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状元知多少 贾平凹先生在《老西安》一文中 物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 写道: 的“王铎”条下收列了两个人,一个 漫长的科举年代,整个陕西仅 是唐代太原的王怿,一个是明末清 只有康海和王译两个状元,据说一 初河南孟津的王铎,他们都只是进 个还有后门之嫌。(百花文艺出版社 士,不是状元,而且籍贯也不在陕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299页) 西,应予排除。再查新旧《五代史》 根据我多年读书留下的印象, 《宋史》和《元史》,均无“王铎”其人。 贾先生的说法显然是跟历史情况不 最后又查朱保炯、谢沛霖所著的《明 相符的。于是,我找来了周亚非先生 清进士题名碑录》,该书共收了四个 所著的《中国历代状元录》(上海文 “王怿”,其中只有一位考中明成化 化出版社1995年版)一书,对此作了 二十三年(1487)进士的王怿是陕西 认真的查核。该书在“[明〕康海”条 保定人,然而可惜的是,他中的仅为 下写道: 第三甲第七十四名,而状元应当是 康海(1475一1540),字德涵,号 第一甲第一名。因此,所有的“王怿” 对山,又号游面山人、洲东渔父。武 没有一个是陕西籍的状元。不知道 功(今陕西武功)人。明弘治十五年 贾先生的说法,究竞根据何在。 (1502年)壬戌科状元。 以上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 这段记载表明,贾先生所举的 再从另一方面来看,那纰漏就更大 康海其人是明朝的陕西籍状元,说 了。因为,经过我对《中国历代状元 得完全正确。但是,另一位叫王铎的 录》的逐条查检,发现自唐至清,属于 就有问题了。 陕西籍的状元,远远不止康海一个。 在《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 现将查检所得,列表说明如下: 1-10
姓名 朝代 籍贯 状元及第年份 备注 刘单 唐 岐山(今属陕西) 天宝二年(743) 常 衮 唐 京兆(今陕西西安) 天宝十四载(755) 柳公权 唐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 元和三年(808) 韦 瓘 唐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元和四年(809) 祖籍赵郡(今 李固言 唐 凤翔(今属陕西) 元和七年(812) 河北赵县), 生于凤翔 寇 湘 五代 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 北宋宰相 后晋 东北) 开运二年(945) 寇准之父 杨 砺 北宋 京兆鄂县(今陕西户县) 建隆元年(960) 北宋开国 第一个状元 康 海 明 武功(今属陕西) 弘治十五年(1502) 吕 柟 明 高陵(今属陕西) 正德三年(1508) 王杰 清 陕西韩城 乾隆二十六年(1761) 郭子仪 唐 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 开元初年 武状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历代的 时,也许只凭自己的记忆,没来得 陕西籍状元共有11人之多,其中文 及核对资料,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逐 科为10人,武科为1人。贾先生落笔 误出现。 百千万 棒 语 赢得三春两泪啼 十中七八成虚象, 万重云水四边齐。 九日身心百梦杏 半枕常情五夜鸡。 二情难学双樂燕 堪称佳作。诗日。 是游戏之作, 了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绝妙的数字诗 丝 一气网成, 双两等数词,虽 题为闺情」诗中用 黄倪先生曾作过 朱 一首 铭 1-11
司马迁受幽闭”? 鲁萍 李国文先生在《汉子精神》一文 写道:“谁都知道从周到汉,有一种 中写道:“司马迁也是一位失败者, 施于男子的官刑',也叫‘腐刑’,次 受诬、冤狱、蚕室、幽闭,连做人的资 于‘大辟'一等。对于女性就叫‘幽 格都丧失殆尽,唯有埋首在竹简中 闭',向来不大有人提起那方法,但 著书立说,苦度残年。”(引自《李国 总之,是决非将她关起来,或者将它 文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8 缝起来。近时好像被我查出一点大 月版) 概来了,那办法的凶恶,妥当,而又 司马迁是不是一位失败者?本 合乎解剖学,真使我不得不吃惊。” 人与李国文先生的见解有大异,这 (《且介亭杂文》)可见“幽闭”是施于 是一个较大的题目,暂不展开讨论。 女性的,相当于施于男子“次于‘大 但李文中司马迁受“幽闭”一说,却 辟'一等”的“官刑”。 存在着明显的错误。 《辞海》“幽闭”一词的释文:“幽 从《李国文散文》一书里,不难 闭②古代断绝妇女生殖机能的宫 看出,作者是读过鲁迅先生的大量 刑”,证明了鲁迅先生的“近时好像 文章的,并多多少少受益于鲁迅先 被我查出一点大概来了,那办法的 生。倘我的猜测无误,“幽闭”大抵也 凶恶,妥当,而又合乎解剖学,真使 是从鲁迅先生那里“搬”来的,只是 我不得不吃惊”之透彻准确。 时日久了,“幽闭”这一极具中国特 另,据《书·目刑》“宫辟疑赦” 色的词语在李先生的记忆里便“朦 孔传:“宫,淫刑也…妇女幽闭,次 胧”了起来。 死之刑。”这也足以证明李先生的司 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一文里 马迁受“幽闭”说之误。 1-12
时尚闹黄 说“捣浆糊”的 “捣 魏雨 “捣浆糊”,一作“淘浆糊”,是上 地搅动、和弄,使之成为均匀的糊状 海话的新流行语。上世纪90年代初 物。“淘浆糊”的“淘”就表示这个关 期只流行于上海人的口语中,大约 键性动作。 1994年开始进入书面语,在报刊上 为什么不能用“捣”?上海话的 亮相,由于新闻媒体的传播,逐渐走 “捣”念作da0,声母就是汉语拼音 向全国。 的d(清辅音)。可是上海话中,这个 因为它原先是方言词,先口语, 关键性动作不念da0,它的声母不 后书面语,所以有一段时间,写法很 是清辅音d,而是浊辅音〔d](汉语 不一致,常见的有“捣浆糊”“掏浆 拼音没有相对应的字母,这儿用国 糊”“淘浆糊”三种。《咬文嚼字》1995 际音标来记)。既然读音不同,写成 年第7期为此发表贺征的文章《沪上 “捣浆糊”显然不准确。 新语“淘浆糊”》,专门讨论三种写法 为什么不能用“掏”?在上海话 的取舍问题。该文的结论是应当用 里,“掏”与“淘”的声母倒是相同的, “淘”,“非它莫属”。 可是意义截然不同。“掏”表示用手 这个结论完全正确。流行语“淘 或工具探取东西(比如有些小说里 浆糊”用的是比喻义,可以用来说明 写到的“掏鸟窝”就是将手伸进鸟窝 某些人的言语或行为如同淘浆糊一 里拾取鸟蛋或抓取小鸟)。这个动作 般。而“淘浆糊”的本义指的是制作 跟调制浆糊的动作毫不相干。可见, 浆糊的过程。用面粉加沸水调制浆 若写成“掏浆糊”,则是写了一个别 糊的时候,关键性的动作便是不停 字。 1一13
为什么应当用“淘”?理由是读 (3)米卢哈哈一笑,又捣起了 音与意义都符合要求。动词“淘”在 “浆糊”。(《新民晚报》2002年4月26 上海话中,主要用于三种组合:一日 日) “淘米”(将大米放在盛器中,加水搅 这一语言现象值得我们语言文 动,以清除米糠等杂质);二日“海旧 字工作者重视和研究。其中必有缘 书”(在旧书店堆积如山的书籍中上 故! 下翻动,寻觅自己要购买的书):三 一则,“捣”这个动词的义项之 日“茶淘饭”(用热开水泡冷饭,拌匀 一是“搅”,它与调制浆糊时那个关 后即可食用—一这是上海人传统简 键性动作多少沾得上边。这是“捣浆 易的“快餐”)。这三个“淘”的用法与 糊”写法最终站住脚的语义基础。 “淘浆糊”的“淘”都有相通之处。如 再则,许多写文章的人来自北 此说来,“淘浆糊”无疑是正确的写 方话方言区,不会说上海话,具体地 法。 说,不会读浊辅音〔d),只会读清辅 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能 音d。因此,上海话的“淘浆糊”,由 说地道上海话的作者,一般都写“淘 他们念来,自然变成了“捣浆糊”。 浆糊”,不写“捣浆糊”。比如《解放日 三则,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开 报》1995年6月13日刊载的沈教大杂 放城市,外来人员特别多。上海的知 文《淘浆糊与“淘浆糊”》。 识分子在正式的交际场合,都必须 但是,我们发现,1997年之后, 说普通话。一说普通话,“淘”的声 报刊上写“淘浆糊”的越来越少,写 母,即浊辅音〔d)就定然“变音”,只 “捣浆糊”的却越来越多,多到几乎 能代之以清辅音d。习惯成自然,久 成了“一统世界”一有人戏称“捣 而久之,上海文人的笔下,也写起了 浆糊现象”。例如: “捣浆糊”来了。 (1)“捣浆糊”一词的溢觞揭示 看来,“淘浆糊”变成“捣浆糊” 了社会转型时期是非标准在一些人 的走势已经不可逆转,兴许会成为 中出现模糊和素乱的实质。(《新闻 “以讹传讹”直到“约定俗成”的典 报》1998年1月11日) 型语例。几年前,我是赞成写作“淘 (2)由公家买单充电的公费生 浆糊”的铁杆派:但是事到如今,揆 中“捣浆糊”混文凭的确实不少。 情度理,我也愿意投“捣浆糊”一 (《青年报》20002年3月5日) 票。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