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知识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 001.诗歌常见意象 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 1、树木类 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竹:气节、积极向上 东风:春天、美好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梧桐:凄苦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2、花草类: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 天晴:欢愉、光明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云:游子、飘泊 杨花:流散(漂泊) 5、其它类: 菊:隐逸、高洁、脱俗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兰:高洁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 牡丹:富贵、美好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破晓:初现希望 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深夜:愁思怀旧 3动物类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 规:悲惨、凄恻 纯朴安逸宁静 猴:哀伤、凄厉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鸿鹄:理想、追求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鱼:自由、惬意 仙境:飘逸、忘尘厌俗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事物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情感的孤独 沙鸥:飘零、伤感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002古典诗词的常用典故 海浪:人生的起伏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 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
1 诗词鉴赏知识 001.诗歌常见意象 1、 树木类: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梧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流散(漂泊) 菊:隐逸、高洁、脱俗 兰:高洁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 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 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 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 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云:游子、飘泊 5、其它类: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 纯朴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 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002.古典诗词的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 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 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 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
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后来“双鯉”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 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 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书。 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 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 已先斑”。 者的代称。 3、楼兰:《汊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 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 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 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 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 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 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两家春。” 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 得开心颜?” 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 地人用玉厘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 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 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 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 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 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作“圄城”“阳关”。 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 后来“尺紊”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 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 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
2 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 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 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 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 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 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 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 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 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 业。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 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 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 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 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 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 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 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 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 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 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 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 “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 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 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 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 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 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 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 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 者的代称。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 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 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 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 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 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 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 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 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送美人兮南 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 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 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 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 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 “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 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 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
多指文学技巧 此物最相思。” 20、鸿鸽《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 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乡。后来就以“鸿鸽”比喻有远大志向。如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 吴潜《八声甘州》为“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 21、杜鹏: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 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 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 003.诗歌常见类型 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0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 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分难舍的感情 02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 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 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 2黍高:《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 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0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 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表的痛惜伤感之情。如人的牵挂。如202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 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洛城闻笛》,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 城此岂知劳?” 情 24、桑檜:《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04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 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 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后半部分写 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05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 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 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归隐的决心;1998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李凝幽居》,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 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隐居生活的向往 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06.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 唯有杜康 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 色。白居易《暮江吟》:“半江瑟瑟半江红” 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 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07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 “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 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子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
3 多指文学技巧。 20、鸿鹄:《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 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 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 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 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 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 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 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 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 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 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 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 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 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 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 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 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 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 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 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 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 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 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 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 色。白居易《暮江吟》:“半江瑟瑟半江红”。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 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 “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 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 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 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 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 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003.诗歌常见类型 0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 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 分难舍的感情。 02.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 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 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 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 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 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0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 人的牵挂。如 2002 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 洛城闻笛》,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 情。 04.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 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 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后半部分写 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05.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 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 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 归隐的决心;1998 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 李凝幽居》,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 隐居生活的向往。 06.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 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 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 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 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 07.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 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 子 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
高尚节操。 (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 08.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有可感可 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 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 00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 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 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捕捉感情, 作者的态度 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 如元代马致远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 l、概括全诗主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廈马 “主旨”,或是全诗表达的某种感情,或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浓缩了作 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是诗人对社会、对人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 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 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 评价诗歌意义 之作,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对认识诗人所处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社会有何意义,对认识某个历史事件有何价值,西风、廈马、夕阳、断肠人。我们由此仿佛看 或指出该诗的局限性(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历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度马,风尘仆仆 史唯物主义)。 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 3、分析作者的态度。 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神伤 作者态度包括:对某个人物的态度、对某株苍老的树上静静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 件事情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对历史的态度、暮色中呀呀的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 对人生的态度,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它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 或者用某句话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残阳如血。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 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 低沉的感觉。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 005.强化格律意识 绪协调一致,这就是诗的意境 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 007.艺术形式的把握 格律意识,对诗词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1、有关表情达意的方法方面的:直抒胸臆、间 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接抒情(寄情于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形散 唐朝的诗歌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古体诗而神不散、欲抑先扬、先抑后扬、首尾呼应 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可分为四言、五言、细节中见真情、巧用修辞、虚实结合、由虚入 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近体诗份律诗和绝句。实、对比鲜明、以小见大、巧用(妙用、化用、 古体诗不受格律的束缚,而近体诗十分讲究格活用)典故(诗句)、虚构想象、以动衬静、以静 律。五七言律诗,每首八句,四韵。一、二两衬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句叫首联或起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2、有关语言方面的:用字精练、语言清鲜自然 两句叫颈联,七、八两句叫尾联或结联。每联(质朴自然、清闲淡雅、脍炙人口、出神入化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中间两联应当对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含蓄有韵味 首尾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委婉含蓄、细腻传神、华美、实无华、言有尽 006.捕捉感情体会意境 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音节和谐富 有音乐性。 所谓诗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3、其他方面的:言近旨远、沉郁中见豪放、形
4 高尚节操。 08.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 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 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00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 作者的态度 1、概括全诗主旨。 “主旨”,或是全诗表达的某种感情,或是 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是诗人对社会、对人 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 2、评价诗歌意义。 或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对认识诗人所处的 社会有何意义,对认识某个历史事件有何价值), 或指出该诗的局限性(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历 史唯物主义)。 3、分析作者的态度。 作者态度包括:对某个人物的态度、对某 件事情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对历史的态度、 对人生的态度,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它 或者用某句话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 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 005.强化格律意识 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 格律意识,对诗词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 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唐朝的诗歌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古体诗 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可分为四言、五言、 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近体诗份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不受格律的束缚,而近体诗十分讲究格 律。五七言律诗,每首八句,四韵。一、二两 句叫首联或起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 两句叫颈联,七、八两句叫尾联或结联。每联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中间两联应当对仗, 首尾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006.捕捉感情体会意境 所谓诗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 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有可感可 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 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 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 “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捕捉感情, 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 如元代马致远著名小令《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廋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浓缩了作 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 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 之作,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廋马、夕阳、断肠人。我们由此仿佛看 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廋马,风尘仆仆, 一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一 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神伤,一 株苍老的树上静静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 暮色中呀呀的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 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 残阳如血。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 低沉的感觉。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 绪协调一致,这就是诗的意境。 007.艺术形式的把握 1、有关表情达意的方法方面的:直抒胸臆、间 接抒情(寄情于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形散 而神不散、欲抑先扬、先抑后扬、首尾呼应、 细节中见真情、巧用修辞、虚实结合、由虚入 实、对比鲜明、以小见大、巧用(妙用、化用、 活用)典故(诗句)、虚构想象、以动衬静、以静 衬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2、有关语言方面的:用字精练、语言清鲜自然 (质朴自然、清闲淡雅)、脍炙人口、出神入化、 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含蓄有韵味、 委婉含蓄、细腻传神、华美、实无华、言有尽 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音节和谐富 有音乐性。 3、其他方面的:言近旨远、沉郁中见豪放、形
神兼备、境界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意境优美(平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淡纯朴、深邃)、别具匠心、联想丰富、见解独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 到、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清新隽永、给人以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 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引起共鸣、情调旷达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 洒脱。因为某方面的原因心情不舒畅常用的术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 语有:沉郁、忧愁、怨恨、报国无门的愤慨之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 情、徘徊、惆怅、记分、壮志难酬、感伤、悲|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愤、痛心等等。 0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 4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此外还有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 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等 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 5、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快、欢快、美。 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0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 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淡之情等。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6、反映古诗语官特色的词语:凝练,简洁、幽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 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 7、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 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8、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 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 二修辞手法 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0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 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 9、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 008.诗词鉴赏需知的术语 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 雅,山水浑然一体。 及运用 0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 表达方式 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0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 《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 发展、变化过程。 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0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 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表达事物的作用 0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
5 神兼备、境界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意境优美(平 淡纯朴、深邃)、别具匠心、联想丰富、见解独 到、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清新隽永、给人以 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引起共鸣、情调旷达 洒脱。因为某方面的原因心情不舒畅常用的术 语有:沉郁、忧愁、怨恨、报国无门的愤慨之 情、徘徊、惆怅、记分、壮志难酬、感伤、悲 愤、痛心等等。 4、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 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此外还有 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等。 5、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快、欢快、 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 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 淡之情等。 6、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练,简洁、幽 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 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7、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 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8、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 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 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 等。 9、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 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 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008.诗词鉴赏需知的术语 及运用 一、表达方式 0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 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 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 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0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 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 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 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 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 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 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0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 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 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 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 美。 0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 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 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 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 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手法 0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 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 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 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 雅,山水浑然一体。 0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 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 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0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 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