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移动应用编程》思政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9110222 课程名称:可视化移动应用编程 英文名称:Visual Mobile Application Programing 课程类别:通识课 学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以谷歌公司首度开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二次开发的软件App Inventor2(简称ai2)作为教学工具,开发环境由组件设计和逻辑设计两部分组 成,是一门可视化的在线编程语言,通过拖动组件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界面设 计,通过拼搭代码块实现零基础的程序编写。该课程让移动设备的使用者同时成 为开发者,培养学生由生活痛点发现问题、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包含逻辑思维、艺术理念、设计构思等素质在内的整合思维的 养成。 该课程以项目驱动组织案例教学,通过10个实用有趣的项目展开教学内容, 每个项目从预备知识、创意来源、组件设计和逻辑设计几方面进行学习,所有项 目覆盖用户组件、界面布局、多媒体、传感器、绘图动画、数据存储、通信连接 和社交应用等教学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掌握编程技能和培养工科思维两 方面的人才培养目标。 This course uses the software App Inventor 2 (ai2 for short)developed by Googl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secondly developed by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 teaching tool.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composed of component design and logic design.It is a visual online programming language, realize the interface design of"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by dragging components, and realize zero-based programming by assembling code blocks.This course allows users of mobile devices to become developers at the same time,training students to discover problems from pain points in life,use computational thinking to analyze problems,write programs to solve problems,and integrate logical thinking,artistic
《可视化移动应用编程》思政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9110222 课程名称:可视化移动应用编程 英文名称:Visual Mobile Application Programing 课程类别:通识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以谷歌公司首度开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二次开发的软件App Inventor 2(简称ai2)作为教学工具,开发环境由组件设计和逻辑设计两部分组 成,是一门可视化的在线编程语言,通过拖动组件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界面设 计,通过拼搭代码块实现零基础的程序编写。该课程让移动设备的使用者同时成 为开发者,培养学生由生活痛点发现问题、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包含逻辑思维、艺术理念、设计构思等素质在内的整合思维的 养成。 该课程以项目驱动组织案例教学,通过 10 个实用有趣的项目展开教学内容, 每个项目从预备知识、创意来源、组件设计和逻辑设计几方面进行学习,所有项 目覆盖用户组件、界面布局、多媒体、传感器、绘图动画、数据存储、通信连接 和社交应用等教学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掌握编程技能和培养工科思维两 方面的人才培养目标。 This course uses the software App Inventor 2 (ai2 for short) developed by Googl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secondly developed by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 teaching tool.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composed of component design and logic design. It is a visual online programming language , realize the interface design of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by dragging components, and realize zero-based programming by assembling code blocks. This course allows users of mobile devices to become developers at the same time, training students to discover problems from pain points in life, use computational thinking to analyze problems, write programs to solve problems, and integrate logical thinking, artistic
concepts,design concepts and other qualities. This course is based on project-driven organizational case teaching.Expans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10 practical and interesting projects.Each project learns from prerequisite knowledge,creative resources,component design and logic design All projects cover user components,interface layout,multimedia.,Sensors,drawing animation,data storage,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and social applications and other teaching content.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urriculum,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in mastering programming skills and cultivating engineering thinking has been reache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渗透,计算思维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的 热门话题。周以真教授提出计算思维的概念,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 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 一系列思维活动:一些学者认为计算思维应该与阅读、写作和算术一样,成为 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可视化移动应用编程》符合新工科通识能力模型 一级指标个性发展能力中的二级指标工科思维,是比计算思维含义更加全面的思 维方式,在工科通识教育体系或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显而易见。 该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新工科通识课,不需要编程基础就可 进行移动应用开发,通过课程的学习拟达到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1)知识结构。针对全专业学生开设门槛较低的编程通识课,使学生在T+ 时代能够顺应复合型人才需求,优化知识结构,增强职场竞争力。 (2)思维结构。课程在训练编程技能的同时达到培养工科思维的目的,这 对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讲比编程能力更加重要,拟达到以下四方面的思维培养: ①培养计算思维。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法,问题的引入和解决培养 学生用计算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②培养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兴趣发现问题,用整合思维 的方法综合信息技术、艺术理念、设计构思等知识和经验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培养系统性思维。完成一个项目必然涉及界面设计和逻辑设计,除了模块 功能的设计还要考虑模块间的制约关系,实现功能完整、结构清晰的项目必然用 到系统思维,否则后期的查错必然牵一发而动全局,造成更大的开销。 ④培养工程设计思维。以项目驱动展开教学,对项目的讲解从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应用的设计与开发。 (3)道德素养。古人云:“君子不欲才过德,不欲名过实,不欲文过质
concepts, design concepts and other qualities. This course is based on project-driven organizational case teaching. Expans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10 practical and interesting projects. Each project learns from prerequisite knowledge, creative resources, component design and logic design. All projects cover user components, interface layout , multimedia. , Sensors, drawing animation, data storage,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and social applications and other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urriculum,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in mastering programming skills and cultivating engineering thinking has been reache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渗透,计算思维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的 热门话题。周以真教授提出计算思维的概念,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 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 一系列思维活动;一些学者认为计算思维应该与阅读、写作和算术一样,成为 21 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可视化移动应用编程》符合新工科通识能力模型 一级指标个性发展能力中的二级指标工科思维,是比计算思维含义更加全面的思 维方式,在工科通识教育体系或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显而易见。 该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新工科通识课,不需要编程基础就可 进行移动应用开发,通过课程的学习拟达到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1)知识结构。针对全专业学生开设门槛较低的编程通识课,使学生在IT+ 时代能够顺应复合型人才需求,优化知识结构,增强职场竞争力。 (2)思维结构。课程在训练编程技能的同时达到培养工科思维的目的,这 对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讲比编程能力更加重要,拟达到以下四方面的思维培养: ①培养计算思维。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法,问题的引入和解决培养 学生用计算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②培养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兴趣发现问题,用整合思维 的方法综合信息技术、艺术理念、设计构思等知识和经验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培养系统性思维。完成一个项目必然涉及界面设计和逻辑设计,除了模块 功能的设计还要考虑模块间的制约关系,实现功能完整、结构清晰的项目必然用 到系统思维,否则后期的查错必然牵一发而动全局,造成更大的开销。 ④培养工程设计思维。以项目驱动展开教学,对项目的讲解从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应用的设计与开发。 (3)道德素养。古人云:“君子不欲才过德,不欲名过实,不欲文过质
才过德者不样,名过实者有殃,文过质者莫之与长”。唯有道德素养才能驾取知 识才能,厚德方能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课程教学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 点,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学生培养为能够适应时代需 求的复合型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资源 课程上线学银在线教学平台,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的 省一流在线课程,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包括课程文档、教学课件、讲解视频、课 程题库、作业演示等全套线上资源,既面向社会公开开课,也针对广财学生实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二)教学模式 课程采用融入思政内容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学习环境、学习活动 和评价标准三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并对参与混合式教学的教师与学生主体 也有一定的素质要求。 (1)三个要素 ①学习环境:课程采用基于MOOC的线上资源和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的混合 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在线资源组织教学流程,借助学习平台考核学习效果,实 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 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②学习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学习活动的不同组合可形成翻转课堂、理实一体 和掌握学习三种混合模式。(a)理论教学的部分章节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课前自学完成知识传授,课堂讨论或精讲要点完成知识内化:(b)而有些章节适 合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堂以讲解为主,课后复习或考核以检验知识掌握情况。 (©)实践教学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完成知识准备,课堂教师讲解 基本原理,学生操作实验项目,教师分析实验结果。 ③评价标准: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重考核结果轻学习过程、重理论知识轻动 手能力、重技能训练轻思维培养、重专业教育轻思政育人的评价方式,融入思政 内容的混合式教学采用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标准。对标思政育人的目标和在线 教学平台的考核功能,课程采用多维度与多主体的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与总结 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方式相结合,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2)两个主体 ①教师素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备互联网思维、设计思维
才过德者不祥,名过实者有殃,文过质者莫之与长”。唯有道德素养才能驾驭知 识才能,厚德方能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课程教学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 点,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学生培养为能够适应时代需 求的复合型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资源 课程上线学银在线教学平台,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的 省一流在线课程,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包括课程文档、教学课件、讲解视频、课 程题库、作业演示等全套线上资源,既面向社会公开开课,也针对广财学生实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二)教学模式 课程采用融入思政内容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学习环境、学习活动 和评价标准三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并对参与混合式教学的教师与学生主体 也有一定的素质要求。 (1)三个要素 ①学习环境:课程采用基于MOOC的线上资源和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的混合 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在线资源组织教学流程,借助学习平台考核学习效果,实 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 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②学习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学习活动的不同组合可形成翻转课堂、理实一体 和掌握学习三种混合模式。(a)理论教学的部分章节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课前自学完成知识传授,课堂讨论或精讲要点完成知识内化;(b)而有些章节适 合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堂以讲解为主,课后复习或考核以检验知识掌握情况。 (c)实践教学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完成知识准备,课堂教师讲解 基本原理,学生操作实验项目,教师分析实验结果。 ③评价标准: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重考核结果轻学习过程、重理论知识轻动 手能力、重技能训练轻思维培养、重专业教育轻思政育人的评价方式,融入思政 内容的混合式教学采用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标准。对标思政育人的目标和在线 教学平台的考核功能,课程采用多维度与多主体的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与总结 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方式相结合,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2)两个主体 ①教师素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备互联网思维、设计思维
和教学学术思维,并在教学活动中完成从主体到主导的角色转换,协助学生以主 体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本着以人为本、教育为纲的原则不断 学习、与时俱进,对标一流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的“两性一度”要求, 建设融入思政内容的高质量课程,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②学生素质:学生要挣脱传统教学模式作为被动受众的桎梏,在混合式教学 中学生从知识接收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合作学习者、知识建造者、创意沟通者 等多重角色,增强多维学习的投入,促进思维素养的发展。在融入思政内容的全 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学生要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业为己 任,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骄傲,十年磨剑、奋发图强,为中华民 族的复兴而努力。 (三)教学手段 黄甫全教授认为,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 (1)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 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 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2)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 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 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 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3)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 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 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分别对课前、课堂与课后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进行概述。 (1)课前:该阶段对应布卢姆层级模型的初阶目标,达到识记概念、理解 原理的学习目标即可。 ①教师通过QQ群或学习平台发布通知、学习资料或任务清单,任务清单尽 可能详尽地列出学生的课前自学任务。 ②学生根据任务清单观看视频、学习文档、查阅资料、思考问题。 ③为促使学生落实课前自学,教师可抛出问题引导讨论,学生根据自学情况 参与讨论和互动,提交讨论结果或自学疑问供教师参考。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或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备课,确定课堂讲授或讨论 的内容。 ⑤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付出从课前就开始,每次课前组织自学
和教学学术思维,并在教学活动中完成从主体到主导的角色转换,协助学生以主 体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本着以人为本、教育为纲的原则不断 学习、与时俱进,对标一流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的“两性一度”要求, 建设融入思政内容的高质量课程,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②学生素质:学生要挣脱传统教学模式作为被动受众的桎梏,在混合式教学 中学生从知识接收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合作学习者、知识建造者、创意沟通者 等多重角色,增强多维学习的投入,促进思维素养的发展。在融入思政内容的全 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学生要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业为己 任,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骄傲,十年磨剑、奋发图强,为中华民 族的复兴而努力。 (三)教学手段 黄甫全教授认为,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 (1)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 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 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2)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 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 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 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3)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 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 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分别对课前、课堂与课后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进行概述。 (1)课前:该阶段对应布卢姆层级模型的初阶目标,达到识记概念、理解 原理的学习目标即可。 ①教师通过QQ群或学习平台发布通知、学习资料或任务清单,任务清单尽 可能详尽地列出学生的课前自学任务。 ②学生根据任务清单观看视频、学习文档、查阅资料、思考问题。 ③为促使学生落实课前自学,教师可抛出问题引导讨论,学生根据自学情况 参与讨论和互动,提交讨论结果或自学疑问供教师参考。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或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备课,确定课堂讲授或讨论 的内容。 ⑤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付出从课前就开始,每次课前组织自学
流程、针对性备课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教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岗敬业就是爱 党爱国的理念。 (2)课堂:该阶段对应布卢姆层级模型的中阶目标,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掌握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灵活组织课堂流程,如果是理论课的学习,可根 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精讲主要内容,或者组织课堂讨论: 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运用掌握的知识完成设定的任务,通过分析并解 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内化。 ③如果是实践课的学习,教师可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实验过程,然后指导学 生完成实验内容并分析实验结果。 ④用教育理论指导敦学实践才能目标明确、事半功倍,而实践又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学术思维的指导下将教学活动看作充满张力的行为 艺术,通过身体力行表达核心诉求、达到教学目的,才能使理论之树常青。 (3)课后:该阶段对应布卢姆层级模型的高阶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 并学以致用。 ①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作业或者配套章节测验,可包括识记理解类的客观 题,应用分析类的主观题,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深化运用 ②也可布置评价创造类的开放性题目,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③《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新时代的教育背 景下,不仅要温故知新,更要推陈出新。因此,通过适当的课后练习不仅可以 帮助学生巩固和内化知识,还可以启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创新意 识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项目1问好的企鹅 (一)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1)了解Android的历史和ai2的起源: (2)熟悉a2的开发环暗和开发流程: (3)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 (4)熟悉应用的结构和事件的响应: (5)学握ai2的调试方法、安装包的下载和源代码的导入导出: (6)掌握按钮事件的定义和计时器、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
流程、针对性备课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教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岗敬业就是爱 党爱国的理念。 (2)课堂:该阶段对应布卢姆层级模型的中阶目标,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掌握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灵活组织课堂流程,如果是理论课的学习,可根 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精讲主要内容,或者组织课堂讨论; 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运用掌握的知识完成设定的任务,通过分析并解 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内化。 ③如果是实践课的学习,教师可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实验过程,然后指导学 生完成实验内容并分析实验结果。 ④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才能目标明确、事半功倍,而实践又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学术思维的指导下将教学活动看作充满张力的行为 艺术,通过身体力行表达核心诉求、达到教学目的,才能使理论之树常青。 (3)课后:该阶段对应布卢姆层级模型的高阶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 并学以致用。 ①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作业或者配套章节测验,可包括识记理解类的客观 题,应用分析类的主观题,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深化运用。 ②也可布置评价创造类的开放性题目,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③《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新时代的教育背 景下,不仅要温故知新,更要推陈出新。因此,通过适当的课后练习不仅可以 帮助学生巩固和内化知识,还可以启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创新意 识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项目 1 问好的企鹅 (一)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1)了解Android的历史和ai2 的起源; (2)熟悉ai2 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流程; (3)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 (4)熟悉应用的结构和事件的响应; (5)掌握ai2 的调试方法、安装包的下载和源代码的导入导出; (6)掌握按钮事件的定义和计时器、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