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导学案1 课题 3天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 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3.抓 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 乡下的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4.背诵自己喜 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了解天 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小 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课堂活动 预|工.自读课文,读通句子。2.自学生字:藉、蝙蝠、霸、宙歹.理解词 习 语。(通过自学,你在课文中搜集了哪些词语?能过读课文或利用学习工 交 具理解词语意思。) 流 4.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展1.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先在小组内读一读。 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汇 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报 因为天窗让孩子们所以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因为天窗让孩子们所以发明 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2.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最好的词 语或句子有哪些?写下来,说说好在哪里?(5分钟) (师重点引导“雨脚卜落卜落跳”“带子似的闪电一划”“掠过一条黑 影”等) 3.课文中我最喜欢的是句子或段落是什么?说明理由。 你认为这是一扇怎样的天窗?说说你的看法。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03 天窗导学案 1 课题 3 天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 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3.抓 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 乡下的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4.背诵自己喜 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了解天 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小 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课堂活动 预 习 交 流 1.自读课文,读通句子。2.自学生字:藉、蝙蝠、霸、宙 3.理解词 语。(通过自学,你在课文中搜集了哪些词语?能过读课文或利用学习工 具理解词语意思。) 4.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展 示 汇 报 1.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先在小组内读一读。 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天窗让孩子们所以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因为天窗让孩子们所以发明 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2.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最好的词 语或句子有哪些?写下来,说说好在哪里?(5 分钟) (师重点引导“雨脚卜落卜落跳”“带子似的闪电一划”“掠过一条黑 影”等) 3.课文中我最喜欢的是句子或段落是什么?说明理由。 .你认为这是一扇怎样的天窗?说说你的看法。4.
重点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合作交流: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 合的慰藉”?2.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为什么说 作“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探究 4.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5.小组合作完成展示部分的内容。 教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让学生谈出 师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2、是摆弄什么 指小玩具?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 导的回3、忆 课|1.通过预习,我知道“慰藉”这个词的意思是我能用“慰藉”写一句 检|话: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天窗是 测|这篇课文写的是 学后反思
合 作 探 究 重点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合作交流: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 的慰藉”?2.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为什么说 “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4.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5.小组合作完成展示部分的内容。 教 师 指 导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让学生谈出 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 2、是摆弄什么 小玩具?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 的回 3、忆。 课 堂 检 测 1.通过预习,我知道“慰藉”这个词的意思是我能用“慰藉”写一句 话: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天窗是 这篇课文写的是 学 后 反 思 七彩 学科网:https://www.7cxk.com/(微信公众号:qicaixueke,或搜索:
阅读理解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蚂蚁四重奏 蚂蚁是世界上分布广、数量多的生物之一。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任何一个 角落。我曾仔细观察过这种神奇的小动物,发现它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生存哲 学。正是这一套哲学让蚂蚁家庭永远繁荣昌盛、生生不息。我管这套哲学叫“蚂 蚁四重奏 第一重:永不放弃。如果我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 路,不是翻过或钻过障碍物,就是绕道而行。总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二重:未雨绸缪。整个夏天蚂蚁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刚一入夏,蚂蚁 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第三重:满怀期待。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 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即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 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 躲回温暖的洞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 第四重:竭尽所能。二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答案是,全力以赴 地工作 小小的蚂蚁给我们上了一堂多么生动的哲学课啊。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永 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 (选自《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小学版)》2011年第12期) (1)照样子,写词语。 生生不息(AABC式): 丰衣足食(含有近义词): 2)画线句子是一个句,请你仿写一句: (3)蚂蚁是怎样“未雨绸缪”的? (4)小蚂蚁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你从哪些事物中得到过启示呢?举个例子说一说吧。 【答案】(1)亭亭玉立;历历在目;良师益友;聚精会神 (2)设问;示例: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需要你多读好词好句,多读好文章
七彩学科网) 专业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覆盖各学科各版教材,敬请关注公众号,资源早知 道! 阅读理解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蚂蚁四重奏 蚂蚁是世界上分布广、数量多的生物之一。它们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任何一个 角落。我曾仔细观察过这种神奇的小动物,发现它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生存哲 学。正是这一套哲学让蚂蚁家庭永远繁荣昌盛、生生不息。我管这套哲学叫“蚂 蚁四重奏”。 第一重:永不放弃。如果我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 路,不是翻过或钻过障碍物,就是绕道而行。总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二重:未雨绸缪。整个夏天蚂蚁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刚一入夏,蚂蚁 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第三重:满怀期待。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 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即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 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 躲回温暖的洞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 第四重:竭尽所能。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答案是,全力以赴 地工作。 小小的蚂蚁给我们上了一堂多么生动的哲学课啊。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永 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 (选自《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小学版)》2011 年第 12 期) (1)照样子,写词语。 生生不息(AABC 式):________、________ 丰衣足食(含有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请你仿写一句:________。 (3)蚂蚁是怎样“未雨绸缪”的? (4)小蚂蚁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你从哪些事物中得到过启示呢?举个例子说一说吧。 【答案】 (1)亭亭玉立;历历在目;良师益友;聚精会神 (2)设问;示例: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需要你多读好词好句,多读好文章
多写文章。 (3)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 样可以丰衣足食 (4)蚂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 才是成功的秘诀 (5)示例:我观察过猫捕鼠,猫可以在老鼠洞前一动不动地等待几个小时。由 此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下去不放弃 【解析】【分析】(1)从给出的词语“生生不息″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 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从给出的词语“丰衣足食”来看,是含有近义词。 (2)先提出为题(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然后紧接着回 答(答案是,全力以赴地工作。),这是设问句。 3)考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 定相关信息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査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 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 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示例:亭亭玉立:历历在目;良师益友;聚精会神;(2)设 问:示例: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需要你多读好词好句,多读好文章,多写文 章。(3)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 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4)蚂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永不放弃、未雨绸缪、 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5)示例:我观察过猫捕鼠,猫可以 在老鼠洞前一动不动地等待几个小时。由此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要有耐心 有恒心,坚持下去不放弃。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 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 即可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飞行之王一一蜻蜒
多写文章。 (3)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蚁同 样可以丰衣足食。 (4)蚂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 才是成功的秘诀。 (5)示例:我观察过猫捕鼠,猫可以在老鼠洞前一动不动地等待几个小时。由 此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下去不放弃。 【解析】【分析】(1)从给出的词语“生生不息”来看,是 AABC 式结构,即第 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从给出的词语“丰衣足食”来看,是含有近义词。 (2)先提出为题(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然后紧接着回 答(答案是,全力以赴地工作。),这是设问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 定相关信息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 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 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示例:亭亭玉立;历历在目;良师益友;聚精会神;(2)设 问;示例: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需要你多读好词好句,多读好文章,多写文 章。(3)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在万物凋敝的冬季,蚂 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4)蚂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永不放弃、未雨绸缪、 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5)示例:我观察过猫捕鼠,猫可以 在老鼠洞前一动不动地等待几个小时。由此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要有耐心、 有恒心,坚持下去不放弃。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 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 即可。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飞行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世界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 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 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 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 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 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 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 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 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硏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 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 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 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 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 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下列成语中的“望”字与望尘莫及”的“望”意思相同的是() A.德高望重 B.一望无际 C.众望所 归 D.喜出望外 (2)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不包括()。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 方 D.分类别 (3)文中介绍蜻蜓是飞行之王时写到了飞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用“ '画出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并说说它能做这些“特技表 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蜻蜓飞上玉搔头″是一句唐诗。你还知道哪些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写 【答案】(1)B (2)D (3)突出了蜻蜓飞行技巧之髙,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对蜻蜓特殊的身 体结构更容易理解。 (4)①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 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 次,作长“8"字运动。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② 根本原因: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
蜻蜓被誉为昆虫世界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 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 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 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 30~50 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 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 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 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 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 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 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 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 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 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 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下列成语中的“望”字与“望尘莫及”的“望”意思相同的是( )。 A. 德 高 望 重 B. 一望无际 C. 众 望 所 归 D. 喜出望外 (2)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不包括( )。 A. 列数字 B. 作比较 C. 打 比 方 D. 分类别 (3)文中介绍蜻蜓是飞行之王时写到了飞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用“________”画出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并说说它能做这些“特技表 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蜻蜓飞上玉搔头”是一句唐诗。你还知道哪些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写。 【答案】 (1)B (2)D (3)突出了蜻蜓飞行技巧之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读者对蜻蜓特殊的身 体结构更容易理解。 (4)①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 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 30~50 次,作长“8”字运动。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② 根本原因: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