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 9 8 年 塔 索 尔 特 制 备 出 CoCl3·6NH3之后的100年间, 化学家们 一直试图解开这类化合物成键本质之 谜。约尔更生(S M Jorgensen,1837- 1914 )提出了一种链理论。 后来,维尔纳用假设和实验证明了自己理论的正确, 并获得了191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而约尔更生做了一个有 诚信的科学家应该做的事: 发表了实验结果, 说明自己的理 论是错的
1 7 9 8 年 塔 索 尔 特 制 备 出 CoCl3·6NH3之后的100年间, 化学家们 一直试图解开这类化合物成键本质之 谜。约尔更生(S M Jorgensen,1837- 1914 )提出了一种链理论。 后来,维尔纳用假设和实验证明了自己理论的正确, 并获得了191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而约尔更生做了一个有 诚信的科学家应该做的事: 发表了实验结果, 说明自己的理 论是错的
7.1 相关的定义和命名 The r e l a ting d e finiti ons and nomenclature 7.1.1 相关的定义 Relating definitions 7.1.2 化学式的书写和配合物的命名 Writing of chemical equ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
7.1 相关的定义和命名 The r e l a ting d e finiti ons and nomenclature 7.1.1 相关的定义 Relating definitions 7.1.2 化学式的书写和配合物的命名 Writing of chemical equ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
7.1.1 相关的定义 让我们先看一个实验: Cu(OH)2沉淀 [Cu(NH3)4]SO4溶液 CuSO4溶液 Cu(OH)2沉淀 [Cu(NH3)4 CuSO4溶液 ]SO4溶液 NH3水 NH3水
7.1.1 相关的定义 让我们先看一个实验: Cu(OH)2沉淀 [Cu(NH3)4]SO4溶液 CuSO4溶液 Cu(OH)2沉淀 [Cu(NH3)4 CuSO4溶液 ]SO4溶液 NH3水 NH3水
● 都存在一个“配位实体”. ● “配位实体”相对稳定,既可存在于晶体中,也可 存 在于溶液中。 ● 与“复盐” (Double salts) 不同,但又无绝对的界线。 显然,这些产物中: 配位化合物可看成是一类由简单化合物反应生成的 复杂化合物: CuSO4 + 4 NH3 [Cu(NH3)4]SO4 3NaF + AlF3 Na3[AlF6] SiF4 + 2 HF H2[SiF6] Ni + 4 CO [Ni(CO)4] K2SO4 +Al2(SO4)3+24 H2O 2 KAl(SO4)2·12H2O
● 都存在一个“配位实体”. ● “配位实体”相对稳定,既可存在于晶体中,也可 存 在于溶液中。 ● 与“复盐” (Double salts) 不同,但又无绝对的界线。 显然,这些产物中: 配位化合物可看成是一类由简单化合物反应生成的 复杂化合物: CuSO4 + 4 NH3 [Cu(NH3)4]SO4 3NaF + AlF3 Na3[AlF6] SiF4 + 2 HF H2[SiF6] Ni + 4 CO [Ni(CO)4] K2SO4 +Al2(SO4)3+24 H2O 2 KAl(SO4)2·12H2O
与配合物相关的一些概念可依下列实例说明: 1. 配位实体和络合物 配位实体(Coordination entity)是由配位共价键结合 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单元, 它可以是阳离子物种(如 例1中的[ C o ( N H 3 ) 6 ] 3 + )、阴 离 子 物 种 (如例 2中 的 [Fe(CN) 6] 4-)或电中性物种(如例3)。 需要强调配位实体所带的电荷时,也可将其叫作络 离子(Complex ion)。这就是说, “络合物”和“络离子 ”都是“配位实体”的同义。 例1 例2 例3 [Co(NH3)6]Cl3 K4[Fe(CN)6] [Ni(CO)4]
与配合物相关的一些概念可依下列实例说明: 1. 配位实体和络合物 配位实体(Coordination entity)是由配位共价键结合 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单元, 它可以是阳离子物种(如 例1中的[ C o ( N H 3 ) 6 ] 3 + )、阴 离 子 物 种 (如例 2中 的 [Fe(CN) 6] 4-)或电中性物种(如例3)。 需要强调配位实体所带的电荷时,也可将其叫作络 离子(Complex ion)。这就是说, “络合物”和“络离子 ”都是“配位实体”的同义。 例1 例2 例3 [Co(NH3)6]Cl3 K4[Fe(CN)6] [Ni(C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