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1)内容 ①研究对象: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②时间:形成配子时。 ③行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④结果: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 给后代。 (2)实质:等位基因随_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7.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1)内容: ①研究对象:控制 的遗传因子。 ②时间:形成 时。 ③行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 ④结果: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 中,随 遗传 给后代。 (2)实质: 随 的分开而分离。 同一性状 配子 分离 不同配子 配子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
8.适用范围 (1)真核(原核、真核生物有性(无性、有性)生殖的_细胞桉细胞核、 细胞质)遗传。 (2)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8.适用范围 (1) (原核、真核)生物 (无性、有性)生殖的 (细胞核、 细胞质)遗传。 (2)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真核 有性 细胞核 一 一
9与交配方式相关的概念及其作用 概念 作用 ①通过杂交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 杂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得到新品种 交间雌雄配子的结合 ②通过后代性状分离比,判断显、隐性性状 自」_基因型相同的个①不断提高种群中_纯合子的比例 交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①测定F1的基因组成 测F1与隐性纯合子杂 ②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交交 ③高等动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9. 与交配方式相关的概念及其作用 概念 作用 杂 交 的个体 间雌雄配子的结合 ①通过杂交将 , 得到新品种 ②通过 ,判断显、隐性性状 自 交 的个 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 ①不断提高种群中 的比例 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测 交 F1与 杂 交 ①测定 F1的基因组成 ②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③高等动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基因型不同 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 后代性状分离比 基因型相同 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
诊断辨析 (1)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 隐性性状。(×) (2)生物体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总是相等的。(×) (3)F2的3:1性状分离比仅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5)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的基因型。(×) (6)运用假说一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诊断辨析 (1)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 隐性性状。( ) (2)生物体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总是相等的。( ) (3)F2的3∶1性状分离比仅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 (4)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5)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6)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 × × × × × √
习热图解读 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 d F 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哪一幅?其具体内涵 是什么?发生时间及细胞学基础是什么? 提示③可揭示分离定律实质,其内涵是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 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其发生时间为减I后期,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 体分离
热图解读 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 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哪一幅?其具体内涵 是什么?发生时间及细胞学基础是什么? 提示 ③可揭示分离定律实质,其内涵是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 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其发生时间为减Ⅰ后期,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 体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