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与指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申正义
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与指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申正义
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1929 Alexander 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0 F|orey&. Chain分离提纯青霉素G成功,使其成为全身应 用的抗生素应用于临床 从土壤中分离到多种抗生素产生菌,研制成功有临床应用 1940-50价值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金霉素、 土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利福霉素 1953 Newton&Ab; raham发现头孢菌素C,对青霉素酶稳定 1959 Beecham研究组从青霉素发酵液中分离提纯青霉素母核,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成功
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1929 Alexander 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0 Florey &. Chain分离提纯青霉素G成功,使其成为全身应 用的抗生素应用于临床 1940-50 从土壤中分离到多种抗生素产生菌,研制成功有临床应用 价值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金霉素、 土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利福霉素 1953 Neuton & Abraham 发现头孢菌素C,对青霉素酶稳定 1959 Beecham研究组从青霉素发酵液中分离提纯青霉素母核,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成功
60年代半合成青霉素迅速发展,头孢菌素萌芽 70年代头孢菌素迅速发展,半合成青霉素中推出酰脲类青霉素 80年代头孢菌素发展到第三代,新型β内酰胺类出现,喹诺酮类 抗菌药崛起 对细菌耐药机制研究不断深入,针对耐药机制开发新品种 80年代 ,主攻方向中仍为β-内酰胺类与氟喹诺酮类二大类。头孢 后期至 菌素发展到第四代,90年代上市与正在研究的新的β-内酰 90年代 胺类抗生素主要集中在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 中后期 酶抑制剂,口服高效头孢菌素等。氟喹诺酮类新品种的开 发,侧重在扩大抗菌谱,改变药代动力学特点与降低不良 反应
60年代 半合成青霉素迅速发展,头孢菌素萌芽 70年代 头孢菌素迅速发展,半合成青霉素中推出酰脲类青霉素 80年代 头孢菌素发展到第三代,新型β-内酰胺类出现,喹诺酮类 抗菌药崛起 80年代 后期至 90年代 中后期 对细菌耐药机制研究不断深入,针对耐药机制开发新品种 ,主攻方向中仍为β-内酰胺类与氟喹诺酮类二大类。头孢 菌素发展到第四代,90年代上市与正在研究的新的β-内酰 胺类抗生素主要集中在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 酶抑制剂,口服高效头孢菌素等。氟喹诺酮类新品种的开 发,侧重在扩大抗菌谱,改变药代动力学特点与降低不良 反应
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百余种,不合理的 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治疗失败、不良反应 增多,其中细菌耐药和耐药菌感染的传播,对 医院和社区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百余种,不合理的 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治疗失败、不良反应 增多,其中细菌耐药和耐药菌感染的传播,对 医院和社区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背景 抗菌药物使用率 我国实际使用率 三级医院70% 二级医院80% 级医院90% 一WHO最新统计资料 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80%,这高于30%的国际水准
抗菌药物使用率 — 我国实际使用率 三级医院70% 二级医院80% 一级医院90% — WHO最新统计资料 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80%,这高于30%的国际水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