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题 新中国 新时期 新时代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历史变迁与制度探索
论 题 新中国 站起来 新时期 富起来 新时代 强起来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历史变迁与制度探索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开启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执政后将近30年的奋斗历程。 前提条件:新中国如若想要强大,必须有足以保守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现代国防,巩固 国防的前提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与军事、国防密切相关的重工业。 1949年现实国情:贫困落后的农业国 1950年毛泽东不止一次感叹:“我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我们汽 车、飞机、大炮、坦克都不能造,许多东西都不能造,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谈不上强 和富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开启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执政后将近30年的奋斗历程。 前提条件:新中国如若想要强大,必须有足以保守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现代国防,巩固 国防的前提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与军事、国防密切相关的重工业。 1949年现实国情:贫困落后的农业国 1950年毛泽东不止一次感叹:“我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我们汽 车、飞机、大炮、坦克都不能造,许多东西都不能造,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谈不上强 和富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由现实国情确定的目标:用50到70年的时间将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先进 的工业国,由此开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直至1976年毛泽东同志去世,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打下了与国防密 切相关、对中国今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工业基础。 (例如东北重工业基地、国防高科技领域成果“两弹一星”) 【Summary:简述工业化建设的初衷、新中国建立初期现实国情以及70年代的大体成 果]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由现实国情确定的目标:用50到70年的时间将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先进 的工业国,由此开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直至1976年毛泽东同志去世,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打下了与国防密 切相关、对中国今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工业基础。 (例如东北重工业基地、国防高科技领域成果“两弹一星”) [Summary:简述工业化建设的初衷、新中国建立初期现实国情以及70年代的大体成 果]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1949年至1976年工业化建设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有 关。(Why: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现实因素:自1840年,中国从世界文明的高地跌落,革命时期的仁人志士探索 救国救民之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短时间内实现国家、民族复兴。 理想追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便确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是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1949年至1976年工业化建设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有 关。(Why: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现实因素:自1840年,中国从世界文明的高地跌落,革命时期的仁人志士探索 救国救民之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短时间内实现国家、民族复兴。 理想追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便确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是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但从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来看,建国初期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选择 的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典型的斯大林模式),其主要特征曾在1936年 《苏联宪法》中提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单一的分配制度”。 不得不承认,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实现工业化、建立完整的工业 体系所起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但从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来看,建国初期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选择 的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典型的斯大林模式),其主要特征曾在1936年 《苏联宪法》中提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单一的分配制度”。 不得不承认,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实现工业化、建立完整的工业 体系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