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 中国、美国与世界 门洪华 摘要:世界转型的深入、中国崛起的效应与美国衰落的焦虑促使中美关系进 入关键时刻,其走向考验着两国精英的智慧。与114名美国权威人士的战略对话表 明,在如何看待美国、中国、中美关系与世界的未来问题上,美国精英的基本观点 是:美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挑战,为维系全球领导地位,美国进行大幅战略调整, 以国内稳定发展和亚大主导地位为优先诉求,其战略重心从欧洲大西洋向亚洲太平 洋倾斜,并将亚太战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对华战略遏制成分加重。有鉴于此,中国 应以长远眼光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具体包括:清醒认识中美实力差距,坚持和 平发展道路;推动战略信任建设,努力消除误解和误判;清晰划定国家利益的底 线,坚决维护核心利益,积极扩大共同利益;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妥善处理分歧; 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强化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积极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国家战略 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战略理论体系建设。 关键词:国际战略世界转型中美关系 作者门洪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北京100091)。 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打破僵局,促 2011年9一11月,笔者作为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进行了为期50 天的研究考察。期间以中美关系走向、中美软实力比较为主题,笔者访问了美国 国会、国务院等立法、行政机构,以及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 平基金会、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等思想库;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 顿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高等院校;亚洲基金会(Asia Foundation)、纽约慈善总会 (Philanthropy New York)等非政府组织;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7所大学 的孔子学院。同时笔者还参加了艾森豪威尔基金会组织的由美国前国务卿亨利· 基辛格、奥巴马政府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斯蒂芬·博斯沃斯(Stephen Bosworth)等 人参与的专题讨论会。此次访问的机构达36个,共与114名权威人士进行了56场 正式交流,并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作者感谢上述机构和人士的热心帮助与支 持,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修改建议。 ·182·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 中国、美国与世界* 门 洪 华 摘 要:世界转型的深入、中国崛起的效应与美国衰落的焦虑促使中美关系进 入关键时刻,其走向考验着两国精英的智慧。与114名美国权威人士的战略对话表 明,在如何看待美国、中国、中美关系与世界的未来问题上,美国精英的基本观点 是:美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挑战,为维系全球领导地位,美国进行大幅战略调整, 以国内稳定发展和亚太主导地位为优先诉求,其战略重心从欧洲大西洋向亚洲太平 洋倾斜,并将亚太战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对华战略遏制成分加重。有鉴于此,中国 应以长远眼光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具体包括:清醒认识中美实力差距,坚持和 平发展道路;推动 战 略 信 任 建 设,努 力 消 除 误 解 和 误 判;清晰划定国家利益的底 线,坚决维护核心利益,积极扩大共同利益;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妥善处理分歧; 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强化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积极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国家战略 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战略理论体系建设。 关键词:国际战略 世界转型 中美关系 作者门洪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北京 100091)。 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打破僵局,促 · 281 · * 2011年9—11月,笔者作为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进行了为期50 天的研究考察。期间 以 中 美 关 系 走 向、中 美 软 实 力 比 较 为 主 题,笔者访问了美国 国会、国务院等 立 法、行 政 机 构,以 及 兰 德 公 司、布 鲁 金 斯 学 会、卡 内 基 国 际 和 平基金会、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等思想 库;哈 佛 大 学、斯 坦 福 大 学、普 林 斯 顿大学、康奈 尔 大 学 等 高 等 院 校;亚 洲 基 金 会 (AsiaFoundation)、纽 约 慈 善 总 会 (PhilanthropyNewYork)等非政府组织;马 里 兰 大 学、哥伦比亚大学等7所 大 学 的孔子学院。同时笔者 还 参 加 了 艾 森 豪 威 尔 基 金 会 组 织 的 由 美 国 前 国 务 卿 亨 利 · 基辛格、奥巴马政府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斯蒂芬·博 斯 沃 斯 (StephenBosworth)等 人参与的专题讨论会。此次访问的机构达36个,共与114名权威人士进行了56场 正式交流,并进行了 广 泛 的 社 会 调 查。作 者 感 谢 上 述 机 构 和 人 士 的 热 心 帮 助 与 支 持,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修改建议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 成了冷战的转折和双边关系的突破,书写了改变人类历史的新篇章。①40年来,中 美两国既是世界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世界转型的主要推动者,中美关系逐渐 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具复合性(most complex)和挑战性的双边关系,并位移至 世界变革的重心,其前景不仅决定着两国的当前福祉,也深刻影响并塑造着世界的 未来图景。 美国精英大多认为,世界正在酝酿巨大变革,而中美关系深刻体现了世界转型 的复杂性。结合全球化进程、世界转型和大国兴衰变迁,诸多美国精英认为,“中美 两国都在回复到正常状态”,②这具体表现在:美国雄风不再,在经济、政治等领域 均具有的超凡地位正在失去,尤其是经济规模占全球30%以上的盛况不会再现;中 国从经济崛起到走向全面复兴,开始恢复一个大国曾有的荣光。正如美国外交关系 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查尔斯·库普乾(Charles Kupchan)指出的,中国回复到正常状 态的主要表现是全面崛起,而美国回复到正常状态的主要表现是经济衰退导致的霸 权焦虑。③这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衰落可能持续数十年之久,而 中美关系却由此进入关键阶段,尤其是中国越来越被美国视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甚至是多年来的最大挑战,尽管中国一再表明和平发展的决心,但在许多美国精英 看来,中国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之全面性超过了苏联。④中美两国元首确定的 “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定位遭受挑战,尽管中 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⑤但诸多美国精英认为中美在其他方面的 冲突却似乎不可避免。美国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2011年10月 24日在第五届中美关系研讨会上发言指出,发生巨变的时刻是误解、误判或无意冲 突最容易发生的时候。⑥ 中美关系变动的核心因素是中国崛起的效应与美国衰落的焦虑。崛起大国与既 ①亨利·基辛格,2011年11月8日;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J.Stapleton Roy),2011 年10月7日。 ②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Chas W.Freeman,Jr.),2011年l0月4日;霍普金斯 大学教务长戴维·兰普顿(David M.Lampton),2011年l0月4日;俄亥俄州立大学 教授兰迪·施韦勒(Randy Schweller),2o11年l0月28日;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高级研究员妮娜·哈奇格恩(Nina Hachigian),2ol1年10月 14日。 ③查尔斯·库普乾,2011年10月26日。 ④斯蒂芬·博斯沃斯,2011年9月29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葛来仪 (Bonnie Glaser),2011年10月3日;妮娜·哈奇格恩,2011年10月14日。 ⑤兰德公司资深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Charles Wolf),2011年10月14日;美国前助 理国务卿、波音公司副总裁斯坦利·罗斯(Stanley O.Roth),20l1年10月3日。 6William J.Burns,"Keynote Remarks at 5th Biennial U.S.-China Relations Conference," Texas,October 24,2011,http://www.state.gov/s/d/2011/176071.htm. ·183·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成了冷战的转折和双边关系的突破,书写了改变人类历史的新篇章。① 40年来,中 美两国既是世界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世界转型的主要推动者,中美关系逐渐 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具复合性 (mostcomplex)和挑战性的双边关系,并位移至 世界变革的重心,其前景不仅决定着两国的当前福祉,也深刻影响并塑造着世界的 未来图景。 美国精英大多认为,世界正在酝酿巨大变革,而中美关系深刻体现了世界转型 的复杂性。结合全球化进程、世界转型和大国兴衰变迁,诸多美国精英认为,“中美 两国都在回复到正常状态”,② 这具体表现在:美国雄风不再,在经济、政治等领域 均具有的超凡地位正在失去,尤其是经济规模占全球30%以上的盛况不会再现;中 国从经济崛起到走向全面复兴,开始恢复一个大国曾有的荣光。正如美国外交关系 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查尔斯·库普乾 (CharlesKupchan)指出的,中国回复到正常状 态的主要表现是全面崛起,而美国回复到正常状态的主要表现是经济衰退导致的霸 权焦虑。③ 这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衰落可能持续数十年之久,而 中美关系却由此进入关键阶段,尤其是中国越来越被美国视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甚至是多年来的最大挑战,尽管中国一再表明和平发展的决心,但在许多美国精英 看来,中国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之全面性超过了苏联。④ 中美两国元首确定的 “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定位遭受挑战,尽管中 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⑤ 但诸多美国精英认为中美在其他方面的 冲突却似乎不可避免。美国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 (WilliamBurns)2011年10月 24日在第五届中美关系研讨会上发言指出,发生巨变的时刻是误解、误判或无意冲 突最容易发生的时候。⑥ 中美关系变动的核心因素是中国崛起的效应与美国衰落的焦虑。崛起大国与既 · 381 ·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亨利·基辛格,2011年11月8日;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 (J.StapletonRoy),2011 年10月7日。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 (ChasW.Freeman,Jr.),2011年10月4日;霍普金斯 大学教务长戴维·兰普顿 (DavidM.Lampton),2011年10月4日;俄亥俄州立大学 教授兰迪·施 韦 勒 (RandySchweller),2011年10月28日;美 国 进 步 中 心 (Center forAmericanProgress)高级研究员妮娜·哈奇格恩 (NinaHachigian),2011年10月 14日。 查尔斯·库普乾,2011年10月26日。 斯蒂芬·博斯沃斯,2011年9月29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葛来仪 (BonnieGlaser),2011年10月3日;妮娜·哈奇格恩,2011年10月14日。 兰德公司资深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 (CharlesWolf),2011年10月14日;美国前助 理国务卿、波音公司副总裁斯坦利·罗斯 (StanleyO.Roth),2011年10月3日。 WilliamJ.Burns,KeynoteRemarksat5thBiennialU.S.-ChinaRelationsConference," Texas,October24,2011,http://www.state.gov/s/d/2011/176071.htm.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有霸权国如何避免走向战争,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成为迫在眉睫的 现实议题。美国精英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中国正在悄然改变大战略趋向,而美国出 现战略异动并有可能导致根本性调整,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充满变数,这是一个决定 世界未来的关键时刻。许多美国精英认为,中国国内存在着各种严峻问题,世界影 响力迅速增强,尤其是在东亚势力发展太快,①开始采取咄咄逼人的外交战略,中 国大战略调整已经开始。这必然导致对美国东亚利益、亚太利益乃至全球利益的巨 大挑战。许多精英指出,中美之间没有根本性的战略冲突,②两国都无法承受相互 视为敌人的后果,③但双边关系的剧烈变动确是不争的事实,这反映了一种潜在的 长期趋势,以及发生长期战略冲突的可能性。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阿伦·弗雷德伯格 (Aaron Friedberg)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与日俱增的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和政治上 的尖锐分歧具有决定意义,两国关系由此更为紧张,而亚洲是中美未来冲突的症结 所在”。④美国精英关注美国东亚战略的调整,或称之为美国的主动战略谋划,或视 之为防止中国将美国赶出亚洲的自然反应,并密切关注中国的回应。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远见、勇气与智慧。⑤中美关系堪称有史以来最具挑战性、 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其走向考验着两国决策者和战略界的智慧。因缘际会,笔者 作为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于2011年9一11月在美国进行了为期 50天的研究考察,与美国各界精英就中美关系进行了战略对话,得以深入了解美国 对华战略的走向。本文正是这次美国调研考察的成果结晶,其讨论的主题是:美国 各界精英如何看待美国、中国、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走向?面对世界转型,中美 同时面临重大挑战与历史机遇,如何拨云见日、高瞻远瞩,规划各自与世界的未来? 中国如何从美国精英的认识中见微知著,清晰勾勒对美战略的总体框架? 一、衰落的焦虑:美国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 确保世界领导权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大战略目标,根据情势变化大幅调整战 略部署亦其常规作为。美国密切关注世界趋势、大国动向与本国情势,长于、勤于 战略谋划,致力于维护其西方霸主地位,冷战结束以来更是追求其“单极时刻”的 ①美国政治学会前会长、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伯特·基欧汉(Robert).Keohane), 2011年9月26日。 ②查尔斯·沃尔夫,2011年10月14日;美国前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 特(Brent Scowcroft),2011年11月10日。 ③戴维·兰普顿,2011年10月4日。 ④阿伦·弗雷德伯格,2011年9月26日。 ⑤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在哈佛大学的演讲,2011年10月12日;芮效俭,2011年10月7 日:亨利·基辛格,2011年11月8日。 ·184·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有霸权国如何避免走向战争,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成为迫在眉睫的 现实议题。美国精英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中国正在悄然改变大战略趋向,而美国出 现战略异动并有可能导致根本性调整,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充满变数,这是一个决定 世界未来的关键时刻。许多美国精英认为,中国国内存在着各种严峻问题,世界影 响力迅速增强,尤其是在东亚势力发展太快,① 开始采取咄咄逼人的外交战略,中 国大战略调整已经开始。这必然导致对美国东亚利益、亚太利益乃至全球利益的巨 大挑战。许多精英指出,中美之间没有根本性的战略冲突,② 两国都无法承受相互 视为敌人的后果,③ 但双边关系的剧烈变动确是不争的事实,这反映了一种潜在的 长期趋势,以及发生长期战略冲突的可能性。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阿伦·弗雷德伯格 (AaronFriedberg)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与日俱增的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和政治上 的尖锐分歧具有决定意义,两国关系由此更为紧张,而亚洲是中美未来冲突的症结 所在”。④ 美国精英关注美国东亚战略的调整,或称之为美国的主动战略谋划,或视 之为防止中国将美国赶出亚洲的自然反应,并密切关注中国的回应。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远见、勇气与智慧。⑤ 中美关系堪称有史以来最具挑战性、 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其走向考验着两国决策者和战略界的智慧。因缘际会,笔者 作为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于2011年9—11月在美国 进 行 了 为 期 50天的研究考察,与美国各界精英就中美关系进行了战略对话,得以深入了解美国 对华战略的走向。本文正是这次美国调研考察的成果结晶,其讨论的主题是:美国 各界精英如何看待美国、中国、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走向?面对世界转型,中美 同时面临重大挑战与历史机遇,如何拨云见日、高瞻远瞩,规划各自与世界的未来? 中国如何从美国精英的认识中见微知著,清晰勾勒对美战略的总体框架? 一、衰落的焦虑:美国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 确保世界领导权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大战略目标,根据情势变化大幅调整战 略部署亦其常规作为。美国密切关注世界趋势、大国动向与本国情势,长于、勤于 战略谋划,致力于维护其西方霸主地位,冷战结束以来更是追求其 “单极时刻”的 · 481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年第7期 ① ② ③ ④ ⑤ 美国政 治 学 会 前 会 长、普 林 斯 顿 大 学 教 授 罗 伯 特 · 基 欧 汉 (RobertO.Keohane), 2011年9月26日。 查尔斯·沃尔夫,2011年10月14日;美国前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 特 (BrentScowcroft),2011年11月10日。 戴维·兰普顿,2011年10月4日。 阿伦·弗雷德伯格,2011年9月26日。 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在哈佛大学的演讲,2011年10月12日;芮效俭,2011年10月7 日;亨利·基辛格,2011年11月8日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 固化,挟其优势打造单极秩序。①然而,进入21世纪,世界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大 国兴衰出现根本性变革,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国家颓势初现,尤其是2008 年至今发端自美欧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加速了世界的转型。 世界转型具体体现为权力转移、问题转移和范式转移。所谓权力转移(power shift),即行为体及其权力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尤其体现在非西方国家的群体 性崛起、西方大国总体实力的相对下降上。其次,国家行为体权力相对下降、非国 家行为体权力上升,国家、市场和市民社会之间的权力重新分配,即使世界上最强 大的国家也发现市场和国际舆论迫使它们更经常地遵循特定的规范。权力转移导致 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转移(problem shift),这具体表现在全球性问题激增,国 际议程越加丰富,安全趋于泛化,非传统安全上升为国际议程的主导因素之一,国 家兴衰出现加速迹象,国际制度的民主赤字(democratic deficit)问题成为国际议程 扩大的衍生因素。②问题转移也导致国家战略的必然调整,生存不再是国家唯一的 关注核心,发展和繁荣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以上权力转移和问题转 移导致了国际关系的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从宏观意义上讲,国际政治开始 让位于世界政治,国际关系的内涵大大丰富,复合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在一定程度 上促成了世界各国共存共荣的全球意识,国际体系变得更富有弹性和包容性。从中 观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约束着大国作为,各国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再 绝对,且融入了更多相对性含义。国家之间的权力关系不再完全是零和游戏,也会 出现积极成效乃至共赢,国家间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具有更基础性的作用。从微观 意义上讲,国家自身的战略谋划更具有本质意义,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竞争更加激 烈的情势下,如何在动态之中把握国家战略利益变得至为关键。③ 世界转型的加速冲击着既有的国际秩序架构,催生了基于共同利益的国际秩序 重塑。与此同时,开放地区主义受到普遍接受,地区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因之有可能 造就更加稳定的秩序,协调、妥协、合作被视为大国在秩序建构中的重要战略趋向。 有鉴于此,美国所寻求的单极主导秩序难以建立,世界秩序的转型日益体现为以多 极化为基础,以共同利益的汇聚及其制度化、共同责任的分担(大国承担重要责任、 其他国家分担责任)为趋向,以地区秩序建构为先导。亚太地处世界转型的核心, 一方面亚洲国家崛起此起彼伏,它们融入国际体系的努力冲击着国际秩序,它们塑 造世界的能力的增强深刻影响着国际秩序的走向;另一方面美国将亚太视为其国家 利益的重心,力争确保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亚太秩序走向关乎世界未来,也关乎 ①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门洪华:《关于美 国大战路的框架性分析》,《国际观察》2005年第1期。 2 Robert O.Keohane,"Governance in a Partially Globalized World,"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95,no.1 (March 2001),pp.1-13. ③门洪华:《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一22页。 ·185·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固化,挟其优势打造单极秩序。① 然而,进入21世纪,世界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大 国兴衰出现根本性变革,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国家颓势初现,尤其是2008 年至今发端自美欧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加速了世界的转型。 世界转型具体体现为权力转移、问题转移和范式转移。所 谓 权 力 转 移 (power shift),即行为体及其权力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尤其体现在非西方国家的群体 性崛起、西方大国总体实力的相对下降上。其次,国家行为体权力相对下降、非国 家行为体权力上升,国家、市场和市民社会之间的权力重新分配,即使世界上最强 大的国家也发现市场和国际舆论迫使它们更经常地遵循特定的规范。权力转移导致 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转移 (problemshift),这具体表现在全球性问题激增,国 际议程越加丰富,安全趋于泛化,非传统安全上升为国际议程的主导因素之一,国 家兴衰出现加速迹象,国际制度的民主赤字 (democraticdeficit)问题成为国际议程 扩大的衍生因素。② 问题转移也导致国家战略的必然调整,生存不再是国家唯一的 关注核心,发展和繁荣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以上权力转移和问题转 移导致了国际关系的范式转移 (paradigmshift)。从宏观意义上讲,国际政治开始 让位于世界政治,国际关系的内涵大大丰富,复合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在一定程度 上促成了世界各国共存共荣的全球意识,国际体系变得更富有弹性和包容性。从中 观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约束着大国作为,各国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再 绝对,且融入了更多相对性含义。国家之间的权力关系不再完全是零和游戏,也会 出现积极成效乃至共赢,国家间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具有更基础性的作用。从微观 意义上讲,国家自身的战略谋划更具有本质意义,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竞争更加激 烈的情势下,如何在动态之中把握国家战略利益变得至为关键。③ 世界转型的加速冲击着既有的国际秩序架构,催生了基于共同利益的国际秩序 重塑。与此同时,开放地区主义受到普遍接受,地区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因之有可能 造就更加稳定的秩序,协调、妥协、合作被视为大国在秩序建构中的重要战略趋向。 有鉴于此,美国所寻求的单极主导秩序难以建立,世界秩序的转型日益体现为以多 极化为基础,以共同利益的汇聚及其制度化、共同责任的分担 (大国承担重要责任、 其他国家分担责任)为趋向,以地区秩序建构为先导。亚太地处世界转型的核心, 一方面亚洲国家崛起此起彼伏,它们融入国际体系的努力冲击着国际秩序,它们塑 造世界的能力的增强深刻影响着国际秩序的走向;另一方面美国将亚太视为其国家 利益的重心,力争确保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亚太秩序走向关乎世界未来,也关乎 · 581 ·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 ① ② ③ 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 《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门洪华: 《关于美 国大战略的框架性分析》,《国际观察》2005年第1期。 RobertO.Keohane,GovernanceinaPartiallyGlobalizedWorld,"AmericanPolitical ScienceReview,vol.95,no.1 (March2001),pp.1-13. 门洪华:《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22页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美国核心利益。 美国处于世界秩序重塑和地区格局变动的核心,基于其维护全球领导权的雄心, 它面对的国际挑战无疑是严峻的。国际秩序的转型与重塑本身就是对美国的挑战, 因为既有的国际秩序大致上是美国主导建构的,更多地反映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 家的政治利益和战略考虑。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它们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 高,它们改革国际秩序乃至建构新秩序的呼声趋于强烈,美国建构单极秩序的奢望 已经落空,且其既有的全球利益布局遭受更多、更全面的冲击。 在美国精英看来,对美国全球主导权的挑战主要来自亚洲格局的变化。全球权力 格局正在从欧美大西洋时代转向太平洋时代。亚洲尤其是东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 心,发展中大国经济崛起,进而扩展其国际影响力。与此相对照,欧美发达国家面临 债务危机加重、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难题,持续陷入经济停滞。可以说,西方国家的相 对衰落已成定局,国际政治重心正在加速东移。另一方面,亚洲内部的大国兴衰亦在 加速,日本走向和平衰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相继崛起,亚洲内部力量对比 的巨大变化、亚洲大国(尤其是中国)与美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导致亚洲格局出现失 衡,亚洲在形成新的均衡过程中充满变数与挑战,对美国维系亚洲主导地位、确保亚 洲战略利益的挑战也相对上升。笔者认为,对美国而言,亚太时代的来临既是机遇也 是巨大的挑战,确保亚太地区领导地位成为美国大战略的核心诉求。 对任何国家而言,把国内事情办好都是海外利益拓展的基础,美国亦复如是。 然而,美国当前最严峻的挑战却来自国内,经济处于困境,财政债台高筑,社会陷 入失衡,政治难以决策,国内整体上呈现出最平庸的灰色。 首先,美国经济处于艰难转型中。尽管很多美国精英冷静地意识到,美国以 5%的人口占有世界经济的30%一40%不正常,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亦属正常, 美国实力下降并不是零和的,①但低迷的经济增长、持续的金融危机、巨额的财政 赤字加重了美国人的危机感。2011年,美国存在1330多万的失业人口和1000万的 半失业人口,即每6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处于贫困状态,当年美国仅增加了160万 个就业岗位,与巨大的失业人口相形见绌;财政赤字高达1.234万亿美元,债务余 额增至14.3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国会2010年立法设定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与 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业在数十亿公共基金救援和政府 政策的扶持下恢复经济主导地位,但它并没有利用公共救助资源推动经济增长,而 是继续其既有的博弈游戏。由于两党政治争斗,美国难以出台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 长远看将公共债务降到可持续水平的有效财政政策。政治僵局、消费者和投资者信 心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低迷、银行业脆弱等因素恶性循环,制约着 美国的经济复苏。 ①戴维·兰普顿,2011年10月4日。 ·186·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美国核心利益。 美国处于世界秩序重塑和地区格局变动的核心,基于其维护全球领导权的雄心, 它面对的国际挑战无疑是严峻的。国际秩序的转型与重塑本身就是对美国的挑战, 因为既有的国际秩序大致上是美国主导建构的,更多地反映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 家的政治利益和战略考虑。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它们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 高,它们改革国际秩序乃至建构新秩序的呼声趋于强烈,美国建构单极秩序的奢望 已经落空,且其既有的全球利益布局遭受更多、更全面的冲击。 在美国精英看来,对美国全球主导权的挑战主要来自亚洲格局的变化。全球权力 格局正在从欧美大西洋时代转向太平洋时代。亚洲尤其是东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 心,发展中大国经济崛起,进而扩展其国际影响力。与此相对照,欧美发达国家面临 债务危机加重、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难题,持续陷入经济停滞。可以说,西方国家的相 对衰落已成定局,国际政治重心正在加速东移。另一方面,亚洲内部的大国兴衰亦在 加速,日本走向和平衰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相继崛起,亚洲内部力量对比 的巨大变化、亚洲大国 (尤其是中国)与美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导致亚洲格局出现失 衡,亚洲在形成新的均衡过程中充满变数与挑战,对美国维系亚洲主导地位、确保亚 洲战略利益的挑战也相对上升。笔者认为,对美国而言,亚太时代的来临既是机遇也 是巨大的挑战,确保亚太地区领导地位成为美国大战略的核心诉求。 对任何国家而言,把国内事情办好都是海外利益拓展的基础,美 国 亦 复 如 是。 然而,美国当前最严峻的挑战却来自国内,经济处于困境,财政债台高筑,社会陷 入失衡,政治难以决策,国内整体上呈现出最平庸的灰色。 首先,美国经济处于艰难转型中。尽管很多美国精英冷静地意识到,美 国 以 5%的人口占有世界经济的30%—40%不正常,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亦属正常, 美国实力下降并不是零和的,① 但低迷的经济增长、持续的金融危机、巨额的财政 赤字加重了美国人的危机感。2011年,美国存在1330多万的失业人口和1000万的 半失业人口,即每6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处于贫困状态,当年美国仅增加了160万 个就业岗位,与巨大的失业人口相形见绌;财政赤字高达1.234万亿美元,债务余 额增至14.3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国会2010年立法设定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与 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业在数十亿公共基金救援和政府 政策的扶持下恢复经济主导地位,但它并没有利用公共救助资源推动经济增长,而 是继续其既有的博弈游戏。由于两党政治争斗,美国难以出台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 长远看将公共债务降到可持续水平的有效财政政策。政治僵局、消费者和投资者信 心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低迷、银行业脆弱等因素恶性循环,制约着 美国的经济复苏。 · 681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年第7期 ① 戴维·兰普顿,2011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