实验
无细胞抽提液实验 转 化 因 子 本 质 的 阐 明
无细胞抽提液实验 转 化 因 子 本 质 的 阐 明
2、噬菌体感染实验 ◆用35S和32P去分别标记大肠杆菌,然后再用 T2噬菌体感染,即得到分别含有32P-DNA核心 的噬菌体或含35S-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 ◆把标记噬菌体与其宿主大肠杆菌混合,经 短时间(如10min)保温后,使T2完成吸附和 侵入过程; ◆在组织捣碎器中剧烈搅拌,以使吸附在菌 体外表的T2蛋白外壳脱离细胞并均匀分布 ◆进行离心沉淀,再分别测定沉淀物和上清 液中的同位素标记
2、噬菌体感染实验 ◆用35S和32P去分别标记大肠杆菌,然后再用 T2噬菌体感染,即得到分别含有32P-DNA核心 的噬菌体或含35S-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 ◆把标记噬菌体与其宿主大肠杆菌混合,经 短时间(如10min)保温后,使T2完成吸附和 侵入过程; ◆在组织捣碎器中剧烈搅拌,以使吸附在菌 体外表的T2蛋白外壳脱离细胞并均匀分布 ◆进行离心沉淀,再分别测定沉淀物和上清 液中的同位素标记
噬菌体感染实险 上清液中含 吸附 10min后 15%放射性 弊 离心 用捣碎器 沉淀中含 使空壳脱离 数 85%放射性 沉淀细胞进一步 培养后,可产生大 量完整的子代噬南体 上清液中含 莱 75%放射性 10mn后 离心 用将碎器 沉淀中含 使空壳脱离 25%放射性 沉淀细胞进一步 培养后,可产生大 量完整的子代噬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