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坛经 禅宗六代祖师像 长卷销本设色戴进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幅《禅宗六代祖师像》为明代画家戴进所绘,画中从右至左所绘分别为初 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六祖人物之间 以岩石、泉水、苍松相连,人物神态生动,线条流畅,整幅画颇具禅意,与画中 内容相契合。 ●五相弘忍 画中这部分结跏趺而坐的为五祖弘忍,弘忍是唐代僧 人,黄梅人,俗姓周,世称“五祖黄梅”,是禅宗第 五祖。弘忍七岁从四祖道信出家,穷研领渐之旨,遂 得其心传。弘忍继承禅宗传承,又有所发扬,形成“东 山法门“,他的思想直接影响到六祖慧能的禅法思想, 是禅宗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位祖师。 六祖藏能● 四祖道信● 慧能,唐代僧人,中土禅宗第六祖,禅宗南宗 道信,俗姓司马,河南泌阳人。史 的创始人。慧能祖箱河北,俗姓卢,年轻时在 书中称道信生而超异,自幼对大乘 街上听到人诵经,心即开悟,慧能禅师弘扬“直 空宗诸解脱法门非常感兴想,道信 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频悟法门。其弟子法海 禅师七岁出家,后来皈依三祖僧璨 将其教说汇编成书,名《六祖法宝坛经》,成 大师,学习禅法。道信禅师临终前 为后来禅宗的宗经,画面的这部分表现的是慧 将法衣传给弘忍禅师,为中土禅宗 能授经的情节。 四祖。 Io
达摩六代祖师像 二相意可● 初祖达摩● 画中的这部分所绘为二祖慧可。 达摩,南天竺人,达摩出家后专 慧可是南北朝僧人,河南洛阳 心于大乘佛教,在定学上有高深 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改为 的修养。他于武帝普通元年(520 慧可。北魏正光元年(520年). 年)泛海至广州番禺,后来上嵩 参谒达摩祖师于嵩山少林寺,从 山少林寺,面壁坐禅,创立中国 学六年,擅长辞辩,后承达摩衣 禅宗,后世尊他为中土禅宗初 钵,成为中土禅宗二祖。 祖。画中这部分表现的就是达摩 初祖在山中面壁参禅的情景。 ●三祖僧骤 画中这部分所绘为三祖僧璨。僧璨的姓 氏及籍贯均不详,史料记载,他最初以白 衣的身份拜谒了从北方前来舒州司空山 避难的二祖慧可祖师,并得到祖师的点 拨、印可和传法,成为禅宗的三祖。僧璨 在世并没有公开弘扬禅法,但是他留下 的《信心铭》却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 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II
图解坛经 编者序 中国人的佛教智慧 《坛经》是佛教三藏十二部中唯一以“经ˉ闻名于世的中国著作,它是对禅宗六 祖慧能禅学精髓的记述。佛教自印度传来东土,禅学也随着传入,但在印度只有禅 学而没有禅宗。中国的禅宗传说是菩提达摩祖师创立的,而实际上,禅宗真正的开 创者是唐朝时的慧能大师。 由于历史文化上的差异,印度传来的佛教,与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着许多矛盾。 例如清净无为的思想与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冲突,出家修行与传统孝悌思想的矛盾, 使得佛教最初在中国的传播屡屡受挫,于是佛教中国化成了佛教在中国传法必须首 要解决的问题.禅宗是佛教多个宗派中中国化最成功的宗派,《坛经》的出现则标志 着佛教彻底的中国化。 在思想上看,《坛经》抛弃了成佛路上的种种外在障碍,认为要想成佛,唯一需 要做的就是修心。“清净心即是佛心”、“但心清净,即是西方”,佛和净土都只是一 种心境.不能外求。在〈坛经〉中,普通人和佛的距离被大大拉近,每个人的自性 里都有佛性,在这一点上,凡人与佛是完全平等的。成佛也就是观照自心,发现自 己心性中的佛性. 从制度上看,以〈坛经〉为根本经典的禅宗,远离城市,走向山林,发展出具 有宗门特色的丛林制度。在丛林中,僧人们自己耕作,自给自足,摆脱了对外界社 会的依赖。同时,禅宗抛弃了传统佛教繁琐的各种佛教礼仪及苛刻的修行方式.将 生活与修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使佛教真正在中国农耕社会中扎下了根基。 和释迦牟尼佛一样,慧能大师首先是一位佛教实践家,而不是佛学理论家。所 以《坛经》打破了种种概念体系,而特别讲究实际修行。禅宗的修行和其他宗派不 一样.它把目光放在了人世间。“运水搬柴,无非妙道”,平常心即是道。一切修行 都落实在修心上,至于外在的形式,如打坐、念佛等等都可以不要,唯一要做的是 保持自己内心的清净。 12
编者序 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后世的禅师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参禅方式。禅宗的公案 虽然是由文字写成,但它的真正意义正在于破除文字,以“德山棒“,“临济喝”为 代表的开示法或接引法,一改传统的坐在禅堂里静坐的方式,变得轻松活泼,极尽 变化之能事。禅师的一举一动,看似无意为之,其实都含着禅宗的大智慧 正因为这些创造性的变革,禅宗完美的融合进了中国社会.所以到了唐宋年间 士大夫参禅成为普遍风尚.例如王维和苏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士大夫的参 与,(坛经》的思想境界渗入到文学艺术之中,革新了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在(坛 经》看来,一花一叶,皆是菩提,山林佛教的宗风使人们来到大自然中,与自然景 物融为一体,进入无我之境。这种意境突出表现在唐诗和宋元山水画中,这些作品 空灵淡远,形成了一种含蓄空蒙的审美境界。禅宗所倡导的虚静空灵之美成为中国 古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宋明时期,禅宗更是与儒道二家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中国古代学术的最 高峰,即宋明理学。没有深入的理论创建是儒家的一大弱点,禅宗思想的介入,使 儒家也找到了一个深深的理论根基, 《坛经》是对慧能大师在韶州大梵寺讲经的记录,以简洁明了的文字阐释了禅宗 思想的精髓。虽然文字简单直白,但对于普通人来讲,要想读懂《坛经》也不是那 么容易的。慧能大师说,在迷惑的时候,就需要“大善知识”的帮助.我们出版《图 解坛经》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一个“大善知识”。《坛经》尤其注重破除对文字 的执著,“不立文字”是慧能大师的主要思想之一·禅宗的开示法历来轻松活泼,毫 无神秘感,在本书中,我们选取以法海的记录为原本所编订的敦煌本《坛经〉,又作 了进一步发展,用300幅蕴含禅意的手绘图画,近百张图表,富含灵感的公案机锋, 再配以简洁清晰的说明文字,为你讲述〈坛经》中蕴含的智慧。慧能大师说“直指 人心,见性成佛ˉ,既然成佛只有自己去寻找,那么就让我们借助《坛经〉,在心中 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清净世界。 编者谨识 2007年10月 I3292
图解坛经 《坛经》的版本:四种版本的比较 《坛经〉最早成书于唐朝,由于禅宗派系繁多,流传年代久远,在后世的流传过 程中,又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坛经》版本。 (坛经》的作者是禅宗六祖慧能,这原本是世所公认的,但在敦煌莫高窟发现 《坛经》以及其他禅宗史料以后,由胡适引发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目前对〈坛经》 作者的问题有两大类不同的看法:一是慧能说.这种说法延续了传统的观点。认为 至少(坛经》的主体是慧能所作,后人只不过做了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二是神会说, 认为〈坛经)主要反映了神会的思想,是神会为了给慧能争禅宗六祖的地位而作成 的,胡适就持有这种观点, 《坛经》四种版本比较 版本 原书名 成书时间 结构 敦煌本 《南宗频教最上大乘摩 成书 只有一卷,不分品目 (法海本、 河般若波罗蜜经六祖 约为公元780年 法海集本), 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 寺施法坛经》 惠昕本 《六祖坛经》 最早刻印于北宋乾德 分上下两卷,共十一门, (兴圣寺本) 五年(公元967年) 约一万四千字 契嵩本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 成书于北宋至和三年 分三卷,现存的契嵩本则 (曹溪古本) 溪原本》 (公元105年). 合为一卷,分为十品,共两 万多字 宗宝本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成书与元朝至元二十八 全一卷,分为十品,共两 年(公元1291年) 万四千多字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