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 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 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 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 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奷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 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 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 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 去 答案:C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第II卷 四、(23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与郡丞元宝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答案:D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 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 骚扰。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 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 一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 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 庆贺。 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 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 去。 答案:C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第 II 卷 四、(23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 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与郡丞元宝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 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 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 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 反而享受田园 这与作者终牛不仕的人牛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 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 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知者不 惑 论语·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 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 兮 固 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 间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 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 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 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 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 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 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子曰:“知者不 惑, , .” (《论语·子罕 》) 尔来四万八千 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 兮, 。 。固 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 间, 。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 山摧壮士死 (2)忍尤而攘垢 伏清白以死直兮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五、(2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彩色的荒漠雷抒雁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 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 玛干沙漠,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 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 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 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 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 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 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 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 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 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 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 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 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 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 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70℃。你尽可 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 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同沙漠与生俱来一样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 山摧壮士死 (2)忍尤而攘垢 伏清白以死直兮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五、(2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 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 玛干沙漠, 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 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 的戈壁,像是一方 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 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 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 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 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 呈 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 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 也 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 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 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 26 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 200 万元 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 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 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 60℃~70℃。 你尽可 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 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同沙漠与生俱来一样
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 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 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 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 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 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着的工装的红色。那是 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 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 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一一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 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 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 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 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 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 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 又亲近的地方。 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有 删节) 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 意。(4分) 答: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答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答
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 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 阳光下,银 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 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 出唐僧师徒历尽波 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 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着的工装的红色。那是 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 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 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 2 号气井。和沙漠地貌 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 得不动用直 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 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 那一刻,真有点 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 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 开关旋钮时,我能听 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 又亲近的地方。 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有 删节) 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 意。(4 分) 答: 1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答: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答:
16.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 装的红色? (6分) 答: 1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 答 六、(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8.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 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的很严。小芹长大后,跟小二黑好上了,三仙 姑说什么也不同意 她知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小二黑,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 于是两个人 ③ 就商量对付她的方法。她把小芹媳怎样装神弄鬼的事从头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 遍 答:③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改为“小芹”;⑦改为“她” 19.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 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5分)
16. 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 装的红色? (6 分) 答: 17.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 2 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 分) 答: 六、(15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8. 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 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 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的很严。小芹长大后,跟小二黑好上了,三仙 姑说什么也不同意。 ① ② 她知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小二黑,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 于是两个人 ③ ④ 就商量对付她的方法。她把小芹娘怎样装神弄鬼的事从头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 遍。 ⑤ ⑥ ⑦ 答:③ 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改为“小芹”;⑦改为“她” 19. 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 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65 个字。(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