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商业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4.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营利性原则 2.安全性原则
•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 •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 ㈠商业银行的业务 • 1.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 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 4.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 • 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 1.营利性原则 • 2.安全性原则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担保及“或有债务—传统工具一担保函、跟单信用证、承兑票 据等票据 创新工具备用信用证等 不可撤消承诺工具一资产出售、回购协议、远期存款、备用 便利、 承诺 包销承诺等 可撤消承诺工具—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允许投资便利等 互换业务工具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符合互换等期权交 易工具一外汇期权、利率期权、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展期保 值 期货期权等远期利率协议工具远期利率借 入协议、远期利率贷出协议 其他中介业务委托、代理等
•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 担保及“或有债务— 传统工具—担保函、跟单信用证、承兑票 据等票据 • 创新工具—备用信用证等 • 不可撤消承诺工具—资产出售、回购协议、远期存款、备用 便利、 • 承诺 包销承诺等 • 可撤消承诺工具—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允许投资便利等 • 互换业务工具—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符合互换等 期权交 易工具—外汇期权、利率期权、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展期保 值 期货期权等 远期利率协议工具—远期利率借 入协议、远期利率贷出协议 • • • 其他中介业务—委托、代理等
3.流动性原则 4.商业银行如何在经营中把握三性的协调一致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1.资产管理 ·(1)资产管理理论 ①真实票据论 即真实票据理论或自动清偿理论。主要观点:商业资产来源主要 是流动性强的活期存款,应此贷款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 真实票据理论由来最久,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真实票据理论强调贷款必须具有可偿性。也 就是说,借款人出售产品的收入要能够偿还所借的贷款。判断借 款人是否具有偿还能力,则主要依据对其信贷历史的考察。这 理论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却并不完善。真实票据理论没有包括除 了现金交易和短期赊欠交易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不能满足现代 商品经济中对资金流通性的要求 ②转换票据论 银行流动性的强弱联决于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 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 祖且羊国必济些家背尔柚本值1想虫
• 3.流动性原则 • 4.商业银行如何在经营中把握三性的协调一致 • • ㈢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 1.资产管理 • ⑴资产管理理论 • ①真实票据论 • 即真实票据理论或自动清偿理论。主要观点:商业资产来源主要 是流动性强的活期存款,应此贷款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 • 真实票据理论由来最久,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真实票据理论强调贷款必须具有可偿性。也 就是说,借款人出售产品的收入要能够偿还所借的贷款。判断借 款人是否具有偿还能力,则主要依据对其信贷历史的考察。这一 理论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却并不完善。真实票据理论没有包括除 了现金交易和短期赊欠交易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不能满足现代 商品经济中对资金流通性的要求. • ②转换票据论 • 银行流动性的强弱联决于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 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 • 可转换理论的鼻祖是美国经济学家莫尔顿。他在1918年提出为了
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可以将部分资金转换为可转换的 资产。如果借款人还不起现金,则可以拿可转换的资 产来抵账。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强调贷款的担保品。这 理论也不全面。有些借款人具有潜在的偿还能力, 但是眼下却没有可供抵押的担保。如果把借款人的偿 还能力局限于担保,势必导致资金呆滞。理论研究已 经证明,过度强调资产担保必将压缩金融活动的空间, 出现投资不足的弊病
• 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可以将部分资金转换为可转换的 资产。如果借款人还不起现金,则可以拿可转换的资 产来抵账。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强调贷款的担保品。这 一理论也不全面。有些借款人具有潜在的偿还能力, 但是眼下却没有可供抵押的担保。如果把借款人的偿 还能力局限于担保,势必导致资金呆滞。理论研究已 经证明,过度强调资产担保必将压缩金融活动的空间, 出现投资不足的弊病
③预期收入理论 银行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期限的长短。 在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提出了预期收入理论。他提出发 放贷款应当考虑借款人预期收入和现金流量。放贷给具有较好的 预期收入的借款人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预期收入理论并没有 否定前两种理论,而是强调要动态地分析借款人的还贷能力。根 据预期收入理论,近年来商业银行创造了许多新的放款业务,例 如消费者分期付款,房屋抵押贷款,中期商业放款等等 2.负债管理 20世纪60年代核心—主动借入资金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从 而扩大资产业务,增加收益利用现有渠道,完善结构、降低负债 风险和成本 缺陷:提高融资成本、增加经营风险、忽视自有资本补充 ·(1)负债管理理论 ·60年代银行学家提出了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强调商业银行以 借人资金的方式保持经营的流动性。主张:以负债方法来保证银 流动性的需要。积极主动通过借入资金方式来维持流动性,支 持资产规模扩张,获取更高的盈利水平 (2)负债管理方法
• ③预期收入理论 • 银行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期限的长短。. • 在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提出了预期收入理论。他提出发 放贷款应当考虑借款人预期收入和现金流量。放贷给具有较好的 预期收入的借款人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预期收入理论并没有 否定前两种理论,而是强调要动态地分析借款人的还贷能力。根 据预期收入理论,近年来商业银行创造了许多新的放款业务,例 如消费者分期付款,房屋抵押贷款,中期商业放款等等 • 2.负债管理 • 20世纪60年代 核心——主动借入资金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从 而扩大资产业务,增加收益利用现有渠道,完善结构、降低负债 风险和成本 • 缺陷:提高融资成本、增加经营风险、忽视自有资本补充 • ⑴负债管理理论 • 60年代银行学家提出了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强调商业银行以 借人资金的方式保持经营的流动性。主张:以负债方法来保证银 行流动性的需要。积极主动通过借入资金方式来维持流动性,支 持资产规模扩张,获取更高的盈利水平 • ⑵负债管理方法