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总复习主干知识 背记手册 七年级部分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密切关注身边的地理,了解地理对人类的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的影响 2、掌握地图的三个要素,即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种注记 (1)怎样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在没有任何方向标记的地图上判断方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 指向标的地图上,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 依据经线和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 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这样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2)在野外(北半球)怎样确定地平面方向 指南针定向:将指南针平放,磁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北极星定向:在晴朗的夜空找 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是正北方太阳定向: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确定方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大小比较及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比例尺的可用几种方式来表示。数字式,如1:100060000文字式,如“图 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2千米”,线段式,如: 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 内容越简单,比例尺越小。绘制地图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比例尺。例如,画一幅某学 校的平面地图,要选用较大的比例尺:画一幅中国地图,要选用较小的比例尺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先是准确量得地图上两点的图上距离,将量得的图上距离除以比 例尺,就得出两点间的实地距离(单位要换算成千米)。如果是“文字式”或“线段式 第顸页/共34页
· 第 1页 / 共 34页 湘教版地理总复习主干知识 背记手册 七年级部分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1、密切关注身边的地理,了解地理对人类的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的影响。 2、掌握地图的三个要素,即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怎样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在没有任何方向标记的地图上判断方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 指向标的地图上,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 依据经线和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 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这样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2)在野外(北半球)怎样确定地平面方向 指南针定向:将指南针平放,磁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北极星定向:在晴朗的夜空找 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是正北方。太阳定向: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确定方 向。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大小比较及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比例尺的可用几种方式来表示。数字式,如 1:100000 或 1/100000:文字式,如“图 上 1 厘米等于实地距离 2 千米”,线段式,如: 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 内容越简单,比例尺越小。绘制地图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比例尺。例如,画一幅某学 校的平面地图,要选用较大的比例尺:画一幅中国地图,要选用较小的比例尺。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先是准确量得地图上两点的图上距离,将量得的图上距离除以比 例尺,就得出两点间的实地距离(单位要换算成千米)。如果是“文字式”或“线段式
比例尺,就更简单了,将量得的两点间的图上距离(厘米)乘以比例尺所标的千米数即可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地图要精确些。 (4)了解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能看懂图例和注记,获取地理信息。画图时,能正确设计或使用图例和注记。 3、学会使用地图和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地图。 4、绘制学校或村庄的简单平面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 体(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A、 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枉先消失:B、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 圆弧形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D、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用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和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描述 地球的大小, 2、比较和归纳经线与纬线的特点,认识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横纬竖经),了解南北半 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20W-160E为东 半球,大于20W和16E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 纬度,60-90为高纬度。) 3、总结经纬度的排列规律,在“方格状”经伟网图上辨别东经和西经、北纬和南伟(东 增东经,西增西经·南增南纬·北增北纬),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图上出现 0经线,在0经线以东是东经,在经线以西是西经。图上出现180经线。在180经线 以东是西经。在180经线以西是东经。图上不出现0°经线和1经线,可以依据经度 的递变关系来判断东经和西经:自西向东经度递增的是东经。递减的是西经。图上出现 0°纬线(赤道,在0°纬线以北是北纬,在0纬线以南是南纬。如果不出现0°纬线 根据纬度的递变判断北纬和南纬:自南向北纬度递减的是南纬,递增的是北伟 4、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2页/共34
· 第 2页 / 共 34页 比例尺,就更简单了,将量得的两点间的图上距离(厘米)乘以比例尺所标的千米数即可。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地图要精确些。 (4)了解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能看懂图例和注记,获取地理信息。画图时,能正确设计或使用图例和注记。 3、学会使用地图和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地图。 4、绘制学校或村庄的简单平面图。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 体(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A、 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B、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 圆弧形;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D、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用 地球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和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描述 地球的大小, 2、比较和归纳经线与纬线的特点,认识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横纬竖经),了解南北半 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20W-160E 为东 半球,大于 20W 和 160E 为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 为低纬度,30-60 为中 纬度,60-90 为高纬度。) 3、总结经纬度的排列规律,在“方格状”经伟网图上辨别东经和西经、北纬和南伟(东 增东经,西增西经,南增南纬,北增北纬),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图上出现 0 0 经线,在 0 0 经线以东是东经,在 0 0 经线以西是西经。图上出现 1800 经线。在 1800 经线 以东是西经。在 1800 经线以西是东经。图上不出现 0°经线和 180 经线,可以依据经度 的递变关系来判断东经和西经:自西向东经度递增的是东经。递减的是西经。图上出现 0°纬线(赤道),在 0°纬线以北是北纬,在 0'纬线以南是南纬。如果不出现 0°纬线。 根据纬度的递变判断北纬和南纬:自南向北纬度递减的是南纬,递增的是北伟 4、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作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 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即一天。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的 现象。不同的地方太阳升起的时间不同(不同的地方时)。因此,当某地是黑夜时,另一个 地方可能是白天。我们收看体育直播节目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 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直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由于地球的公转, 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5、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洋约占Z1%陆地约占29%),描述海 陆分布的特点。根据地图说出七大(亚洲、欧洲、韭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 和南极洲。)四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地理分布和概 况,说出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士耳其海 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及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6、运用景观图片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类型的形态特征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广阔平坦:而 高原海拔较高边緣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 地较高,坡度较大。沟谷较深,而丘陵海拔较低沟谷和缓。盆地四周多被山地 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7、。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1)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点、海拔、相对高度等来判断地形类型。平原:海拔2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高原: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 而内部明显稀疏:盆地:等高线闭合,边缘处等高线密集。且数值里小外大,: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 (2)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如右图,①②两点在等高线上,等高线的海拔就是该点的海拔。①为300来。②为100 第3页/共34
· 第 3页 / 共 34页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作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 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即一天。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的 现象。不同的地方太阳升起的时间不同(不同的地方时)。因此,当某地是黑夜时,另一个 地方可能是白天。我们收看体育直播节目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 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由于地球的公转, 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5、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洋约占 71%,陆地约占 29%),描述海 陆分布的特点。根据地图说出七大(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 和南极洲。)四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地理分布和概 况,说出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 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及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6、运用景观图片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类型的形态特征。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广阔平坦;而 高原海拔较高,边緣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 地较高,坡度较大。沟谷较深,而丘陵海拔较低,沟谷和缓。盆地四周多被山地 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7、。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1)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点、海拔、相对高度等来判断地形类型。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高原: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 而内部明显稀疏;盆地:等高线闭合,边缘处等高线密集。且数值里小外大,; 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山地: 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较密集。 (2)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如右图,①②两点在等高线上,等高线的海拔就是该点的海拔。①为 300 来。②为 100
米,两点的相对高度是200米。③④⑤三点不在等高线上,③点在300米等高线与350米等 高线之间,其海拔大于300米小于350米。④点在山峰上,其下最大海拔等高线是 450米,①点的海拔大于450米小于500米。⑤点在洼地,其上最小海拔等高线是350米, ⑤点的海拔小于350米大于300米 想一想:③④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是多少来? (3)判断坡的陡缓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4)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如上图。①处等高线闭合。海拔从中心向四周降低,为山峰:②处等高线基本闭合(有峡 谷口,⑦处)。海拔周围高中间低,为盆地,③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此处同时有 河流)是山谷,④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山脊⑤处是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 部位叫鞍部,⑥处有几条等高线重合是陡崖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①在盆地或宽阔山谷的出口(峡谷口处)修建水库大坝。如上图中的“⑦处。 ②交通线(公路或铁路的走向应大致沿等高线延伸或通过鞍部,避免通过多条等高 线,特别是陡崖。如右图,修建甲、乙两村庄之间的公路。正确的线路走向是N,M穿过 多条等高线并经过陡崖,不可取 ③旅游景点。河流流经陡崖处会形成瀑布,山区河流水流急适合漂流:海拔较高的山峰 可观日出等 ④引水渠。修建引水渠应顺地势从高处向低处自然引流。 8。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大陆源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 说的基本观点。并用它们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分布的成因,如喜马拉雅山和安第斯山的成因 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等。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考点解读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分布的特点。 阅读世界人口增长变化图可知。公元1800以前,世界人口的增长相当缓慢,此后,世界 第4页/共34
· 第 4页 / 共 34页 米,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200 米。③④⑤三点不在等高线上,③点在 300 米等高线与 350 米等 高线之间,其海拔大于 300 米小于 350 米。④点在山峰上,其下最大海拔等高线是 450 米,①点的海拔大于 450 米小于 500 米。⑤点在洼地,其上最小海拔等高线是 350 米, ⑤点的海拔小于 350 米大于 300 米。 想一想:③④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是多少来? (3)判断坡的陡缓。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4)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如上图。①处等高线闭合。海拔从中心向四周降低,为山峰;②处等高线基本闭合(有峡 谷口,⑦处)。海拔周围高中间低,为盆地,③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此处同时有 河流)是山谷,④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山脊⑤处是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 部位叫鞍部,○6 处有几条等高线重合是陡崖。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①在盆地或宽阔山谷的出口(峡谷口处)修建水库大坝。如上图中的“⑦"处。 ②交通线(公路或铁路的走向应大致沿等高线延伸或通过鞍部,避免通过多条等高 线,特别是陡崖。如右图,修建甲、乙两村庄之间的公路。正确的线路走向是 N,M 穿过 多条等高线并经过陡崖,不可取。 ③旅游景点。河流流经陡崖处会形成瀑布,山区河流水流急适合漂流;海拔较高的山峰 可观日出等。 ④引水渠。修建引水渠应顺地势从高处向低处自然引流。 8。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大陆源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 说的基本观点。并用它们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分布的成因,如喜马拉雅山和安第斯山的成因。 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等。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考点解读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分布的特点。 阅读世界人口增长变化图可知。公元 1800 以前,世界人口的增长相当缓慢,此后,世界
人口进人迅速增长的时期。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可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中 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 纬度的沿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如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 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早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原、 湿热的原始热带雨林区等都不适宜人口长期居住 2、学会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的计 3、举倒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和解决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 垦草原和开发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士流失和士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 污染,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因此,人 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 国家。如亚洲、韭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的增长过多过快,使居民的就 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这些国家要大力控制人口的增长,提 高人口素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较慢。尤其是欧洲的一些国家, 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 龄化等问题。 4、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 黑直脸形宽平鼻梁和身材中等,分布于亚洲的东部、还有美洲的印第安人 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发色较浅 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身较高分布于欧洲、北美洲、西亚、南亚 北非、大洋洲。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梁扁平,嘴唇较厚 第5页/共3顿页
· 第 5页 / 共 34页 人口进人迅速增长的时期。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可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中 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 纬度的沿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如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 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早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原、 湿热的原始热带雨林区等都不适宜人口长期居住。 2、学会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的计 算, 3、举倒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和解决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 垦草原和开发矿产。 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 污染,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因此,人 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 国家。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的增长过多过快,使居民的就 业、 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这些国家要大力控制人口的增长,提 高人口素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较慢。尤其是欧洲的一些国家, 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 人口老 龄化等问题。 4、 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 黑直脸形宽平,鼻梁和身材中等,分布于亚洲的东部、还有美洲的印第安人 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发色较浅, 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身材较高。分布于欧洲、北美洲、西亚、南亚、 北非、大洋洲。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梁扁平,嘴唇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