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 Smith,分析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和 切割序列,认为它由5-6个碱基组成 原因:限制性酶将TDNA切成平均长度为1000 碱基的片段。 识别和切割序列:中心对称的回文结构。 限制性酶:HindⅡ C-A-Pu-Py-T-G 5—G-T-Py-Pu-A-C Nathans:用限制性酶切割猴子S4DNA, DNA测序
• 1967年,Smith,分析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和 切割序列,认为它由5-6个碱基组成 • 原因:限制性酶将T7DNA切成平均长度为1000 碱基的片段。 • 识别和切割序列:中心对称的回文结构。 • 限制性酶:HindⅡ • Nathans:用限制性酶切割猴子SV40DNA, DNA测序。 C-A-Pu-Py-T-G 5 ' G-T-Py-Pu-A-C 3 ' 5 ' 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双链DNA内部特异位点并裂解磷酸 酯键 分类:Ⅰ型、Ⅱ型、Ⅲ型 命名: EcOR I(E:属名;co:种名;R:株;I: 发现次序)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双链DNA内部特异位点并裂解磷酸 二酯键 • 分类:Ⅰ型、Ⅱ型、Ⅲ型 • 命名: – EcoRⅠ(E:属名;co:种名;R:株;Ⅰ: 发现次序)
识别和切割位点 回文结构4~6bp 出现两种末端 粘性末端粘端 平头末端平端 同工异源酶:来源不同,但能识别和切 割同一位点 同尾酶:识别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 粘性末端
• 识别和切割位点 – 回文结构 4~6 bp – 出现两种末端 *粘性末端 粘端 *平头末端 平端 • 同工异源酶:来源不同,但能识别和切 割同一位点 • 同尾酶:识别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 粘性末端
粘性末端与平头末端 ECOR I 粘性末端 5′— GATTO-3 AATTO-3′ 3′- CTTAAG5′ 3′— ctTAA G-5′ Sma i 平头末端 5′- CCCGGG-3 5′—CCC GGG-3′ 3′- GGGCCO-5′ 3′-GGG CCC-5′
粘性末端与平头末端 EcoRⅠ GAATTC CTTAAG 5 ′ 3 ′ 3 ′ 5 ′ 5 ′ G CTTAA AATTC 3 ′ G 3 ′ 5 ′ 粘性末端 SmaⅠ CCCGGG GGGCCC 5 ′ 3 ′ 3 ′ 5 ′ 5 ′ CCC GGG GGG 3 ′ CCC 3 ′ 5 ′ 平头末端
修饰酶 DNA聚合酶I 逆转录酶 (reverse transcriptase) T4DNA连接酶(T4 ligase) 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 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 Taq DNA聚合酶
修饰酶 • DNA聚合酶Ⅰ • 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 T4DNA连接酶(T4 ligase) •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 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 • Taq DNA聚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