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能够利用课程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基础科学研究、 课程目标 应用开发中的无机化学问题,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D1:D2)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1具有坚定正确的攻 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 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 祖国,热爱人民,拥护 课程目标3:通过“课程思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案例 ,培养学生端正的三观 D 1思想品德 1.2具有科学精神、人 和科学的方法论、人文情 文修养、职业素养、社 课程目标与 和社会责任感 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 毕业要求的 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 对应关系 牡情民情,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目标1:熟悉或掌握有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 机化合物基本结构、性能 学、工程基础和材料化 2.工程知识 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三 学专业知识用于解决 联系的规律和理论知识。 复杂环培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2:具备能应用数
21 课程目标 和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能够利用课程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基础科学研究、 应用开发中的无机化学问题,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D1;D2) D 课程目标与 毕业要求的 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思想品德 1.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 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 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 祖国,热爱人民,拥护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2 具有科学精神、人 文修养、职业素养、社 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 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 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目标 3:通过“课程思政” 案例,培养学生端正的三观 和科学的方法论、人文情怀 和社会责任感。 2.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 学、工程基础和材料化 学专业知识用于解决 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 1:熟悉或掌握有 机化合物基本结构、性能、 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 联系的规律和理论知识。 课程目标 2:具备能应用数
理科学、化学及工程知识的 能力。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课程目标2:具有试验设计 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讨论 原理,识别、表达、并力。 3.问题分析 通过文藏研究分析复 杂材料化学问题,以获 得有效结论。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课程目标2:利用有机化学 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知识解释或解决相关专业之 率,设计满足特定需求肛艺中或生产中关于有机化 的系统,单元(部件)合物变化及转化问题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 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 识,考虑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文化以及 环境等因素。 能够基于材料化学相课程目标2:具备能参与化 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肛过程优化及开发、化工工 7.工程与社会 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艺设计和化工新技术应用的 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能力。 决方案对社会、健康
22 理科学、化学及工程知识的 能力。 3.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 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 原理,识别、表达、并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 杂材料化学问题,以获 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 2:具有试验设计、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讨论能 力。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 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 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 的系统,单元(部件) 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 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 识,考虑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文化以及 环境等因素。 课程目标 2:利用有机化学 知识解释或解决相关专业之 工艺中或生产中关于有机化 合物变化及转化问题。 7.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材料化学相 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 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 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 决方案对社会、健康、 课程目标 2:具备能参与化 工过程优化及开发、化工工 艺设计和化工新技术应用的 能力
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 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 责任。 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课程目标3:提升学生对可 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境保护与清洁生产的责任意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识。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复杂材料化学问题的 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 提出防控措施。 只有人文社会科学素课程目标3:通过"课程思政 养、社会责任感,能够案例,培养学生端正的三观 9.职业规范 在材料化学实践中理和科学的方法论、人文情怀 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和社会责任感。 德,履行责任。 能够就复杂材料化学课程目标2:只备能参与化 同题与业界同行及社工过程优化及开发、化工工 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艺设计和化工新技术应用 11.沟通 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的能力。 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 信、清晰表达或回应指 合,并只备一定的国际
23 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 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 责任。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 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 复杂材料化学问题的 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 提出防控措施。 课程目标 3:提升学生对环 境保护与清洁生产的责任意 识。 9.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社会责任感,能够 在材料化学实践中理 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 德,履行责任。 课程目标3:通过“课程思政” 案例,培养学生端正的三观 和科学的方法论、人文情怀 和社会责任感。 11.沟 通 能够就复杂材料化学 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 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 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 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 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 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 课程目标2:具备能参与化 工过程优化及开发、化工工 艺设计和化工新技术应用 的能力
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 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自主 13.终身学习 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学习、终身学习与创新精 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神。 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 理论 实践 合计 第10章元素化学引论 2 2 第11章氢和稀有气体 2 第12章卤素 4 E 第13章氧族元素 4 4 教学内容第14章氮族元素 4 第15章碳族元素 4 第16章硼族元素 4 第17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第18章铜族元素锌族元素 4 合计 32 名 F ■课堂讲授 口讨论座谈 ■问题导向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式 口专题学习 口实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口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授课 支撑 课程思政融入 教学方式 G 教学内容 次别 课程 思政元素 思政目标 与手段
24 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 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3.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 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 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终身学习与创新精 神。 E 教学内容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合计 第 10 章 元素化学引论 2 2 第 11 章 氢和稀有气体 2 2 第 12 章 卤素 4 4 第 13 章 氧族元素 4 4 第 14 章 氮族元素 4 4 第 15 章 碳族元素 4 4 第 16 章 硼族元素 4 4 第 17 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4 4 第 18 章 铜族元素 锌族元素 4 4 合计 32 32 F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讨论座谈 问题导向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 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其他 翻转课堂、专题报告等 G 授课 次别 教学内容 支撑 课程 课程思政融入 教学方式 思政元素 思政目标 与手段
教学安排 目标 ,课堂讲授。 第10章元素化学引论 目 h、2、 发展史 培养文化认同,增强问题导向 第11章氢和稀有气 课 1)氢堂及化物 撑程标 案例式、启 2 的物理化学性质。 发式、探究 (2)稀有气体,了解稀有 式 气体的发展简史、单质 支 课 课堂讲授 第12章卤素 应停事树立正确认识科学 24 问题导向、 件 双刀剑的理急。 探究式学习 第13章氧族元素 弹程标 1、2、 35 第14章氮族元素 支课目 撑程标 、2、 B、4 支 目 找程标 紧究与创新精神,制课堂讲授。 第15章碳族元素 1、2、 问题导向 催化剂制 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B、4、 探究式学 与价值观 分组合 25
25 教学安排 目标 1 第 10 章 元素化学引论 支 撑 课 程 目 标 1、2、 3、4、 无 机 化 学 发展史 (1) 深植家国情怀, 培养文化认同,增强 民族自信;(2) 坚定 课堂讲授、 问题导向 2 第 11 章 氢和稀有气 体 (1)氢,掌握氢及氢化物 的物理化学性质。 (2)稀有气体,了解稀有 气体的发展简史、单质、支 撑 课 程 目 标 1、2、 3、4、 5 案例式、启 发式、探究 式 3 第 12 章 卤素 支 撑 课 程 目 标 1、2、 3、4、 5 反 应 停 事 件 树立正确认识科学 双刃剑的理念。 课堂讲授、 问题导向、 探究式学习 4 第 13 章 氧族元素 支 撑 课 程 目 标 1、2、 3、4、 5 5 第 14 章 氮族元素 支 撑 课 程 目 标 1、2、 3、4、 5 6 第 15 章 碳族元素 支 撑 课 程 目 标 1、2、 3、4、 5 催化剂 探究与创新精神,树 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与价值观; 课堂讲授、 问题导向、 探 究 式 学 习、分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