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鸡西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力针,面向全体学生,真实、多角度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 习过程中所达到的水平。 推进语文学科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综合探 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与 持续发展 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多角度地评价义务教有阶段初中毕业生的语文素养,为 高中阶段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命题原则 1.充分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的课程理念,有利于语文 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贯彻。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力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2.重视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 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注重联系实际,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力求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 和社会实际。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予以尊重和技励
4.体现教育性,坚持正面、积极的价值取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兼顾不同层次和不 同发展状态的学生。 5.注意发挥不同类型试屨的功能,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题型,适度体现试题 的开放性与探究性。运用考试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践,微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 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三、命题依据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有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 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3(教基200512号)。 2.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燃龙江省关于各地市自主命题的相关文件。 4.依据鸡西市各初中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四、考试范围及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语言积累及运用、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阅读理解及分析、写作表达几个
方面。这几力面的语文能力通过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欣赏评价六个层级进行考 查,这六个层级依据试题的检测目的分布于试卷的各个小题中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能积累、运用人教版语文69年级教材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要求背诵的诗、文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富有曹理韵味的名言名句、俗语、谚语,格 言、警句等:能运用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1.默写(包括直接默写和理解式默写两种形式)。 内容范围为鸡西市2012届毕业生使用的人教版69年级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章或 段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七一九年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2.有正确认读和拼读汉语拼音的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3.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能识记常用字的读音及字形:区别 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能够改正文段或句子中的错别字 4.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5.根据语境正确理解、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等)。 6.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或图表、表格中提取信息,能仿写、续写、扩写句子,表达简明、 车贯、得体 7.能够根据语境、按照要求运用学过的汉语知识。 8.能够书写规范、通行的正楷字。 9.语法、修辞知识不考概念术语,将结合在各种具体的题型中来考查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口语交际”主要是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综合探究” 主要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书本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多 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子足够 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 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力 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 少于260万字,并能阅读常见的名著 文言文阅读 内容范围以人教版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为基础,有一定程度的课外扩展 1.能背诵、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名篇和经典段落 2.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读懂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4.能结合语境,用现代汉语解说其中语句的意思:推断、揣摩一些词语的意思:积累一定 数量的文言词汇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选自课外,包括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短文和文学作晶 1.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河览的方法,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捕捉重要信息。 2.能在词句理解、文意祀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力面对读物有综合理解的 能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3.能结合所学、所知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相关文体特点,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结合所学、所知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相关文学作品的特点,阅读和欣赏不同样式的 文学作品 4.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自己的评价: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其中 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阅读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 等),发现其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5.能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性词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