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2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 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骊(11)歌孪(1dn)生行(xing)道树随声附和(he) B.可汗(han) 娴(xian)熟戈(ga)壁滩 鲜(xian)为人知 C.阴晦(hui)沉湎mian)到了(1io)儿尽态极妍(yan) D.臆(yi)测 伫(chu)立笑吟吟(jn)吹毛求疵(c)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酝酿 澄撤挪窝儿迥乎不同 B.亘古 荫庇火盆子语无伦次 C.镂空锁屑中轴线锐不可挡 D.仄歪 家醅地界儿险象跌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回到家乡,我欣喜地发现砂石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鱗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B.对于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特别是政府更不能不动声色 C.今年三月在北京举行的“两会”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会议召开以前,人民大会堂的台 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D.每逢佳节,回家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变的心愿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赞美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高尚品 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了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以及对人生的 思考和感悟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都是其中的作品。 D.《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 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山东省德州市 2012 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满分:120 分 时间: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 骊.(lí)歌 孪.(lán)生 行.(xíng)道树 随声附和.(hé) B.可汗.(hàn) 娴.(xián)熟 戈.(gā)壁滩 鲜.(xiǎn)为人知 C.阴晦.(huì) 沉湎.(miǎn) 到了.(liǎo)儿 尽态极妍.(yán) D.臆.(yì)测 伫.(chù)立 笑吟吟.(jín) 吹毛求疵.(cī)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分) A.酝酿 澄撤 挪窝儿 迥乎不同 B.亘古 荫庇 火盆子 语无伦次 C.镂空 锁屑 中轴线 锐不可挡 D.仄歪 家醅 地界儿 险象跌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回到家乡,我欣喜地发现砂石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 ....的汽车川流不息。 B.对于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特别是政府更不能不动声色 ....。 C.今年三月在北京举行的“两会”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会议召开以前,人民大会堂的台 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 ....的记者。 D.每逢佳节,回家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变的心愿。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赞美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高尚品 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了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以及对人生的 思考和感悟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都是其中的作品。 D.《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 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5在下面语句的空缺处,添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前孙中学杨永春老师 提供) 条蚯蚓,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锲而不舍的挖掘()一只大鹏,俯瞰五岳, 睥睨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的飞翔()一条山路,尽管崎岖而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 直抵高山之巅()一条大道,尽管平坦而宽阔,但瞻前顾后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 这一切,都缘于态度。 B 6.下面两句话都有语病,请在原文中改正。(4分) (1)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 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2)河北个别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 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进入消费者腹中,流向药品企 7、填空(5分) (1) ,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王维以“大漠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 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相应的词句是 (3)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 所说的那样 (4)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表现自己安贫乐道的磊落胸怀的语句是 (5)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请写出古诗词中一个用典的句子: 8、综合性学习(6分)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出某市治理大气污染的成果和 措施 【材料一】 某市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对比表(微克立方米) 2000年 2012年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氨
5.在下面语句的空缺处,添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 分)(前孙中学 杨永春老师 提供) 一条蚯蚓,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锲而不舍的挖掘( )一只大鹏,俯瞰五岳, 睥睨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的飞翔( )一条山路,尽管崎岖而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 直抵高山之巅( )一条大道,尽管平坦而宽阔,但瞻前顾后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 ) 这一切,都缘于态度。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6. 下面两句话都有语病,请在原文中改正。(4分) (1)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16 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 13 个药用空心胶 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2)河北个别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 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进入消费者腹中,流向药品企 业。 7、填空(5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王维以“大漠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 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相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 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表现自己安贫乐道的磊落胸怀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请写出古诗词中一个用典的句子: 8、综合性学习(6 分)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出某市治理大气污染的成果和 措施。 【材料一】 某市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对比表(微克/立方米) 2000 年 2012 年 二氧化硫 120 27 二氧化氮 74 56
可吸入颗粒物(PM0) 114 【材料二】据环保局统计,2011年某市达标天数即蓝天数累计达到286天,占全年天数78.4%, 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51%。在达标天中,一级天比例大幅增加。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某市致力于污染减排。例如,对高排放车辆采 取限制行驶措施,严格定期检测汽车排放,促进达标。另外,为进一步净化空气,北京市计 划用5年时间,增加平原林地100万亩,到2015年林木绿化率达到57%,明显增加环境自净 能力 (1)成果:① (2)措施 、阅读(45分) (一)清平乐(6分)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 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9、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清平乐”是_名。(2分) 10、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之情 (2分) 11、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2分) (二)(7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负势竞上() ②好鸟相鸣( 13.翻译。(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可吸入颗粒物(PM10) 188 114 【材料二】据环保局统计,2011 年某市达标天数即蓝天数累计达到 286 天,占全年天数 78.4%, 与 2000 年相比,提高了 51%。在达标天中,一级天比例大幅增加。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某市致力于污染减排。例如,对高排放车辆采 取限制行驶措施,严格定期检测汽车排放,促进达标。另外,为进一步净化空气,北京市计 划用 5 年时间,增加平原林地 100 万亩,到 2015 年林木绿化率达到 57%,明显增加环境自净 能力。 (1)成果: ① ② (2)措施: 二、阅读(45 分) (一) 清平乐 (6 分)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 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9、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清平乐”是 名。(2 分) 10、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_____ 之情。 (2 分) 11、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2 分) 答: (二)(7 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负.势竞上( ) ②好.鸟相鸣( ) 13.翻译。(2 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14.文章理解。(3分)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千丈见底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 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 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 (三)弃书捐剑(7分)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④。籍曰:“书,足以记名 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⑤知其意, 又不肯竟⑥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节选自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去:去掉,(指放弃学书)。③项梁:项羽的 叔父。怒④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⑤略:大概。⑥竟:完毕 15.解释加点词语(2分) 怒 (3)足以 (4)足 16、翻译(2分) 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17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3分) (四)玉(10分)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 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 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 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 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③《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文 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理解。(3 分)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千丈见底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 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_____________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 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 (三)弃书捐剑(7 分)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④。籍曰:“书,足以..记名 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⑤知其意, 又不肯竟⑥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节选自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去:去掉,(指放弃学书)。③项梁:项羽的 叔父。怒④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⑤略:大概。⑥竟;完毕。 15.解释加点词语(2 分) (1)少时:_______________ (2)怒之:_____________ (3)足以:_____________ (4)足:_________ 16、翻译(2 分) 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17.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玉(10 分)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 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 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 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 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③《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文, 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
的重要地位 ④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 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⑤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 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 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 亮,既文雅又神秘。 ⑥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 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 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外,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 花雪月”中,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风”之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 树花朴素洁白,便有了“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如玉 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壮观! ⑦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 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鱼形玉器 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zh)文化”,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特别是明、清两代, 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和富足 还有的玉器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称为“三多”,意指多福、多寿、多子。 ⑧玉,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中国几千年 的悠久历史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花,只要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 道德、审美等特质的都可以名之曰文化,且大有发掘光大之必要。(选文有删改) 1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玉”文化的内涵。(3分) 19.结合语境,填空:(2分) (1)文章第③段引用《管子》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 (2)文章第⑥段加横线的“后三者”指代什么?
的重要地位。 ④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 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⑤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 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 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 亮,既文雅又神秘。 ⑥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 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 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外,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 花雪月”中,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风”之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 树花朴素洁白,便有了“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如玉 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壮观! ⑦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 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鱼形玉器 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zhǔ)文化”,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特别是明、清两代, 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和富足; 还有的玉器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称为“三多”,意指多福、多寿、多子。 ⑧玉,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中国几千年 的悠久历史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花,只要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 道德、审美等特质的都可以名之曰文化,且大有发掘光大之必要。(选文有删改) 1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玉”文化的内涵。(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语境,填空:(2 分) (1)文章第③段引用《管子》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⑥段加横线的“后三者”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