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铜的化合物: 氧化态 +2 +2 +2 化合物 氧化铜 硫酸铜 硝酸铜 氯化铜 氯化亚铜 Cuo CuSO4·5H2OCu(NO3)2·|CuCl2·2H2O 3H2O 颜色和状态棕黑色粉末蓝色晶体蓝色晶体绿色晶体白色四面体晶体 密度(gcm 6.32~643 2.29 05 2.50 3.53~3.68 熔点/℃ 1148 260℃以上变114.5℃熔|在140-150℃425℃熔化约1000 受热时的情1000℃时分为无水白色化,强热时分时在干燥的 ℃沸腾 况 解为CuO和cuSO4粉末,解为碱式盐。HC!气流中 O2,加热时能653℃以上分后变为CuO。加热可得无 被H2CO还解为CuO和用Cu(NO3)2水CuC2,呈 机邵学电國图 原为Cu2O或 SO 和乙醇溶液黄褐色,相对 浸湿的纸,干密度为305 后可自燃 溶解度几乎不溶于207,无水13780℃)在770,能溶于1.5(25℃),难溶 g00gO|水(23×CsO:易吸湿空气中易乙醚和丙醇于水。在空气中吸 (无水盐)103%,易溶 水 潮解,能溶于中,易溶于甲湿后变绿,溶于氨 于氨水 乙醇 醇和乙醇中 水
几种常见的铜的化合物: 氧化态 +2 +2 +2 +2 +1 化合物 氧化铜 CuO 硫酸铜 CuSO4·5H2O 硝酸铜 Cu(NO3 )2· 3H2O 氯化铜 CuCl2·2H2O 氯化亚铜 CuCl 颜色和状态 棕黑色粉末 蓝色晶体 蓝色晶体 绿色晶体 白色四面体晶体 密度/(gcm -3 ) 6.32~6.43 2.29 2.05 2.50 3.53~3.68 熔点/℃ 受热时的情 况 1148 1000℃时分 解为 Cu2O 和 O2,加热时能 被 H2、CO 还 原为 Cu2O 或 Cu 260℃以上变 为无水白色 CuSO4粉末, 653℃以上分 解为 CuO 和 SO3 114.5℃熔 化,强热时分 解为碱式盐。 后变为 CuO。 用 Cu(NO3 )2 和乙醇溶液 浸湿的纸,干 后可自燃 在 140~150℃ 时在干燥的 HCl 气流中 加热可得无 水 CuCl2,呈 黄褐色,相对 密度为 3.05 425℃熔化约 1000 ℃沸腾 溶解度 g/100gH2O (无水盐) 几乎不溶于 水(2.3× 10-3 %),易溶 于氨水 20.7,无水 CuSO4易吸 水 137.8(0℃)在 湿空气中易 潮解,能溶于 乙醇 77.0,能溶于 乙醚和丙醇 中,易溶于甲 醇和乙醇中 1.5(25℃),难溶 于水。在空气中吸 湿后变绿,溶于氨 水
(1)铜(I)的化合物 Cu在溶液中不稳定: 2Cu+=Cu2++Cu,KO=1.0×106 ·固态Cu(Ⅰ)化合物比Cu(工)化合物稳定性高 1100°C cUo(s) >Cu2O(s,暗红)+O2 机邵学电國图 1800℃ cUs)+o2 990°C CuCl,(s) CuCI(s)+CI
(1) 铜(Ⅰ)的化合物 2Cu+ Cu2++Cu , =1.0×106 K • Cu+在溶液中不稳定: • 固态Cu(Ⅰ)化合物比Cu(Ⅱ)化合物稳定性高 O2 2 1 2Cu(s) + 2 Cl2 2 1 CuCl(s) 990 C CuCl (s) ⎯⎯ ⎯→ + 1800℃ 2 O2 2 1 C u O(s, ) 1100 C 2CuO(s) ⎯⎯⎯⎯→ + 暗红
Cu(Ⅰ)化合物难溶于水,溶解度相对大小: Cuci Cubr cul cuscn cucnscu Cu(I)化合物与氧作用: 200°C 2Cu,O+O2 cUo (除去氮气中微量O2) 磁·Cu为软酸,与下列配体形成配合物, 會‖稳定性大小顺序: Cl-<Br< -<sCN-<NH<S0,2-< 离Cs(NH2)<CN
CuCl>CuBr>CuI>CuSCN>CuCN>Cu2S • Cu(Ⅰ)化合物难溶于水,溶解度相对大小: • Cu(Ⅰ)化合物与氧作用: 4CuO 200 C 2Cu2 O O2 ⎯⎯⎯⎯→ + ( O ) 除去氮气中微量 2 • Cu+为软酸,与下列配体形成配合物, 稳定性大小顺序: Cl-<Br-<I -<SCN-<NH3<S2O3 2-< CS(NH2 )2<CN-
Cu(I)配合物的配位数多为2,配体浓度 增大时,也可能形成配位数为3或4的配 物。 Cu(I)配合物不易发生歧化反应 Cut0.447V-_.232V Cu 机邵学电國图 cu+c2+4Cr(/盐酸)△→2C(土黄色) 稀释 [CuCl] 2 CuCl(s,白色)+Cl CUN 2+0.013V 0.128V 3)4 Cu(NH3)2 Cu
• Cu(Ⅰ)配合物的配位数多为2,配体浓度 增大时,也可能形成配位数为3或4的配 合物。 • Cu(Ⅰ)配合物不易发生歧化反应 Cu2+ 0.447V [CuCl2 ] - 0.232V Cu 2+ 0.013V -0.128V 3 4 Cu(NH ) + 3 2 Cu(NH ) Cu Cu Cu 4Cl ( ) 2CuCl ( ) 2 + 2+ + − 浓盐酸 ⎯△ → − 土黄色 [CuCl2] - 稀释 CuCl(s, 白色)+Cl-
Cu(工)配合物吸收CO和烯烃: CuCl2]+CO=〖CuC2CO [CuCI2]-+ C2H4=[CuCl(C2H4) Cu(NH3)]f+co= [Cu(NH)2(CO) [Cu(NH2 CH2CH2OH)2]++ C2H4 Cu(nH2 Ch2Ch,oh2(C2H4) 用于石油气中分离出烯烃
• Cu(Ⅰ)配合物吸收CO和烯烃: [CuCl2 ] - + CO [CuCl2 (CO)]- [CuCl2 ] - + C2H4 [CuCl2 (C2H4 )]- [Cu(NH3 )2 ] + + CO [Cu(NH3 )2 (CO)]+ [Cu(NH2CH2CH2OH)2 ] + + C2H4 [Cu(NH2CH2CH2OH)2 (C2H4 )]+ 用于石油气中分离出烯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