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第11章货币政策
货币金融学 第11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 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 标;货市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效果。 二、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 1)20世纪30年代以前一金本位制,所以,维持币值稳定及物价稳定 是当时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2) 20世纪30年代一50年代,经济大危机,失业。因此,充分就业成 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3)20世纪50年代之后,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经济增长成 为也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4)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国国际收 支出现不平衡,于是平衡国际收支便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 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 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效果。 二、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 1)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本位制,所以,维持币值稳定及物价稳定 是当时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2)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经济大危机,失业。因此,充分就业成 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3)20世纪50年代之后,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经济增长成 为也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4)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国国际收 支出现不平衡,于是平衡国际收支便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
第一的: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2、 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具体含义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1)物价稳定: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2)充分就业: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工作意味着充分就业? 总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 (3)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增长。剔除价格因素变动后的国 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真正的经济增长意味着什么? (4)国际收支平衡:避免长期大量的顺差或逆差。 3、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2、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具体含义 (1)物价稳定: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2)充分就业: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工作意味着充分就业? 总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 (3)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增长。剔除价格因素变动后的国 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真正的经济增长意味着什么? (4)国际收支平衡:避免长期大量的顺差或逆差。 3、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第号节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对货币信用的调节政策分成两大类: 一是一般性的信用管理,它影响信用总量,属于宏观 调节;二是用各种方式干预信贷市场的资金配置,有目 的地调整某些经济部门的信贷总量,从而改变货币结构, 这属于选择性信贷管理,属微观措施。所以,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包括两个方面: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对货币信用的调节政策分成两大类: 一是一般性的信用管理,它影响信用总量,属于宏观 调节;二是用各种方式干预信贷市场的资金配置,有目 的地调整某些经济部门的信贷总量,从而改变货币结构, 这属于选择性信贷管理,属微观措施。所以,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包括两个方面: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第号节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 )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 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 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一般来说,再贴现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 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前者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及社会的资金供求; 后者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为什么?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 1)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 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 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一般来说,再贴现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 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前者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及社会的资金供求; 后者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