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单元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三)P2—P4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 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 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 象力和推理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四、单元教学安排 观察物体(三) .2课时 【知识结构】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1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一、单元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三)P2——P4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 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 会 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 象 力和推理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四、单元教学安排 观察物体(三)…………………………………………2 课时 【知识结构】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第1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教材P2~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 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 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2 第 1 课时 从某个角度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教材 P2~例 1、例 2 及练习一第 1-2 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 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 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合作探究 (1)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2、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 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 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
3 (二)合作探究 (1)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2、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 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 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 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 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 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
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 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的的一有种法)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2、可能 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3、从一个面看到物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知道从两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以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范围。 第2课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一、教学内容:教材P2~例1、例2及练习一第3-7题。 二、教学目标:
4 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 1 的对面是几,2 的对面是几,3 的对面是 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 2、可能一 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3、从一个面看到物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知道从两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以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范围。 第 2 课时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一、教学内容:教材 P2~例 1、例 2 及练习一第 3-7 题。 二、教学目标:
1、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 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 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 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 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 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口。 请同学们猜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 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例2
5 1、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 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 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 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 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 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 2 个,有的说 3 个……http: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 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