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用自己个性的语言表达感情 2.学习创新的方法,变化思维方式,从生活中发现、体验问题 3.学习使用新的文体或新的表述方式写文章 【学习重点】掌握文章创新方法。 【学习难点】作文如何写得新颖 【学前准备】 1.课前阅读《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一文,把握创新的要求和方法。 2.观察现实生活,学习以全新角度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学习过程】 、背景知识 文贵创新。创新就是要写别人所未写,言别人所未言。这要求写作者善于选取新鲜的材 料,突破思维定式,运用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思考,构思成文。归纳起来,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见解新颖。对同一事件或事物,能挖握其蕴藏的新思想,形成自己 独到的见解。2.材料新鲜。应尽理避免选用大家用滥的材料、事例;记叙文注重选用自身经 历、见闻独特的素材;或从“旧”材料中翻出新意。3.构思新巧,语言有个性。善于运用与 众不同的结构形式,语言形式,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语言有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二、整体感知 1、见解新颖 对什么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除不断借鉴他人的经验外 可以通过熟悉几种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并在写作中自觉加以运用来解决。 (1)统揽全局,全盘考虑 看下面一段文字: 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无疑是正确的,它道出了“结网”的重要 性,说明了“结网”是关键。然而,我认为不仅要如此,还应积极主动去“羡鱼,”有了这 个动力,才能更好地“结网”。有感于此,提出以下主张:只知“临渊羡鱼”者,必须“退 而结网”;只惯于“结网”者,还要“羡鱼”;当无鱼可羡时,要自己主动地去“养鱼” 然后“捕而食之”。(学生习作《小议‘羡鱼’与‘结网’》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用自己个性的语言表达感情。 2.学习创新的方法,变化思维方式,从生活中发现、体验问题。 3.学习使用新的文体或新的表述方式写文章。 【学习重点】掌握文章创新方法。 【学习难点】作文如何写得新颖。 【学前准备】 1.课前阅读《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一文,把握创新的要求和方法。 2.观察现实生活,学习以全新角度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学习过程】 一、背景知识 文贵创新。创新就是要写别人所未写,言别人所未言。这要求写作者善于选取新鲜的材 料,突破思维定式,运用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思考,构思成文。归纳起来,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见解新颖。对同一事件或事物,能挖握其蕴藏的新思想,形成自己 独到的见解。2.材料新鲜。应尽理避免选用大家用滥的材料、事例;记叙文注重选用自身经 历、见闻独特的素材;或从“旧”材料中翻出新意。3.构思新巧,语言有个性。善于运用与 众不同的结构形式,语言形式,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语言有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二、整体感知 1、见解新颖 对什么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除不断借鉴他人的经验外, 可以通过熟悉几种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并在写作中自觉加以运用来解决。 (1)统揽全局,全盘考虑 看下面一段文字: 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无疑是正确的,它道出了“结网”的重要 性,说明了“结网”是关键。然而,我认为不仅要如此,还应积极主动去“羡鱼,”有了这 个动力,才能更好地“结网”。有感于此,提出以下主张:只知“临渊羡鱼”者,必须“退 而结网”;只惯于“结网”者,还要“羡鱼”;当无鱼可羡时,要自己主动地去“养鱼”, 然后“捕而食之”。(学生习作《小议‘羡鱼’与‘结网’》)
作者没有停留在对“羡鱼”“结网”关系的一般认识上,而是从二者有机统一的角度看 待问题,提出自己独到见解。接着提出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人定会获得成功”的论点, 发人之所未发,引人深思 (2)逆向思维,独避蹊径 毛泽东的《咏梅》词,反陆游词之意而用之,变消极颓唐为积极乐观,变孤芳自赏为髙 风亮节,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3)发散思维,变换角度 以我们熟悉的“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 外,还可以推陈出新,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提示:①从齐宣王爱听合奏的角度联想到用人问题,倡导发挥个人潜能,评击现实中的 官僚主义作风。②从南郭先生偷偷溜走,联想到人应有自知之明。③从南郭先生与同事相处 多年平安无事的角度,联想到社会中官官相护、老好好等不正之风。④从南郭先生冒充内行 终露马脚的角度,联想到倡导真才实学,反对弄虚作假。⑤从齐缗王不喜合奏的角度,联想到 要打破成规,勇于改革。这些见解互不相同又自成一体,令人耳目一新。 2、材料新鲜 (1)从自己独特的经历中选取材料 下面一段文字: 有一次,我的丈夫带合唱团去环岛演唱,8岁的儿子诗诗和5岁的女儿晴晴刚好放假, 也就跟着去了。 演唱了一个礼拜,临回来的前一晚,丈夫问小女儿道:“你喜欢回家还是出来啊 晴晴毫不犹豫地答:“我当然喜欢回家!” “哦一—”做爸爸的故意逗她,“那么下回出来不带你就是了。” 爸爸,”她说,“不带我出来,怎么回家?” 人生的历程大约也是这样,没有大疑虑,怎能有大彻大悟?没有剧烈的撕痛,也就没有 整的愈合。永远株守一隅的人不会知道什么是回家。(张晓风《回家》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的,关注生活,从生活细微处去积 累领悟。因为从独特的生活经历中所引发的感悟一定会是独特的、个性张扬的。 (2)不落俗套,扩展选材范围 在同学们写教师的文章中,大多是写教师如何深夜备课,批改作业,如何照顾生病的同 学,如何关心贫困学生等。写多了,也就没有了新意。有一篇文章写到:自己的老师,妻子
作者没有停留在对“羡鱼”“结网”关系的一般认识上,而是从二者有机统一的角度看 待问题,提出自己独到见解。接着提出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人定会获得成功”的论点, 发人之所未发,引人深思。 (2) 逆向思维,独避蹊径 毛泽东的《咏梅》词,反陆游词之意而用之,变消极颓唐为积极乐观,变孤芳自赏为高 风亮节,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3) 发散思维,变换角度 以我们熟悉的“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 外,还可以推陈出新,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提示:①从齐宣王爱听合奏的角度联想到用人问题,倡导发挥个人潜能,评击现实中的 官僚主义作风。②从南郭先生偷偷溜走,联想到人应有自知之明。③从南郭先生与同事相处 多年平安无事的角度,联想到社会中官官相护、老好好等不正之风。④从南郭先生冒充内行 终露马脚的角度,联想到倡导真才实学,反对弄虚作假。⑤从齐缗王不喜合奏的角度,联想到 要打破成规,勇于改革。这些见解互不相同又自成一体,令人耳目一新。 2、材料新鲜 (1) 从自己独特的经历中选取材料 下面一段文字: 有一次,我的丈夫带合唱团去环岛演唱,8 岁的儿子诗诗和 5 岁的女儿晴晴刚好放假, 也就跟着去了。 演唱了一个礼拜,临回来的前一晚,丈夫问小女儿道:“你喜欢回家还是出来啊?” 晴晴毫不犹豫地答:“我当然喜欢回家!” “哦——”做爸爸的故意逗她,“那么下回出来不带你就是了。” “爸爸,”她说,“不带我出来,怎么回家?” 人生的历程大约也是这样,没有大疑虑,怎能有大彻大悟?没有剧烈的撕痛,也就没有 完整的愈合。永远株守一隅的人不会知道什么是回家。(张晓风《回家》)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的,关注生活,从生活细微处去积 累领悟。因为从独特的生活经历中所引发的感悟一定会是独特的、个性张扬的。 (2) 不落俗套,扩展选材范围 在同学们写教师的文章中,大多是写教师如何深夜备课,批改作业,如何照顾生病的同 学,如何关心贫困学生等。写多了,也就没有了新意。有一篇文章写到:自己的老师,妻子
常年体弱多病,家中生活比较困难,因此,他平时总是十分节俭,不舍得吃穿,却很舍得买 书。凡是和教学有关的书,不论多贵,他都舍得花钱去买。在他家里,最精美的家具是三个 装书籍的大书橱。有一次,他到外地出差,在书店里发现一本好书,他不但自己买了一本 还给班里的同学每人买了一本。为此,他没钱住店,没钱吃饭,没钱乘车,搞得很是狼狈。 正因为他爱书,因此,他知识非常渊博,讲起课来总是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深受同学们 钦敬。这篇作文,材料新鲜,不落俗套,所以更是生动,更加感人。 (3)借助联想与想象放大细节 我们看一首诗歌 这个名字总使我/想起儿时的事/收了芝麻/我们围着灶台/看锅里黑色的精灵/欢蹦乱跳/ 骚动如一群/雨前的蚂蚁/叭的一声/一粒芝麻炸裂/跳蚤般一跃而起/在我的脖颈上/亲了一下/ 留下滚烫的记忆(曲近《黑芝麻》) 围在锅边看炒芝麻,本来就是芝麻大的事。诗人却借助想象将细节放大,把诗写得充满 童真与情趣。这正是将看似闲而无用的素材翻出新意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用旧瓶装新酒,故事新篇,人格化自然之物等方法改造、翻新旧材料,使 旧材料“陌生化,”给人以新鲜新奇之感。 3、构思新巧,语言个性化 形式新,主要是指构思新巧,语言生动,富于变化,有个性 构思新,在学生的作文中主要表现在文体创新上。文体创新不等于不要文体,只是在作 文时可以跳出以往的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而采用书信、戏剧、剧本、会议纪要、辩 论稿、启事、访谈、病历、调査报告、书序、新闻、寓言、论坛等体裁作文。这给了学生更 多的选择自由权,但无论选用哪种文体,都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格式要求。 语言创新,并不是指堆砌名言名句,铺陈华丽词藻,滥用修辞手法。而是巧妙运用各种 语言表达技巧,使语言鲜活、形象、有个性。这一内容在“写得有文采”一节中已经提及, 可以作为参考 、问题呈现 【合作探究】 、文体创新
常年体弱多病,家中生活比较困难,因此,他平时总是十分节俭,不舍得吃穿,却很舍得买 书。凡是和教学有关的书,不论多贵,他都舍得花钱去买。在他家里,最精美的家具是三个 装书籍的大书橱。有一次,他到外地出差,在书店里发现一本好书,他不但自己买了一本, 还给班里的同学每人买了一本。为此,他没钱住店,没钱吃饭,没钱乘车,搞得很是狼狈。 正因为他爱书,因此,他知识非常渊博,讲起课来总是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深受同学们 钦敬。这篇作文,材料新鲜,不落俗套,所以更是生动,更加感人。 (3) 借助联想与想象放大细节 我们看一首诗歌: 这个名字总使我/想起儿时的事/收了芝麻/我们围着灶台/看锅里黑色的精灵/欢蹦乱跳/ 骚动如一群/雨前的蚂蚁/叭的一声/一粒芝麻炸裂/跳蚤般一跃而起/在我的脖颈上/亲了一下/ 留下滚烫的记忆(曲近《黑芝麻》) 围在锅边看炒芝麻,本来就是芝麻大的事。诗人却借助想象将细节放大,把诗写得充满 童真与情趣。这正是将看似闲而无用的素材翻出新意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用旧瓶装新酒,故事新篇,人格化自然之物等方法改造、翻新旧材料,使 旧材料“陌生化,”给人以新鲜新奇之感。 3、构思新巧,语言个性化 形式新,主要是指构思新巧,语言生动,富于变化,有个性。 构思新,在学生的作文中主要表现在文体创新上。文体创新不等于不要文体,只是在作 文时可以跳出以往的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而采用书信、戏剧、剧本、会议纪要、辩 论稿、启事、访谈、病历、调查报告、书序、新闻、寓言、论坛等体裁作文。这给了学生更 多的选择自由权,但无论选用哪种文体,都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格式要求。 语言创新,并不是指堆砌名言名句,铺陈华丽词藻,滥用修辞手法。而是巧妙运用各种 语言表达技巧,使语言鲜活、形象、有个性。这一内容在“写得有文采”一节中已经提及, 可以作为参考。 三、问题呈现 【合作探究】 一、文体创新
1.戏剧剧本。如《四幕剧》(2000年)。采用戏剧的形式和手法,用三个特写镜头, 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一个道理:“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诠释。”更令人叫绝的是,第四幕 并未上演,但“答案”已隐含其中,收到了“以虚衬实”的效果。该生用戏剧笔法构思故 事,大胆的创新手法赢得阅卷老师一致叫好,被判为满分 2.会议纪要(记录)。如《神州文学研讨会纪要》(2001年)。该文“实录”了董仲 舒、韩非、赵姬、吕不韦等人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与表现,针砭当今一些出版商为了营利而迎 合世俗的不良风气,以此诠释“诚信”话题。 辩论稿(或答辩词)。如《旷世之辩》(2003年)。该文假想以“感情亲疏决定对 事物认知”及“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无关”为正反话题,然后用时光穿梭仪“请”出钱钟 书、范仲淹、韩非子、李世民、项羽、鲁迅等历史名人,让他们就此展开一翻唇枪舌剑。作 者所选取的材料都是这些名人颇具代表性的观点和言行,简要而精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 然会参与进去思考这些问题。 4.病历(就诊)报告。如《吴良心病历》(2001年)。“患者:吴良心。身份:商 人。临床诊断:诚信缺乏综合症。”该报告内容包含望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基因鉴 定、治疗方案、医生建议等。形式上看属于专业性的医疗诊断,内容却是抨击时弊。 5.招生简章(启事)。如《愚人大学招生简章》(2001年)。该文煞有介事,包含招 生对象、招生条件、招生专业等内容。“专业设置有:圆滑系、吹牛系、马屁系、多疑系、 见利忘义系等等。其中圆滑系,由系主任老狐狸执教,所开课程有:口是心非学、颠倒黑白 学、说话拐弯抹角术等等。” 6.实验报告。如《选择伟大心灵的实验报告》(2002年)。“实验日期:二OO二年 七月七日。实验目的:结晶出最伟大的心灵。实验材料:酒精灯、玻璃棒、烧杯、铁架台 乐于助人的心灵;贪生怕死的灵魂:同甘共苦的心灵。” 访谈手记(笔录)。如《从泪走到血—一孙膑访谈手记》(2003年)。该文以访谈 手记的形式来演绎话题,模拟现场采访,便于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内容的铺展和话题 的深入。不过,考生写作时要找准访谈的切入点,灵活展示自己的阅读底蕴和语文素养 8.书信。如《给沙龙总理的一封信》(2002年)。本文构思精巧,匠心独运,以一个 普通中国人的身份来一段真情告白,情真意切,语言流畅得体 9.调査报告。如《关于一块香蕉皮的终极报告》(2000年)。该文以调查报告的形 式,用诙谐的语言对一块“落点非常不理想,恰好落在赵、钱、孙、李四户人家包干区的边 界处”的香蕉皮的命运进行N种猜测
1.戏剧剧本。如《四幕剧》(2000 年)。采用戏剧的形式和手法,用三个特写镜头, 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一个道理:“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诠释。”更令人叫绝的是,第四幕 并未上演,但“答案”已隐含其中,收到了“以虚衬实”的效果。该生用戏剧笔法构思故 事,大胆的创新手法赢得阅卷老师一致叫好,被判为满分。 2.会议纪要(记录)。如《神州文学研讨会纪要》(2001 年)。该文“实录”了董仲 舒、韩非、赵姬、吕不韦等人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与表现,针砭当今一些出版商为了营利而迎 合世俗的不良风气,以此诠释“诚信”话题。 3.辩论稿(或答辩词)。如《旷世之辩》(2003 年)。该文假想以“感情亲疏决定对 事物认知”及“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无关”为正反话题,然后用时光穿梭仪“请”出钱钟 书、范仲淹、韩非子、李世民、项羽、鲁迅等历史名人,让他们就此展开一翻唇枪舌剑。作 者所选取的材料都是这些名人颇具代表性的观点和言行,简要而精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 然会参与进去思考这些问题。 4.病历(就诊)报告。如《吴良心病历》(2001 年)。“患者:吴良心。身份:商 人。临床诊断:诚信缺乏综合症。”该报告内容包含望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基因鉴 定、治疗方案、医生建议等。形式上看属于专业性的医疗诊断,内容却是抨击时弊。 5.招生简章(启事)。如《愚人大学招生简章》(2001 年)。该文煞有介事,包含招 生对象、招生条件、招生专业等内容。“专业设置有:圆滑系、吹牛系、马屁系、多疑系、 见利忘义系等等。其中圆滑系,由系主任老狐狸执教,所开课程有:口是心非学、颠倒黑白 学、说话拐弯抹角术等等。” 6.实验报告。如《选择伟大心灵的实验报告》(2002 年)。“实验日期:二○○二年 七月七日。实验目的:结晶出最伟大的心灵。实验材料:酒精灯、玻璃棒、烧杯、铁架台; 乐于助人的心灵;贪生怕死的灵魂;同甘共苦的心灵。” 7.访谈手记(笔录)。如《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2003 年)。该文以访谈 手记的形式来演绎话题,模拟现场采访,便于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内容的铺展和话题 的深入。不过,考生写作时要找准访谈的切入点,灵活展示自己的阅读底蕴和语文素养。 8.书信。如《给沙龙总理的一封信》(2002 年)。本文构思精巧,匠心独运,以一个 普通中国人的身份来一段真情告白,情真意切,语言流畅得体。 9.调查报告。如《关于一块香蕉皮的终极报告》(2000 年)。该文以调查报告的形 式,用诙谐的语言对一块“落点非常不理想,恰好落在赵、钱、孙、李四户人家包干区的边 界处”的香蕉皮的命运进行 N 种猜测
10.书序(跋)。如《杂》(2003年)。上海一考生别出心裁,以书序(写在后面的称 为“跋”,也有考生写“跋”的)的形式来诠释话题,将髙考作文的体例进一步拓宽,是一 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11.招标简介。如《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标简介》(2000年)。作者以“中华人民共 和国文化部”的名义,向全世界征求“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文中法、美、中等国 设计师的设计各具特色,不能不让人钦佩考生的机智和大胆。 12.新闻。如北京考生的满分作文《诚信专访》。文章假托诚信落水后被人救起送到医 院,记者去采访诚信。作者设计了对落水的想法和对年轻人的劝告两个采访话题,表明诚信 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的重要性。”其格式为:本报讯、导语、正文、对话。 13.寓言。如满分作文《扔掉诚信以后》。写年轻人扔掉诚信以后,先被艄公敲诈,再 被公司拒绝,又被旅馆老板欺骗,一环扣一环,最后他良心发现,重获诚信。 二、标题创新 1.比喻式。如《心灵激起生命的浪花》,通过比喻,巧妙地展示生命与心灵的互动关 系,简洁生动明快。《我心如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成功之花只对挑战者绽放》 2.拟人式。如《月若有情月长吟》,讲述了为母亲治病筹钱为线索,通过我送迷路小孩 感化医生的故事。全文设置在月光下展开,开头写月景,反衬内心焦急;中间写月景,映衬 美好心灵;篇终写月景,写月即写人,深化主题。又如《让爱导航》《让睫毛载来爱,载来 幸福》等。 3.夸张式。如《世界很小是个家》,用了夸小的方法,只要人人都有爱,无论哪里都是 温暖的家。《一花一世界》,世界不是因此而精彩吗?又如《一场秋雨一场寒》 4.反问式。如《鱼乎?熊掌乎?》,题目就是悬念,文章说明“取鱼还是熊掌,要因人 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看完全文,不禁为作者构思赞叹。又如《21世纪你美吗?》 等 5.引用式。如2002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借用俗语)一文,小妹把盼望已久的 奖学金偷偷给了比她更需要的竞争对手,心理又有矛盾,文章就假托哥哥给小妹写信,支持 小妺的选择,深化主题。《诚以养德,信以修身》(借用古语),《答案在风中飘扬》(借 用歌词)
10.书序(跋)。如《杂》(2003 年)。上海一考生别出心裁,以书序(写在后面的称 为“跋”,也有考生写“跋”的)的形式来诠释话题,将高考作文的体例进一步拓宽,是一 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11.招标简介。如《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标简介》(2000 年)。作者以“中华人民共 和国文化部”的名义,向全世界征求“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文中法、美、中等国 设计师的设计各具特色,不能不让人钦佩考生的机智和大胆。 12.新闻。如北京考生的满分作文《诚信专访》。文章假托诚信落水后被人救起送到医 院,记者去采访诚信。作者设计了对落水的想法和对年轻人的劝告两个采访话题,表明诚信 “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的重要性。”其格式为:本报讯、导语、正文、对话。 13.寓言。如满分作文《扔掉诚信以后》。写年轻人扔掉诚信以后,先被艄公敲诈,再 被公司拒绝,又被旅馆老板欺骗,一环扣一环,最后他良心发现,重获诚信。 二、 标题创新 1.比喻式。如《心灵激起生命的浪花》,通过比喻,巧妙地展示生命与心灵的互动关 系,简洁生动明快。《我心如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成功之花只对挑战者绽放》 等。 2.拟人式。如《月若有情月长吟》,讲述了为母亲治病筹钱为线索,通过我送迷路小孩 感化医生的故事。全文设置在月光下展开,开头写月景,反衬内心焦急;中间写月景,映衬 美好心灵;篇终写月景,写月即写人,深化主题。又如《让爱导航》《让睫毛载来爱,载来 幸福》等。 3.夸张式。如《世界很小是个家》,用了夸小的方法,只要人人都有爱,无论哪里都是 温暖的家。《一花一世界》,世界不是因此而精彩吗?又如《一场秋雨一场寒》。 4.反问式。如《鱼乎?熊掌乎?》,题目就是悬念,文章说明“取鱼还是熊掌,要因人 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看完全文,不禁为作者构思赞叹。又如《21 世纪你美吗?》 等。 5.引用式。如 2002 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借用俗语)一文,小妹把盼望已久的 奖学金偷偷给了比她更需要的竞争对手,心理又有矛盾,文章就假托哥哥给小妹写信,支持 小妹的选择,深化主题。《诚以养德,信以修身》(借用古语),《答案在风中飘扬》(借 用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