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存款准备金政策 (3)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利弊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 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 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 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凋 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 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适合 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2)存款准备金政策 (3)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利弊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 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 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 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 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 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适合 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资 料.教学参考资料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d©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开始建立我国的存款 准备金制度,20多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 (1)1984年,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 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 (2)1985年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3)1987年将其从10%上调为12%。 (4)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 (5)1998年3月从13%下调到8%。 (6)1999年11月由8%下调到6%。 (7)2003年9月由66调高至7%. (8)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质是资本充足率 不足的金融机构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由7%提高到7.5%。(3月24 日宣布) (9)2004年4月11日人民银行再次宣布,从4月25日起在继续执行差 别准备金率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
资 料.\教学参考资料\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doc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开始建立我国的存款 准备金制度,20多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 (1)1984年,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 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 (2)1985年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3)1987年将其从10%上调为12%。 (4)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 (5)1998年3月从13%下调到8%。 (6)1999年11月由8%下调到6%。 (7)2003年9月由6%调高至7%。 (8)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质是资本充足率 不足的金融机构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由7%提高到7.5%。(3月24 日宣布) (9)2004年4月11日人民银行再次宣布,从4月25日起在继续执行差 别准备金率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