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 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 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 苦!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 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你们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吗?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 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 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 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 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 苦!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 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你们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吗?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 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 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原记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读准字 1晋太元中(ⅳ2.缘溪行(an 3便舍船(sh4豁然开朗()huo 5屋舍俨然( she yan 6.阡陌(qin)m7黄发垂髫()tio 8便要还家( yao hian 9遂与外人间隔(sui方an 10此中人语云(y 11不足为外人道(we 12及郡下诣太守(jn)yi 13刘子骥(j
1.晋太元中( ) 2.缘溪行( ) 3.便舍船( ) 4.豁然开朗( ) 5.屋舍俨然( ) 6.阡陌( ) 7.黄发垂髫( ) 8.便要还家( ) 9.遂与外人间隔( ) 10.此中人语云( ) 11.不足为外人道( ) 12.及郡下,诣太守( ) 13.刘子骥( ) jìn yuán shě huò shè yǎn qiān mò tiáo yāo huán suì jiàn wèi jùn yì yù jì
师共商学习同 1、掌握作者及作品简介,并积景 文言实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 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 表达的社会理想,能辩证地看待作者 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师生共商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及作品简介,并积累一些 文言实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 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 表达的社会理想,能辩证地看待作者 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走进作者 了解作品 陶渊明(公元365427 年) 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 41岁那年,适逢督邮来县视察,县吏叫他夹带 相迎,他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 家,从此过上了隐居生活。直到晚年,不改初衷。 最后在贫困中交迫中死去,享年61岁
陶渊明(公元365—427 年), 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 。 一、走进作者—— 了解作品 41岁那年,适逢督邮来县视察,县吏叫他夹带 相迎,他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 家,从此过上了隐居生活。直到晚年,不改初衷。 最后在贫困中交迫中死去,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