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学年度临沭县高考补习学校阶段性检测(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 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 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 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 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I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蹊跷溪水栖身之所休戚与共 B.夙愿星宿追本溯源沧海一粟 C.陌路蓦然厉兵秣马拐弯抹角 D.参劾涸辙荷枪实弹一丘之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租赁突如其来鸠占鹊巢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B.泻药缉拿归案挑肥捡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把柄罚不当罪眼花缭乱明修栈道,暗度陈苍 D.徇私响誉中外唇枪舌剑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做好卫生消毒、破损修复的工作 二是在城市和农村都要遵循自愿原则
2008-2009学年度临沭县高考补习学校阶段性检测(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 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 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 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 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蹊跷 溪水 栖身之所 休戚与共 B. 夙愿 星宿 追本溯源 沧海一粟 C. 陌路 蓦然 厉兵秣马 拐弯抹角 D. 参劾 涸辙 荷枪实弹 一丘之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租赁 突如其来 鸠占鹊巢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B.泻药 缉拿归案 挑肥捡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把柄 罚不当罪 眼花缭乱 明修栈道,暗度陈苍 D.徇私 响誉中外 唇枪舌剑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做好卫生消毒、破损修复的工作; 二是在城市和农村都要遵循自愿原则
B.外源型经济发达的江苏、广东两省,近年实到外资都明显下滑,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外源型经济的功过究竟如何评价? C.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 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D.该纪念钞正面主景图案为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其上方 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图案,背景为天坛图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 在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C.河西的房价已经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足足涨了每平方 米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 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启动以后,社会各界立刻积极响应,普遍关 注,仅北京地区三天内报名人数就突破4万。 B.尽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但抗震救灾的勇士们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保 证了灾区道路的有序畅通 C.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 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D.据“搜狐网”报道:“两会”结束后,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回答了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温 家宝总理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9分,每小题3分)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
B.外源型经济发达的江苏、广东两省,近年实到外资都明显下滑,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外源型经济的功过究竟如何评价? C.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 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D.该纪念钞正面主景图案为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其上方 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图案,背景为天坛图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 在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C.河西的房价已经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足足涨了每平方 米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 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启动以后,社会各界立刻积极响应,普遍关 注,仅北京地区三天内报名人数就突破4万。 B.尽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但抗震救灾的勇士们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保 证了灾区道路的有序畅通。 C.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 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D.据“搜狐网”报道:“两会”结束后,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回答了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温 家宝总理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二、(9分,每小题3分)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
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 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 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 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 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 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 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 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 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 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 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 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庭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 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禁烧纸钱的行为 只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 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 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 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屣齿香。” 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 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 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 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服成,百 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
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 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 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 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 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 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 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 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 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 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 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 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庭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 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禁烧纸钱的行为 只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 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 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 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屣齿香。” 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 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 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 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服成,百 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
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已习 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 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 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 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 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 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6.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 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 火,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 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 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7.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8.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迁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 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 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 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 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 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 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 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 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6.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 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 火,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 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 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7.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8.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迁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 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 位。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 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 上已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后论,三个节日则是: 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杨少尹序 韩愈 昔疏广、受①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 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 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 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 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 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候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 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②而来也。今之 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 孙以杨候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j①疏广、疏受:西汉兰陵(今山东枣庄市东)人,疏广曾为太子太傅;疏受是疏广的 侄子,同为太子少傅。②《鹿鸣》:《诗经?小雅》的篇中,是宴宾客时所用的乐歌。后人以举人 登第而宴,称鹿鸣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道都门外祖:祭祀路神后,设宴送行。 B.又为歌诗以劝之劝:劝说 C.白以为其都少尹白:启奏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 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后论,三个节日则是: 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杨少尹序 韩愈 昔疏广、受①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 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 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 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 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 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候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 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②而来也。今之 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 孙以杨候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①疏广、疏受:西汉兰陵(今山东枣庄市东)人,疏广曾为太子太傅;疏受是疏广的 侄子,同为太子少傅。②《鹿鸣》:《诗经?小雅》的篇中,是宴宾客时所用的乐歌。后人以举人 登第而宴,称鹿鸣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道都门外 祖:祭祀路神后,设宴送行。 B.又为歌诗以劝之 劝:劝说。 C.白以为其都少尹 白:启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