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一写景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景物 2.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会用多种手法写景 3.学习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2.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训练语言表达,学会用多种手法写景:学习融情于景 和借景抒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语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 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 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 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 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 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我们阅读过许多写景的名篇,读过之后,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仿佛历 历在目,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需要我们来认真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就 是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 、请阅读课本51页“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 (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三、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 请阅读52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景物; 2.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会用多种手法写景; 3.学习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2.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训练语言表达,学会用多种手法写景;学习融情于景 和借景抒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 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 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 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 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 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我们阅读过许多写景的名篇,读过之后,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仿佛历 历在目,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需要我们来认真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就 是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 二、请阅读课本 51 页“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 (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三、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 请阅读 52 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四、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 景物的地方;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 然相似的。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 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 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 代的特点。就是说,在你的笔下的景物,要能够留给别人鲜明的不同于一般景物 的印象。 五、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抓住景物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请看下列例子 例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 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他的胯下逃走了。” 例2:“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 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软修长的苇眉子。苇 眉子又薄又细,在他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 飞芦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了,垛起来,在白洋淀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 苇子的长城… 这女人编着席。不多一会,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 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 界。水面隆起一层薄薄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例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 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是与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对上面的三段文字的描写有自己理解的请谈谈看法。提示:可以从描写 对象、时代、时间、地理、各自的特征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比较着去思考。 第二课时 在上节的基础上分析解决如何写景的问题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景物的特征要通过描写来体现,如何描写才能体现景物特征? 请同学们先看几个例子,赏析一下,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美在何处?写的 好,好在哪里?
四、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 景物的地方;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 然相似的。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 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 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 代的特点。就是说,在你的笔下的景物,要能够留给别人鲜明的不同于一般景物 的印象。 五、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抓住景物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请看下列例子: 例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 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他的胯下逃走了。” 例 2:“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 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软修长的苇眉子。苇 眉子又薄又细,在他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 飞芦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了,垛起来,在白洋淀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 苇子的长城…… 这女人编着席。不多一会,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 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 界。水面隆起一层薄薄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例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 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是与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对上面的三段文字的描写有自己理解的请谈谈看法。提示:可以从描写 对象、时代、时间、地理、各自的特征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比较着去思考。 第二课时 在上节的基础上分析解决如何写景的问题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景物的特征要通过描写来体现,如何描写才能体现景物特征? 请同学们先看几个例子,赏析一下,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美在何处?写的 好,好在哪里?
[例1]“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指包头和呼和浩特) 的北边,从阴山髙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翦伯赞《内蒙访古》) [例2]“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 物。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 着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 金黄色。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 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茅盾《风景谈》) 例3]“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 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 如何做到融情于景? (1)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这就是所 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如《诗经》中以一个戍边征人的口吻吟 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个征人在连绵的阴雨中 回到家乡,这场景或许是写实的,但这儿的“雨雪”明显投影上了征人垂暮之年 才返回家乡,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阴霾心境 当然写景、状物和抒情在具体的一篇文章中,视其倾向性不同有时可以 有所侧重: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体景物上的某种感受, 即作者既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在景物描写的同时带上 “我”此时此地的主观感受。如: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雨图。既写出了江南 春雨连绵不断的特征,同时江南雨景中田园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 的主观感受。或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和象征。 也有许多文章将这两者很好地揉合在一起。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借景抒 情”前,用大量饱含感情的笔触去写景状物,景物的描写细致生动,最后的抒情 议论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是古典诗 歌的创作过程中,常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那么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又该如何 做到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呢?请同学们赏析下列例文: 例文1 雨丝、绿海 下雨天,我的窗外真美!那一片绿绿的稻田,好大的一片,像一片海。 而我这小楼就像一只船。远远那两丛树林掩映的村舍,和稍近一点的那长着芒蒿 的小丘,是这绿海上的岛屿;那环抱着我们的群山,在有雾的时候,就不是山
[例 1]“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指包头和呼和浩特) 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翦伯赞《内蒙访古》) [例 2]“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 物。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 着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 金黄色。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 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 (茅盾《风景谈》) [例 3]“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 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二、如何做到融情于景? (1)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这就是所 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如《诗经》中以一个戍边征人的口吻吟 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个征人在连绵的阴雨中 回到家乡,这场景或许是写实的,但这儿的“雨雪”明显投影上了征人垂暮之年 才返回家乡,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阴霾心境。 当然写景、状物和抒情在具体的一篇文章中,视其倾向性不同有时可以 有所侧重: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体景物上的某种感受, 即作者既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在景物描写的同时带上 “我”此时此地的主观感受。如: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雨图。既写出了江南 春雨连绵不断的特征,同时江南雨景中田园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 的主观感受。或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和象征。 也有许多文章将这两者很好地揉合在一起。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借景抒 情”前,用大量饱含感情的笔触去写景状物,景物的描写细致生动,最后的抒情 议论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是古典诗 歌的创作过程中,常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那么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又该如何 做到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呢?请同学们赏析下列例文: 例文 1、 雨丝、绿海 下雨天,我的窗外真美!那一片绿绿的稻田,好大的一片,像一片海。 而我这小楼就像一只船。远远那两丛树林掩映的村舍,和稍近一点的那长着芒蒿 的小丘,是这绿海上的岛屿;那环抱着我们的群山,在有雾的时候,就不是山
而是云,是灰色、紫色、深蓝、淡青的云;而那些挺秀的电杄呢?那是帆樯,悠 然地点缀在这绿绿的海上 雨,静静地落着,落在稻浪上,深深密密地溶入那无边的绿海里。于是, 你禁不住要俯在窗口,向那如丝的雨凝望。你是多么想,想自己变成那只在绿海 上翩跹着的白鹭,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 裸的背。你是多么想,想投身到那被雨水濡湿的稻浪里,泳着,拍打着雨水的花 朵,和稻浪的波痕。让你莹洁纤细的身体,没入那深深沉沉的绿海,去捕捉那柔 柔细细的雨丝 而当有风的时候,雨丝如珠帘般的,在淡灰的天幕前,畅快地斜斜地扫 过去,扫过那波涛汹涌的稻浪,在那波峰上激起一片白濛濛的雾,给稻浪涂染上 抹梦痕 你更会爱那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两朵深红的伞花,持伞的人没在深深的 稻浪里,只有那两朵圆圆的深红,在浅绿的海面上飘着、飘着,慢慢地,不像是 要到哪里去,而只是无目的地那么飘着,在斜风细雨里 你能不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吗?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 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让那无声的雨丝告诉你,那些躲在房中,关紧 了门窗的人们,所永远不会了解的,雨丝和绿海那心底的爱,和永恒的诗
而是云,是灰色、紫色、深蓝、淡青的云;而那些挺秀的电杆呢?那是帆樯,悠 然地点缀在这绿绿的海上。 雨,静静地落着,落在稻浪上,深深密密地溶入那无边的绿海里。于是, 你禁不住要俯在窗口,向那如丝的雨凝望。你是多么想,想自己变成那只在绿海 上翩跹着的白鹭,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 裸的背。你是多么想,想投身到那被雨水濡湿的稻浪里,泳着,拍打着雨水的花 朵,和稻浪的波痕。让你莹洁纤细的身体,没入那深深沉沉的绿海,去捕捉那柔 柔细细的雨丝。 而当有风的时候,雨丝如珠帘般的,在淡灰的天幕前,畅快地斜斜地扫 过去,扫过那波涛汹涌的稻浪,在那波峰上激起一片白濛濛的雾,给稻浪涂染上 一抹梦痕。 你更会爱那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两朵深红的伞花,持伞的人没在深深的 稻浪里,只有那两朵圆圆的深红,在浅绿的海面上飘着、飘着,慢慢地,不像是 要到哪里去,而只是无目的地那么飘着,在斜风细雨里。 你能不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吗?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 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让那无声的雨丝告诉你,那些躲在房中,关紧 了门窗的人们,所永远不会了解的,雨丝和绿海那心底的爱,和永恒的诗
多希望你来!来看看我未关的窗,来看看我被雨丝沾湿了的窗帘,来看 看为爱那如丝的雨而不肯关窗的 我 (选自《罗兰散 文) 例文2 听雨 今天又是一个雨天,春雨绵绵地下着。昨天的考试又考砸了,我的心情 也如这雨天一般阴冷。百无聊赖中我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场雨。 窗外的雨如烟似雾,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无声无 息中,滋润了大地,滋润了万物。虽然,她少了夏雨的热烈与狂暴,也不及秋雨 的冷峻和肃杀,可是她却有着夏雨和秋雨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她虽然柔弱,却有 着“润物细无声”的强大生命韧劲 淅淅沥沥的春雨,穿越我的灵魂,点点滴滴地落在了我的心上。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是的,每一个春天都会有连绵的春雨,所以每一个 春天才会有草木的勃发,百花的争艳。这坚韧的春雨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不 论处于烈日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总有了希望,总有了等待。 这便让我想到,在许多时候,我们的力量是微弱的,我们的处境也是困 难的,但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因为只要不放弃,哪怕是最微弱的力量,微弱如柔
多希望你来!来看看我未关的窗,来看看我被雨丝沾湿了的窗帘,来看 看为爱那如丝的雨而不肯关窗的 我。 (选自《罗兰散 文) 例文 2. 听雨 今天又是一个雨天,春雨绵绵地下着。昨天的考试又考砸了,我的心情 也如这雨天一般阴冷。百无聊赖中我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场雨。 窗外的雨如烟似雾,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无声无 息中,滋润了大地,滋润了万物。虽然,她少了夏雨的热烈与狂暴,也不及秋雨 的冷峻和肃杀,可是她却有着夏雨和秋雨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她虽然柔弱,却有 着“润物细无声”的强大生命韧劲。 淅淅沥沥的春雨,穿越我的灵魂,点点滴滴地落在了我的心上。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是的,每一个春天都会有连绵的春雨,所以每一个 春天才会有草木的勃发,百花的争艳。这坚韧的春雨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不 论处于烈日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总有了希望,总有了等待。 这便让我想到,在许多时候,我们的力量是微弱的,我们的处境也是困 难的,但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因为只要不放弃,哪怕是最微弱的力量,微弱如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