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粘虫 CORIENTAL ARMYWORM 粘虫Leucania separata(Walker)又称东方粘虫、行军 虫、五色虫、夜盗虫、剃枝虫等。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 蛾科(Noctuidae)。 学名、分类地位及近缘种 随着分类学的发展,其学名作过多次变动,1959以前均采 用Cirphis unipuncta(Haworth)。1978年后我国对粘虫的学 名采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Mythimna separata(Nalker),但国内 有关资料中也用Leucania separata(Walker)。粘虫的近缘种 我国记载有60多种,其中白脉粘虫Leucania venalba(Moore)、 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Duponchel)在南方各地常与粘虫混 合发生,但多以粘虫为主,在北方可见到其它粘虫,但数量较 少;新疆谷粘虫Leucania zeae Duponchel3主要发生在新疆 带
第二节 粘 虫 (ORIENTAL ARMYWORM)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又称东方粘虫、行军 虫、五色虫、夜盗虫、剃枝虫等。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 蛾科(Noctuidae)。 一、学名、分类地位及近缘种 随着分类学的发展,其学名作过多次变动,1959以前均采 用Cirphis unipuncta (Haworth)。 1978年后我国对粘虫的学 名采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但国内 有关资料中也用Leucania separata (Walker)。粘虫的近缘种 我国记载有60多种,其中白脉粘虫Leucania venalba (Moore)、 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 (Duponchel)在南方各地常与粘虫混 合发生,但多以粘虫为主,在北方可见到其它粘虫,但数量较 少;新疆谷粘虫Leucania zeae Duponchel主要发生在新疆一 带
分布与危害 分布 国内除西藏尚无报道外,各省市都有发生,其中 新疆1997年才发现。 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古北区、印澳地区及东南亚 一带,属东洋、古北和澳洲区共有种。。据邹树文 (1956)考证,粘虫早在公元前1世纪已猖獗发生,近代 有关地方志中都有关于粘虫发生危害的记载。甚至 有些家谱中也有记载。甘肃以黄河、渭河、泾河、祧 河和大夏河等河流沿岸发生严重
二、 分布与危害 1、分布 国内除西藏尚无报道外,各省市都有发生,其中 新疆1997年才发现。 。 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古北区、印澳地区及东南亚 一带,属东洋、古北和澳洲区共有种。 。据邹树文 (1956)考证,粘虫早在公元前1世纪已猖獗发生,近代 有关地方志中都有关于粘虫发生危害的记载。甚至, 有些家谱中也有记载。甘肃以黄河、渭河、泾河、洮 河和大夏河等河流沿岸发生严重
分布与危害 2、为害特点 ()多食性寄主植物涉及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蔷薇 科、藜科、菊科等16个科100多种。主要为害水稻、小麦、玉 米、高粱、谷子、糜子、甘蔗等禾本科作物。大发生年份也能 为害豆类、棉花和蔬菜。这些非禾本科的植物虽能取食,但对 粘虫幼虫发育有不良影响,或不能满足完成生活史的需要。野 生寄主有芦苇、谷莠子、稗草、碱草、苇草等禾本科杂草。 (2)暴食性据考证我国在公元前一世纪已猖獗危害,是我国 历史上的重要害虫。 (3)食叶性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秆,尤其是 在幼虫成群结队迁移时,更是饥不择食,除极少数几种植物外, 几乎所有绿色作物被掠食一空,能使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 万公里范围内的庄稼毁于一旦,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 收的严重灾害
二、 分布与危害 2、为害特点 (1)多食性 寄主植物涉及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蔷薇 科、藜科、菊科等16个科100多种。主要为害水稻、小麦、玉 米、高粱、谷子、糜子、甘蔗等禾本科作物。大发生年份也能 为害豆类、棉花和蔬菜。这些非禾本科的植物虽能取食,但对 粘虫幼虫发育有不良影响,或不能满足完成生活史的需要。野 生寄主有芦苇、谷莠子、稗草、碱草、苇草等禾本科杂草。 (2)暴食性 据考证我国在公元前一世纪已猖獗危害,是我国 历史上的重要害虫。 (3)食叶性 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秆,尤其是 在幼虫成群结队迁移时,更是饥不择食,除极少数几种植物外, 几乎所有绿色作物被掠食一空,能使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 万公里范围内的庄稼毁于一旦,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 收的严重灾害
二、 分布与危害 、为害特点 粘虫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呈 小孔,3龄后才形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大发 生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 稻穗亦能被咬断,当一块田被吃光之后,幼虫常成 群地迁到另一块田为害取食,故名“行军虫} 1984年陇东地区粘虫大发生,1953、1956 1964、1976、1977年甘肃省粘虫大发生
二、 分布与危害 2、为害特点 粘虫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呈 小孔,3龄后才形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大发 生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 稻穗亦能被咬断,当一块田被吃光之后,幼虫常成 群地迁到另一块田为害取食,故名“行军虫”。 1984年陇东地区粘虫大发生,1953、1956、 1964、1976、1977年甘肃省粘虫大发生
形态特征 成虫:一条斜线两圆斑,白斑两边两黑点。 淡黄色、或淡灰褐色,体长17~20mm,翅展: 35~45mm,前翅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淡黄色圆斑,外 侧圆斑较大,其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个 小黑点。由翅尖向后方有一条暗色条纹
粘虫成虫 三.形态特征 成虫:一条斜线两圆斑,白斑两边两黑点。 淡黄色、或淡灰褐色,体长17~20mm,翅展: 35~45mm,前翅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淡黄色圆斑,外 侧圆斑较大,其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个 小黑点。由翅尖向后方有一条暗色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