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略线以及理论依据 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 次沦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 1949-1952年,山西省忻县有 8253家农户出卖土地和房屋,占总 农户的19.55%。 1949-1952年,山西省静乐县五 区19个村中有471户新中农因出卖土 地降为贫农,占总农户的11%。 1950年浙江省杭县临平区士 改工作队带领农民进行分田
HAND ACCOUNT 1949-1952年,山西省忻县有 8253家农户出卖土地和房屋,占总 农户的19.55%。 1949-1952年,山西省静乐县五 区19个村中有471户新中农因出卖土 地降为贫农,占总农户的11%。 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 次沦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 1950年浙江省杭县临平区土 改工作队带领农民进行分田 提 出 过 渡 时 期 总 路 线 的 必 然 性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及理论依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 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 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0.1% 70% 80% 工业资 500人以上 10人以下工 手工性质 本比重 工厂比重 厂比重 的工厂
HAND ACCOUNT 工业资 本比重 500人以上 工厂比重 手工性质 的工厂 20% 0.1% 70% 80% 10人以下工 厂比重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 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 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提 出 过 渡 时 期 总 路 线 的 必 然 性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略线以及理论依据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 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 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建国初期农业生产状况 个体农户户 贫雇农户均 户均生产支出 粮食亩产 均耕地10亩 耕畜0.47头 贫农30元 170斤 犁0.41部 中农80元
HAND ACCOUNT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 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提 出 过 渡 时 期 总 路 线 的 必 然 性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及理论依据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 提出过渡时 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 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 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路线的必然性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 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HAND ACCOUNT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 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 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 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 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提 出 过 渡 时 期 总 路 线 的 必 然 性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及理论依据 (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 过程。即: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的设想,发展变 化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 渡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 过程。即: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的设想,发展变 化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 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