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学案 课题:《诗五首》学案编号:BYWX030主备人:武鹤老师姓名: 教学目的: 1.诵读并默写五首诗歌。(学习重点) 2.能够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了解五首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 3.能从情感、写法、炼字、修辞等角度品味诗句,增加语言积累。(学习重点) 《饮酒》 、独学: 熟悉作者:作者是东晋(朝代)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人名)。他名潜字元亮自号五 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代表作有: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②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 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⑧伍五柳先生传》(过去进步 知识分子企慕的人物),④赋《归去来兮辞》 2、划出句中停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诅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解释下列加黑的字: (1)结庐在人境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何能尔何:怎么,为什么 尔:这样。 (3)山气日夕佳山气:南山的气象。 日夕:傍晚。 (4)欲辨已忘言辨:辨识。 (5)飞鸟相与还相与:相伴 还:回巢。 4、用原句填写 (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采菊东筲下,悠然 见南山
1 语文导学案 课题:《诗五首》 学案编号:BYWX-030 主备人:武鹤 老师姓名: 教学目的: 1. 诵读并默写五首诗歌。(学习重点) 2. 能够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了解五首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 3.能从情感、写法、炼字、修辞等角度品味诗句,增加语言积累。(学习重点) 《饮酒》 一、独学: 1.熟悉作者:作者是 东晋 (朝代)的山水田园 诗人陶渊明(人名)。他名潜,字元亮,自号五 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代表作有: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 ②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 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 ③《五柳先生传》(过去进步 知识分子企慕的人物),④赋《归去来兮辞》 2、划出句中停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解释下列加黑的字: (1)结庐在人境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何能尔 何:怎么,为什么 尔:这样。 (3)山气日夕佳 山气:南山的气象。 日夕:傍晚。 (4)欲辨已忘言 辨:辨识。 (5)飞鸟相与还 相与:相伴。 还:回巢。 4、用原句填写: (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
(2)《饮酒》中最受世人推崇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心远地自偏 (4)表述诗人远离世俗名利,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5)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采菊东筲下,悠然见南山。 (6)写南山美好晚景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⑦)《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对学、群学: 5、品味理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 为什么? (助学:"悠然"写出了作者在大自然中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 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2)请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名句。 (助学:;a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 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b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已悠闲自得的形象。) (3.)《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助学:“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 “有真意”指富含人生的真意,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4)《饮酒》一诗的诗眼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含义是:表现了诗人远离俗世,充 满生活情趣的心境。情、事、景融为一体的重点句子是:采菊东筒下,悠然见南山。末句的“真 意”是指生活的真谛,回归自然的情趣。“忘言”的原因是这种生活太美好了,无法用宣语 《行路难》
2 (2)《饮酒》中最受世人推崇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心远地自偏。 (4)表述诗人远离世俗名利,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 喧。 (5)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写南山美好晚景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7)《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二、对学、群学: 5、品味理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 为什么? (助学:“悠然”写出了作者在大自然中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 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 2)请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名句。 (助学:a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 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b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 (3.)《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助学:“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 “有真意”指富含人生的真意,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4)《饮酒》一诗的诗眼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含义是:表现了诗人远离俗世,充 满生活情趣的心境。情、事、景融为一体的重点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末句的“真 意”是指生活的真谛,回归自然的情趣。 “忘言”的原因是这种生活太美好了,无法用言语 表达。 《行路难》
、独学:1.熟悉作者: 本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自,字太白,号青莲居土,唐代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 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2、解释加黑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馒”,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2)停杯投箸不能食箸:筷子。 (3)拔剑四顾心茫然四顾:环看四凰 (4)多歧路,今安在?歧路∶盆路。 安:哪里。 (5)长风破浪会有时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会:副词,一定、必然。 (6)直挂云帆济沧海。直:径直,直截了当,表示毫不犹豫。济:渡。沧海:大海。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诗中表现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诗中写景的对偶句是:欲渡黄河冰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诗人借用典故表明人生变化莫测且渴望入仕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诗中虚写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6)表现诗人内心愁苦、无所适从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对学、群学 4、品味理解: (1)¨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 现了诗人极度愤遗、抑郁不舒的心情。(或表达了诗人此时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2)“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都含有特定的比喻义,即自己受诏入朝踏上仕途。而“冰塞 川”和“雪满山”则又特指自己离开长安,仕途被斩断的失意与无奈。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了两个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个历史名人是且尚 伊尹。他两人的共同点是: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用典的作用:表明自己希望像且尚、伊尹一样受到重用。表明人生变化莫测且渴望入仕的情怀。 (4)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一、独学: 1.熟悉作者: 本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 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2、解释加黑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2)停杯投箸不能食 箸:筷子。 (3)拔剑四顾心茫然 四顾:环看四周。 (4)多歧路,今安在? 歧路∶岔路。 安:哪里。 (5)长风破浪会有时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会:副词,一定、必然。 (6)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径直,直截了当,表示毫不犹豫。济:渡。 沧海:大海。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诗中表现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诗中写景的对偶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诗人借用典故表明人生变化莫测且渴望入仕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诗中虚写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6)表现诗人内心愁苦、无所适从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二、对学、群学: 4、品味理解: (1)“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 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或表达了诗人此时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2)“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都含有特定的比喻义,即自己受诏入朝踏上仕途。而“冰塞 川”和“雪满山”则又特指自己离开长安,仕途被斩断的失意与无奈。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了两个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个历史名人是吕尚、 伊尹。他两人的共同点是: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用典的作用:表明自己希望像吕尚、伊尹一样受到重用。表明人生变化莫测且渴望入仕的情怀。 (4)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助学:A.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B.意思是:总会有一天, 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C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D这是一 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的坚持理想的品格写照。现在经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有 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5.总结: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怀才不遇的愤遗情怀 能力提升:试比较陶渊明的《饮酒》和李白的《行路难》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助学:《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ν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 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 《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停杯投箸不 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 平之气溢于言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独学:1.解释下面加黑字词的意思 (1)狐褒不暖锦衾薄 裘:毛皮的衣服 衾:被子 (2)将军角弓不得控 控:拉开。 (3)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穿 (4)瀚海闻干百丈冰 瀚海: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5)愁云惨淡万里凝 惨淡:阴暗。 (6)风製红旗冻不翻 掣:拉,扯。 7)胡天八月即飞雪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就 对学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写边塞风狂雪早的句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 (3)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于 (4)、从视觉角度表现色彩鲜明、红白映衬、雪天大寒的诗句是:纷纷雪下辕门,风掣红旗
4 (助学:A.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B.意思是:总会有一天, 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C.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D.这是一 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的坚持理想的品格写照。 现在经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有 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5.总结: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三、能力提升:试比较陶渊明的《饮酒》和李白的《行路难》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助学:《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 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 《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停杯投箸不 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 平之气溢于言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独学: 1.解释下面加黑字词的意思。 (1)狐裘不暖锦衾薄 裘:毛皮的衣服。 衾:被子。 (2)将军角弓不得控 控:拉开。 (3)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穿。 (4)瀚海阑干百丈冰 瀚海: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5)愁云惨淡万里凝 惨淡:阴暗。 (6)风掣红旗冻不翻 掣:拉,扯。 (7)胡天八月即飞雪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即:就。 二、对学 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写边塞风狂雪早的句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 (3)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从视觉角度表现色彩鲜明、红白映衬、雪天大寒的诗句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
冻不翻。 (5)运用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方法表现边地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大雪寒威的句子是:将 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从咏雪到送别过渡(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7)运用夸张和对偶写边塞野外雪景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8)写送别宴会的句子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琶与羌笛。 (9)、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幽幽不尽的情思, 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样的诗句是:山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有这样的诗句:孤帆远影碧 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去时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 (11)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对学、群学:3、品味理解: (1)作者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西北边塞奇异雄伟的雪景,虽有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却洋溢 着积极乐观的精神 (2)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塞北雪景图,后半部分描绘了一幅风雪送别图 4、拓展:请写出4句与“雪”有关的诗句(包括作者和诗的题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独学:1.熟悉作者 作者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做左 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他被誉为"诗圣″,他的诗 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他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的代表作
5 冻不翻。 (5)运用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方法表现边地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大雪寒威的句子是: 将 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6)从咏雪到送别过渡(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凝。 (7)运用夸张和对偶写边塞野外雪景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8)写送别宴会的句子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9)、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幽幽不尽的情思, 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样的诗句是:山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有这样的诗句:孤帆远影碧 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去时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 忧。 (11)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对学、群学: 3、品味理解: (1)作者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西北边塞奇异雄伟的雪景,虽有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却洋溢 着积极乐观的精神。 (2) 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 塞北雪景 图,后半部分描绘了一幅 风雪送别 图。 4、拓展:请写出 4 句与“雪”有关的诗句(包括作者和诗的题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独学: 1.熟悉作者: 作者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做左 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他被誉为“诗圣”,他的诗 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他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