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流层; 对流层是指由下垫面算起,到平均高度为12km的一层大 对流层的上界高度是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的,在热带 平均为17—18km,温带平均为10-12km,高纬度和两 极地区为89km夏季对流层上界高度大于冬季的。对 流层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口(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下垫面至高空每 高差109m气温约平均降低0.65°℃C
1.对流层; 对流层是指由下垫面算起,到平均高度为12km的一层大 气。 对流层的上界高度是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的,在热带 平均为17—18km,温带平均为10一12km,高纬度和两 极地区为8—9km夏季对流层上界高度大于冬季的。对 流层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1)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下垫面至高空每 高差109m气温约平均降低0.65℃
1.对流层; 口(2)对流层内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这主要是由于下垫 面执不均幻玉执面物性不同所产生的。一般是低纬 度的对流运动较强,高纬度地区的对流运动较弱。由于 对流运动的存在,使高低层之间发生空气质量交换及热 量交换,大气趋于均匀 口(3)对流层的空气密度最大,虽然该层很薄,但却集 中了全部大气质量的3/4并且几乎集中了大气中的全部 水汽;云、雾、雨、雪等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层 口(4)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冷、暖气团的 过渡带,即所谓锋区。在这里往往有复杂的天气现象发 生,如寒潮、梅雨、暴雨、大风、冰雹等
1.对流层; (2) 对流层内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这主要是由于下垫 面受热不均匀及下垫面物性不同所产生的。一般是低纬 度的对流运动较强,高纬度地区的对流运动较弱。由于 对流运动的存在,使高低层之间发生空气质量交换及热 量交换,大气趋于均匀。 (3) 对流层的空气密度最大,虽然该层很薄,但却集 中了全部大气质量的3/4并且几乎集中了大气中的全部 水汽;云、雾、雨、雪等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层。 (4)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冷、暖气团的 过渡带,即所谓锋区。在这里往往有复杂的天气现象发 生,如寒潮、梅雨、暴雨、大风、冰雹等
2.平流层 商度的一层称为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30-35km这一层,气温几乎不随高度而 变化,故有同温层之称。从这以上到平流层顶,气温 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形成逆温层,故有暖层之称。由 于平流层基本是逆温层,故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 气垂直混合微弱,气流平稳。水汽、尘埃都很少,很 少有云出现,大气透明度良好。对流层和平流层交界 处的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它约数百米到2km厚;最 大可达4-—5km厚。对流层顶的气温在铅直方向的分布 呈等温或逆温型。因此,它的气温直减率与对流层的 相比发生了突变,往往利用这一点作为确定对流层顶 高度的一种依据
2.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离下垫面55km高度的一层称为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30 -35km这一层,气温几乎不随高度而 变化,故有同温层之称。从这以上到平流层顶,气温 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形成逆温层,故有暖层之称。由 于平流层基本是逆温层,故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 气垂直混合微弱,气流平稳。水汽、尘埃都很少,很 少有云出现,大气透明度良好。对流层和平流层交界 处的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它约数百米到2km厚;最 大可达4—5km厚。对流层顶的气温在铅直方向的分布 呈等温或逆温型。因此,它的气温直减率与对流层的 相比发生了突变,往往利用这一点作为确定对流层顶 高度的一种依据
3.中间层 口从下垫面算起的55—85km高度的一层称为中 间层。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大约高度 每增高1km气温降:低1℃C;空气有强烈的对 流运动,垂直混合明显;故有高空对流层之 称
3.中间层 从下垫面算起的55—85km高度的一层称为中 间层。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大约高度 每增高1km气温降:低1℃;空气有强烈的对 流运动,垂直混合明显;故有高空对流层之 称
4.热成层5.散逸层 口从下坐算疋85-800km左石高度的一层称为热成层或 热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增高,在300km高度上, 气温可达1000℃以上。该层空气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 和宇宙射线作用下,处在高度的电离状态,故有电离 层之称。电离层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因此它在 无线电通讯上有重要意义。 口热成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统称为散逸层。该层气温极 高,空气稀薄,大气粒子运动速度很髙,常可以摆脱 地球引力而散逸到太空中去,故称散逸层
4.热成层 5.散逸层 从下垫面算起85—800km左右高度的一层称为热成层或 热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增高,在300km高度上, 气温可达1000℃以上。该层空气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 和宇宙射线作用下,处在高度的电离状态,故有电离 层之称。电离层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因此它在 无线电通讯上有重要意义。 热成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统称为散逸层。该层气温极 高,空气稀薄,大气粒子运动速度很高,常可以摆脱 地球引力而散逸到太空中去,故称散逸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